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南诗人李晃诗歌欣赏二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2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南诗人李晃诗歌欣赏二题

唐陈鹏

前些日子收到李晃先生寄来的《李晃诗选》,装帧典雅而精致,四十年四十首,显而是岁月的精华。余光中先生题写的书名更是别具一格,翻书细阅,如赏琼玉。其中有几篇诗歌给我留下的印象实为深刻,不得不提笔以言,舒吾咀嚼之快了。

                            一、井冈翠竹

你们站在屋前屋后
历来是歌颂的对象
有节向上,体态修长
碧绿的手臂摇响清亮的阳光

你们更多的时候活在颂歌之外
如同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
我的父老乡亲,虚心正直
承受风雨的狂暴感受大地的沧桑

你们根须扎进贫瘠的土壤
纤瘦的身躯柔韧而坚强
成箕成篮,成箩成筐
成为我们生儿育女的温床

你们在兵荒马乱的年代
撒叶为兵,削枝为将
你们揭竿而起,举着正义之旗帜
每一根竹筋都是坚强的弓箭刀枪

你们在那些饥饿的日子里
小小竹笋脆生生化为我们生命的乳浆
而夏日的正午或明月的晚上
竹阴下听竹语婆娑,竹涛荡漾

来到井冈山,望着你们啊
我想:无论我今后走向何方
你永远是我一根
支撑灵魂的节节相连的脊梁

众所周知,井冈山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摇篮。大批优秀儿女曾在这青山碧水之间劳作生产,革命战斗,留下了厚重的历史留念和光辉的精神源泉。由此,倔强生长在这片山水中的井冈翠竹自然就有了红色血统,就有了这片热土上的父老乡亲的性格。诗人正是把握了井冈翠竹与乡亲父老精神上的联系,在对井冈翠竹不动声色地赞颂中巧妙地讴歌了父老乡亲虚心正直、倔强刚毅、乐于奉献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作为自己走遍四方的“支撑灵魂的节节相连的脊梁”,实不易也,诚可叹也。
诗篇的第一段就对井冈翠竹的生存环境进行了描写,展示了井冈翠竹“有节向上,体态修长”的外在美丽形象。而接着以极具特色的拟人化的诗句表达了对井冈翠竹的喜爱,“碧绿的手臂”、“清亮的阳光”这两个优雅的意象,既展现出了井冈翠竹的女性柔美特质,使这摇响清亮的阳光的手臂有了母性的温柔;又展示了井冈翠竹具有摇响清亮阳光的正能量,初步解答了井冈翠竹受到歌颂的原因。
第二、三段则对井冈翠竹由外在形象的描写转为内在品质的探寻。井冈翠竹为什么更多的时候活在颂歌之外?因为他们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一样虚心正直,将坚韧的步履扎进贫瘠的土壤,身躯纤弱,铁骨刚强,育儿育女,直面生活,默然地承受苦难与沧桑。貌似赞竹,实为誉人。由竹及人,自然妥帖,毫无做作生硬之感,这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井冈翠竹与家乡父老最相似的特征:刚毅顽强。作者对家乡父老的崇敬赞美与款款深情在朴实平和的语调、简洁凝练的诗句中汩汩涌出,扑人颜面,无不为之挚情所染。意象清新而又沾了风霜,深挚的情感如暗泉涌动在诗句之下,这种情感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有着生活的沉淀,通过诗句意象的引导,直达读者的心灵深处,这也是作者在诗艺探索上的杰出表现。
第三、四段则从历史中取出了以井冈翠竹为代表的家乡父老们的记忆。他们像竹筋一样深深扎进兵荒马乱与饥饿横行的年代,在最艰苦的、最危急的岁月中展示生命的刚毅顽强,竹与人在这里合为一体。在抗战的年代,人民军队在井冈翠竹般的广大家乡父老的荫蔽下撒叶为兵,高举正义之旗帜,夺得最终的胜利,在饥饿的年代,井冈翠竹向人们提供了生存的资源、也提供了贫乏生活中的珍贵欢乐,这正是与井冈翠竹朝夕相处的乡亲父老们无私奉献、伸张正义、英勇刚强的表现。李晃是为数不多的坚持传统的歌者,他的诗歌古典纯雅,情感浓郁,艺术手法多变。
最后一段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井冈精神的崇敬之情,并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继承之志。来到井冈山,俯瞰群峰,见到了井冈翠竹与父老乡亲,扎根泥土的他们是天地间的精灵,是真正生活着的群体,是民族的脊梁,读罢这首诗,我们也将在心中默言:无论我走向何方,你永远是我一根支撑灵魂的节节相连的脊梁!
这是李晃说出了我们的声音。

                            二、拒绝和给种猪让路

拒绝

从来不拒绝阳光,正如我
从来拒绝不了妩媚的春天
却拒绝与那些内心黑暗的人对话

耳朵拒绝不了麻雀们的恬嘈声
却拒绝那些四季都披着鹰的羽毛的家伙
站在同一个现场。我拒绝合唱。

那些满面春风的人,刚从冬天的温暖的
青楼里下来,摸过梅花的小手,友好地
伸向我,满手都是这个时代的梅毒。


给种猪让路


在城里,我常常是衣冠楚楚,
以豹子一样的速度横穿马路。
臭虫似的轿车们气得直冒烟,
“嘎”的一声停在了马路中间

回到乡下,我远远地看见
一头种猪大摇大摆走过来——
落日如它胯下硕大通红的睾丸。
我不由自主停下来,放落行李,
站在泥泞的公路边上给它让路,
我保持着一个乡绅应有的风度。

这两首诗歌充分表达了李晃的写作思想,也可以看做是打工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李晃是一位杰出的打工诗人,他的诗歌总在苦涩的打工生活中加入古典优雅的调料,蒙着一层忧郁与感伤,但仍表现出早期的打工者们处于苦难而不觉得苦,苦中作乐的浪漫情怀。这两首诗歌涵括着李晃诗歌的更深层次的思想。八十年代中期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越来越汹涌、南方沿海城市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青年们奔向沿海,寻求梦想与生活。他们贪婪的吮吸着各种幸福的假象:雄伟的高楼、川流不息的汽车、艳丽的服饰、高跟鞋、西装——钞票……这些几乎让他们抛弃了乡村的淳朴与清爽,迫不及待地使自己以各种形式融入城市的齿轮。同时他们也遭受着各种磨难:繁重而危险的体力活、无证盘查、铁皮房、人身安全问题、最粗陋的饮食、社会黑恶势力的侵扰……李晃作为这浩浩打工大流中的有思想、有抱负的知识青年,很快便看到了躲在南方沿海城市“水泥混合土高楼”、“大把钞票”…之下的悲哀,城市并非一块农村青年理想的谋生之地,它繁荣的外表不能给它实质上的空虚、混乱、糊杂作出解释,相反以利益与金钱为中心的价值观却时刻在摧残着乡村青年们质朴的灵魂。对乡村的背叛与依恋、对前途的憧憬与迷茫时刻纠缠在一起,而城市似乎是一个冷血的机器,永远不能给这些身体与梦想饱受伤患的打工者们带来一丝丝的慰抚,打工者们成了不自由的两栖人,其精神上既不能回归乡土、也不能安居城市。于是诗人对都市越来越不能适应,信仰愈加苍白,这两首诗的出现便是一个睿智的打工者对城市与乡村、梦想和现实、人性与黑暗思考的结果。
《拒绝》一诗对人们有普遍的震撼力。诗人不拒绝阳光与春天,却坚定的拒绝和那些内心黑暗的人对话,诗人虽耳闻着麻雀的恬嘈,却不与披着羽毛的家伙站在同一个现场合唱。这是诗人峻洁人格的体现,在诱惑与利益面前、在伪善者面前、在黑暗面前,诗人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鄙弃着一切恶劣的事物与人,在心中呵护着人性的美好。那些满面春风的人,手上携着时代的梅毒,令人恶心。而诗人却立足于炫目而物质的现代社会,吟唱着生命的存在意义与价值,而不是一味寻求受欺凌后道德的诉求与安慰(汤奇云语),追求人性美、反对这个时代与城市的道德没落、拒绝物欲横流中的人性梅毒,有着极其鲜明的思想特色。
《给种猪让路》一诗则有着深刻的时代内涵。种猪,只有在乡村才能时常见到,它是乡村人家生存的垫板。种猪对于农村的重要性相当于楼房对于城市,它通红硕大的睾丸是乡村延续的希望。诗中的“我”在城市里衣冠楚楚,与城市里的精灵——臭虫似的汽车做着对抗;回到乡下,“我”保持着一个乡绅的风度,为迎面而来的种猪让路。 “我”寄身于城市,但衣冠楚楚的我拒绝着配合城市的步伐,成了一头与之格格不入的豹子,“我”的灵魂萦绕在乡村,回到乡下,“我”却感觉到了与乡村的疏离,记忆是一条感情的鸿沟,“我”对它的不是亲切而更多地转化为崇敬,于是以乡绅的风度站在路边为种猪让路。诗人为什么写乡村要提取出“种猪”与“睾丸”两个意象呢?这是因为乡村是诗人的灵魂安身立命的处所,种猪是乡村的代表,这是延续,这是传承,睾丸更是乡村的原始、朴质、纯灵的象征。而我却不是像农民一样赶着种猪同行,而要以乡绅的身份,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落,“我”已不再属于农村,“我”的心又不能安居城市,这是何等的怅惘,乡村与城市的关系又该怎样发展?在给“种猪”让路的过程中,诗人的心中或许已浮起落日的霞光。这首诗歌思虑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与乡村的关系,意味深沉,人生况味浓重。
这是上苍给予李晃的第三只眼,洞穿了城市与乡村的胴体,看到了灵魂的距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6-4 12:45 | 只看该作者
40年40首!这些是你认为最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6-4 16:56 | 只看该作者
林国鹏 发表于 2013-6-4 12:45
40年40首!这些是你认为最好的?

感谢老兄评论。小唐可能没表述清楚:1.四十年四十首,《李晃诗选》是诗人四十岁时出版的,选取其四十岁前创作的打工题材的诗歌作品四十首。2.这三首诗歌并不是说是李晃诗歌中最好的,一个诗人的创作都是丰富的、多方面的,这只是着重于他身居城市笔写农村的几篇作品,况且在这一方面也仅仅是本人个人之好。如果您想了解李晃,请进入其博客:李晃新浪博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6-4 20:2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6-4 21:41 | 只看该作者
北残 发表于 2013-6-4 20:21
四十年四十首,显而是岁月的精华。

问好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4 17:4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