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5|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诗的角度谈翻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19 0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学家之所以为文学家,不仅仅是情节的叙述者,更是语体的写作者。这一点在诗歌上的表现是最明显的,诗歌几乎是不可以翻译的,因为诗歌的情节和它的言语织体是一体的,一旦破坏诗的体,也就结束了诗的命。就像你不能把泰山翻译成华山,把黄河翻译成长江一样。
       纯粹的文学写作,注重的是如何去表达,而不是表达了什么。这一点和论文写作是不一样,论文,要的是思想,言语是这一思想表达的工具,它与文学写作正好相反,它注重的是表达了什么,而不是怎么表达的。虽然如此,但在某一层次上,二者应该有最佳的结合点。这里面也蕴含了语言本体论和语言工具论两个观点。我们当下的诗歌,名义上是尊重语言的,实质上,多是把语言当成了意象营造的工具,有一些诗人,使用语言就像孩子使用橡皮泥一样,以捏得像为耻,以捏得任何人都不理解为荣。写实上尚欠缺功夫,便臆想天开地毕加索了。想象力不是诗,思想也不是诗,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才能使之成为诗。诗的形式是什么,诗本身就是言语的一种形式。可是有一些人,一直把它当成了内容在用。

         作为翻译者,在译诗的过程,不考虑诗人是如何在它的母语中使用词汇、韵脚,节奏、语气,而是单纯地去翻译所表达的内容,这样去译诗,只不过是害诗。
        诗歌是某一母语的言语晶体,我认为,不懂诗歌母语的人,尽量不要动它的诗歌,这是一种对语言的尊重;不懂诗的人也不要去翻译,这是对诗的敬畏,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坦丁的《神曲》,被译成了中国语言中的散文,这不是传播,这是糟塌与山寨;而中国的唐诗译成英文注定也是同样的下场。惜乎,这不是一个诗歌的时代,我们的一些大师,现在讲诗,也要像化学成分分析一样,去分析了,明白了意义,诗却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6-5-25 23: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6-5-26 01:10 编辑

确实, 翻译外语诗歌需要中文诗写功夫。

确实,但丁《神曲》的中文翻译是押韵散文诗, 而原作是分行押韵诗歌。翻译得很好, 但有些句子应当更简洁些。

Langfellow 的英文翻译简洁, 但没有押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6-5-25 22:5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6-5-25 20:5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6-5-21 21:38 | 只看该作者
不无道理,但问题是文化是需要相互交流的,诗歌作为文化中的一种精华更是如此,要诗者都精通其他文化的母国语言是不太现实的,所以译诗协这活儿即使不得已也要为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5-21 21: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为保持原汁原味,最好直译。。。

假如没有老一辈翻译家翻译外国的文字,我们不会了解到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5-21 20:55 | 只看该作者
切中要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5-21 20:30 | 只看该作者
细细读过。翻译的确很难,我认为核心是要译者和诗人之间的诗魂共通
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5-21 17:05 | 只看该作者
言简意赅,真知灼见。点赞妙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8-19 1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2 07:4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