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67|回复: 6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荐】玄鸟诗社——汇聚肝胆相照的诗人,网罗最具价值的文本(始于2007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00: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潘建设 于 2014-3-9 13:52 编辑


按:现拟以集体名义参加“21世纪中国现代诗群大展”,感谢流派网精心组织的活动和这个高人气平台,希望各位玄鸟同仁积极参与,精选作品附于此,共同冲击“诗群大展”。请玄鸟诗社同仁自选作品5首(含1首代表作,1首新作),在此主帖后跟帖即可。兄弟依旧在,诗歌从未走远!——黄运丰


玄鸟诗社
2007年7月,青年诗人潘建设和黄运丰共同创办了玄鸟诗社。此后这个诗社在安徽乃至全国各省凝聚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诗歌写作者,以80后诗人为主。他们以玄鸟诗歌论坛为阵地,用激情冲击诗歌的高度,用生命谱写生命的篇章。玄鸟诗社是中国当下最优秀最具影响力的诗歌社团,曾被誉为“中国最大的80后诗歌群体”“80后诗歌不可磨灭的番号”“首届全国大学百强文学社团(榜首)”等,诗社凝聚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年轻诗人,他们敢于担当,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用诗歌说出世界的真相和内心的秘密。玄鸟诗社本着诗歌最纯真的理想,“自由·多元·重塑”的组建思路,逐步完备“限度叙事·直接抒写”之诗学理论,以“网罗最具价值的文本,汇聚肝胆相照的诗人”为愿景,愿同所有与诗歌浸染的、热血沸腾的小伙伴们长路相伴。

玄鸟诗社QQ:2563522169
玄鸟诗社微信:xuanniao2007
玄鸟诗社微博:http://weibo.com/xuanniao
玄鸟诗社小站:http://site.douban.com/139297
玄鸟诗社投稿:xuanniao2007@126.com

玄鸟诗社微社区:http://wx.wsq.qq.com/179840212
进入微社区也可以手机扫扫下面的二维码




九转方成丹 玄鸟正腾飞

文/潘建设 黄运丰

那时候,我们都在安徽师范大学就读,不同系,却因诗歌结识于网络。其时,像所有的诗歌爱好者一样,我们所有的交流话题无不围绕着诗歌,你来我往,情谊笃深。几个月后,我们以对诗歌的共同信念,开始张罗着创办一个诗社,并印制自己的诗歌刊物,于是,玄鸟便呼之欲出了。从一拍即合的创社想法到绞尽脑汁地为其取一个合适的社名,从最初的章程起草到诗歌文本及诗学理想的宏图构建,从成员招集到论坛建设,从海量稿件的遴选到刊物的最终付梓……虽无太多波澜,但也处心积虑;虽无步步惊心的壮举,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却始终是惺惺相惜,且能并肩作战的兄弟,珠联璧合,互补互助。玄鸟虽成立于校园,但我们一开始就把对玄鸟的定位抛开了学校的囿围,不仅摒除了与校团委、社团联合可能产生的束缚,也摆脱了与其他同类团体的牵涉,力主自由自主,并借助网络而广交五湖四海的同龄诗人,这样便避免了玄鸟成为小打小闹、自娱自乐的校园团体。虽然如此,玄鸟从无到有,发展至今,也非全是我们二人之力所能为,我们得到了诸多诗友和亲朋好友的支持与帮助,谨在此,向他们致以最真诚的感谢!
我们最初即提出“自由、多元、重塑”的观点,从某种程度上,也促使玄鸟在很短的时间内吸收到了大批全国各地的诗歌爱好者,聚于最初我们在乐趣园开设的论坛。为了避免与当时乐趣园众多活跃的诗歌论坛同质化,我们开始精挑细选能与玄鸟精神及写作旨趣相投的同仁——他们不仅要有永远不减的诗歌热情,更应具备相当的写作才情。
我们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兄弟能聚集在一起,一同去创造一个充满活力且具备实力的诗歌论坛。我们不希望玄鸟是一茬又一茬的“诗歌爱好者”的沽名钓誉之地,也不是那些有心融入却又视之为乌合之众的诗歌网络据点,我们希望更多人有更多融入玄鸟的理由,而非一个旁观者。玄鸟所逐渐形成的一种“交流是金”的氛围,使得论坛关于写作探讨的劲头有增无减。我们视诗歌为毕生的事业,始终抱以巨大热情,矢志于写作的提升和感情的增进,以及诗歌论坛欣欣向荣的态势,这对每一个想融入玄鸟的诗人,不能不说是一种独特的诱惑,如果说这代表着一种荣耀,那便是诗歌的荣耀。
诗经里的“玄鸟”本身即是一种图腾,我们的理想也是在诗歌的热土之上努力塑造另一种同样被称为“玄鸟”的图腾,汇聚更多对诗歌怀着巨大热忱的写作者之能量,共同烘托,助其腾飞。玄鸟作为一个诗歌群体,以80后诗人为主,它兴起于整个80后诗歌大潮的末端,其时各路名重一时的诗歌群体已呈逐渐萧索之势,在这一规律性的收缩时期,玄鸟的出现同当初那些群体一样,经历过阵痛、难产和漫长的蜕变期。
众所周知,在玄鸟之前,已有一批出色的80后诗歌群体(论坛),比如蓝星、河畔、在南方等,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容忽视的优势,以及那一份对诗歌不变的忠贞。同玄鸟一样,这些群体大多也萌芽于某一所大学,尔后声名渐起,其中所涌现的一批卓有成绩的诗人都曾是我们的榜样,更是我们在诗歌征途上的旅伴。
2007年至今,玄鸟诗社快5周岁了,从最初两个人到现在数千名论坛注册会员,两百名活跃诗人,三十人的核心写作群,走过的道路同所有群体一样的艰辛旅程,也必将同其他能一直走下去的诗歌群体一样,以对诗歌的热忱与坚持作为胜利的旗帜。此时回想,我们能一路坚持到现在已非易事,再放眼80后诗歌大环境中看,或可说是难能可贵了,我们不鼓吹自己,也不排斥其他人(群体),从创办之初,我们便秉持一种“兼容并包”的态度和行为准则,“不唯名,不唯势,只唯诗”。我们并不盲目自大,因为我们清楚的是在如今的80后诗群中,玄鸟同仁之中尚难有几人能单独在诗歌文本上傲视群雄的标杆——这与我们这一批写作者仍处在探索期(或曰写作的青春期)有很大关系;但是,就一个群体所形成的文本阵容来说,玄鸟诗社在80后诗坛中却是罕见的,除了能形成三十人以上的核心写作群(写作水平相对彼此皆可相互较劲,更不惧诸多80后诗人)之外,仍有数量庞大的、向心力极强的准核心写作群,而且这股力量越来越强大,不久定能成为80后诗坛的主要力量。
玄鸟同样以“自由、多元、重塑”这种海纳百川的积极姿态拥抱所有的诗歌有缘人,玄鸟之所以有着较强的凝聚力和不错的口碑,首先在于这是一个纯粹的诗歌交流平台,互相交流、提升,敢说真话,同时以自身的能力不懈地为同仁进行着各种形式的推荐。其次,玄鸟同仁核心中,皆有着不错的文化知识素养和反思精神,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诗歌的表达,准确而激情满怀地说出内心真实的世界,以至能够在80后各种语境中各领风骚。
众多80后诗人都在理想与现实的不断冲突中,逐渐走向成熟和深刻,语言也变得干净有力,玄鸟同仁的写作亦不例外。在理想与现实的纠缠中,在天与地,自我的反省和相互的交流中,他们变得更加细腻和敏感,诗风也日益走向斑驳,内容开阔多样,于自觉不自觉中介入到对外界冲击下的时代境况的表达,怜天悯地。毋庸置疑,玄鸟诸同仁风格各异,有的倾向于口语通俗化表达,强调语言的舒适自然,明白如话,比如南煜、汤贤生、阿齐等;有的追求诗歌音乐节奏,通过双声、反复、对称、嵌入、罗列、梦呓等多种方式来形成一种特殊的音乐节奏,比如侯佳川、沈遇、曾俊廷、上官朝夕、许岱、西洲等;有的保留了校园浪漫基因,作品停留在唯美和幻以及细美和碎的事物表达上,经过生活的洗礼已经有所沉淀,如董喜阳、白樱、叶晓霏、海妖、李小灯等;有的沉迷于哲学沉思,通过生活的感悟和具体的物象相结合,呈现事物的本质,如白度、榛莽、桑中、刘客白、晓隐等。碍于篇幅,不能逐一而论,然玄鸟诸同仁在文本追求上,无一例外地由单向度走向多维度,由单纯走向复杂,他们的痛有个人的痛,也有时代的痛,逐步担当现实,承担责任;他们追求完美,把握易碎,学会平和地看待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的细微变化与难以改变的格局,眼界逐渐开阔;他们不再过分追求语言的华丽,而讲究干净实在地表达切肤之痛,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真诚、干净、直接、大气的诗学倾向。我们不吝说这是一群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我们抱团取暖,用诗的语言表达着人世间的真、善、美,也许我们改变不了什么,但我们则坚信以自身微小的力量亦可默默影响我们身边的世界。
玄鸟,向所有人敞开大门,但只为少数人准备了座位,因为能留下的只是少数人,能坚持下去的更是少数人。玄鸟纸刊办了前三期之后,由于经费问题搁浅(目前也正在积极准备复刊),但仍以网刊的形式发挥着强劲的力量,一期又一期地被所有喜爱诗歌的朋友传播和阅读。
通过长期的写作、交流和深思,我们暂时罗列了以下的玄鸟诗学主要的关键词:真诚、直接、朴素、担当、深入、轻逸、易见、烛明。真诚:写作的态度认真,秉承内心,不言过其实,不浮夸。直接:一是指直接进入事物内核,切中要害,直接表达心灵和时代的迫切要求,不应逃避歪曲、过分曲折隐晦和含蓄。二是指不应过分进行诗歌观念之争,诗要通过活生生的词语具体呈现在我们面前。因此,词语具有直接而重要的效应。朴素:语言干净利索,精炼简约,不罗嗦不琐碎,不过分渲染和陈述。担当:诗歌不能过分细碎和自我,要敢于承担自我,承担社会。深入:表达不易停留在简单阶段,应融入更深层次的思考。轻逸:不过分敏感,反对把简单复杂化,把轻盈沉重化,强调有重量的轻。给灵魂一个逸的出口。易见:各种表述方式应使被遮蔽的事物显而易见地呈现,不能使本来明朗的事物反而再次沉陷。表述效果应鲜明易见。烛明:诗如照明内心世界的烛火。一是指表达的最终意义在于使世界万物包括自己清晰完整的呈现,这种清晰的照见使我们内心澄明。二指除此之外,诗歌还应该传播一种温暖人心的信念力量,这种力量既是诗人自身的独特魅力,也是诗中描绘事物所启示的力量。
真正的审美,也许在于放松而非紧张状态下的一次心灵的审视,一次对人间万物各种细节的俯瞰,一次无关名利精神的出游和漫步。我们真心希望诗人们在经历众多内心苦难之后,能做一次洞明的指引。历史在不断地淘洗着罪恶和肮脏,大自然始终以蓝色清澈的天空展现在我们头顶,诗人们也在不断淘洗着那些失色的充满欺骗色彩的语言,使它变得更为鲜活光亮,闪耀人心。三年化碧,九转成丹。玄鸟——在此“图腾”之下的优秀诗人们正在成为中国新生代诗人的主力军,无疑,她在未来将承担更多,亦将飞得更远。

2011.12.21





玄鸟诗社诗学理论建构:限度叙事·直接抒写


“限度叙事”诗学提纲


一、诗歌的叙事应该是有限度的

对伪叙事和滥抒情的抵制

1.控制情节(概括、干预)

2.节制抒情


二、诗歌的有限度叙事要旨

1.提炼事件过程

2.提炼语言、词(意象)

3.言明诗歌所抵达(构成)的各种意义


三、限度叙事

1.在自我中反应人类共识(大同思想)

2.在自然中体现连贯性、流畅性

3.在自由中展示人的精神面貌、思想层次


四、限度叙事意义

1.限度叙事并非否定抒情、终结抒情,而是借此推动诗歌多元化进程,以及自身定义的完整;

2.最大目标:改善对诗歌的传统看法,并在写法上实现创新和飞越,引起关注。




潘建设:白居易与直接抒写
(刊于《玄鸟》第三期|2008年12月)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有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强调创作上要起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积极社会作用;而是创作方法上要体现“直书其事”的“实录”精神。
首先,我认为这两个基本内容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所写的内容决定了其写作的形式(创作方法),就是要切中时弊,警目,抒发自己真实状态下的情感,这要求直接去描写事件,把庐山真面目给揭开来,而且也只有“直书其事”才能把事件或心情“实录”下来,把写作的矛头对准社会生活。这好比把一架摄像机对准庐山,或者把庐山的一角拍下来,才能呈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实录并不是全录,也不是毫无目的和毫无选择的“录”,否则,摄像机就等于不录或录了毫不相干的东西。李商隐的《锦瑟》也是直书或叫直录,但它录的不是现实中的实景,而是梦幻和想象,是一种心理真实,虚拟的真实并不让我们感到虚假,隐晦可能来自于生活片段的拼接或断续性,这首诗歌正是意象场景的巧妙相连,构借了和谐的真实,或许,这也是一种“实录”的方式吧。
另外,我认为他说的“直书”并不是直接地去描写,也就是说,直书是针对描写的内容的,是一种写作态度,而不是方法。实录强调的是方法,就是按事物的本来状态去写,自由大胆地去写,而不要顾忌既有的方法和形式,而是要打破旧有的写作体制,创建新的多元体制,也应了他所说的“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即不受旧乐府的约束框制,做“新乐府”。可见这贡献是非常之大的,也只有白居易有此胸怀和魄力去扩大描写的内容和形式了。这种“直笔”、“实录”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正是其为人处世的深刻体现。
上面我们说了直书和实录,那么什么不是直书和实录呢?相对应的应该是伪抒情和做作了。什么叫伪抒情,我认为伪抒情就是指明明世界不太平,政治黑暗,恶人当道,却去为他们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明明世界上还有很多问题,却故意夸大事实,掩盖问题,造成繁荣的假象,这岂是弄虚作假呢,这简直是禽兽的行为了,那么禽兽也定然不会产生好诗了。资产集解整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醒来却还要问:为什么不睡觉,好好享受生活呢。这就是不实事求是的结果,也是错误认识和浅陋的表现。什么叫做作呢?那就是明明一句话可以说完的事,你偏偏要翻来覆去的说,本来很朴素的事情却要大肆渲染下,处处地迎合声律的需求。
他提倡“直笔”,反对“虚美”,要求“黜华于枝叶,反实于根源”。这是非常有道理的。“直笔”,就是减少不必要的奢华,简约、实在、不装饰,不过分迂回,但不是反对多方面多角度地去写,只是强调事物本来的真实状态。“虚美”是过分夸饰和对真实的变形,千篇一律,类型化,单一化,既无美感有令人作呕。可见白居易追求的是一种朴拙之风,而非浮华。一棵树首先要根部养分充足,才会有内容有底气,才会对人生对社会有用,否则过分的枝蔓会导致果实稀少,空有繁花而已。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白居易说的高度真实,并非包括现代意义上的心理真实,但也是有相同之处的。白居易的《长恨歌》也并没有拘囿于历史的真实,而是创造了偶然性之中的必然性。
在《贺雨》一诗中他说道“君以明为圣,臣以直为忠”,既然心中有大气,装着君臣,又何必拐弯抹角呢,在老朋友面前我们都不能坦率和显露出真性情,那么这个人也太可怕了。言“直而切”、“质而径”。这里把诗歌当成朋友了,对心灵的亲切交谈。诗歌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为什么不亲切一点呢,像是拉家常一样,大可不必板着脸说道理罢。白居易的平易近人,却又有直陈其弊的果敢,真可谓是真性情的大丈夫,丝毫没有做作。读这样诗人写出的诗是多么的亲切,多么的让人反省呀。好比不同身份的人穿不同的衣服,好衣服也要穿在合适的人身上,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
如果要批评白居易的直露,是因为没有领悟到直陈其事的精妙,没有领悟到这种性情的可爱;如果说他叙述的繁琐,是因为没有做到倾听朋友心事的耐心,太关注于自己了,那一件件真实的事情至今仍被诗人刻骨铭记呢,为什么不去批判那些浮华肤浅之作呢?从这样看来不免可以看出白居易诗之尽量浅显,并有很强的口语交谈倾向,这些明显是把读者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上来了,难怪中唐当时的百姓和日本人这样推崇他。




白度:限度叙事 直接抒写——对玄鸟诗社诗学主张的综合阐述

像中国这样具有诗歌渊源的国度,诗歌发展到今天经历几多生死交媾的蜕变。每一次的突变必然是一些人自我反省后实现诗与界相融的过程。诗歌,作为一种艺术。文字作为诗歌的表现形式,并不是单一的随机组合。其更具有严密的语言结构和富有时代性感情色彩的词汇,只有这两者的结合,才使得一首诗歌具有时代的先锋性和历史性。在当下,群体失去具有独立见解的思想的时刻,诗人还能依然保持着这份自觉性,难得可贵。玄鸟诗社自创办起就坚持着自己的诗学观念,不断的把“限度叙事·直接抒写”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可见这是玄鸟对目前诗歌现状反思后寻找出路的集体拓展。

限度叙事是对口语化诗歌市场的一次整治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诗歌局面,完全迷漫在“知识分子与民间写作之争”的硝烟中,也正是这一次诗人集体的发飙,才使得口语化诗歌名正言顺的在一些刊物上占有一席之地,是于坚、韩东、伊沙等人给口语化诗歌一个“合法”的身份。让中国诗歌与世界诗歌得到了合理的接轨。从近几年的诗学观念发展来看,口语诗歌作为一种写作理念渐渐的在中国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此出现了一大批诗歌爱好者的跟风,模仿等现象。他们在这环节上却让诗歌失去了应该保有的特质,造成了口语化诗歌的泛滥,因此,也导致了“口语”向“口水”诗歌的下滑。
诗人们再度意识到了口语诗歌的下滑,又纷纷支招进行拯救或者寻求转变,这个过程里出现了一些对口水诗歌的抨击。一行曾在文章中指出“口语诗必须首先为自己作为“诗”(一种诗还是唯一的诗?)的身份辩护”并且还对诗写者发出了强烈的质问“写出来的东西真的是诗而不是冒充为诗的赝品和垃圾?”①一首诗歌作品的出炉,到底是否是一首优秀的诗歌,完全取决于作者在写作中综合把控力。“一首诗的绝妙之处在于,它对以上两种自由式(限度叙事·直接抒写)的运动进行了有效的规避”②作为新生代诗人都有意识的认清自己的写作路线,这一点完全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当下诗歌叙述泛滥化的清醒认识。此刻我想到了之前一个关于诗评论家白鸦的访谈,其中针对目前语境问题,他说“口语诗歌非但不会退场,而且正在迎来它发展中的第三阶段:叙述转型”③其叙述转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限度叙事同为一个终极目标就是收拾和拯救口语下滑的现状。然而玄鸟提出的观点并非像其他概念的提出只是存在形式上,真正是从个体写作实践中有意识地控制了语言之坠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充当了“警察”“城管”“清洁员”等角色的身份重装上阵来对口水诗歌的清除和整治。


限度叙事并非是对抒情的一味拒绝

玄鸟在诗学观点的意义中提到:限度叙事并非否定抒情、终结抒情,而是借此推动诗歌多元化进程,以及自身定义的完整。④诗永远是抒情的文学。后工业社会给人造成了一种非人化的尴尬境遇。尼采说“上帝死了”,富科又说“人死了”,生活愈来愈给人一种“生活在别处”(《生活在别处》昆德拉著,原名为抒情时代)的感觉。诗人们逐渐的开始在飘摇的精神家园中寻找抒情出路,以此来对抗“荒芜”的困惑,以求得生活的真实。这种真实应该是,“灵”和“性”的有效结合。一些“冷抒情”“零抒情”的提出,可见,浅白表象的抒情方式被抛弃,诗歌写作提倡多元化和诗人的灵气相结合,生产智慧型诗歌是一种必然趋势。抒情方式由外向内的演变,可以理解是一种含蓄,一种掩饰,呈现了一种新的诗歌美学。限度叙事并不是把抒情拒之门开。而是行而有效的把叙事和抒情结合起来。让诗歌在故事情节中抒发真实的感情。做到喜而不露,哀而不伤。把诗作中热烈、明朗、单纯的情调屏弃,蓬勃生发的激情在极为平淡极为平静的口气的词语细部缓慢的散发。力避抒情诗那种常见的、极富气势的句子,加强叙述成份添入。在诗中隐匿了爱憎,抒情以局外人的视点、以不露声色的抒情把个人心态隐遁于诗中,让读诗者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读体会诗中的情感。读黄运丰的诗歌,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他叙述语言背后的抒情,比如《我们只是少数》:“我们只是少数/只是你们看不见的沙砾/飘过一片海域/又一片海域/我们是孤独的信天翁/执着为舵/生命如火”。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同玄鸟其他同仁诗中发现这种感情在叙述中微妙的结合。如,建设的《让我们清醒地看着自己》、侯佳川的《尤物》、榛莽《在房尚村(组诗)》、 姚付林的《无法弥补的弥补》等等,他们用着各自的话语方式抒写着内心的情感。在女性中,情感的宣泄一向是女性写作的基石。把个人内心感受进行诗话处理,这方面一点不逊色男性。我们回头看看西洲的《赤阑桥》、纤尘的《他死了》、海妖的《我们在台风天气,谈论了青春》,除此,还有叶子,沈遇,月满西楼,静静等等,可见玄鸟同仁的作品在写作进程中进行着“情”与“事”的合谋,并非是我们提倡限度叙事就拒绝情感的抒发。这种抒情方式的细分化(笔者语),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诗歌的撞击与混乱。但它作为写作实践的凸现,作为情感宣泄的表达方式,依然给诗歌创作带来了一些活力,并给诗歌的探索作了一个方向性的尝试。


限度叙事中限度要旨深度剖析

“限度”一词在汉语字典里释义:一定的范围或数量。是带有一种节制的度量。而非“限制”。诗人都有叙的愿望和说的冲动。限也注定诗人在写作中必有的自我意识。“限”,需要在说和不说之间达到平衡,需要把握语言的纯度。但“纯”也不是让你过分的简”⑤阿齐在这一点上强调了语言的限度。作为80后诗人的榛莽在一篇关于“限度叙事”的文章中,其个人就玄鸟的诗学主张补充了两点:“有效切入和幻象生成”在我个人看来他说指向的切入其实就是词语的发现和再造。一个词语一件事情如何贴切的出现在诗歌中。其次幻象的生成其实看来就意象之间的暗合。可见在限度上我们不应该是单一的就某一方面的限度。“限度”的范围是多面的。作为一种新诗学主张的提出,必然有其缺乏系统的一面,就限度要旨而言应该是:一是限度叙述的事件。限度叙述的事件并不是让诗歌情节有着残缺性,而是简洁而又恰当的说出诗中的情节要点,来保持事件的完整,也不是去为了限度刻意的去掐断诗歌中必要的枝节。细分出来,主要是语言和情节的限度。诗歌语言拒绝散文化,这也是白居易的诗歌主张。诗歌语言应该有意象性。诗歌是最精练而感人的语言的具体呈现形式,善于用简洁的语言和新颖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情感。正因为如此,语言的创作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构成诗歌的基本因素。古人说:“书不尽言”。在诗歌语言创作过程中,诗人首先将外在现实化为他的主观情思,然后借助外部世界的客观物象来寄托他的主观情思。语言的述说是让诗人说不内心的话,内心的思想,而并非是唠唠叨叨的在那叙家常。不琐碎,不饶舌,言简意赅的勾画出你诗的情节就是语言上的限度。情节是诗歌的动人之处,是诗歌情感发力的中心,也是你要表达的,是你需要语言表达的对象。提炼故事情节保持一件事情的完整,用跨度和深度让读者感受到事件背后不凡的意义是情节限度的关键。诗歌不是小说,也不是散文。它没有小说长编累赘的铺垫,也没有散文的大片情感宣泄,它就是让你在写作中让你的文字有着一“字”千“斤”的作用。其次应该是对抒情方式的把握。如今的抒情不同于以往的高亢激昂,它很少有直接的赞美、讽刺、愤怒。诗写者很少把这些直接介入文字,而是尽量让读者同文字进行交流,凸现了一种全新的抒情方式,摈弃了抒情让诗歌的语言狂欢局面。以往我们的诗歌在人民的意识里都应该在台上朗诵大悲大喜的感觉,可以说那样的时代已日渐消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生活向乡村蔓延。我们越来越注重的是内心细小的感受和情绪上微妙变化。这种“由大到小,由硬到软”是诗歌时代的转变。其次应该是意象方面。“意象”是寄寓作者一定思想的形象,是观念的物化,它是指渗透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古人讲“立象以尽意”就的通过意象诉诸感性来作另一种表达,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在意象上刘勰曾指出,诗的构思在于“神与物游”;谢榛说“景乃诗之媒”;王夫之说“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直至王国维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实际上只是中国传统诗学关于诗的意象手法的不同表述。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不难发现“意”与“象”的关系其实就是“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那么究竟怎样运用意象的手法表现这种关系是重要的。完全取决于你对词语的敏锐度和词语之间是否有较强的粘合力。善于从小处发现意象来比表达大的思想。意象之间的关联性清晰而不破碎。


直接抒写是在写作过程中对自我的负责

写诗干什么?其实就是述说我们心中的纠结,通过诗化的语言展现出我们的内心世界,让别人看到你的感知和对世界的认知。因此,诗应该拒绝无病呻吟,拒绝恶搞行为,至少在你将要写的那一刻问一下自己,是不是言出我心。
直接抒写要求一针见血,即深刻,用最精简的手笔,最适于表现的意象和说法,表达出你本来的意思。另外要求连贯,只有连贯,有贯穿全篇的统摄力,才能清晰地表达你的主旨,去无限接近事物本身的属性,明朗的或者暧昧的。(《“玄鸟”、直接抒写以及限度叙事》)其实直接抒写就是再现,内心的再现,情景的再现。不去做道听途说的内心论者。白居易在他的诗歌理论中提到了“直书其事”。诗人潘建设曾对“直接抒写”与“直书其事”做过深入的阐述。他说诗歌就像一台摄像机,把真正要表达的东西进行“实录”。在我看来这就是诗歌要讲究第一现场(“案发现场”)。在交通事故中第一现场的重要它直接了提供了凭证。诗也如此,有了这种现场诗歌才真实,富有内心情感色彩,诗才显得贴近生活。接着建设兄强调了“直书”不只是方式,他也是写作过程中的态度。面队杂乱无章的诗歌群体,虚假场面的层出不穷。诗人应该具有责任感,这种责任来源于你在写作过程中的是否持有良好的心态。


限度叙事 直接抒写二者相依支撑玄鸟的发展

玄鸟诗社从2007年创建以来,一直坚持走自己的路线,群体写作而又不乏个性的趋势十分的明显。我们是 不可以轻易忽视团体的力量。玄鸟的爆发是瞬间的,在玄鸟诗歌论坛也聚集了一大批“80后”的重要诗人,在诗歌界也声誉渐起。这是玄鸟同仁一起努力的结果,它的成功不是那一个人的,是玄鸟同仁集体的,自然它所取得的荣耀也也是你们的。
以后的道路还很长,还有更多的难题需要我们去刻苦。只要我们坚持住我们的理念,不放下我们的希望,玄鸟的队伍就会逐渐壮大。
《玄鸟》只代表一种诗歌的本真,热爱诗歌,崇尚自由
愿玄鸟腾空而起,展翅高飞,翱翔蓝天白云之上!

2008.10.11 凌晨4点 广州
------------------------------------
①(略)
②《口语诗:可能性及其限度1》 一行/著
③《略论三代口语诗歌的演变——<新诗大观>白鸦访谈录》
④《“限度叙事”诗学提纲》
⑤《口语诗歌的可能与限度》 李公文/著(《诗刊》2003年11期)




寞子瞬:浅谈“限度叙事”
(原载《玄鸟网刊》第15期,2009年11月)

叙事是文学创作中不可回避的,但文体的多样性分担了许多问题,叙事就是其一。文体的产生乃至进步随着文学一并进步,分担逐步演变为一种担当。就如小说担当了叙事,诗歌担当了抒情,散文杂文戏剧等更是各司其职,担当了很多很杂的文学旨意。
但分担也好担当也好,并不表示隔绝和垄断,事物之间永远存在联系,小说有诗性小说,诗歌更是有叙述诗。在不同的层次范围内,对手法的合理借鉴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可以产生很多层面的“新”意义(但新不代表好)。
玄鸟对限度叙事的定义是处在一种否定和审视的语境中的。即它所说的对伪叙事,滥抒情的抵制,对抒情的节制,对情节的控制。(《限度叙事提纲》)八十年代的诗歌重视抒情如海子,李亚伟等人,抒情的程度到了触手得诗,境由心生的地步,九十年代的诗是叙事性诗歌活跃的时代,西渡、孙文波等人对叙事性的把握上达到一种新境,继而便为诗歌注入了活力。然而这只是一面,另一面很多人在或涉足潮流或借鉴前人的过程中,误入了歧途,抒情到了杂乱无章和老调重弹的地步,完全不关乎现实,一意孤行到了晦涩甚至完全不通的地步,而另一些人在对叙事性的借鉴上,粗疏肤浅到仅对叙事的把握,而忽略了诗性所在,仅依靠无力的分行来自定义为诗,甚至有人说什么诗小说,这都暴露对文体把握的粗疏。(而不仅仅是肤浅)。对于文学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就是不能对文体造成过多压力,压力过大势必会写出一些四不像的文体。当然这些问题对于熟稔诗歌知识技巧的人来说都是不足道的,他们自能游刃有余,我说的问题更适用于那些对诗歌初窥门径的人,当前的诗歌正处于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诗歌更是每一年每一天都是新的。当我们在前人的基础或者遗址上重新写诗时不妨审视一下,当然如果恰当,就是否定和反叛也无妨,而玄鸟的限度叙事理念虽是相对笼统和尚不成熟的,却是“有所指”的诞生在这个语境下的。
至于玄鸟同仁限度叙事的提纲我们不妨一起探讨下:

一、诗歌的叙事应该是有限度的
对伪叙事和滥抒情的抵制
1.控制情节(概括、干预)
2.节制抒情

二、诗歌的有限度叙事要旨
1.提炼事件过程
2.提炼语言、词(意象)
3.言明诗歌所抵达(构成)的各种意义

三、限度叙事
1.在自我中反应人类共识(大同思想)
2.在自然中体现连贯性、流畅性
3.在自由中展示人的精神面貌、思想层次

四、限度叙事意义
1.限度叙事并非否定抒情、终结抒情,而是借此推动诗歌多元化进程,以及自身定义的完整;
2.最大目标:改善对诗歌的传统看法,并在写法上实现创新和飞越,引起关注。

不难看出这个提纲把重点集中到了对诗歌叙事学中问题的纠正上,而这个纠正的中心在于“限度”也就是节制,控制。新诗发展至今也证明,一首内敛的诗歌远比那种语言叫嚣展露锋芒的诗要耐读的多(这里的读不同于朗读的读)。
其他几条也是对叙事具体问题的更细致的纠正和重设。我觉得诗歌在文字和语言之间更倾向于语言,因此这个提纲对语言的连贯流畅性要求很高,甚至“言明诗歌所抵达(构成)的各种意义”这种说法明显的倾向于对语言本真内心意思的回归,使诗歌语言不停留在外在的词语拼排造成的诗意晦涩中。
另一方面这个提纲也言明了玄鸟对诗歌中叙事和抒情关系的看法, “限度叙事并非否定抒情、终结抒情,而是借此推动诗歌多元化进程,以及自身定义的完整;”排开这种说法中对诗歌叙事的笼统和片面的定义,我们就不难看出玄鸟旨在推动诗歌发展的初衷,其实不仅仅是在诗歌中就是其他许多文体,也是不能彻底的把叙事和抒情分开,两不相干的。如果完全抵制和终结抒情,无疑是与诗歌越走越远断绝往来了。而在这里,玄鸟意在尽可能的限度内,运用一些或新或旧的方式来推动诗歌的多元化,而“自身定义的完整”指的是一种诗歌自我的回归同诗歌书写者意志呈现的交集,我称之为诗歌(文体)内外的统一和平衡。
而对于这种“自定义的完整”玄鸟并非只抛出一个乌托邦似的远方就“隐退”了,而是有一套初具雏形的操作手法和理念。这就是这个提纲中的第三点说法:

1.在自我中反应人类共识(大同思想)
2.在自然中体现连贯性、流畅性
3.在自由中展示人的精神面貌、思想层次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礼记·乐记》中说“诗,言其志也”。而“在自由中展示人的精神面貌、思想层次”无疑就是对这一点的一种横向的阐释,而“在自我中反应人类共识(大同思想)”就是一种有所上升的纵向阐释。二者将诗歌推向了更广更高的范畴。“在自然中体现连贯性、流畅性”则又强调了诗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其归根究底都是为了诗歌趋向完美的呈现。
在限度叙事提纲中,谈及这一理论的意义时,玄鸟也借此表明了自己的终极目标即:改善对诗歌的传统看法,并在写法上实现创新和飞越,引起关注。
那么什么是玄鸟所说的对诗歌的传统看法呢,我觉得至少有两方面。
第一是对诗歌主抒情的看法,不得不说玄鸟的限度叙事观点是有些片面的,因为自诗歌的吟唱性和史诗性逐渐被音乐和小说取代后,真正留给诗歌的还是抒情。然而必须明确的是,玄鸟之所以把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对叙事的把握上,并非否定了抒情。而正是通过这种说法的片面性我们得以看到它的一个侧面,即人们对诗歌的传统看法,那就是一种对诗歌简单粗疏的理解为文人骚客的抒情言志,感时伤怀,甚至由此演变而来的无病呻吟。正是玄鸟这种种片面性的理论提供了解决这种片面性传统观念的可能。正如五四时期守旧和崇洋两种极端文化力量的交锋,为我们今天文化的融合和多元化创造了条件。
第二中传统看法,就是这些年来,一些诗歌过分追求偏激的艺术化,意识流,先锋性,使得诗歌晦涩怪诞,生僻难解,暗示性太强。还有一些诗歌则过分口语化在挖掘潜意识,下意识,性心理上,有明显的透支和故意之嫌,使得诗歌与口水、脏话分界模糊。导致的普通大众对诗歌的误解。以为不知所云的乱写一通,分了行的便是所谓的诗,而写这种东西的人就是诗人了。从玄鸟的一些理论上就表现出对此问题的关注,玄鸟说:
直接抒写要求一针见血,即深刻,用最精简的手笔,最适于表现的意象和说法,表达出你本来的意思。另外要求连贯,只有连贯,有贯穿全篇的统摄力,才能清晰地表达你的主旨,去无限接近事物本身的属性,明朗的或者暧昧的。(《玄鸟》第三期·卷首语)
这种说法不是新奇也不是隐秘的,相反它是回归的直接的。一篇文学作品在语言上会运用到各种修辞格,在结构上也会或总或分的排布,甚至每一个标点都潜藏着技巧性的成分。然而这些手法、技巧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使作者用尽量好的方式说出自己想说的,玄鸟所说的“用深刻最精简的手笔,最适用的意象和说法,表达你本来的意思(而不是被技巧扭曲或打折了的意思)”,就是这种意思。著名诗人清平在一次访谈中也曾说过一段类似的话:
一首诗不一定非有一个主题,但一首诗必须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一首诗虽然可以提供无限的误读可能,但写作的人在写作中必须清楚自己想说的是什么。自己实际运用的技艺是否和其思想和语言的发现相匹配。也就是必须有一根起码的线,这根线绝不能断,否则造成的不是误读而是混乱
这是所有合格诗人的一个共识,人贵在自知,诗歌再玄,要真确如有人说的那样“魔鬼在创作”那是极可怕的,因为这种完全不可操控的文字与神谕巫卜有何区别,更何况那本来就是愚民的鬼把戏。诗歌发展至今,那种带有原始力量色彩的神性光芒已经式微了,诗歌神圣说,显的是片面而孤立。而只有人性的诗歌才是最可靠可爱的。当然一首好诗是存在超验性、不可知性的,这为误读和批评都注入了无可厚非的活力。博尔赫斯也说:我深信作品必须超越作者意识到的领域。这都是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一个所谓的诗人连个出发点都没有,信笔涂来,自己也看不懂一点,那又怎能称为诗呢,真是无稽之谈。
以上两点仅是我对提纲中所提及的“传统看法”的猜测,或者“传统看法”是另有所指或远不止这些的。
在阅读玄鸟为数不多的几篇理论性文章时,我注意到限度叙事前,常出现的四个字,那就是“直接抒写”,直接和限度是有一定矛盾性的。然而放在这个整体语境中就并不矛盾了,限度叙事说的是对叙事的节制和把握,是一种技巧。直接抒写更侧重写作态度,即一种对主旨的准确表达,不为技巧所累。玄鸟创始人之一的潘建设同仁曾谈论过唐白居易的“直书其事”观点,在这里我想补充的是:这种“直书其事”不单单是说的写作技巧,而是一种写作态度。王富仁先生就曾经说过:一个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不在于它描写了什么,而在于它怎样描写。如果一个文学作品把真正属于悲剧性的现实写成了一种戏剧性的、轻松愉快的、让人乐意的题材那就是粉饰。殊不知支撑这个“怎样描写”的就是书写者的写作态度了,是粉饰谄媚还是体察讽喻全凭这个态度(良心)了。
当然,在对“直接抒写”的阐释上,玄鸟提及了许多手法技巧上的事:

直接抒写并非单线条、目的性的叙述,而是通过相关情节的对比联想,共时性的安排、意识的变化、叙述视角的转换等多线条立体式的呈现事物的最大可能性,以便读者在阅读中从这多重入口和出口之间建立起互动。(《玄鸟》第三期·卷首语)
直接抒写心灵和时代,直接进入事物主题,直接通过词句来表达在当今时代是非常值得提倡的诗学观点。(《限度叙事提纲》)

单从手法上来看。这个“直接”就有些牵强了,但“艺术的内部往往是复杂的”,读来轻松的诗歌未必真就写的轻松。一篇深刻的文学作品在技巧上对作者的考验决不低于对读着欣赏能力的考验。

时间,被许多人独自打磨
有的人获得喜爱的棱形,或者铜镜
有的人始终在更换着手中的工具
砂纸、锉刀、甚至钢锯
我是一个无助的人,长久地与时间对视
几年前我希望购买一些润滑剂
——那些锈蚀的轴承缓慢转动
令我性急暴躁。现在,我摆脱
作息时间表之后,发觉一直以来迟缓的
钟表,时针的速度开始趋于秒针
这并不是渐渐的变化,而是我在一个
昏睡的早晨,猛然惊醒时所感觉到的
——黄运丰《我们长久的等待》

诗歌中经验性的超验性的语言随处可见,同时也运用对比,比喻等修辞进行了一种“共时性”的阐释。看似自言自语似的“自启”,其实是意识中的自我同情境中的自我的对话。对意识的直接摹写,对情感气场和叙事结构的控制和节制,使得这种表达,有了一种“天问”的性格,读者很容易成为发问和被问的“人”,这就是诗歌直接抒写的魅力,一首诗歌只有让读者觉得可信和可爱的才能有这种艺术效果。整体看来,直接抒写限度叙事是发乎情止乎礼的。

年代并不久远?
冰冷的火焰
隔着玻璃在哧哧的燃烧
脚步滑过马路上的雨
湿漉漉的面颊和背心
重又被火烤干
仿佛掠过童年的记忆
熟米饭的香气从厨房传至大厅
烘烤的面包和煎炸的干鱼
臭豆子和大馒头、豆芽和扁豆
在油锅里翻来覆去
午饭忙碌的油盐酱醋
饭后一切都宁静下来
抽支烟慢慢的回味
小区宁静而残破
清扫着兴奋和哀怨
一头梅花鹿无缘无故的闯入
蹦来蹦去
交付着她的青春
——潘建设《雨水和火焰》

这首诗的意象繁而不乱,仿佛是片段的截取,其实是视角不断的变换,之所以繁而不乱,皆源于“目击者”的存在性,视角一旦收回,焦点就集中在这个目击者上了——一个饭后抽支烟慢慢回味的人。(这里的人已不是单纯的人的概念,是诗歌中意象所传达出的感情的集合体)。这种叙述的灵活性,较为理想的抵达了“读者在阅读中从这多重入口和出口之间建立起互动”的目标。
以上是我对玄鸟的“限度叙事”等诗学观点的一些浅薄谈论,其中不乏误解、偏解。然而真正的“正解”还需要玄鸟同仁们的诗歌说话。虽然理论一开始往往凌驾在实践之上,可是中后期的实践会渐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会涉及到对理论的检验和重建。所以立足于诗歌的实践,多写多思考是有益无害的。
在《玄鸟》创刊号的卷首语中,玄鸟主编黄运丰写到:

“《玄鸟》不是什么流派,也不宣扬什么主义,《玄鸟》只代表一种诗歌的本真,热爱诗歌,崇尚自由。”

的确在这个诗歌流派、主义林立的时代,过早的鲁莽的涉足流派,举起某某主义的大旗。与过江之鲫毫无区别。也无疑是对此后漫长而充满变数的诗歌道路设伏设框,不逊于宿命论的消极性。而艺术一旦有了立场,往往就轻而易举地隐瞒了真相,这就直接限制和扼杀了对诗歌更高更远的探索。著名批评家周伟驰在谈论到流派问题上也说:流派是对那些四十岁以上的人来讲的,而那对些青年人过早的分门别类是万万不妥的。他们还有很多很长的路要走。
就目前玄鸟的理论来说,虽然尚显稚嫩但、决不牵强。那些会提出偏激的理论过分叫嚣的人往往也是那些空无一物,夜郎自大的人。而玄鸟选择了对诗歌本真的皈依,对伪诗歌的否定,在一种审视和否定的语境中得出审视之正视,否定之肯定。
我想,玄鸟的明天和那些追求自由的诗人们会越走越远,越写越好的。




榛莽:关于“限度叙事”的理解和补充
(原载《玄鸟网刊》第15期,2009年11月)

关键词:限度 叙事 有效切入 幻象生成

关于限度叙事,我也是今年上半年才看到,那时候刚刚加入玄鸟,但由于懒惰,一直也没有细读该理论。但从字面来看,“限度叙事”包含了衍生意义的两个基点词:限度和叙事。
关于限度,很明显表明了一种节制。在当前这个疯狂解构、狂欢叙事、滥抒情抒滥情、玄思冥想的诗歌场域里,鲜明地提出一种节制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深入发展下去,意义将是深远的。疯狂解构容易形成恶性的写作惯性,导致无休止的、平面的、低劣的复制。狂欢叙事虽然可以形成众声喧哗的多音部效果,但却导致了诗歌写作主体的消隐。我们不否认复调形式在文学史特别是小说写作上的伟大功绩,但诗歌毕竟与小说不同,它们侧重地分担了一些任务。质言之,只要诗歌和小说还没有消融掉之间的界限(尽管这一界限有时是模糊的,难以确切限定的),它们就应该在相当程度上保有自己的个性。诗歌主抒情,零度叙述、狂欢叙事则扼杀了抒情主体。个人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沉稳的语言可以作为一种诗歌美学追求,并且也有很多成功的先例,但和零度叙述,主体消隐是两码事。读读冯至的《蛇》,我们就知道,用冰冷的意象晓谕火热的情感,既写出了主体的感情,又体现了主体的理智,这才是成功。而滥抒情抒滥情显然是诗歌写作中的怪胎,不足论。而玄思冥想,思想的深度和偏执的程度也是很明显的,与滥抒情抒滥情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相对而立的极端。
而限度,一种真正的节制是要求适可而止的,稍具中国古典文学、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中和之美在中国文学传统的基因里占多大比重。而道家更是不屑机巧,以自然未上,随性而发。而中国禅宗则讲见性成佛,讲顿悟。
叙事,作为一个古已有之的文学范式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诗坛,直至当下所形成的强盛态势以及巨大影响是无法回避的。在限度叙事纲领里,玄鸟提出了“提炼事件过程”,然而,我觉还不过全面,或者说不够细致。在下文中,我将重点提出以下内容,作为玄鸟诗歌群体“限度叙事”的补充:有效切入、幻象生成。

一、有效切入

对于直接抒写,直抵人心才是目的。不仅事件过程可以令人深思,引发情感,仅仅是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个含有情感记忆的物件(针对写作个体而言)都可以有效地触动人心。下面就聚些例子进行说明:

1、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孩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里没有叙述回乡的太多事情,只是一个细节,但动人。
2、杜甫诗歌《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弯弓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写的是一个场景,但因为准确地捕捉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即便是现在读来,依然令人唏嘘。
3、余光中诗歌《乡愁》。写的是一个具有宽广记忆含量的物。
4、戴望舒的《萧红墓畔口占》则是典型的提炼事件过程了。当然,这些都不是不可交织的,例如戴望舒的《雨巷》,一个场域成了象征,而在象征里又有完整的事件。

综合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提炼事件过程还是捕捉情节、描绘场景、借物挥发,都达到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有效切入,而又散逸着写作主体的情感,所以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直抵人心。

二、幻像生成

之所以用生成,是想与象征主义的完备体系区别开来。象征主义是用成套的、有机结合的意象系统进行暗示。而幻想生成则不同,这是由实境入虚静,或者说由生活实境进入艺术实境。在对生活题材进行处理时,一些奇异的想象会很自然的在诗人脑中浮起,对此加以描绘正式虚实转化的有效途径。总体来说,这种写作套路,不悬浮于空中,有现实基础;不陷于现实,有理想挥发;不限于单线,可以于真假之间自由穿梭,写作主体可以达到最大限度的自由,艺术才华可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陈迟恩:“限度叙事”命题的自我解读
(原载《玄鸟网刊》第15期,2009年11月)

看了黄运丰要我整理思路,也成一篇如寞子瞬那样的文章,实在是难住了我。对于理论构建方面的事情,我一直都是不在行的,也由此我很是羡慕那些能够洋洋洒洒数千言的人,我觉得他们真的有如神附。看了推荐的几篇文章,稍稍整理了思路,加上以前类似问题的思考,遂成以下不成文之文章。
限度叙事,使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调和文言文与白话文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在散文、小说等各种文体里几乎都要被提及,但若进入诗歌的叙事范围,则又另有一番意义。各位都清楚地知道,在当下中国的诗坛,存在着一股很强的口语化和平铺化写作力量,在这两种诗歌创作当中,口语写作几乎被发挥到极致,不惟是口语化的内容,更主要的还在于平铺化的形式。一种极致化的事物,往往就存在着“物极必反”的危险,在这里,似乎不需要再提及那些可以在诗歌史上留下印记,却不得不为我们深刻反思的一些诗歌流派。
因此,我们所要反对的并不是口语化写作。正如潘建设在他的文章里说的那样,口语化写作可以说是诗歌发展的一个必然。让我们来稍稍地梳理一下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以期对这个问题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中国诗歌自《诗经》以降,四言诗、骚体诗、五七言诗;律诗绝句、词直到曲,这中间恰恰就有一个白话为诗的过程,套用今天的话语表达来说,恰恰口语化写作的一个发展历程,即是越来越倾向于直接地表达,除非置诸成案头文字,才会想到以文辞进行修饰。
就我个人而言,正是在这种逐渐口语化的诗歌发展进程中,孕育着中国现代白话诗的萌芽,因此中国早期的新诗,诸如胡适的诗,依然带有明显的不成熟的白话文创作的痕迹。如果沿着这一条线梳理下来,中国新诗,随着写作者对现代汉语运用得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娴熟,也越来越成熟。这中间,虽然有着十七年文学等因为政治因素而不得不中断的“诗言志”的诗歌写作传统,但就运用现代汉语方面来说,中国的新诗是一直都在发展的。如今,我们推崇海子,除了海子在诗中所带给我们激情、理想等等非常强烈的诗歌主体意识外,对于现代汉语的娴熟运用,更是海子诗歌广为流传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海子之后,现代汉语究竟该如何使用,这也是面临在当代诗歌写作者面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有的人选择了唐诗宋词,有的人选择了继续口语化,但无论作何选择,都不可偏废。从上文的梳理中,我们可以看出,诗歌语言由精致典雅的文言文发展到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的过程,实际上也可以看做是一种“世俗化”的过程,而这在某些方面恰恰是“现代性”的要求。
口语化写作,在美国大约对应的应当是“自白派诗歌”,中国诗人如今对自白派诗歌创作的借鉴也并不少,但不能够只是借鉴他们的形式,而忘记了是在内在的约束力。这也就是接下来所要谈到的“限度叙事”。这四个字,换做通俗的表达,应当对应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每一种文学体裁都要面对的,技巧的使用是对滥情的一种约束,也是对直接书写的一种归正,可以说它就是一把尺子,一种理性的象征。就诗歌而言,技巧的使用因此尤显得重要,相对于其他问题来说,诗歌在很大的程度上所表现出来的是“情”,而非“志”。“情”并不是闲来无事滥发的,这个约束就是技巧。诗歌的技巧,并不仅仅表现在形式上(这在现代诗歌中却特别被看重),更有一种上文所说的“内在约束力”,它表现在诗歌叙述的节奏上和词语的使用上。
诗歌的节奏是一直被谈及,却又一直都不能够被很好的运用的,因为诗歌的节奏并不仅仅是诗歌音乐性的表达,它比诗歌的音乐性更为广泛,而且音乐性所表现出来的节奏,也依然主要是外在形式上的。诗歌的内在节奏受控于情感的向度,或深沉,或激情,或豪放,或哀婉,等等不一而足;但诗歌的节奏同时又因为受到写作者理性的控制,而对情感的抒发进行了有意识的约束。譬如,历来常常被提及的“哀悼词”,基调往往是哀思、凄婉;但倘若死去的人有“革命尚未成功”的遗志,那么诗歌的基调就在哀婉之外,倍增了一些豪迈,一些激情。这就是节奏的一种变奏。
在词语的使用上,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个词语的使用所能构成的张力如何。同样的一个表达,使用的词语不同,所带给人的感觉也就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就不同。我在上张曙光老师的课时,他经常举的一个例子就是博尔赫斯一首诗中一句诗的翻译,一个译本为:在河边,一个子弹射中了他;另一个译本为:在河边,一颗子弹追上了他。表达的同样是“他”被一颗子弹打中,前一种译文仅仅是视觉上的传达,呆板无奇;第二种译文不仅仅有视觉上的传达,甚至子弹自身活了,“它”要打中“他”,不是开枪人的命令,而是自己的意愿。
在语言的使用所形成的张力上,自由抒发的表现已经不仅仅是口语化写作了,它还表现在诗歌写作者对自己所写诗歌的把握上,他自己是否明白自己所写的是什么,是否知道一首诗歌修改的余地,是否懂得诗歌并不是感情的自然无节制的流露。基于这种意义,诗歌的写作为写作者设立了更高的标杆。
要之,此文从语言和表达技巧两方面略略谈及了玄鸟所提出的“限度叙事”的诗歌写作命题,仅仅是个人的一些思与想,算不得评介性文字。聊与众人分享。




潘建设:真诚、干净、直接、大气的诗学倾向初步构建

一、诚实的写作

当我提到诚实的写作时,你也许会反问,什么是诚实的写作呢,难道我不是在诚实地写作吗?下面我就来谈谈什么是诚实的写作。诚实的写作简单地来说,也就是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有一件事显而易见,这件事也就是,今天还有很多人在仿写古诗。我并不反对仿写古诗的人,我只是觉得仿写古诗对我来说已经丧失了全部意义。因为我已经过了迷恋古诗的年纪,我知道,我自己的生活状态离古诗越来越远,古诗中的伤春悲秋情怀已经完全不适合我自己的生活,也不适合我的精神轨迹。也许适合某些人,这群人要么是象牙塔里的学生,要么是颐养天年的老者,如果一个人过了25岁,还在写古诗,就要被人贻笑大方了。因为你的写作,是一种很不诚实的写作,你努力地去写,不过是为了模仿他人,以期达到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效果。你不过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才华,而炫耀和取悦他人的写作是最不诚实也是最虚伪的一种写作。你深知,那种诗意在当下完全是营造的,是不真实的,你偏要模拟那种意境,拿腔作势地表现自己的悲苦或痴情。如果你非要如此,我只能说你很虚伪,或者说,你没有表现自己的时代。你没有写你自己,你是在写古人,因为你所表达的都是古人表达过的,那诗里没有你自己,有的只是古人的影子。因此,脱离了古代的时代背景再去写古诗,是很不合时宜的。
我知道很多人把古诗写得很好,把徐志摩式的诗写得很好很棒,读者们也都很喜欢,但并不代表你的写作就有意义,因为你的情感仍然囿于旧的模式,如果说人们喜欢它,那只是在喜欢古诗或新月派基础上的顺带喜欢而已。作为一个优秀的诗人,把真实的自我浪费在加增旧的荣光上以沾得荣光,贪怀古典的荣誉,不如去寻找未知的自己。你不是演员,你没有娱乐别人的义务。诗人,应该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什么,诗歌在自己的生命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也许这其中伴随着无尽不为人知的艰辛,数不清的徒劳无益的冒险与尝试,无法令人分享的喜悦与苦闷,但正是一种内在的自我需求在支配着诗人在写作,这种写作就是诚实的写作。

二、这个时代需要怎么的写作模式?

语言的功用既不应该是政治意识的工县,也不应该是个人化的私语,它最终的功用是表达,直接抒写我们的自身和生活,直接抒写是进入事物的内部,而不是在概念上绕圈子,有意义的表达是指我们要抒写我们生活,我们的内心,我们的世界,那些真真切切的事物,让诗歌沉浸在事物的光芒和事物的关系当中,诗歌才能产生真实而铿锵的声音。通过长期的写作、交流和深思,我们暂时罗列了以下的玄鸟诗学主要的关键词:真诚、直接、朴素、大气。
现代诗歌,是一种心灵的革命,也是不断在时代语境下的自我求索和精神验证,怎样的话语模式是贴近生活、贴近心灵的,怎样的话语模式可以带给我们力量温暖我们的内心,怎样的话语模式可以改造我们的思维重组我们的内心世界?诗歌作为一种内心的对话,它与词语之间展开了一种怎样殊死的较量,它如何鬼斧神工般地让词语来为我们探明世界服务?
   
什么是真诚?

诗歌既然是心灵的艺术,就应该表现真实的心灵。不伪装你很坚强,也不吹嘘自己很完美。不说太多的漂亮话、客套话和虚假话,而是要说真话说心里话。承认软弱比故作坚强要有用得多。
如果你的愿望是不真实的,你就要摈弃这种愿望。如果你发现自己其实是有很多问题的,那么请不要回避你的问题。在诗歌中,你一样是不能逃避的,只有正视自己,正视生命所受到的伤害,了解它,接受它。了解自己内心的需求,是每个诗人都应该去做的,也让这种内心的真实为别人所了解。
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事物是完美的,这多少会让人有种失败感。真实的诗歌会表现这种“不完美”,他所做的,只是去揭示这种客观存在。如果你在不完美中发现了完美,那么,你也是非常真实的。
现代诗歌写作是一场心灵革命。这种心灵革命甚于以往任何时代,它富含的信息量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引爆一次,这就是现代社会时代背景下的真实语境。如果脱离了这一语境,我们的写作就会变得不真实。
  
什么是直接?

汪国真可谓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诗人了,中国诗坛除了写过《相信未来》的食指之外,我想最励志的一个恐怕就要算汪国真了吧。然而,写过相信未来的食指很快便疯了,因为他早已看不到美好的未来了,他给自己强行所打的麻醉剂毫无效果,他的精神崩溃了。励志没有什么不好,只是这些看似鼓舞人心的诗歌,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显得有些隔靴挠痒了。怀抱希望的道理,每一个人都知道,那么,这个空洞的道理一再重复又有什么意思呢?人们希望听到的是这个诗人真实的自己。在这一点上,徐志摩、戴望舒、郑愁予等都要比汪国真来得真实,因为他们的人生有喜怒哀乐,是真正的人生,不是故作坚强的自我装饰的人生。
直接就是直面人生,在我们发现问题后,我们并不逃避伪装自己。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要秉承内心,有强烈的自觉意识,直接进入问题的核心,去表现我们真实的内心感受,不是无病呻吟,不去无中生有。我看到有些人在诗 中完全是凭空想象,天马行空,简直是脱离实际,我想这只能显示写作者自己的幼稚了。比如动不动就说自杀,动不动就给诗人盖大帽子,动不动就下定论,写作中的想象也不能成为蹈空的舞蹈,它一定要有线索,有根基,这些才能带领读者从你自我漫游所找到的洞口进入内心的花园。
直接的另一层含义是,只有词语才是思维的直接体现,所以,怎么运用词语决定了思维的跳跃递进形式,思维的空间形态,思维的演化模式。诗人怎样选择词语、组合词语、怎么布局谋篇也决定了事物内部构造和整体气质。因此,诗人功力的高低和诗歌写作的好坏,在于内在的思想,更在于运用怎么的语句结构来呈现,毕竟,只有词语的组合形式,才是人思维方式最直接的体现。诗是通过活生生的词语将事物的形态具体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诗歌表达的结果是意义鲜明易见,不能似是而非,隐晦曲折或是混乱无序,它必须要让触摸更加深刻清晰,这便是我们写作的本质。
  
什么是朴素?
   
华兹华斯:“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这就是说,我们的写作是我们情感的真实流露,我们不应该刻意去加饰什么。所谓朴素,就是不追求过分绚烂,也不追求过分低迷,而是本着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呈现事物本来的样子。语言干净利索,精炼简约,不罗嗦不琐碎,不过分渲染和陈述。朴素的情感是我们真实客观地表现世界的必然要求。华兹华斯说诗必须含有强烈的情感,这就排除了一切应景、游戏之作;诗必须要用平常而生动的真实语言写成,这就排除了“诗歌词藻”与陈言套语;诗的作用在于使读者获得敏锐的判别好坏高下的能力,这样就能把他们从“狂热的小说、病态而愚蠢的德国式悲剧和无聊的夸张的韵文故事的洪流”里解脱出来。
   
什么是大气?
   
大气,是一种胸怀,一种气度,一种眼光。诗歌不能过分细碎和自我,要敢于承担自我,承担社会。不要停留在狭隘和肤浅里面,应融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去拥抱更开放更广阔的世界,当我们内心越开放,越轻松,我们所能容纳的东西就越多,我们就不会浅尝辄止,也不会沉溺,而会拥有更多的可能性,更多明亮的出口。只有大气,才能使得我们进入的更深,把被遮蔽的事物还原出来,而不会从明朗的事物中再次陷入黑暗。诗如照明内心世界的烛火,表达的最终意义在于使世界万物包括自己清晰完整的呈现,这种清晰的照见使我们内心澄明。除此之外,诗歌还应该传播一种温暖人心的信念力量,这种力量便是探求事物所启示的力量。这便是对日常生活和真实世界的一种觉醒,是这种觉醒使我们能够一直向前。华兹华斯也认为诗非等闲之物,而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同人心一样不朽”,而诗人则是“人性的最坚强的保卫者,是支持者和维护者,他所到之处都播下人的情谊和爱”。

   
三、现代诗歌的自觉走向
   
在一次采访中有人问梁小斌如何看待新诗,梁小斌说,“‘五四’以来所有的新诗的总和叫白话诗。白话诗的任务不是为了成熟,而是要问,我们为什么要用白话写诗?诗人有些什么样的思想要通过白话说出来?白话诗的出现是为了把话说得明白,不是为了单纯地创造新的文学形式而存在的,也不是为了与唐诗、宋词争锋而出现的。我们现在的白话诗只是表面意义上的白话诗,因为我们经常表达的是一种没有必要表达出来的诗性。白话诗与‘非说不可’有关。”
究竟什么是‘非说不可’呢?非说不可所指的就是我们写作要真诚,直接。真诚,是我们的写作发自内心,是急于表达我们的强烈的感触。直接是直视内心,擦亮眼睛,不受任何欺骗的羁绊,听从内心的直接号召;同时也是指整个诗篇的架构要想书法艺术一样具有自己内部的结构,有着强烈的审美追求。干净是对语言的要求,把话说利索,说明白。大气是诗歌内在的人文情怀。这四者共同促进现代诗歌朝着良性方向进行探索式发展。
直接抒写即是我们所写内容和心灵密切纠缠,急于表达的东西,用最适于表现的意象和手法,准确、深刻和精简地表达出你想表达的意思,使表达效果达到最好。另要有贯穿全篇的统摄力,这样才能清晰地表现我们的主旨,无限接近事物本身的属性。
至于现代诗歌如何打破传统气场,我们认为不是借助于古人的韵律和格式,而是吸职古人的怀抱、胸襟和中国本土的思想精髓,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来唤醒中国人体内沉睡的巨大的雄狮。诗歌需要精神气象和灵魂对视的介入,没有心灵力量的诗歌是僵死的,意象和哲理也是僵死的。让我们预言,这将是一个通过词语的改变及叙述关系的改变而改变生命体验和建立彼此联属的时代。
真正的审美,也许在于放松而非紧张状态下的一次心灵的审视,一次对人间万物各种细节的俯瞰,一次无关名利精神的出游和漫步。我们真心希望诗人们在经历众多内心苦难之后,能做一次洞明的指引。历史在不断地淘洗着罪恶和肮脏,大自然始终以蓝色清澈的天空展现在我们头顶,诗人们也在不断淘洗着那些失色的充满欺骗色彩的语言,使它变得更为鲜活光亮,闪耀人心。

2013.12.10




玄鸟诗社大事记

2007年7月安徽师范大学在读学生潘建设和黄运丰共同创办诗社。黄运丰取名为“玄鸟”,潘建设任社长。
2007年8月玄鸟诗社在乐趣园网站开设论坛,名为“玄鸟诗歌论坛”。
2007年9月正式加盟诗社的同仁有王保龄、冯明涛、谢超、李昂、张奎、束舒娅、孔群山、王树雷、陈金锋、孙京、万多蓉、马信。策划《玄鸟》试刊。
2007年10月《玄鸟》试刊出炉,在安徽师范大学引起在读学生们的关注。《玄鸟》创刊号开始在各大诗歌论坛发帖征稿,主要面向80后诗人及高校写作者。
2007年11月《玄鸟》创刊号由黄运丰编乞。校园女诗人王恒加盟诗社。
2007年12月《玄鸟》创刊号付梓印刷,首印300册。80后诗人李运帮加盟诗社。
2008年3月月初,《玄鸟》第二期征稿。《诗歌月刊·全国社团民刊专号》选用《玄鸟》创刊号作品。
2008年4月 80后诗人张会勤、西洲、叶章节加盟诗社。《玄鸟》第二期初审名单公布。
2008年5月 80后诗人周涛、毕亮、石起、马宝明、高标、二无居士、李显飞、病秧、柳家风残加盟诗社。
2008年6月 80后诗人浅湖、徉大,90后诗人刘茂慧加盟诗社。《玄鸟》第二期付梓印刷,首印300册。诗社设立旧诗词部,叶章节负责,并开创“玄鸟·镜湖秋月诗词论坛”。兼并渗透诗歌论坛。《玄鸟网刊》第1期“玄鸟诗社周年纪念特刊”出刊。《诗歌月刊》下半月以及香港民刊《思想者》推出“21世纪初中国大学生诗歌专号”(白鸦主编),刊载玄鸟诗社同仁黄运丰、潘建设、万多蓉、王保龄、陈金锋等人作品。
2008年7月 80后诗人未白、鬼面书生加盟诗社。玄鸟诗社周年纪念活动在芜湖举行,与会人员有诗社同仁潘建设、黄运丰、叶章节、冯明涛、李昂、张奎、马信及著名诗人白鸦。策划《玄鸟网刊》第2期“奥运特刊”出刊。
2008年8月 80后诗人西北落日、王琅、周子涵加盟诗社。策划《玄鸟》第三期制作“安徽80后诗人专集”。
2008年9月 80后诗人车邻、余一加盟诗社。《玄鸟》第三期“安徽80后诗人专集”开始征稿。《玄鸟网刊》第3期出刊。黄运丰提出“限度叙事”,结合潘建设提出“直接抒写”,开始筹备玄鸟诗社的理论建构。
2008年10月 80后诗人丙丁、洪光、上官朝夕、祁晨婷加盟诗社。诗社在领地网开辟新论坛(xuanniao.5d6d.com),延用“玄鸟诗歌论坛”名。《玄鸟网刊》第4期出刊,毕梓桐组稿。
2008年11月 80后诗人南煜加盟诗社。民刊《凤凰木下》刊载玄鸟诗社(专栏)同仁黄运丰、潘建设、西洲、张会勤、毕梓桐、高标、未白、周涛、车邻等人作品。《玄鸟网刊》第5期出刊,浅湖组稿。
2008年12月 80后诗人曾俊廷、阿齐、许明明加盟诗社。《玄鸟网刊》第6期出刊,高标组稿。《玄鸟》第三期“安徽80后诗人专集”出刊,首印500册。论坛组织第一次辩论“诗歌是语言重要还是情感重要”。
2009年1月《玄鸟网刊》第7期出刊,未白组稿。《语文报·大学版》刊载玄鸟诗社同仁黄运丰、潘建设、林宗龙、张友福、未白等人作品。
2009年2月 80后女诗人容蓉加盟诗社。《玄鸟网刊》第8期出刊,董喜阳组稿。论坛举办第二届诗赛:“海子二十年祭:大海仍在,花开依旧,人面何处?”
2009年3月 80后诗人榛莽、董喜阳,90后诗人第四人称加盟诗社。黄运丰、阿齐共同策划“玄鸟-80后问卷:重塑中国诗歌”问卷调查,引起广泛关注。
2009年4月 80后诗人卢山加盟诗社。论坛举办主题诗赛:第一届“故乡,请读取我的脚掌”、第二届“把翅膀,还给飞翔”。《玄鸟网刊》第9/10期(合刊)出刊。
2009年5月 80后诗人姚付林加盟诗社。玄鸟诗社同仁作品集面世,即黄运丰《逆向》,潘建设《背叛》,叶章节《莲池》。“玄鸟十三翼”名单暂定。
2009年6月 80后诗人斑马来了、70后诗人雨叶脉加盟诗社。《诗选刊·中国民间诗歌报刊30年纪念专号》刊载《玄鸟》第三期首发的黄运丰、丙丁等四人作品。《玄鸟网刊》2009年增刊“小说专号”出刊。玄鸟诗社成立宣传部,许明明、七月(七禾)任部长。
2009年7月 80后诗人陈迟恩、吴伟锋、安平、许岱加盟诗社。《玄鸟网刊》第11期“玄鸟诗社二周年纪念特刊”出刊。民刊《延伸》第二期刊登玄鸟诗社作品。
2009年8月 80后诗人弋戈、海妖、郁金,70后女诗人僷子加盟诗社。民刊《原音》复刊号“中国80后诗人大展”刊登玄鸟诗社同仁8人作品。民刊《大西北诗刊》第八期刊登玄鸟诗社同仁9人作品。90后分部成立。
2009年9月 80后诗人肉丝、南岩、汤贤生、侯佳川、余子愚、丁东亚、钟国昌加盟诗社。论坛注册总人数超过1000人。《玄鸟网刊》第12/13期(合刊)“女性诗歌特辑”出刊。玄鸟三剑客、玄鸟四公子、玄鸟七才名单暂定。
2009年10月 90后诗人雨农、80后诗人萧瑟加盟诗社。《玄鸟网刊》第14期“90后诗歌特辑”出刊。策划“玄鸟电子诗丛”,第一批开始启动。“玄鸟电子诗丛·第一、二、四批(共15人)”制作完工。29日,《玄鸟网刊》第15期出刊。
2009年11月 80后诗人黄一文、90后诗人佳毅加盟诗社。6日,《玄鸟》与《诗歌与人》《大西北诗刊》共同协办“广州诗人之夜”,黄运丰担任主持人,与会同仁有黄运丰、高标、七禾、吴伟锋等人。
2009年12月 90后诗人尹筱怡、断铅加盟诗社。“玄鸟电子诗丛·第三批(5人)”制作完工。《玄鸟网刊》第16期出刊。西洲主持“玄鸟新表达-我在这里爱你”诗赛活动。李唐、鬼啸寒入选《诗选刊》2009年代大展。榛莽获得2009年“诗歌报建站8周年诗歌大赛”二等奖。
2010年1月《玄鸟网刊》第17期“2009年玄鸟同仁作品精选”出刊。海妖主持“玄鸟新表达-我在这里爱你”诗赛活动。
2010年2月 90后诗人墓月刀、废士加盟诗社。筹办玄鸟三周年活动。《玄鸟网刊》第18期“虎年生诗人专辑”出刊。《玄鸟网刊第1-8期合订版》出炉。
2010年3月《玄鸟网刊》第19期“潘建设诗歌评论专辑”出刊。
2010年5月 4日,玄鸟诗社三周年活动在芜湖安徽师大举行,由来自各地的玄鸟同仁30余人参加。
2010年2月-11月玄鸟诗社于新启动的独立域名(newpoem.net)论坛活动。期间《玄鸟网刊》分别出刊第20期“抗旱诗歌专辑”,21/22合刊“玄鸟诗社三周年纪念特辑”、第23期“玄鸟诗社新论坛诗赛特辑”、第24期“玄鸟长诗创作专辑(一)”、第25期“镜湖秋月诗词专辑”、第26期“合肥青年诗人专辑”、第27期“安庆青年诗人专辑”。
2010年12月返回领地论坛继续活动。《玄鸟网刊》第28期“2010年玄鸟同仁作品精选”出刊。2010年12月2日-2011年1月6日,潘建设、黄运丰组织策划了十期“玄鸟访谈”,分别对海妖、南煜、西洲、弋戈、沈遇、侯佳川、榛莽、白度、许明明、汤贤生等十位同仁进行了深度访谈。
2011年1月《玄鸟网刊》第29期“东北青年诗人专辑”出刊。潘建设、黄运丰等玄鸟核心人物在新浪微博获得认证。
2011年3月 80后诗人王英泽加盟诗社。
2011年4月 80后诗人刘客白加盟诗社。2011年4月《中国诗歌》刊载玄鸟诗社成员(10人)作品;
2011年5月玄鸟诗群核心成员30余人在腾讯微博集体获得认证。
2011年6月 80后诗人李小灯、漠北加盟诗社。黄运丰撰写《致玄鸟新老朋友的一封信》。十字阿西在论坛开贴《点评接龙帖》,带动诗歌评论热潮。
2011年7月 80后著名诗人阿斐在网易开辟#80后诗歌经典#栏目,评选玄鸟同仁南岩、白度、黄运丰等诗作。小苏打在论坛开贴主持《玄鸟·印象》栏目,点评同仁诗作,共八期。
2011年8月漠北在论坛开贴主持《漠北诗眼》栏目,共十一期。李小灯在论坛开贴主持《灯下漫笔》栏目,共七期。仝晓在论坛开贴主持《仝晓浅读》栏目,共二十期。陈少侠在论坛开贴主持《有笔如刀》栏目,共四期。
2011年9月 90后女诗人楚香印、80后女诗人桑中加盟诗社。网络投票“80后诗歌十年成就奖”,潘建设入选。
2011年10月 80后诗人格子、吕布布,90后诗人王强(阿煜)加盟诗社。
2011年11月 80后诗人王海加盟诗社。
2011年12月 90后女诗人于小淞加盟诗社。《玄鸟网刊》第30期“2011年玄鸟同仁作品精选”出刊。潘建设、黄运丰共同撰写玄鸟诗社五周年回顾文章:《九转方成丹玄鸟正腾飞》。玄鸟诗社浙江分社成立,杨杰担任负责人。
2012年1月 90后女诗人依悦凌加盟诗社。《诗歌月刊》刊载黄运丰、潘建设、南煜的作品。《特区文学》刊载黄运丰、潘建设、董喜阳的作品。
2012年2月 90后女诗人陌路加盟诗社。潘建设译诗专题开贴。《21世纪中国最佳诗歌》(耿立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选录玄鸟诗社同仁许明明、安平、余一、曾俊廷、叶章节、张会勤、白度、榛莽、西洲、毕亮、海妖等人作品。《诗歌月刊》刊载沈遇的作品。
2012年3月 90后女诗人王斯文、易小倩加盟诗社。南煜在腾讯微博开辟#南煜细读玄鸟#栏目,精选玄鸟优秀诗人作品点评,已点评十期。《玄鸟》诗刊第四期征稿海报出炉。诗社增设执行主编,刘客白担任。
2012年4月 90后诗人葵弋、水三人、信宁、胡祥加盟诗社。潘建设在新浪微博开设#这些年,我们一起喜欢过的美女诗人#评点栏目。
2012年5月 80后诗人鬼石加盟诗社。
2012年6月 90后诗人陆锦之加盟诗社。《漂泊的一代:中国80后诗歌》(赵卫峰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选录玄鸟诗社同仁黄运丰、榛莽、李小灯、弋戈、卢山等人作品。
2012年12月,玄鸟诗社同仁作品集由艾坡姆计划分批推出,包括潘建设《不在身边的情人》、张彬《时光没有后门》、赵行林《玫瑰庄园》、汤贤生《简单生活》、安平《没有把手的门》、雷泽墨龙《假动作》、陈贵莹《小鸟的守望者》、维维安《麦田之上》、南煜《我要去南唐》、榛莽《星期日》、叶章节《莲花庄》等。
2013年2月,80后诗人洛白加盟玄鸟诗社。
2013年4月,潘建设组织北京诗人每周读诗日,共举办5周。

2013年5月,90后诗人于望加盟玄鸟诗社。
2013年6月,80后诗人屈宏兴加盟玄鸟诗社。
2013年8月,80后诗人唐朋加盟玄鸟诗社。
2013年10月,玄鸟诗社开通微信订阅号,订阅用户两周达500人,三周达1100人。90后诗人龙小羊、莫离加盟玄鸟诗社。90后诗人五谷之子加盟玄鸟诗社。
2013年12月,玄鸟诗社微信订阅号用户达2200人。
2014年1月,玄鸟诗社微信开通《同学读诗》《联席月读》等评诗栏目,获得众多好评。
2014年2月,80后诗人安扬、90后诗人吕赫娴加盟玄鸟诗社。




玄鸟诗社成员花名册
(2014年1月数据)
(按名字首字母顺序排列)

【A】阿斐 阿齐 阿煜 安平 安扬
【B】白度 白樱 斑马来了 毕亮 丙丁 病秧
【C】车邻 陈晨 陈迟恩 陈贵莹 陈金锋 陈少侠 楚香印
【D】第四人称 丁东亚 董喜阳 断铅
【E】二无居士
【F】废士 冯明涛
【G】鬼石 鬼啸寒
【H】海蓝 海鸥 海妖 胡祥 槐放 黄忱忱 黄一文 黄运丰 洪光 侯佳川
【J】季稻 家园北望 佳毅 江美琳
【K】孔群山 葵弋
【L】老四 老祥 蓝田 劳祥露 雷泽墨龙 连慧丽 莉莉丝 李昂 李开浓 李唐 李小灯 李晓宇 李显飞 李运帮 凉颦 林汤 林小笛 林宗龙 淋湿的五月 柳家风残 刘客白 龙小羊 陆锦之 卢山 露亚 洛白 骆中 吕布布 吕赫娴
【M】马宝明 马信 漠北 陌路 寞子瞬 木棉 莫离
【N】南岩 南煜 聂成华 宁野
【P】潘建国 潘建设
【Q】祁晨婷 七禾 浅湖 琴说 屈宏兴
【R】容蓉
【S】桑中 上官朝夕 沈遇 石起 十字阿西 束舒娅 霜冷长河 水三人 孙京 深羽 史学来 思念繁星
【T】汤贤生 桃夭 仝晓 唐朋(慕文章)
【W】万多蓉 王保龄 王博辉 王海 王恒 汪然 王树雷 王斯文 王双胜 王英泽 未白 维维安 无将大车 吴伟锋 温度 五谷之子 王强
【X】西北落日 西洲 弦河 小佛 萧瑟 晓隐 谢超 谢珍珍 信宁 许岱 许明明 徐通源
【Y】于望 晏小殊 徉大 杨国杰 杨杰 姚付林 叶晓霏 叶易中 叶章节 弋戈 衣楼 熠瞳 易小倩 意外 依悦凌 尹筱怡 银茧 余一 余子昧 余子愚 雨农 于小淞 月满西楼 伊沃
【Z】曾俊廷 展凌风 张彬 张会勤 张奎 张铭真 张培亮 榛莽 赵静静 臻子 钟国昌 周冬青 周涛 周鱼 竹月 宗清 赵行林 左右


【名单或有遗漏,敬请同时告知,及时补充。见谅!】


玄鸟诗人地区分布(据不完全统计、统计方式为现居地。2014年1月数据。)

安徽(19人)广东(8人)山东(8人)北京(7人)四川(7人)福建(6人)河南(6人)甘肃(5人)吉林(5人)江苏(3人)浙江(4人)陕西(3人)新疆(3人)湖南(2人)湖北(2人)重庆(3人)黑龙江(2人)贵州(2人)上海(2人)天津(2人)山西(2人)河北(2人)广西(1人)






来自群组: 玄鸟诗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7#
发表于 2014-2-27 10: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运丰 于 2014-3-3 12:18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14-5-10 21:45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8&fromuid=27444

恳请参加这一次“21世纪中国现代诗群流派群组”评选的各流派、各群组掌门人踊跃跟帖,自报家门:您究竟是属于"诗歌流派"呢?还是属于"诗歌群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4-5-9 10:23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zgsglp.com/thread-269094-1-1.html

诗友你好,敬请阅读我的新贴,请积极跟帖参与讨论!此事比较重要,你的意见将有可能改变事情的走向和结果!感谢你的光临!

http://www.zgsglp.com/thread-268518-13-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4-4-2 1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4-4-2 17:14 | 只看该作者
郑智得 发表于 2014-3-29 20:27
《一场雪的轮回》

从一滴水出发,轮回一场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4-3-30 19:10 | 只看该作者

《照片》

我看到两个成年的男人
黑色花朵挂在他们白皙的树上


《爱情》

他的儿女
成千上万,都死在她家的垃圾桶里

《土地》

播种,耕耘
抹上春的气息
在她的衣服里捂满果实

建造房屋
薄雾赶走夕阳
一对赤裸的身体互相招摇

空地
杂草落地生根

这片旷野
多麽适合用血液去灌溉
去交换——
清澈的身体
整洁的灵魂


《小花》

风很安静
白色的
夜晚是它的仓库
早晨
它的姐妹就自己跳上枝桠
一朵一朵地


《无题》

只有夜晚看清我闪烁的身体
只有夜晚摸过我的年轻的腹部上
成列着的母亲的痛苦
两颗花瓣似的武器是我唯一能拥有的
只有夜晚知道两颗花瓣似的乳房
是我唯一暂时能拥有的
只有夜晚用黝黑的手
将它们完整地藏在微风里


《湖》

水草疯长
我看不透那些夜虫的鸣叫
你温热的手掌划过雾气腾腾的时钟
我们都渴望坠入湖中
水草疯长
后来的月光萧瑟极了


《我在后面等你》

我在后面等你
等时间的长裙藏下你那对不规则乳房
等你枯萎,失去一切
等死亡的河流漫过你头顶
等你被架进一阵空虚的大风
等你的脸庞
被钉在一场天气的旗帜上
飘荡
坠落

《月光》

我划着一条苦瓜穿过夜晚
外婆的菜园里再没有多余的绿色了
竹棍孤独的影子被架在田里
竹棍上挂着最后一颗脑袋的苦瓜,它的影子是一条鱼

《失眠》

这黑夜知道
洒落在地上的眼睛知道
下落的耳朵
知道
失眠它像一个烂彻底的苹果
咬碎
时间的裸原

月亮,这个握着匕首的男人
将我谋杀在他朦胧的
月色里


《雾中》

我尝试着
比如,在勺子跳着舞奋身奔往地面的时候
拉它一把
我也想你拉我一把
在这昏死昏死的雾中,或者你放我一次
或者我干脆就变成树枝
默在你的窗前
你看一眼,我就低头
我低头
再将拥入怀中的微风送到你的睫毛上
地球在你屁股下
你的目光就是我的边疆
我长在山上
你住在三楼
模糊的一坨黄色又擅自挂在空中了


《空洞》

在一口很深的井底
“诗意”有一个反义词
“希望”也有一个反义词
而我没有,我甚至没有故乡
我渴望我像暴雨一样降临
像一个红光满面的苹果
新鲜、强烈、浓郁
如果我疯了,如果
如果我渴望我疯了
小小地
远远地
在你看清我之前你就要过来拥抱我
清醒是潜伏的牙痛
同时肩负着自由的疲惫
通过这一缕阳光,我将与冬天达成和解

龙小羊,原名龙欢,92年生于四川,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2011级,现居成都。玄鸟诗社同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4-3-29 22:54 | 只看该作者
虚拟语境

如果我消失了,也许
并不是真正的消失
只是与其他的人失去了联系
消失的时间或长或短
在瞬间与一个世纪之间

就宅居在二十平方的四面墙里
手机闲置一旁,再不会响起
电话号码以尸体的形式存放在
抽屉状的通讯录
电脑屏幕暗下去了,而我不会
轻易地把它打开或是关掉

办公桌上静置着我的水杯,落了灰尘
学校的宿舍保留我剩余的行李,青春
只是已换了床号
人群中,我掉落的头发
封存情感的DNA

而这些我都看不到。我只是
依靠感觉记录下这一切
以至于我的存在也是如此

偶然  

往事的沉渣
起码有一半已不再时常泛起
而当熟悉的场景出现——
柜子倾斜
时光在你身上
同时叠加了高度和重量
这时往昔一一重合
灯光在你的周围形成淡淡的晕圈
你终于得知,这多出的部分
从何而来

星期六

相对于往日的追赶和拥挤,坐下来
这个动作,显得平稳而有耐心,缓慢得
像一个意味深长的馈赠。
              ……一些诗句渐渐浮起。
不是源于灵感,而是来自昨日,或者更久以前
的记忆。——一阵歌声忽然将它打断

双层巴士。迅速收回的手。
一些树枝拥挤着出入,它们进入时带来了
什么,离去时又收回了什么
我抬起头,周围聊天的人没能给我
期待中的答案。他们关心的是
车何时到站,而我正试图暂时忘掉这些
去关心途经之地。坐着便是最大的动力
使我不必卑微地低头,而是平心静气地
与向前行驶的车辆保持平行,穿梭于时间之中。

够不到的春天

我在春天的一条岔路练习爬坡。
我很专心,这毋庸置疑
天空静的像一幅水墨画,风筝线
隐秘地扯动着卷轴——

车速慢下来了。
满树桃花在途中滑落,猛地收回
带笑的脸。才发现

春天的公园还没有对我
全部开放,现在我需要借助
一双手的力量

想起从前……

从前的很多个夜晚我都到那棵树下去
那里的树并不是只有一棵而我只看到
独自站着的那棵。
那里还有很多我们熟稔的大地上的事物
河流,野草,不多的是人影。高处有冷月光
那里的风景不如画上优美起码
河水常常是浑浊的,漂浮着无数昨日的垃圾
野草扑地。

那时我总是抬头静静仰望那棵树,风中衰败的
叶子。这时头顶的月亮也在静静地看我,使我
一低头就看到了路面上自己的阴影。
这时如果周围足够安静或者我足够专心
就能听到缓缓流动的河水发出的“哗”声

个人简介:杨景文,女,河南洛阳人。诗歌散见于《诗歌周刊》、《诗歌月刊》、《天津诗人》、《诗选刊》、《深圳特区报》等报刊杂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4-3-29 20:27 | 只看该作者
《一场雪的轮回》

从一滴水出发,轮回一场雪
穿过一块石头,坠入一条溪流
奔入一条江河
漫漫旅途,沾一滴血,掉一滴泪
阳光灼烧一滴柔软的水
天空变得透明
一缕风吹过,这些散落的小生命
化成一场雨的预言
这是我必经的磨难。夜里点一盏灯
抵达一滴水的未来
彻骨的寒
降下一场霜,如刀的明月光
狠狠地刮疼我的脸
刹时,鸦啼,草枯
我没有死,在轮回的路上
盼望人生的一场雪
飘落下来
内心巨大的空旷,需要用雪掩埋
一场祥瑞的雪
以极其盛大的排场,迎接我
在定格的雪景里,我像一棵蓬松
披着雪,迎接下一个春天

《多事之秋》

黄叶,枯草,风残,老树与昏鸦
日落,黄昏。一只雀鸟潜入夜色
啄痛十月的金秋

我来到田边,一场雨劈头盖脸地降落
羸弱的稻杆被风吹弯
幼小的谷粒如何走向饱满

古墙上悬挂一把镰刀,锈迹斑斑
这个秋天,我从体内掏出一块磨石
碰撞展露阳光的锋芒

《宅》

关于宅,我深有体会
宝盖头下有身体
身体里面有房间
我呆在自己的房间里
铺满夜色和想象

我敲动键盘
敲动四面的白墙
妄图把黑夜填满
所有出发的逗点
都逃不出我的房间

星子隐去
天空之空,身体之空
你玩三国杀,撸啊撸
玩美女脱衣
然后,宅在床上睡觉

家宅,人宅
夜色这张巨大的网
袭面而来
我像一条落网之鱼
被封锁在狭小的范围里

《我的爱鸦雀无声》

我的爱缓缓流动
偶尔遭遇强风暴雨
充沛的雨水从天空降落
一颗心跌入湖底
心跳的频率加速
蓄满的心事决堤

轰然崩塌的巨响
也许来自天空,也许来自大地
此刻,被绑架的舌头
深埋的沉默,才是
这个夜晚的主旋律

我的爱鸦雀无声
灵动的眼睛会说话
亲密的动作会描述
付诸所有行动,奔赴春天
藏于身体里的嘴
静寂不语
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个世界病了的人太多》

病了的有身体,毛发
病了的有眼,鼻,耳,脑
病了的有五个手指,五个脚趾
病了的有胳膊,大腿,脊椎
病了的有大肠,小肠,胃
病了的有喉咙的发声,牙齿的硬度

剩下密不透风的身体,过敏的皮肤
剩下色盲,鼻酸,中耳炎,脑出血
剩下五个手指泛黄,五个脚趾轻浮
剩下腰酸,背痛,腿抽筋
剩下穿肠过肚的酒和胃出血
剩下堵塞的通道和满地的爪牙

这个世界病了的人太多
投毒的人,吸毒的人
杀人的人,被杀的人
强奸的人,被强奸的人
有钱势的人,没有钱势的人
令人恐惧的面孔,在阳光下暴露

个人简介:郑智得,男,笔名挥鞭流浪。曾在全国(省)市的各大征文中获奖。2008年秋开始在《诗歌周刊》、《诗歌月刊》、《中国文学》、《参花》、《深圳特区报》、《天津诗人》等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著有诗集《信笺里的月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4-3-19 1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14-3-18 1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9-29 20:0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