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理论探讨] 我的名字和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1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休 于 2014-1-13 22:11 编辑
" M0 p9 f' r" W' E2 [
6 c4 P! ~9 `9 ^7 W6 F8 J) m9 r6 R) E# }- j( d) R' i  K
) ^, I: i2 r& _& J' O
我的名字和树+ q1 C+ M( z( j$ I6 S! i) W2 s1 \% V
. Z4 S& N( z3 \8 ~
文/一休0 Q1 _0 `( }* a  a
3 U* z9 H  R. [* D( H* b: J

; {! a# C. B. a$ m1 \我的名字和
# o2 i% S& ^, S5 H我的7 l$ X$ V/ B$ W# v1 `/ {$ j
+ R( X; p/ x( V* g8 o# J

" E" k; }  [" z+ v0 U& O" \# @" L. X6 o6 d* X

5 e1 H& _2 E4 `! R$ i# j/ ?& @( c4 o; ^2 f/ \- m5 X1 \6 H5 R9 B
9 c( q$ A7 [" I6 N% t! h, l2 F

  C1 f9 j1 r% f5 F! I
1 Z/ {1 A+ l# p3 \3 U  G1 S5 I" N9 Z2 _. Y

) S9 ?  f) q. @9 E, ?9 R7 M% `/ D7 T. K2 k  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0-20 15:34 | 只看该作者
小猪漫漫 发表于 2013-10-20 09:19 4 Y4 l# ?0 p3 K' X- k5 T( W
我懒 我笨 不用动脑子就能看懂的 喜欢
: c& t1 j6 ]4 c$ x" B,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0-20 09:19 | 只看该作者
萧寒 发表于 2013-10-20 00:14 4 ^, }4 s' C4 I
你说的有道理。

1 J+ f4 _5 N5 ~8 k4 K我懒 我笨 不用动脑子就能看懂的 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0-20 00:14 | 只看该作者
林黎 发表于 2013-10-19 22:50   w. P  Y  q1 C# X2 F4 K% W
介个嘛,倒是有点说道,最起码本人不喜欢那种非要钻进去才能读得懂、甚至还是读不懂的新诗。“更多的诗外 ...

. @/ Y9 A- w& N' }! ~, q你说的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0-19 22:50 | 只看该作者
萧寒 发表于 2013-10-19 19:29 ) |" h# Q; s1 c4 W# x, y8 f
我来贴几句昨晚发的牢骚:
% F9 U0 o" A  R9 g% a; `; Q1 n3 u0 f9 G8 D
    从全民来看,古韵较新诗而言,仍占绝对优势。当然,这除了古体的发展历史 ...
* W0 S' y9 P: Y6 S! Z! N
介个嘛,倒是有点说道,最起码本人不喜欢那种非要钻进去才能读得懂、甚至还是读不懂的新诗。“更多的诗外阅读者”,现在好像有点不可及。诗作者尚不能互相沟通,拉帮结派现象明显,甚至相轻,还谈啥“共赏”呢?总感觉现代人名利心强,所谓“诗”,离诗已远;美其名,曰:陶冶情操,实际上好多情况只不过是发了牢骚。又,有些个诗作者水平非常“专业”,那程度估计古代诗人早已汗颜;另,有些新诗西化,对于大多数见识不多的百姓如我而言,读起来的确费劲,也远不及中国历代古诗流传下来的那种“韵味”。哎,诗到底是啥东东呢,和咱有关系吗?最好是没有!我自说自话,别介意。
+ P9 c7 `* T4 j. N: i+ K3 v/ e问好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0-19 19: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萧寒 于 2013-10-19 19:33 编辑 6 {9 k) e1 v! N

$ x( {5 \# a9 H3 H; U9 m* }我来贴几句昨晚发的牢骚:
; S: v7 W: k& S$ c
( X0 @) @" S, |9 ~+ J    从全民来看,古韵较新诗而言,仍占绝对优势。当然,这除了古体的发展历史要悠久得多这一原因外,还有重要一点,古诗一般能够雅俗共赏,稍有点阅读功底的人都能看懂。  k5 I- Q1 j' A5 Y0 W
    而中国新诗的发展,虽不到百年历史,但在我看来,却有式微之式(或许是中国真正的新诗还没有开始!)。太直的东西,有些无非就是回车分行,而过于隐晦的东西,又有几个人能潜心钻进去?即使钻进去了又有多少意义和收获。诗歌要张力,诗外的阅读者,究竟有几个人嚼你诗歌中的张力?在新诗中,比如写一棵树,非要搬一大堆形容词,说它像这那像,其实,一棵树无非就是一棵树,仅此而已(当然,我一直专注新诗,我有此“毛病”)。所以我认为雅俗共赏——这是一大关键!也是解决新诗自身瓶颈的出路,这样才可能拥有更多的诗外阅读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0-19 19:29 | 只看该作者
介个,可以好好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9-28 20:5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