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入静思忆顾城(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12: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明利 于 2014-1-2 12:28 编辑

转入静思忆顾城(组图)

2014-01-02 来源: 乌鲁木齐晚报

  《流亡的故城》举行放映会,西川唐晓渡梁鸿等到场

顾城

  (1956-1993)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一代人》《英儿》《白昼的月亮》《黑眼睛》。

《流亡的故城》历经凤凰网近半年的筹划、考证、拍摄、制作,是目前国内首部有关顾城的纪录片,全长60分钟,成片于2013年12月30日在凤凰网正式上线播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1993年,诗人顾城在新西兰的激流岛上,与妻子谢烨以极端惨烈的方式告别了世界。20年来,有关顾城的争议、传言、评价、猜测从未休止,却多集中在对他所谓谋杀动机和人格缺陷的论断之上,鲜有人真正从时代高度与多棱镜面解读顾城之殇。

  《流亡的故城》旨在顾城逝世20周年之际,以影像纪录的方式重新打量这位朦胧诗人的精神世界,梳理他与谢烨、李英两位女性的情感脉络,探究20年前发生在孤岛上的谜样悲剧。纪录片还试图从更宏观的时代层面,还原一个相对真实的顾城和那“一代人”,追忆一去不返的“80年代青春期”。他们的荣光与离散,以及各自殊途的命运发展,恰是一个国家与时代流变的缩影。流落他方,故城难离,成为顾城终年之前的巨大困境。如诗人杨炼所说,“顾城的悲剧,既是一个个人的悲剧,也是一个历史的悲剧。”《流亡的故城》采访了顾城生前多位好友,包括诗人杨炼、芒克、西川,诗歌理论家谢冕、唐晓渡,小说家友友,摄影家肖全(微博),策展人宋新郁,《顾城海外遗集》主编荣挺进,更是邀请到顾城谢烨生前密友、顾城事件见证人文昕女士,首度公开讲述顾城、谢烨、李英三人感情纠葛,顾城谢烨悲剧始末。

  全片以顾城晚期最重要的组诗《鬼进城》和《城》来结构,从以人的视角看鬼的世界《鬼进城》开始,星期一到星期日再到清明时节,时代背景、诗歌兴盛、转折、高潮、死亡及复活,回归到以鬼的视角看人的世界《城》。以期对诗歌文字,这种最不容易注入资本的艺术,做影像表达形式的探索,用顾城的时代、生平、情爱、哲学,试图在20年后再次解释他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诗歌创作。

  另外,由于顾城生前影像稀少,纪录片引用了角色扮演的方式,剧情部分全部源于采访中顾城朋友讲述的事件以及顾城诗作画作中的意向为蓝本拍摄,试图再现顾城的诗坛、爱情、死亡和精神,以此展开一个新世界和还原一种生活。

  大量有关顾城的珍贵影像、手稿、录音也随纪录片首次对外发布。(据凤凰网)

  西川:他疏离感很重,我“抓不住”他

  著名诗人西川对顾城则是经历了从不喜欢到尊重的转变,“在朦胧诗那一代人中,顾城是我唯一不认识的,并没有私交。坦率的讲,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喜欢顾城,觉得他早期的诗歌太甜了。但是后来对他的认识有一个转变,而我对他转变的过程也是我今天过来的原因”。

  “我个人很喜欢他后期作品。感觉是写给同行的。鬼气很重。他是不与人交流的。过去评价诗歌的标准在顾城诗歌里失效了,他的诗既不复杂也不简单。我感觉我‘抓不住’顾城的诗歌。古代诗歌中,李贺也有这种鬼气。”

  有现场观众请西川评价当代诗歌现状,西川认为,当今社会对诗人的期待是,他除了是个诗人,还要是个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分子,“很多人的失望表现在:认为诗歌不能反映社会了。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个社会,无论发出什么声音,哪怕是激烈的声音,也很快被淹没。在今天这个社会,任何一种批判都开始变得很复杂。尤其是诗人的抒情性的批判被时政性的批判所覆盖。当今诗人除了是个诗人,还要是个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分子等等。同时具备口号性和简单性。如果不具备,那你的声音很难被接受。”

  梁鸿:顾城是一个学术问题,必须面对他的不完美

  学者梁鸿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始终无法绕开顾城。“谈到顾城,总有一个伦理困境,甚至是一个学术困境。大学总容易对顾城生平进行戏剧化讲解。这是大学本身的问题。而都没有进行关于诗人和人的关系的反思。反思80年代语境本身,是否还停留在过于感性的状态。关于80年代思想内部我们迄今无法解决的症状。”

  “我们谈论顾城,总是面临伦理的困境。作为活着的人,必须要面对顾城悲剧的事实,顾城一定不是完美的,也无需回避。而面对这种不完美,才是对一个人的尊重。仅仅停留在感性,那一定不够深刻。顾城的问题不仅是一个伦理问题,更是一个学术问题。我们应该把顾城作为一个80年代的历史人物,在学术上把顾城作为一个完整的人。”

  唐晓渡:顾城如果没死他将与现世格格不入

  活动开场,唐晓渡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诵了顾城诗作《转入静物》,他解释说,首先很喜欢“转入静物”这四个字,而顾城现在已经成为了“静物”,一个被我们想象的“静物”。

  谈到观影感受,唐晓渡认为《流亡的故城》影片既亲切又陌生又怪异。“现在大家理解的顾城还是1984年以前的顾城。而这部片子主要讲的是流亡的顾城。影片最后的《鬼进城》指向的是自己的内心。我在想,如果他没死,在这种急剧变化的时代,他将如何格格不入。他的逃跑和撤退是必然的。我不能想象他如果活着,将如何生活和工作。天才的短命甚至横死都有自身内在的逻辑。这部片子激起了我进一步的思考,甚至让我有点难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3 05:4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