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49|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分享】《礼物》 [波兰]米沃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25 0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礼物》
[波兰]米沃什

如此幸福的一天
雾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
蜂鸟停在忍冬花上。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不使我难为情。
在我身上没有痛苦。
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摘自《有味》(汪涵 著)


    注: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当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产生世界性的影响。而且,在那些对人类当代文化产生影响的作家当中,他们的身份往往是诗人。这使得我们这些受惠者不得不对诗人这个略显平凡的称谓产生由衷的敬意。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沃什(1911—2004)就是对当代世界文化产生重大、持续影响的一个诗人。另一位诺奖获得者布罗茨基称他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或许是最伟大的”。
    即使我们并不确知《礼物》创作的年代,也可以推断它是米沃什的晚年之作。展示在这首诗中的人物并非一位饱经世事、举世闻名的诗人,而是一个隐居田园、淡然自足的劳动者。我们看到,他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对待身边的世界和自己的人生。其中包含着对恩怨得失的断然舍弃、对如烟往事的彻底超脱,以及对自我觉醒的内心赞颂,体现出了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深刻的生活智慧。在近代作家中,也许只有歌德拥有这样的智慧。
    中国读者初读这首诗,很可能马上会想起陶渊明。这样想虽有道理,却过于表面。陶渊明尽管选择了归隐田园,但是他心有不甘,仍然不能忘怀世事,因而常常感到生的无为,死的焦虑。说实在的,陶渊明甚至不如后期王维那么超脱,但是,王维太消极了,他只是一味地舍弃前尘,淡然地生活在空寂当中。与米沃什相比,他缺乏一个人所应有的活力。从根本上说,生活对于后期的王维来说已经陷入停滞状态,而米沃什却在结束一种旧的生活后,为自己设计了一个新的开端: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所以,与其说米沃什就是陶渊明加王维,不如说在中国诗歌中根本找不到像《礼物》这样的作品。
    面对这样一首几乎不需要任何解释的诗,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那些把语句写得莫明其妙的诗人既不深刻,也不高明,他们所有的只是拙劣,以及对拙劣的掩饰。中国古诗里也有这样的作品,如李白的《静夜思》,虽历经千年仍不需要任何解释,只要认识字就能读懂诗。就此而言,米沃什的《礼物》是一个典范,一种尺度。对于形形色色的不良写作,它将永久地散发出静默而强大的纠正力量。学生、朋友、上帝、魔鬼,无论谁来询问:什么是无可质疑的好诗?你都可以把这首诗拿给它,这时候,你可以完全保持沉默,而无须夸赞一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4-4 07:30 | 只看该作者
悟途 发表于 2013-4-4 05:55
做个记号,下次好找!

谢谢 欢迎诗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4-3 07:34 | 只看该作者
未离子 发表于 2013-4-3 04:19
真正的欣赏,并有同感,现在的诗界有些不良风气推宠那些莫名其妙的诗意。学习佳作,问好王老师。

谢谢共同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4-3 04: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真正的欣赏,并有同感,现在的诗界有些不良风气推宠那些莫名其妙的诗意。学习佳作,问好王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8:53 | 只看该作者
温柔刀 发表于 2013-4-2 18:19
诗与评皆朴素如泥往往又深得人心。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4-2 18:19 | 只看该作者
诗与评皆朴素如泥往往又深得人心。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3-31 21:00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3-3-31 20:59
米沃什,大诗人,值得欣赏。

问好先生。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3-31 20:59 | 只看该作者
米沃什,大诗人,值得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3-26 11:20 | 只看该作者
风之子 发表于 2013-3-26 10:38
——把诗写得给就像在聊家常,这样的写作能力来自思想进入无我状态下的一种自然流露,在辛波斯卡的诗作里也 ...


思想认识必须先行,否则懵懂500年依然原地踏步。为什么要启蒙?为什么要断喝、击猛掌?原因即在此。问候风弟,祝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3-26 10:38 | 只看该作者
——把诗写得给就像在聊家常,这样的写作能力来自思想进入无我状态下的一种自然流露,在辛波斯卡的诗作里也可读到。中国新诗还不到百年,和人家比那是自讨苦吃。
——诗人多多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可作为这一观点的注脚,他说:“我都不爱分什么盛唐,中唐,晚唐,因为朦胧诗根本就和盛唐没法比,现在我很反感把这一代人推崇得那么高,不过就是“文革”之后突然冒出来一批,也没文化中西文化都没有,语言能力和第三代没法比,我对我们这一代基本看得不高,不觉得怎么样。我们评价得太早太高,等于是在害人。 朦胧诗到现在不过三十年,三十年算什么啊,中国诗歌史上500年不出一个人是很正常的事。西方一些青年诗人就说,我们最末一代大师过去了,确实现在就是低潮了,我们也不着急,很可能50年以后情况就变了。我说50年啊,你们要做好准备”。
——读这篇文还是很有启示作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7 03:5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