本帖最后由 金陵一片云 于 2013-9-6 13:03 编辑
) Q9 X# X( ~! }8 B. n& t% v; Y" A
6 D) H, v8 T1 v. ]9 M8 M3 @% A( ?惠特曼创造了散文诗. d. u* Z, }( Y
* t9 T. i* ~' m5 M, E% X9 k- y% j* N$ Z
1 E3 `6 o1 O' r$ G
7 u9 R+ h5 R8 ~, F3 z
青海·李万修
5 _2 Z1 B1 Z2 D8 C0 r6 z& {
6 u* a, G9 K* M/ [+ X5 A
! ^8 e- h' [- E9 r0 T% j; A
) `' Z& d" ?3 S& L % t$ @* s* D: J2 j
4 e! v( y! F0 w* O$ |% ~ 世界上的散文自由诗,是由十九世纪美国民主诗人惠特曼创造的。3 t9 T7 x0 G9 m. j
* s9 {5 g3 d w' e
惠特曼创造新诗体,完全摆脱了“民谣体”。他说:“为了描述宇宙万物的规律以及它们的创造力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必须避免传统的诗艺常规,即脚韵、格律等等。”他创造的空前自由的诗体,甚至连标点和语法逻辑都完全“自由”了。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自由诗的怀胎就有些不正常,因为它脱开了“民谣体”和抛弃了传统性。# U4 \8 y) P* z1 X: a1 i
2 Q' _6 O: i! r/ V y; K
惠特曼高呼:“现在是打破散文与诗之间的形式壁垒的时候了。”这实在是“道破天机”的一句话。因为如果散文和诗的形式没了区别,那么散文也就可以分行写了。这就是说,惠特曼的“诗”,原本就是“分行写的散文”。《草中集》收集了惠特曼全部的诗,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的每首诗都是“分行写的散文”,而且大部分行很长,有的竟达三、四十个字。
8 u3 ]+ Z4 M% d; j
. d- `* @: g A 英国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略特就很看不惯惠特曼过于自由的诗体,并轻蔑地说他:“只不过间或是一个散文大师而已。”事实也证实了这种批评的正确性。他的民主思想和文学上勇于探索的大胆创新精神,逐渐深入到许多作家中,但在艺术上追求他的人并不多,这恐怕主要的原因是与他的诗太自由而造成的。
0 \ |0 d+ l9 X* T; z/ F1 b" Y$ g+ p
我国“五四”时期的郭沫若受过惠特曼的影响。在诗的形式上,他虽然主张“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但他自己并没有达到“绝端”,也没完全进入惠特曼。然而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诗自由得比惠特曼还惠特曼,这实在是太不正常!也太不应该!因为我国有我国的诗传统和诗精神,与他们有着民族性的特殊的差异。
7 N; s1 R7 Y. S" |# {! @4 C; x' d" Y
惠特曼创造了散文自由诗,而他生活在十九世纪。由此可见,散文自由诗在世界上的出现,也就是一百几十年的历史。而在我国的产生还不到一百年。如何对待散文自由诗,在整个世界上也是一个争论的热点,这值得我们慎重的深思,万万不可轻率地效仿。 2002.3.26 ! o% [, N: p; {2 z) M, M) i, s! d1 ?
1 M2 t$ u) d1 P) \# v0 _5 ^) |' m s- r1 \; R* H
' d( N' p) j% c7 P. h
# ~, R' |: \" v+ ?6 p
' |2 M$ f: {6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