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冲锋的朋友,可以看看:( M) w6 X1 c, `2 A n( D" r/ g
《手捧木屑花的人》
* O. z' O$ n! f$ A- j% l, a" f* M( ?! b1 b9 p- o) b9 M2 V+ G
那些年,梨树开花,谢去2 E+ C9 ^7 P$ {: z& h. J! S: f: t
多年后,年轮被锯成一座根雕,和! V8 Z8 I0 D' d
捧着木屑花的我,学习兜售、礼仪
) Z7 h; L! m5 `" n j' y8 E在路人的相机里,学着藏起牙齿,戴着
8 d8 D- h% k# Y @2 j' {+ I& v: w, S微笑,塑封起时光的粼粼
' d: ]6 F/ n8 I! ]6 e9 \夜亮后,窗外
& H2 e, g2 g& s/ b! p熟悉的土壤,传来陌生梨树的阵阵
0 U! `) E! B: A* c私语:绕过山,就有苹果花的香气,我们去。
3 a$ x6 H. D4 U" k而我,站在朝东的围栅里
3 ?7 ~2 W! \2 M- |6 e+ N诵着成长经,偶尔& D `6 b; S5 E0 R
听得一席知了音,偶尔
* l4 |- X3 J9 J: O; j% a1 t% ^吟起一片欢乐颂,偶尔
2 A* q4 Z; m* P1 D i拧亮一盏萤火灯
5 L$ X$ V7 y* m b1 v W那时起,回忆——& A8 s2 {; E/ E6 x% \) P6 Q
是我,多年的感动5 {5 @" i3 v8 R' o8 a
* W" }- ]& z8 Z: c' h《一颗琥珀的今生》
k* N$ K, k( L1 j& ^ J
, k+ m8 v* q3 @惑骨断了,两根
& P; \. V8 j" \- y1 `6 Y没有葬礼,只有一只蝉躲进白狗的* f N* ?; k4 J" {9 a, [
肚子里,诵道前世/ c9 j M( T+ B: P9 L* a
我手捧今生,在山虫的啼鸣里
/ L# O k+ I" g/ ?! L; Q陶制自己的雏形
# `7 F0 |! v. L+ ?6 e( l一次次,死去 |# K V- j4 v
一次次,活来9 w4 V, g, K2 ^" C9 P& C; F
阳光炸裂的清晨,隔壁
, l6 }/ y" u& F' j, D/ i9 s" e8 T孩童吟唱:) l. b+ d5 `: @9 I2 z- p
我的头,我的肩,这是我的胸
# W' S, @! {1 O; Q) ]4 K4 I我的腰,我的腿,这是我的膝盖0 ~/ I( r2 n4 q) J9 G5 B
小小我,小小我$ l( K9 Z0 `2 }" \
小小真可爱……
; j1 S6 C3 R( u& M( w, U那一刻,她的眼睛里
" e2 O8 L' u* n) v凝结出
+ P2 ?1 i7 J8 D! \5 X- p( a p一颗时间的
# C5 U2 T* c' P. G# Z& r( @琥珀8 w, _) Y) ~6 {
1 @7 s$ y' I C) C7 i
+ H6 m+ C0 w {( c) y《沸》
* B0 \, | P u
) G R# n; T$ U6 J就像是儿时的化学课2 F# u& G% }% d& D: G3 v2 ~) f" A
拿着一些试剂倒来倒去+ N) {! O- ]# `) H$ r
倒着倒着
+ C+ g' I8 _ C O眼睛里蓄满了沸水
6 [' B O% m3 P& Y6 Y" u! V$ J: D- V
《草皮》. f% @2 y" q g5 b. u
& f0 \6 P( W, f( p那些从来不曾开口的草皮) ^* Y! I' s# f9 K- {' J
割了手
- `, L4 r$ y7 u8 K+ o- c# ?6 ?割了脚
8 ]5 l2 w( {. {5 [) k甚至割了脸( F6 I' x4 l+ V, a4 P
所以你说你不认识它们' I% w/ ?( p/ a1 B# _
更不认识它们的疼痛: q/ a3 | H/ a
$ R$ f4 M- q6 N% |' p3 Y
附评:【自由的嘶吟】/万园枫% M+ _: B* q1 _% C3 S) J- i
: h w2 c9 E5 G$ L2 I
读凝落的文字已有一年多。一直想总结几句,而不是评论。那么抛出几个问题吧!4 A$ n4 F" c) |4 m( s
一、写诗或许不依靠阅读,个性表达更为彻底8 W! \* ^! k( m
凝落写字,并不从阅读中来。并非起意间先想到一个接受的表达概念,而是思考自己想说什么,自己理解的图像与符号去说。说的语言、节奏同样不来自于阅读的经验。这样写,有人以为小众,以为符号缺乏传播的公共属性触点,减弱了诗歌本身的阅读传达与感染力。这个问题,我不想纠缠,因为凝落说过,写诗就是和自己说话。我深以为然。
/ @+ T4 T' d8 o( U 二、读诗或许不依靠阅读经验,发现的将是更深的文字背后的精神根脉" d- a. v9 ]. |( L; j& h1 f
我也是做过几天所谓评论。而且也认为评论比的是眼界,见过,知道你的路数,由来,好像识别武林派别、功夫段位。而习惯了端着架子这么读,就是专业了,其实不然。诗歌离开阅读经验去读,你仍然觉得值得一读,超越了你的所谓阅读经验,那将会成为无工具的纯粹阅读。你也不是什么评论人,而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读者。你所发现的或许跟诗更为接近。
$ N- r4 p) H6 B+ U* _9 I" y 三、诗歌写作的真相是什么
) k% X+ N, I& \' t8 m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由凝落的写作看,诗或许是无阅读经验的去读,才有好诗。有阅读经验的读,以为好,本身就可能不是有价值的东西。读书越多,可能写越困难。因为语言知觉都被阅读占满了。那么我们也就渺小到没有了。
8 v. v s3 [4 Z% H9 }5 ~诗歌的语言,应该是自我达到最大程度的表达自由,才有诗的存在。而自由来自于平时的感知与用心。那些依赖阅读,写得再文气,也不过是语言上的近亲繁殖。
: T7 k! N/ x8 N1 @/ ^- E 正当七夕,聊以此文为赠,祝凝落愉快。
' D2 Q5 m+ B5 A, k 于涤斋
- c% s9 O6 L: h% u. m
x, E5 i6 }1 Z0 e# ]) m9 `! n # @: n( `; Y* x0 B4 h2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