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牛道长 于 2015-12-7 11:57 编辑 , B* I; a# B7 T5 R' N, \
; X) J8 L3 o( A' ~
; V9 M3 D9 w8 ?2 R6 o5 ~. P久别相聚
2 I% a. M+ Y5 B3 K7 p比以往热闹& Z3 c/ g7 A& X5 P" y, O- W% y
从老母亲的屋内混战楼下3 b' J/ V3 R7 E K4 l7 V6 ~/ b
母亲跟在后面
5 v( u0 j3 t: P5 B* U2 Q. m U7 `从阳台走来- E( u" D8 _% l5 q. ~5 z* ?
灵堂传出隐隐叫骂# P" k( [9 x2 G% |) m
伴奏着法官的惊堂木响! | L6 S' p$ x, \% j
; V% }4 w- R& j# h' B) n3 S文化名人们
: i+ [% E# S. O/ }' Q也在舞动长舌
( K2 g6 B0 i/ f& \: U# m争论着如何继承1 H2 p# C# o: m, i
老祖宗的遗产
, @5 b0 ?: d# c3 z0 r) s$ j- E四书五经唐诗宋词
9 S1 N3 D" `* u; z" Y) Z, f一遍一遍清算
3 y" n# U$ G! v* ~生怕少分了一点9 o* q; Z1 N' t
; O% V2 t7 e# ~4 j7 m+ T c# l
! E! N5 C. s& D1 p继承似乎是国人之最爱,各种财产、遗产都要瓜分干净始罢。于是,有了各种二代和二呆现象,更为痛心的是原有的亲情凝聚,已在争夺中化为分散与疏离。试想,亲情疏离了,民族还怎么凝聚?而中华文化更是深陷继承的泥坛,早已失去创新的独闯精神,哲学、文学、艺术凡此等等,不是在盘算如何继承自己祖宗的那点余光,就是在变着法子算计外国公公的箱底货。。。
* y8 F& t2 E. x批判惰性继承,不是反对必然的基因遗传,且这种遗传是必然性的,无需去强调。反对惰性继承是为了把握发展的主要方向,任何事物不以创新为主要手段,它的生存和发展,一定会被现实弱化和淘汰。
; ?1 A$ b" w. Z7 z+ N' \9 x6 `4 S! _, I& H. W* d0 q
9 D1 i( x$ t3 a& }% b3 v
: M: Y X) E- n7 _; G7 R#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