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之子 于 2012-6-16 13:54 编辑 . L# w6 J% l/ n
$ S# J3 R) z8 M9 _: ^ 《黑白》
1 d$ [, ^; [/ I$ E( t$ p0 e$ L/ p" n6 `2 G1 r+ i3 L8 Z4 J
作者:杨立
9 R0 ?4 e, |8 w u* I2 R% H2 k, ?
. T3 K0 S/ u* h) I$ T3 k- h在黑的世界,白是黑的3 W; d7 u$ L0 m4 g0 k
在白的世界,黑是黑的
! \% V7 @5 f% D, f& Y --文本选自《中国诗歌流派》
8 B/ t7 {% I0 s" p3 V! [; r3 t' g3 t7 h
6 ^* d( K) c" ?3 ]3 f& a/ ]% O ◎ 像出意外,神寓其中
+ ^& g4 {5 k) ]3 z. W- B) j --赏析一首小小诗 2 |. y+ L5 I; O! Y
" i7 q0 h+ s# C# b: G9 @; h
文/风之子 # _# R1 C" @4 o" \! A* W) N, h
9 T; l I3 ^: g9 @4 b
◇要命的是,一读作这二句,一黑一白,黑与白的形象就印在墙面上,就在我的眼前浮现,于想象中,展开;
. u( A$ {# e: F$ j$ A 1、黑背景上,一朵白,被暗黑所覆盖;白,越发地显白;并突出,逐渐地变大,扩展,黑越浓,白将越深;
1 s( v, G1 C$ s 2、在白的背景下,一块黑,在周边白的存托下,越来越小;不断变得更小。$ d" a5 A: M$ ?3 V
3、在此,描述的黑与白的本质特性,恰巧与诗中描绘的黑与白的关系,感官认知上相反;可以推断,诗中的印象来自心灵,而现实中的黑与白,在不同观念的人的眼中,在心中生成的“相”,并不准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眼见为实,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因为眼不见的,他仍然存在,而且是真实的存在;
0 J- m' t1 ~/ s# m5 o 4、这首诗只有2句,却交待出许多的,你想到的、或是没有想到的,视觉的误差,有着暗示与诱导人犯错的基因。2 O' ~' n$ V6 b, ~( Y
/ k% i0 {7 ? e; N4 W3 c F
◇这首寓言警句式的诗,要较为准确界定与解构其准确的含义已无可能:我仅能拿这几句话来说出感受:“言外之意、弦外有音,景外之景、情外有情”;这样的寓言与警句的内涵,在外延的无比敞开之中,深深地埋藏于地幔的内核,有着“像出意外,神寓其中”(新造词)的发散性想象--空间无限。当人的空间想象思维,将黑与白与之关联,丝丝如缝地以意念嵌入,并联系到艺术与诗的关系上来,艺术作品中立刻呈现出这样一幅镜像:将特殊与一般连接起来的“一般特性”(意大利批评家克罗齐),即是说:艺术与观念、直觉与抽象之间的差别,在《黑白》这首小诗中得以体现。+ D7 W. i- W& w4 ~
这种具体化了的“具体的一般化”的概念(黑与白的本质关系),如果将其当成某种事物的象征,那么就是虚假的,就去背景不同之下,黑与白的视觉产物并不真实;克罗齐眼尖手快,发现并立即抓住黑格尔的唯理智论得虚假性,很批,“如果他的意思是特殊和一般的统一,亦即“表现--直觉”的本质,那么就是多余的”(美国批评家威莱克)。
9 U6 {, Q5 s( @; l, m% x ◇ 总的来说,《黑白》这首小诗以小见大,像出意外,神寓其中,短短2句,涵盖如此多的事物的可述说,而难以言说的本真实事,难能可贵。) }7 @5 H B: m
2012、3、319 v" y9 {! G- h1 J1 E' Y& R
' `6 t- b1 l* g2 d0 l; R- j
/ B" Z: n, Q; z+ S9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