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人关于一首诗的唠叨 ' K) I/ Q: r* z
6 l7 O% h3 |, y D" o$ d" y A% j# D& `9 Z6 \
2 I2 s$ ~$ E- v! ?0 G时间:2014年4月24日,上午) m7 d: v7 x1 O, F
G1 G% ~0 j6 m. j) \ N& ^参与人:
9 P7 I1 ^$ o Q( W* Y/ }( o6 \/ L: Y; g! w; h/ ^3 q y& f* d0 _
梁雪波:诗人,批评家,现供职于江苏文艺出版社。
" ^; o6 [0 |' L% [+ ~* q$ _& ^3 f2 s0 N1 F: F, m# q+ }2 X& c7 ]
葛筱强:诗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某机关单位。
! Q6 [+ K8 m" h. y$ L( o1 `& c9 a) J0 d
董喜阳:80后诗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诗歌月刊》下半月首席编辑。) @ d6 c" |2 N, s4 d# w
& g% M$ h( S }: i敬笃:80后诗人,东北师范大学外国哲学研究生,《吉林诗聚》主编。
( e7 J& c$ n" m& A: s0 L8 I4 N$ b
4 Y& b* e% y/ z
) ^% S! I4 J4 o6 F, g% G- H/ G" W) ]
1 F; v' _# q, h1 o一首诗歌总是能够带给我们许多思考,这也是诗值得我们阅读的原因所在。如果一首诗不能引发大家的共鸣或者争议,那么这首诗就失去了其写作的价值。诗的语言、用典、意象的杂糅、语境、语感等多方面核心要件,是我们展开讨论的前提。
; p$ R% y) k+ {0 `
, o" ]% f# B: y- m2 }# l, m; P
; }3 {3 a. }' l. z" k
! u: Y0 R3 J. o( q《舞蹈语言犹如一些鸟类学家》' y5 J$ J, U- F0 i, n, W
( U" H* X: h8 W舞蹈家与舞蹈家结亲,他们创造数不清的舞步 e/ u/ C+ b1 J
来扩大舞蹈词汇。如果所有响亮的叫声3 n W8 y( I, q: y* p; k3 U
均来自乌鸦、鹰隼和圣彼得堡- t) N' R" L7 @ s6 N# E
的循环论证。一批雄性成鸟
( O p Q( n z6 l: c& V通过戏剧独白# y1 r. ?/ v6 t/ g+ I A+ W
确认了一个虚构的
k) A6 @9 l" X" G内部交流系统,树上一个陌生女孩/ T& C* N7 H* z
和一只带肉垂的风鸟8 B& I- S0 u/ H* X
因此成为一场政治谈话的产物: x: w; f5 a* Y* X5 R
/ d) |4 y+ p: G& Y2 @4 X舞台的中轴线* ]0 m* S1 c" i2 W
让一次猎杀
0 X- Y. q3 m0 L5 J) ^转化为肢体的剥皮动作,瓦斯拉夫.尼金斯基
" P/ _: W( F0 z坚信虚构形象
& X% K3 K# S2 p2 w& m0 _源自失宠于自身的
2 M# O/ d5 a! G! P4 ^' R' Y那些最初的祸根。一种新的纬度趋于消失,另一个女人
! P9 f( ]/ g) c% k! y% ~本身看起来,更像是未经证实的3 f* z4 m8 n& ?' a( P
缠绕的鸟鸣# D0 i8 N0 t# |# Q$ t* e" c
$ ~- s' M5 c3 b+ s- Z
如果他们这样做太久了,导致柏拉图论证过的
: N$ ?5 s: o |% M# `6 {$ G4 X9 ?一半的话,将被另一半& a6 m; J0 K* \2 M
抹平,一个天真的小姑娘+ q( R$ A9 C% s: H: q% W
接近
1 ]4 ]4 C: M4 Q8 n+ l5 N: k0 o一对旋转门
9 U' U% o9 w+ B$ `' ^
5 u8 L; g+ C# V7 C y) `可是她的腿7 G( w/ t; b5 q$ Y* `0 n
将永存% c& u+ _; ~9 `' C q6 g/ K
并被训练成
8 Q( x w7 c& _% G- a) v语言之间的界限。1924年,香榭丽舍剧院演出芭蕾舞剧《蓝色列车》" p; ]& T- H: }1 z4 ^6 X; N
巴黎街头插满黑色木桩,一个拿着斧子的人站在舞台中心
% ~7 M* O" S0 x& F他手里拿着斧子
! W2 g$ o' s1 z( b; ^4 m忌讳迷信,不允许斧子掉落" ~; M- J: [0 ?5 p% W
( b) n& p. \% G1 j8 j9 K x1 g
- H* ^* R3 |( u; D6 Z6 _
梁雪波:别人的一首诗,诸位看看
- A0 J: Z3 y2 X8 P; u9 O/ a/ @
( j* g9 N$ N, p( K7 e$ x葛筱强:树上一个陌生女孩
: P4 h D. a& `* Z, p/ w! f" \+ p和一只带肉垂的风鸟- p1 D: U* H8 f- @# m" l
————让人想起树上的子爵
! i" o; Z/ P$ o; g这是个阅读量较大的诗人,里面信息多啊。0 \7 }* M0 j9 l6 I: @* m0 c' _
梁雪波:我个人还是不太欣赏这种诗歌。
$ e; `' E* S: S/ S: P1 Q7 Q! x1 {# N6 e$ u0 `1 i) O& h
葛筱强:无主题变奏,俺也晕
6 p. m( b7 i3 {: Y" o敬笃:这首诗,没有诗歌内核。
+ d. W ^& e. n0 i7 R! N8 X7 q) Y# G) a. F) S& F
葛筱强:没有轴心。
( R4 O9 }, O8 K& S% u4 d5 ^; F: F) `
# r+ b3 a8 @: B梁雪波:说是互文性写作也可以,但作为一首诗,不能做到融汇贯通,而是把其他的文本材料硬塞进去,有炫耀之嫌,阅读起来没有快感。% I2 O) W" R( z1 W9 E% N
+ `) I, e6 D* E$ b, [* K- [葛筱强:累人,这样的。
/ b% @) {. @ E% W& ~$ }- D6 b0 |) F9 B% L9 k; ^$ o. M6 L
葛筱强:我喜欢简单的诗。虽然读了那么繁复的典籍。: F. Y- `& H4 d
7 ^- k6 d! R2 h敬笃:典,这个东西不能是简单的罗列。
: p- @% h. T) U6 u6 |: y6 H葛筱强:在一首短诗,词语要激活,语境要激活,不然,就是砖,码着,是好砖,但不是好墙体。- z2 A# A/ U/ S n& M* D% N4 r1 w
敬笃:对。" p( V! o6 a) `, Q$ s. T9 S
梁雪波:有位诗人,超能写,有上万行的长诗了,写作能量令人惊叹,但是作品读起来很晕,宏大的煞有介事的体系,各种文化符号,密集的意象……
3 L$ V t S0 `$ ~( N1 z+ r( \# G
葛筱强:我是越来越喜欢,意境明澈,词语鲜活的诗了。* S+ a: o0 p( @) I4 y- p/ X# p
葛筱强:宏大的煞有介事的体系,各种文化符号——有这样的能力,搞哲学研究论述啊。6 f; {# j0 {5 L1 a, z
董喜阳:我们很熟悉,但我不是很欣赏她的创作姿态和诗歌风格,驾驭强大而反复的诗歌意象需要超高的技巧与生存积淀。我个人比较喜欢空灵一点,偏哲学与宗教一点,可以大气磅礴也可以娟秀柔美,我选稿也是这个标准。
X# _4 r% `% Y& j. J5 G( k# p9 b5 }" `2 e
葛筱强:意象也可繁复些,密集,但一定要围着某点打转儿,才有意思,不然就天女散花,令人瞠目了。" c* i* E0 j) r2 a, g( y. K
梁雪波:确实是应该做一个文化学者更合适,不是说这种诗不可以写,但是历史已经证明,以文化来捯饬诗歌是走不通的,文化只是材料,最终呈现出来的要是好诗,杨炼的诺日朗很好,到了四川整体主义的那些现代大赋就不行了,钟鸣写有长诗《书巢》,更庞杂,他自己最后也认为是失败的产物。
' h0 o0 l& `. W7 Q5 m+ R. U0 W* k; o8 ~7 P( b% O# B8 G
葛筱强:这样的人搞学问完全可以,可能更出成绩。% ~1 N) W$ M: z m7 i/ q* k
梁雪波:钟鸣的《树巢》,部分章节收在《后朦胧诗全集》里。, d- g3 h. Z- u: H# l: s
( o, G3 s: e7 i$ Q; f- J葛筱强:所以,我信那句话,学问可以培养和积累来,但作家不是这样,诗人更难。
* B5 G0 W* |3 O- {) w4 g4 {0 _
4 }' Q. Y# z. t8 M董喜阳:我基本不去阅读当下诗人的作品,或许这是一种职业的缺陷。4 b9 J0 z. [* c/ x
1 d8 R4 D) a& ]( w5 S- i ^葛筱强:诗歌,要不灵动,要不意境,要不哲思,不能玩概念。我说的可能不具体,只是一点。3 r; Z3 U. V# s: K) g: L, _
敬笃:概念是杀死诗歌的一个屠刀。7 R& I, o& ~! f4 W1 k
- x! Y& J# k% u: x葛筱强:一首诗,是否好,闻一闻几行,就差不多了吧
+ K; Y/ ?9 x. P; R$ Q董喜阳:是的,有一个主要的内核围绕着表达,一两句足可以打动我。诗歌本来就是很“简单”的艺术,就是丰盈的生命热度与鲜活的生命本身。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0 k2 @+ a- M1 F/ J& U
敬笃:我感觉尼采有句话:“如果人人都能学会读书,长此下去,不仅破坏写作,也破坏思考。”非常好的一句话。讨论了读书和写作能力的问题,值得我辈反思。, `; \! Q( z' ?
" \1 ~( x+ f+ f7 Y8 \- ^葛筱强:整复杂了,不如搞学问,写专著,或写散文随笔,小说,都行。而且书读多了,灵性就少了。: c% F) w4 x- x6 d& |
梁雪波:繁复的诗歌也可以,但要处理好,艾略特的《荒原》有开创之功,但事实上没有《四个四重奏》精熟。$ Z2 E0 {" f# I' c! ~. h
7 H( U& k8 z6 c* V6 B1 _! u6 P
葛筱强:雪波兄所言极是,我还是喜欢他的四重奏。
5 [7 q' {8 `, c' ^: J敬笃:是的,这就有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在里面了。芜杂的意象该如何利用,放置于何处构造诗歌,是值得诗人深思的问题。8 l! S w, I" B- b1 D4 k
梁雪波:《荒原》那种写法到了极致了,后人再照此路走未必合适。
/ `5 \6 R! D, u+ k: z' _: z; D; F. `# E葛筱强:长诗是建筑,是工作,要谋划,要整合,不是简单的意象和语言就能解决的。
Y. b1 n+ l% o- c; k% A敬笃:是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以后再吃螃蟹的人,自然也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显得那么高屋建瓴。所以我们在向伟大的诗人致敬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在新的探索中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独特的视角,然后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突破。
0 G0 k! d8 }# I) L! {- Z. f' `! X. O* t" I# ] K
6 T4 w- ^8 p% K; @' o
5 a' A }* L) W% E/ _结语! K; {9 U* q! y! R% H, |
/ `- h7 |$ _; [. m! E% ~关于诗歌意象的杂多,该如何处理是一个诗人应有的基本素质。一般意义的诗写在意象的组合上都有着一种最优原则,究竟这个最优原则是怎样的,如何能让意象之间产生化学作用,也是一位优秀诗人应该做到的。讨论是没有结局的,我们四个人只是就这首诗展开了个人的观点性讨论,难免有些偏颇,如有不恭之处还望大家提出来,我们将及时改正。' X: i/ Y/ v5 `$ v9 T9 j/ v: j(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