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95|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死”之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5-8-27 1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何“死”之有!

方文竹

哲人、诗人、艺术家(我暂统称“人文知识分子”)之死经常被人炒得沸沸扬扬,其中“死因”成为众人咬定的焦点,几乎无法统一各方的解释路径,实质上也无必要进行这个“统一”。统括之,好像“死”是必然的,是有价值论的生命实现与升华方式。本文却认为,这些死的“应该”因素极低,下面分述。
一,生存说。一个对物质追求无止境的人不适合从事人文活动的,相反,一些卓越人物往往是在困乏的环境下挺立潮头的。更何况,这些人文知识分子都有一份职业,能够维持最基本的温饱。
二,情感说。多指男女私情,“死”表现为单相思或暗恋、情的崩溃等。这里用莎士比亚的一句话来回答:“一个伟大的人物决不会因为爱情而发狂。”
三,人际关系说。主要指同行、同事、朋友、亲人、社会等的言语讥刺,不排除个人疑神疑鬼、无由树敌。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导致自己打垮了自己。人文事业研究的正是人学,对现实中的人都处理不好,未免太书本乌托邦了吧。按理,人文活动者对社会应该比民众看得更为通透,处理矛盾的方式更为合理,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四,社会环境说。典型如屈原容身不了楚国的现实,内好以死来证明自己的理想。但是,王夫之却不赞成屈原选择“死”的方式,他在《楚辞通释》中解释贾谊的作品《惜誓》时认为:“惜誓者,惜屈子之誓死,而不知变计也。”人文知识分子对现实更为敏感,且“两眼容不得沙子”。但也不能一死了之呀,应该拥有强大的内心支撑,以与一切非正义的敌对势力“血战到底”!其实这类“死”是逃避责任的方式。您死了,不就不能与真理为伴了吗?连个人的命运都承担不起,还遑论什么面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挑战!全部人文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社会。
五,形而上或宗教说。这是一种深层解释,或说过度解释。人文知识分子关乎人文,天性中有一种超越感,甚至不食人间烟火,“天国”观浓重,莫名而死仅为证明某条真理,其“死”有着更多的人学内涵,甚至为信仰而献身,其乌托邦式的精神色彩更为浓重。“活着多么美好”的万丈光芒同样可以荡涤心灵,人生的境界随之提升,人的可能性随着生命的时间而延展。生何以堪,死同样何以堪。
“死”与“生”是一场惊怵的较量,考验着生存的勇气和灵魂的终极境界。
“死”当然需要一种极大的勇气,但是“非死”也需要具有与“死”一样的巨大力量,人文知识分子不应该将这种宝贵的力量“自耗”殆尽,而是积累、内敛起来留待明天。“明天”,对于人文知识分子来说,更是一个温暖、瑰丽的词,是激发创造的灵感之源,按照存在论,今天活在未来之中,未来也在今天之中。够了,我将一千个“活下去”的理由概括成:好好活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5-9-7 08:12 | 只看该作者
无度自由的精神追求,得不到无度自由的经济支持,穷困溱倒,生不如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5-9-6 09:44 | 只看该作者
我将一千个“活下去”的理由概括成:好好活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8-29 17:4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8-29 10:55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8-29 10:36 | 只看该作者
我乃俗人。相信“好死不如耐活”。虽然生活的重一次次撞痛着我,但我依然放不下我所承载的责任和希望......只有顽强活着,生命才有可能呈现柳暗花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8-29 09:19 | 只看该作者
——“死”当然需要一种极大的勇气,但是“非死”也需要具有与“死”一样的巨大力量,人文知识分子不应该将这种宝贵的力量“自耗”殆尽,而是积累、内敛起来留待明天。
——“明天”,对于人文知识分子来说,更是一个温暖、瑰丽的词,是激发创造的灵感之源,按照存在论,今天活在未来之中,未来也在今天之中。
——来读精彩感悟,看淡生死,活着就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8-29 08: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好好活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5-8-29 08: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好好活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8-28 11:28 | 只看该作者
活着需要能力,比如:生存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等。我认为诗或文是“能力”的展现,越有能力,那么生存优势就越强,思想开去诗或文的表现就必然更加出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8-28 10:43 | 只看该作者
“死”当然需要一种极大的勇气,但是“非死”也需要具有与“死”一样的巨大力量,人文知识分子不应该将这种宝贵的力量“自耗”殆尽,而是积累、内敛起来留待明天。“明天”,对于人文知识分子来说,更是一个温暖、瑰丽的词,是激发创造的灵感之源,按照存在论,今天活在未来之中,未来也在今天之中。够了,我将一千个“活下去”的理由概括成:好好活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0 21:3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