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轩辕开讲了】第二期 笑看四季《诗歌创作的三个环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0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歌创作的三个环节》


      电影《烈火金刚》片头有这样一段话:说起大平原上的游击战争,要从头来说,可也太长,咱们掐头去尾,从有名的“五一”反扫荡开始。乍一看,好似是可有可无的闲话,仔细分析,其实是一种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一种手法,是对创作素材进行了有效地取舍、加工和提炼的一种前缀。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背景,也为下面即将出现和发生的人物、事件做了很好的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我想说的是,艺术是相通的,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下面就着重说说诗歌创作中的三个重要环节:主题、立意和形式。

      评判一首诗歌的好坏,无外乎三个方面:它的主题思想、立意和形式。好的主题,向上的思想内容,新巧的立意角度,恰当完美的艺术手法,是一首诗歌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所在。

     1、简言之,一首诗歌倘若没有明确的主题思想和一定的深度,如同人之没有灵魂。在创作之前如果心中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那么写出来的诗歌往往与自己的初衷和愿望背道而驰;有了清晰的主题,但不会运用加工、提炼和一定的技巧去表达,诗中的内容同样是空洞的,主题是松散的。

     2、倘若诗中的立意角度选取不佳,如同朽木乏善可陈,缺少生机。立意不深、缺乏新意、人云亦云的东西,写出来的东西难免流于一般。要善于在立意上求新求奇求巧,同样的题材,立意取舍的角度不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好坏,即使是古老的题材,如果角度选好了,同样可以写出新意。

     3、没有了技巧的形式以及节奏的外在美,如同人之少了华丽的衣装。在形式上,艺术技巧的不成熟,会导致随意使用意象,缺少一语双关、弦外之意的佳句。语言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中介和纽带,动笔之前,应精心构思和谋篇布局,在层次的安排上要仔细推敲,符合一定的逻辑。

      我们不妨结合一首诗歌来赏析一下:

               《读一首诗》

                                 文/朱颖

一首诗:伤口
写得实在太好,其中
一个细节:父亲夹菜园时
不小心被秫秸刺破了手
就赶忙用嘴在伤口上使劲
吮一下
又从地上挖一点湿土
敷上
便又继续干活了
  
我在河畔读这首诗的时候
父亲,已经用夕阳和岁月
夹好了菜园,然后睡进
与堵住伤口一样潮湿的土地
  
我狠狠地从地上挖一把
泥土,却怎么也堵不住
心头的伤口

     《伤口》这首精短小诗,截取了一个生活的片段,用叙事抒情的笔触揭示了人生道理。诗人对主题思想的开掘以及立意角度的延伸,并不仅仅局限于身体上的伤口,而是挖掘到了内心。看似写身体上的伤口,实则寓意在心灵上的伤口,身体上的伤口可以用泥堵住,精神上的伤口用泥土是堵不住的。从身体过渡到心理,从肉体深入到灵魂,是对父亲养育之情来不及回报的一种愧疚。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对于父亲辛劳甚至用心血、生命供自己念书,用“夕阳和岁月夹好了菜园,然后睡进与堵住伤口一样潮湿的土地,”这种形象、质朴撼人的比喻,是痛到极致的一种流露和宣泄。失去父亲的心灵伤口,又怎能简单的用一把泥土就能掩盖。

      诗中既有象征、对比、还有并列,用身体的伤口对心灵的伤口,既是比喻也是对比,通过一个简单的手之伤口,用艺术手法巧妙地带出了事件,这个角度的选取可谓匠心独运。这样抒发出来的情感不是空泛的,而是建立在深刻的主题,新巧的立意和恰当的艺术形式上的,经过了诗人高度的概括和一定的加工提炼。故此不是空中楼阁,耐得起品味和推敲,是对父爱深深的感恩,读来令人嘘唏不已。

      很显然,诗中的主题思想是对父爱的感恩,旨在育人;立意选取的是由身体上的伤口由此及彼联系到心灵上的伤口;形式上则运用了并列、对比以及夸张等修辞手法,使用了时空转换的艺术技巧,语言的特点是简洁,集中概括,不拖泥带水。

      诗歌,要么写出疼,要么写出情,要么写出理,要么写出美。占一点就行,两点更好,三点堪称完美,四点就是极致。只有生活的,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古往今来,古今中外,莫不如此。谁的诗歌抛弃了大众,大众就会无情地抛弃他(她)。

      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我之所以这样说,一首好的诗歌应该在思想、立意、形式这三方面做足文章。兵不在多而在精,诗不在长短而在“诗味”,如何很好的谋篇布局,对于诗歌来说很重要。有的诗歌很长,主题却很散,面面俱到,什么都想说,结果什么也没说明白,这其中的主要症结就是对内容没有取舍,没有主次之分所导致的。

      写诗之前,最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或者主题,这样表达起来就容易多了。要有一条或明或暗的主线贯穿始终,让人感觉有迹可循,巧妙地运用含蓄的、委婉的、暗示的手法,思想凝聚、明确和深远。作品最难的就是写出新意,要善于深入和观察生活,时时刻刻做个有心人,多看多写多读书。角度不能打开的太大和太散,留白不宜过大或太模糊,那样容易晦涩和艰涩,让读者不好介入。在意象的使用上尽量明确、关联、贴切和生动。通俗易懂不意味着浅白和直露,同样,俗不代表俗不可耐,雅不代表阳春白雪,所谓的雅俗共赏最好。

      穆顿说过,一首好诗让你进来时是一个人,出去时是另一个。

      诗歌是短平快,是瞬间的感染,在极短的时间内,争取让读者的感情迅速燃烧到沸点,这是其本身语言的凝练性所决定的。尤其身处当今快节奏时代,人们普遍都累,如果借此娱乐、欣赏、消遣和爱好的诗歌,需要几十分钟的阅读仍不能带来心灵感应,相信没有几个人会从中得到真正的享受。读作品如果对读者来说是一种负担,那么作品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久而久之,读者对这样的作品会避而远之。啥叫作品的生命力呀?就是它始终是鲜活的,多少年过去以后,作品还活着,还有许多人在看,茶余饭后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作品发表后,毕竟是要跨越时空和地域的,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不知大家仔细观察过没有,每种花开要在相应的温度下,那么一首诗歌的创作,自然要有一定的激情,相应的灵感,这就是诗歌得以诞生的催化剂。写诗是一种冲动和痴爱,里尔克在给一个年轻诗人的十封信中曾经这样说道:“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这是检验你是否喜爱诗歌,以及达到什么程度的标准,也是考验你的诗歌是否从心里流淌与否的尺度。

      一首好诗的诞生,是需要借助激情和灵感的。有人说创作不需要灵感,至少我不同意这样的说。创作的灵感是偶然触碰的冲动,飘然而至,源于对日常生活或文字、或构思的有所感应,突然涌出的奇思妙想,一念之间闪出的火花。和文字的灵性有区别,文字或文章的灵性,具体表现出的是活生生的,活灵活现地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形象。而灵感有时是一瞬即失的,可以是一个好的立意或主题,也可以是一段佳句,还可以是一倾如水的一篇文章。总之这种神来之笔,较少有人为的裂痕、一气呵成,是作者长年积累和对生活思索感悟的必然结晶。

      写诗,最忌讳在诗里打转转,须知功夫在诗外。它与广泛地涉猎小说、散文并不矛盾,可以把诗性的语言运用到小说、散文之中,然后把小说、散文的思想凝炼成诗句。同样,缺少生活的诗写,只是表达一些美丽的词语,没有思想和内容的东西也是苍白的。

      以上之说,谈不上讲课或理论,只是自己多年来对诗歌创作中的一些粗浅认识,只当是抛砖引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23 13:1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