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99|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阳新韵赏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8: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重阳新韵 于 2017-4-27 13:17 编辑

重 阳 新 韵 赏 析


李万修编注




重阳简介
(加照片)



    姜明,笔名 重阳JM,1939年10月21日(农历9月9日重阳节)生,原籍山东文登。《新韵说》创立人,诗人,新韵理论家。佳木斯市作家协会会员,佳木斯市东风诗歌爱好者协会会长,新韵学会会长,《艺苑》报主编。著有诗集《看明月》《千里共婵娟》《新韵》《新韵说》等。创编了《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谱》(简称新韵谱)。主张旧体诗词要改革,实现“平仄开放,韵律改革,自然巧成,形随意合;现代诗要进行韵律化精简化的两化改造。传统诗词采用普通话韵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新诗体——“新韵诗体”。其论文《新韵兴起是历史的必然》,被收入《世界学术文库》中,并获《世界学术贡献奖》论文金奖。传略及作品被收入数十部典籍中。
通联:15400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长安47信箱•姜明(重阳)
E-mail:ZHXYN999@163.com   QQ 1633951186   电话:13634542647





李万修简介(加相片)

李万修,男,笔名颂扬,1938年5月生,陕西清涧人。中共党员,大专,中教一级教师,从教三十五年。诗人,新韵学会副会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发表诗作文论千余首(篇),多次参赛获奖,并被收编入数十部诗文集中。出版个人诗集《巍巍昆侖》和《献给孩子们的古诗译》等。其业绩被载入百部大型辞书中。
通联:810802•青海民和镁厂退休办   电话:13649725325





目    录

重 阳 新 韵 赏 析        1
重阳《新韵说》原序(一)        2
诗 歌 理 论 的 丰 碑        2
重阳《看明月》原序        4
唯 倚 窗 前 看 明 月        4
重阳新韵赏析        11
新韵理论家重阳        12
重阳少年诗        12
起早上学路吟        12
秋晨上学闻笛        13
忆华兄        13
观  雨        13
夜 赶 车        14
游昆嵛山        14
古 桥        15
走 读        15
自 励        16
重阳青年诗        17
内容范围广  抒怀言壮志        17
心花颂        17
晨 练        17
观 潮        18
问 月        18
忆昔哀哉        19
拥抱大自然        19
春 潮        20
盛 夏        20
秋 晨        21
冬 渔        21
晨        22
夜        22
槐荫情意浓        23
有 情        23
初 恋        23
离 别        23
诗体大扩展        24
七夕雨倾盆        24
书        25
自由诗有发展        25
心 愿        26
民歌体在增加        26
故乡小记        27
秋池        28
重阳成年诗        28
春 光        28
呼 唤        29
春 的 伴 侣        30
栽 树        31
追 求        31
偶 像        33
重阳老年诗        33
望月        34
应和诗        35
六十抒怀        35
自 勉        36
祝贺金书出版        37
试和中山君《绿荫试笔》        38
和常毅坚先生        39
感 怀        39
省 菊        40
龙江春        41
和陈韶华先生        42
和孙文浩韵        43
迎春曲        43
咏鹤        44
韵和林国富《陋室吟》        45
和陈禅心先生        46
和唐一先生        46
和陈远山先生        47
和钟一先生        47
和秦瘦韵•漫溯        48
和向策韵        48
致贺诗        49
致中山先生        49
贺常毅坚诗兄        51
为姚义诗碑而题        51
读《春泉》        52
致王老师        53
谢画家王树和先生        53
东山日•致原草        54
贺顾钦雍《天南地北掠影》出版        55
书赠寒墨友        55
致《芳草》文学社        56
致山谷诗苑        57
小河的诉说        57
醉吟楼森诗        58
读彭学文《凝思集》        58
月光下的紫丁香        59
诗人诗        59
叹顾城        60
诗 缘        60
诗 心        61
诗人的家园        62
灵光  远在前方        63
桃林吟子        64
诗人的脚步        65
缪斯呻吟        66
缪斯变态        67
带着诗美人流浪        68
诗论诗        69
诗 道        70
诗 魂        70
诗 芽        72
依样葫芦叹        73
新 韵        74
新韵劲如弦        75
新韵吟        76
虚拟的情歌        76
赞颂诗        78
周恩来诞辰百年祭        78
东方巨星永不落        79
小平  走好        80
战洪魔        81
爱莲娜        81
晨 曲        82
星 星        83
枯 叶        84
针砭诗        85
拨 毛        85
子威父权        86
天下太平        87
心 灵        88
神        89
钱        89
“救死扶伤”叹        90
出场费        91
文明的感慨        91
咏史诗        94
圆明园        94
长城絮语        95
鸽 子        97
我  回来了        98
回归吟        99
人生诗        100
天行健        100
爱的船        101
缘是云        102
忆 友        103
友 谊        104
岁月总是明明白白        105
盲 杖        105
稻草人        106
似水流年        107
感  怀        108
崛 起        109
产品诗        110
祝贺舜酒香溢四海        110
为苏木河酒题        111
沱牌酒酿湖海江        112
“三株”赞        113
景象诗        113
春        113
秋        114
云        115
风        116
温 泉        116
游览诗        117
结束语        118
重阳:《新韵说》        120
李万修评论选        133
二十世纪中国的两次诗歌大讨论        133
三年回顾•谈新韵        136
洋诗何时了?        138
从艾略特的诗看新韵        139
民歌滋养诗歌创作        141
诗的内容与形式        143
重阳:何谓“诗”        144
李万修:读重阳《何谓诗》        148
重阳:《新韵谱》        151
李万修:还是《新韵谱》好        166
编后语

1寸1.jpg (93.82 KB, 下载次数: 18)

1寸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8:53 | 只看该作者
编 后 语

这里选录臧克家的一句话作为本书的编后语:
    文艺欣赏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但同时也是一件冒险的事情。欣赏的人可能完全进入作者所创造的那个艺术境界,好像深山探宝,满载而归,自然是心旷神怡,快感无限。可是,由于欣赏者的经验、体会的不足,艺术修养的不高,个人兴趣的差异,就会造成一种障碍,使他不能全部地毫无遗憾地领略作品的精神和它整个的内涵。
—— 臧克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8:52 | 只看该作者
游览诗

    重阳青少年时代就写过游览诗,如1958年写的《游昆嵛山》,1960年写的《观米山水库》,这两个地方,都在他的家乡,是实地的游,亲眼的看,进入老年,也写了两首游览诗。
    《漫游瓦屋山》是读《瓦屋山报》而写成的,并且就发表在《瓦屋山报》上。瓦屋山,在四川洪雅县境内,诗人虽然没有亲自到过那里,但写得却让人感到像亲眼观过一样。点景处处,实情件件,或比喻,或烘托,或实写,或虚拟,都历历在目,身临其境。全诗四十多行,不分节,一气贯成。每行字数相等,押韵上口。是我国“古风”的继承和发展,可见作者古典基础的扎实雄厚。也是新韵体作长诗的一种尝试和新韵诗体多功能的展示。
   《漫游大京九》是想象游,凭着渊博的知识,全面展开想象的翅膀吟成的,首次发表在《京九文化报》上。京九大铁路,是我国新建的纵贯北南的一条交通大动脉。这首诗开门见山,从北京起程:“一龙腾飞九龙舞,五星红旗映蓝天,始发首都北京站,无限风光面面观。”沿路写尽历史、人物、事件、文化、山川河流、名胜古迹、风俗人情等等,都像由电影中的特显镜头“蒙太奇”一样突出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一直到终点九龙结束:“京九铁路到终点,九龙飞舞呈吉祥,但待香港回归日,长笛一鸣过香江。”全诗近百行,分为十五节,每节分别为四行,六行,八行,十行不等,每行字数基本相当,节节双句押韵。是重阳新韵体诗最长的一首,也是新韵体长诗的一次成功的演示。全诗写得雄壮宏观,可称得一幅巨长的大幅画卷。这里不作具体赏析,如有兴趣,可细读原诗,亲自去领略。


结束语

    我们现读到重阳的新韵诗有二百多首。这二百多首诗,有少年诗14首,青年诗47首,成年诗6首,老年诗170多首。他的少年诗起步就高,青年、成年诗留下的虽不多,却上了一个档次,老年诗就更上一层楼了。
    重阳的人生艰辛、坎坷、曲折,也造成了诗的艰辛、坎坷、曲折。一代诗翁贺敬之在给诗集《看明月》写的“序”中说:“看了姜明的创作简历之后,便读出作者许多创作的艰辛来。十几岁开始习作,反反复复,历经坎坷,年过半百而诗心不灭,实在是可贵之处不能不让人欣然提笔。”同时还说:“写诗是件辛苦的事,尤其坚持几十年更不容易。像姜明这样有恒心的作者确实让人钦佩!在诗里倾注了心血,也道出了甘苦。”重阳对诗的执著,就是这样的感人之极。
    1994年出版了他编著的《千里共婵娟》,包括了“重阳诗评”、“诗友信函”、“明月光,艺苑情”、“重阳诗钞抄四部分内容。2000年出版了他主编的《新韵》一书,由三大部分组成:“中华新韵说”、“重阳新韵”、“中华新韵大家说”。贺敬之曾在“看明月”序里说姜明的诗“有自己的一点亮光”,而到《新韵》的出版,就成了光辉灿烂的明星了。
    重阳的诗,旧体、新体、民歌体都有,而主要是前面两种,但都是新韵诗。他曾说:“我的诗是自学自悟的,在旧体与新体中翻筋斗。”他几十年的诗歌创作经历,确实是在“翻筋斗”。其实,也无所谓翻筋斗。毛泽东主要写旧体诗,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鲁迅主要写旧体诗,也写了新体诗和民歌体诗。郭沫若新旧体均写,臧克家、贺敬之两种诗体都写。艾青主要写新体诗。而他们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重阳翻来翻去,新旧体可说是平分秋色,齐头并进,取得了双丰收,而最大的成就是“翻”出个“新韵说”来。
    重阳的诗,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也就是发放出了“自己的亮光”。贺敬之在诗集《看明月》的序中是这样称赞的:“姜明的诗质朴、自然、流畅,读起来有韵味。他的诗是有感而发,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空洞的呐喊,他笔下的景是实的,情是真的。”这种高品格的诗,当然是来自他崇高的人格。清代刘熙载就说:“诗品出于人品。”法国作家布封认为:“风格即人。”亦门也说过:“如果没有完美的人格,诗就不会有完美的风格。”当然,风格不是单一的,而是他的诗的形式、语言、韵律、气质等等的综合体现。正如我国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时,郭沫若写了一首赞颂诗,其中有一句:“长江大桥就是长江大桥”。意谓无论选最好的词语,用最美的比喻,都无法把这座大桥形容出来。对于重阳的诗,也完全可以这样说:“重阳的诗就是重阳的诗”。
    重阳的诗,是含蓄精炼的。他惜墨如金,那怕是一个字的推敲,都很讲究。清代吴乔说过:“意喻之米,文是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则尽变。”重阳的诗,就是发酵酿出来的酒,而且是香醇浓郁的美酒。他为什么能把诗写得这样精呢?这里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诗歌爱好者,向保加利亚著名诗人特奥多尔•特拉亚诺夫请教写诗的诀窍,他得到的是这样的一段明确的回答:“一只雌鹫一次要生三只蛋。它丢掉其中一只,只孵另外两只。待雏鸟出世后,雌鹫又只给其中一只哺食。以此为师,则不愁写不出好诗。”这里说的就是想要写好诗,必须舍得删改丢弃,达到凝炼。
    重阳从小爱诗,读诗,写诗。在几十年的创作实践中,老来创立了成为体系的新韵理论。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将开一代新诗风。所以说他既是新韵诗的创作者,又是新韵理论的创建者。重阳的新韵理论,是有据可寻,有源可溯的。它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建筑在涣散的沙土上的,而是座落在现实环境和创作实践的坚固磐石上的。他的诗就是新韵的典范,他的理论又指导诗的创作,诗论两全其美,共同放射光彩。
    重阳遵循的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原则。他的诗是继承了我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吸取了民歌的营养,借鉴了外国诗的精华而孕育出来的,是合乎中华民族性的,人民喜闻乐见的诗。古今好诗难得,就李白、杜甫、白居易来说,都写过上千首诗,而广为流传的也不过百来首吧。重阳的诗,比起一些诗人来说,量并不多。然而高尔基说过:“艺术的价值不是用量而是用质来测定的。”重阳的二百多首诗中,精选几十首上乘之作也是没有问题的。
    歌德说过:“一个人在青年时代企望的,到晚年便得到丰收。”重阳也正是这样,到老来新韵创作和新韵理论取得了双丰收。他的新韵诗,由小苗长成了大树!他的新韵说,也必将由小苗长成大树!
    重阳是一位人民的诗人,他对他的诗和理论写过一首“跋”:“能从发展中看到发展,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里真正让我们听到了他那颗跳动的心声!
    有人称重阳为“诗贤”,祝愿这位“诗贤”在诗歌和理论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最后用重阳的一句话来作结束语:新韵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
                                   2000年11月—12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8:51 | 只看该作者
景象诗

重阳在少年、青年、成年时,都写过不少的景象诗。老来写得更高一酬。现再读几首:


绿绿嫩嫩的叶眉 幽幽暗香的花唇
细软飘飘的柳丝 托起亮丽的彩裙
叮叮咚咚  伴着温馨走来
是小溪  是涌泉  一路风韵
纤柔的小手  梳理秀发  如烟似云
轻拂剌痒的耳轮  脸蛋儿娇润
唧唧啁啁  是口笛  是鸟鸣
如歌吟  似潮讯
(重阳jm)

    古今写春的诗非常多,而且良作佳篇也不少。我国当代著名诗人流沙河就用拟人化写过一首《一年好景•春》:“她微笑/回到人间/踏走了枯黄的草原/脱下衣裳/送桃花一身红袄/送柳枝一件绿衫。”而重阳的这首《春》,也是全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春天,像一位俊俏美丽的姑娘,飘飘逸逸来到了人间。
    新长出的小叶儿,嫩嫩绿绿,细眉一样。怒放的花蕾,鲜鲜艳艳,嘴唇似的,而且远远地就送来了香气。细细软软的柳丝,如托起飘飘荡荡的亮丽的彩裙。
    冰消了,雪化了,小河的流水,象涌泉一样,叮叮咚咚,陪伴着淡淡的清香,显出优美的姿态,一路轻轻悠悠地走来。
    春姑娘,娇娇嫡嫡,挥起纤柔的小手,照着明镜似的清泉,梳理着长长的秀发,如烟气,似浮云,轻轻拂过耳边,让人感到有些刺痒般的舒服,使那清秀的脸蛋儿,显得越发妩媚、细腻、光润,富有色彩。那唧唧啁啁的,是牧童吹响悠扬的笛音?还是小鸟宛转鸣啼的歌声?如歌似潮,喜迎春姑娘来到人间。春姑娘,给人间带来温暖、生机,显示出一片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新景象!(万修)


时令由菊花领班   唤回百花妆扮新娘
南山镀金北岭涂银  踏着彩虹送来嫁妆
葡萄挂着夏的雨滴  枫叶翻阅春的记忆
朗朗清溪淌着酒香  沉沉梦里醉红了高粱
屋檐前燕舞欢歌  电线上列队仪仗
小燕子是娘家客  欢宴后便飞回了南方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希望的季节。秋天最有代表性的花卉要数菊花了,所以说“由菊花领班”。菊花呼唤回来的是百花,这里当指百花结出的丰硕果实,把秋天打扮得像新娘一样娇丽漂亮。
    每到秋天,庄稼成熟了,那金黄的稻谷就像给南山镀上了金色;秋天,棉桃裂开了,发放出一条条雪白的棉花,也给北岭涂上了银色。那稻谷呀,那棉铃呀,就像踏着彩虹似的道路,给这位新娘子送来了嫁妆。
    每到秋天,甜蜜的葡萄成熟了,一嘟噜一嘟噜地挂在架子上,而且还闪烁着夏天雨水的晶莹露珠。还有那比二月花还鲜红的枫叶,就像翻阅着春天的记忆,也就是这秋天的丰收,不能忘记春天的孕育。
    秋天没有了山洪的暴发,河水是清沏见底的。那清朗的小河,流淌的就像是酿造出来的醇郁的美酒,那红艳艳的高粱,就是酒香浓味醉红的吧!
    挺立的电线杆上,架设着一根根银丝般的电线,成群的小燕子站立在那电线上,就像排列的整齐的仪仗队。当飞回到屋檐前,翩翩起舞,唧唧啁啁歌唱,多么地欢欣快乐啊!
    秋深了,严寒逐渐降临。春天来到北方的小燕子,就像回到娘家的客人。赴罢丰收宴会,就欢送他们飞回远嫁的南方,等到明年春暖花开,再来北方做娘家客吧。
    这首诗是作者对秋天方方面面作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体验后,选取最有代表性、最含意味的最典型的事例,调动了拟人、比喻、夸张、想象等多种修辞手法,把秋季极其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也可说是一幅难得的色彩浓艳的秋景图。


一见钟情  朝夕羞红着脸庞
两厢情愿  在空中携手游荡
脱离红尘束缚  踏遍花的香浪
遥遥向江河招手  依依告别故乡
轻抚山峰肩头  悠悠飘向天边
唯余思念  一片一片

    云与云特别怀有情谊,所以相互一见,就感情专注,相亲相爱。但却像少男少女一般,最容易害羞。你看,无论早晨,还是傍晚,总是被朝阳和夕阳照得片片彩,道道霞,那不就是羞红的脸庞吗?
    云,善动情感,双方都愿意,常常手拉着手,亲亲热热,自自由由,无忧无虑地在天空游来荡去。
    云,脱离开这繁杂吵闹、勾心斗角的尘俗世间,不受那些圈圈套套的束缚,条条框框的限制。在鲜花盛开,香气飞扬的上空踩踏而过。遥远地向着江河招手致意,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可爱的家乡。轻轻抚摸那巍峨山峰的肩头,悠悠荡荡地飘向天边。
    云,飘向了远方,然而情谊永记心怀,只好留下无尽的思念。那一片一片的白云,是思念的书信呢?还是抒情的诗篇呢?一片片云,一篇篇思念 ……。
    这首诗,同样是全盘拟人化。给了云情感、思念。云都是多情善感的,亲密无间的,自由豪放的,何况人呢?当然,作者写这首诗,是否还有别的托寓,就由读者自由地去思索吧……。


或来东北  或去西南  天下任意走
歌颂冬的圣洁  宣扬夏的风流
拥抱春的娇艳  吻别秋的成熟
下海与波作嬉  上天与云携手
讲尽古老的故事  把最新消息带走

    重阳写风的诗有两首,这里选读一首。
    这首写风的诗,如去掉题目,我们也会读出是写的风。这也正如司空图在《诗品》中说的:“不看一字,尽得风流”。
    风,东西南北来来往往,“天下任意走”。一个“走”字,具有了动作感。他多么的自由,多么的任性啊!但并不像庸人俗子那样,而是在活动着,忙碌着。
    风,在忙什么呢?下面的四句,特别有味:歌唱——冬的——圣洁;宣扬——夏的——风流;拥抱——春的——娇艳;吻别——秋的——成熟。“歌唱”、“宣扬”、“拥抱”、“吻别”四个动词紧连“冬”、“夏”、“春”、“秋”四个季节名词,再接“圣洁”、“风流”、“娇艳”、“成熟”四个形容词,句式整齐对称,词性准确相同,把风的性情、精神活现了出来。
    风,下海——与波——作嬉,上天——与云——携手。同样是句式匀称,词性相当,托出了风的活泼、欢乐。
    风,从古到今,春夏秋冬都在吹着,刮着,所以说他能讲尽古老的故事,也可把最新的消息带走。带到哪儿去呢?带到东西南北,带到大海蓝天,成了传递信息的使者。
    这也是全拟人化的一首诗,把风写得那样活泼、忙碌、可爱,有精神,有情感,真想和它交个好朋友!
    这类诗还有《夏》、《冬》、《雪》、《阴》、《雨》等。

温 泉
文登七里有温泉  齐人始建越千年
声洁气暖云雾绕  曾引仙女竞下凡
泉水健身且治病  疗养胜地美名传
延年益寿常沐浴  百岁老翁笑开颜

    在我国的古今,写温泉的诗屡见不鲜,而各有构思,各有千秋。明朝王妃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宠妾,在蓟州汤泉陪奉武宗时,写了一首《题蓟州汤泉》的诗,并自书刻石,刻石今还尚存。诗中提出温汤不能洗涤人世间那些残酷狠毒的铁石心肠,抒发了对社会人事不平的感慨:“塞外风霜冻异常,水池何时旷如汤。溶溶一脉流今古,不为人间洗冷肠。”
    重阳这首诗,写的是文登七里汤温泉,这一温泉相传是春秋时代齐国建造的,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温泉的声音是纯洁的,这是通感,听觉变成了视觉,也强调了泉水的洁净。蒸腾起来的暖气,就象云雾一样缭绕。正因为温泉的美好,曾招引得仙女都下凡来到这里洗澡了,这是想象,是夸张,但却合性合理。
    诗的后四句,直接赞扬了温泉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既能健体,又可治病,这里已成了名扬方圆的“疗养胜地”。经常在这样的温泉里沐浴,可以延年益寿,能使百岁老人笑容满面。正因如此,也就有了更多的百岁老人。
    都是写温泉,王妃的诗是一个角度,一种造诣;而重阳的诗却又是一个角度,一种造诣,然而都是好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8:50 | 只看该作者

产品诗

    重阳不多写产品诗,现读到的仅有四首,而其中三首是写酒的。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酒文化古国,并且历代酒与诗结缘。“我沽酌酒彼兜觥”(《诗经•卷首》),兜觥,就是饮酒的器具。
    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语)。
    下面举一首古代有关酒的诗:
赐魏征诗
唐太宗•李世民
魏征善治酒。有名曰醽醁,曰翠涛,世所未有。太宗赐酒曰:
醽醁胜兰生  翠涛过玉蘥  千日醉不醒  十年味不败。
  兰生是汉武帝百味旨酒。玉蘥为随炀帝酒名。再举一首现代有关酒的诗:

雨中访茅台酒厂
浪波
漫天琼浆酒,遍地玉液流。
山花不胜酒,风中乱低头。

    重阳喜爱酒,他在《醉吟楼森诗》中有句:“酣邀飞雪更进酒,醉吟斯可轩中诗。”现在让我们来读一读他的祝酒诗:

祝贺舜酒香溢四海
祝愿普天同庆日  贺喜群仙共此时
舜泉酿就琼浆液  酒醉福禄寿禧诗
香沁南极太白早  溢入月宫嫦娥迟
四面八方宾朋至  海量当举舜王希瓦

   “祝愿普天同庆日,贺喜群仙共此时。”普天同庆日,起码是全国性或世界性的节日,不是普通的一般的节日。在这样的节日里来贺喜,就不是饮的一般的酒了。此时此刻,不仅全民欢欣,而且群仙都共饮舜酒欢居一堂庆贺了。
   “舜泉酿就琼浆液,酒醉福禄寿禧诗。”舜酒是用舜泉的水酿造成的,所以也不是普通的酒了,而是稀有的特佳的香醇美酒。“琼浆液”即“琼浆”,也就是“玉液”。古代传说饮琼浆能使人成仙。《楚辞•九思•疾世》:“吮玉液兮止渴,啮芝华兮疗饥。”后来就指甘美的浆汁或美酒。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开瓶泻樽中,玉液黄金脂。”饮这样的美酒,一醉方休也极乐。  
“福禄寿禧诗”:戴笠翁先生特撰的一首回形诗。舜酒的包装上印有这首“福禄寿禧诗”。有福聚财长寿多禧,这不是天下稀酒了吗?
   “香沁南极太白早,溢入月宫嫦娥迟。”那沁心的香味,使南极的太白早早升起送来曙光。太白,星名,即金星,亦名启明星。《尔雅•释文》:“明星,谓之启明。”郭璞注:“太白星也,晨见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太白。”那芳馨的香气飘逸充满了月宫,使月中的仙女嫦娥迟迟难以入眠。嫦娥,亦作恒娥,神话中后羿的妻子。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遂奔月宫。这里直接用了典故和神话故事,大增了诗的色彩。
   “四面八方宾客至,海量当举舜王希瓦”四面八方的宾客齐来了,祝贺这不同寻常的节日,人人能饮,个个海量。举的也不是普通的杯,而是舜帝的杯。希瓦,是古代盛酒的用具。《广韵•六脂》:“希瓦,酒器,大者一石,小者五斗。”舜为我国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史称虞舜,传位禹。是有名的贤君。“舜日尧年”为太平盛世。毛泽东《送温神》:“六亿神州尽舜尧”。这后两句与前两句相互照映。
    这首诗构思极新极巧,举舜杯,饮舜酒,庆节日,颂盛世。活用典,引神话,拟人化,互照映,调动了多种修辞手法。而特别巧妙的是,诗的标题八个字都嵌入每行诗的开头,也叫“藏头诗”。无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来说,可称得上是一篇难得的佳品。

为苏木河酒题
苏木河畔景色秀  完达山麓清泉流
云幛雾罩意绵绵  山环水绕情悠悠
喜逢甘露润大地  笑迎五谷庆丰收
四季如春醉心头  苏木河酒暖千秋

    完达山下,流淌着苏木河,在黑龙江省的东北方,属重阳居住的佳木斯市郊。这里产的“苏木河酒”,重阳是喜欢饮的,要不然怎会题上这样的好诗呢?
    苏木河畔的景色秀丽宜人,清沏的河水流经完达山脚下。水清好酿酒,山绿易育味。“云幛雾罩”就像“意绵绵”,“山环水绕”又似“情悠悠”。这也是酒的意,酒的情。可喜的是正“逢甘露润大地”,欢笑的是又“迎五谷庆丰收”。这一“喜”一“逢”,一“笑”一“迎”,大大加浓了“意”和“情”。甘露是甜美的露水,《汉书•宣帝记》:“无康元年,……,甘露降未央宫。”古人迷信,以为天下太平,则降甘露。只有“甘露润大地”,才能“五谷庆丰收”,酿出美酒来。也只有这样,才有景色四季如春,才有醇酒“醉心头”,“暖千秋”,这才是辩证的统一。所以这首诗可说是赞山赞水赞酒赞人也赞太平年。在写作上还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遣词的准确,如形容词“绵绵”、“悠悠”等。更有动词“流”、“罩”、“喜”、“逢”、“润”、“笑”、“迎”、“庆”、“醉”、“暖”等,这就加强了全诗的表现力度。酒味诗味已经沁人心脾了!

沱牌酒酿湖海江
沱牌酒酿湖海江  波香浪醇美名扬
国人皆知柳树镇  域外尽晓嘉陵江
王母勤斟当玉液  玉皇欢饮疑琼浆
千杯不醉犹为奇  天上人间共举觞

   “沱牌酒酿湖海江,波香浪醇美名扬。”沱牌酒产量大,就象湖海江河一样多;质量高,使波馨香,浪醇郁,这怎能不美名远扬呢?
   “国人皆知柳树镇,域外尽晓嘉陵江。”沱牌酒产于四川省的柳树镇,由于酒的名气远扬,国内外都知道了这个地方。域即疆域,域外指国外。嘉陵江是流经四川的一条大河,沱牌酒厂就在嘉陵江边上。由于沱酒的名望,使嘉陵江也天下知晓了。这里运用了衬托的修辞手法。
   “王母勤斟当玉液,玉皇欢饮疑琼浆。”沱酒不是人间普遍畅饮,而是天上的神仙也极度夸奖。王母勤快地斟满当成玉液,玉皇欢乐地以为琼浆。玉液、琼浆均指美酒。王母即王母娘娘。玉皇,道教中地位最高、职权最大的神。也称玉帝或玉皇大帝。这里运用了人们都很熟悉的神话故事。
   “千杯不醉犹为奇,天上人间共举觞。”沱酒美味,沁人心脾,但饮千杯而不醉,还在称赞奇妙!这里的“千杯不醉”是强调了饮得很多而还想饮,突出了酒的神奇。所以天上人间都在举杯畅饮。觞,古代盛酒器。《孔史•投壶》:“请行觞。”颜延之《陶微士诛》:“念昔宴之,兴觞相海。”
    这首诗由国内名扬国外,从人间饮到天上,多角度地赞扬了沱酒。可说是一首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一首成功的好诗。

“三株”赞
奇迹创造三株液  喜知华夏有神津
补功特效惊天下  三株玉液益万民
枯木逢春展绿叶  百年长寿梦始真
应是趣闻奇观赏  青史不遗三株人

    这是一首称赞“三株口服液”的诗。
   “奇迹创造三株液,喜知华夏有神津。”创造三株口服液,中外驰名,真可称为奇迹。凡用过三株口服液的,都感到效果特好,这是华夏的神津。华夏,我国古称。津为液。神津,神奇莫测,异乎寻常。
   “补功特效惊天下,三株玉液益万民。”三株口服液以补功强身,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具有神效,震惊了天下。这样的玉液,自然有益于万民。玉液也指甘美的浆汁。刘潜《谢晋安赐柑启》:“削皮金衣,咽兹玉液。”
   “枯木逢春展绿叶,百年长寿梦始真。”“枯木逢春”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得到了挽救,重获生机。宋•释道原《景德佳灯录》,卷二十三:“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木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稀有。’”枯木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青春,所以使人“百岁长寿”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应是趣闻奇观赏,青史不遗三株人。”三株口服液是人间的趣闻和奇观,在人类的生命史上立了一大功。并将载入史册。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为“青史”。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遗即弃,离开。这一奇迹写进史册,是离不开三株人的功劳。
    由此可见,这首诗写得既实在,又深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8:49 | 只看该作者
盲 杖
美妙的乐章  跳跃在路旁
寻找失落的绿色 小鸟儿引路前方
杖柄磨得溜光 似抓着一弯月亮
        
    这是一首别具韵味的诗。使我们从诗中看到了一位盲人坚强地生活着,不屈不挠地向前行走着。他靠的是什么呢?是那根“盲杖”。从某种意义上说,“盲杖”就是他的眼睛,就是他的拄心骨,给他指出了前进的方向。
    盲人拿着盲杖,在路上点点拨拨,叮叮当当,这响声就象是“美妙的乐章,跳跃在路旁”。一个形容词“美妙”,加一个动词“跳跃”,这位盲人,一点儿也不伤神丧气。这可与一些“明眼人”作一对照,比那些走起路来无精打采,就像掉了魂儿一样,甚至丧失了生存的信念的人,要胜过百倍千倍!
    盲人眼盲,心却不盲,也有他的志向。他“寻找失落的绿色”,绿色就是旺盛的生命,就是美好的希望。所以这种精神也感动了小鸟,愿为他飞翔鸣啼引路。这与一些明眼人整天碌碌无为,有的甚至干尽了坏事,使人见而唾之,能相比吗?
    盲人拄着“盲杖”,日久天长,“杖柄儿磨得溜光”,跟随着也磨过艰辛的岁月。诗的结句提升了主题:“似抓着一弯月亮”,这是比喻。他凭着盲杖,听着小鸟鸣啼引路,虽然眼前一片黑暗,但他心明志坚,有着强烈的生活追求。正如黑夜里的天空挂着一弯明月一样,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像提着一盏明灯在行进。这样,他眼前就明亮了。
    这首诗写的是“盲杖”,赞的是盲人的一种生存的毅力和坚强的信念。将启迪我们明眼人应该怎样地去生活,去奋斗,去前进!
    有的人眼盲心不盲,但有的人眼不盲心盲。对于这后一种人,也应该给他一支“盲杖”。

稻草人
一支笔  划开命运的表层
剌透时光的厚度  破译人生之谜
生活的哲学  是一曲绿色的歌
风雨中  站成稻草人
无言的教诲  难忘的情谊
却不知穷日子  过到什么年月

    挥舞一支笔,划开的是命运的表层,这是人生的真实深刻的体验。人的一生,谁也难以预测,写字撰文,也只能知道“表层”,难以深入内里。然而走过之后,才可穿透这日子的“厚度”,才能解开这人生的谜底。
    人们要生存,必然要进行各种活动,脱离不开自然和社会的实际。这本当“是一首绿色的歌”,但人的一生,却总是在这世事的风风雨雨中度过,就像稻草人站在风雨中一样。我们知道,稻草人是保护庄稼不被鸟禽侵食的,是固定在一处不动的。这是一种职守的精神,人也应当有这种经风雨,见世面的高贵品质。
    人一生,碰碰嗑磕,奔奔波波,都会得到无数的教训,这也没有什么可说的,难以避免的。人是有感情的,人与人的情谊应当是真诚的,深厚的,不该忘怀的。这要比稻草人高级千万倍。但人要生存,求吃求穿求住,还盼望富裕,过上好日子,这要比稻草人更坎坷,更艰辛,更要坚强奋进。
    托尔斯泰说过:“愈是诗的,愈是创造的。”作者在这里创造了一个“稻草人”的意象,来抒发一种执著的精神,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似水流年
唱完了三百六十五个祝福
面对斜阳而托腮凝眸
捧着娇弱幼稚的思绪
不知是留恋是回味还是期图
锐利的时针分分秒秒
在额上刻满了甜酸辣苦
骤然发现已去的日子里
眼泪也变成了美丽的珍珠
于是紧缩的心怦怦跳起
欲将幻若彩虹的日子挽住
枕着天真烂漫的童心入梦
醒来已是华发银须
无奈的心惊叹时光无情
流年似水  逝者如斯夫

    人活着,天天在祝福,年年在祝福。唱完了三百六十五个祝福,就是一年过去了。每一天,黎明降临,迎来一轮光辉灿烂的旭日,朝气蓬勃,蒸蒸日上。到傍晚,又送走那轮西沉的夕阳,托腮注目,集中思想,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激起万千感慨。对捧起的那些娇柔软弱、幼稚不成熟的纷纷思绪,有时竟连自己都不清楚是对往事的留恋回味,还是对未来的期望,这实是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时间是宝贵的,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那时针是刻薄的,无情的,尖锐的,分分秒秒地向前跑着,给人们的额头刻出满满的皱纹,而在这道道皱褶里,饱含着酸甜苦辣。就在不知不觉中,猛然会发现,过去了的日子中,无论是喜怒哀乐,每一颗泪珠都是宝贵的,都是心中真情的结晶,都变成了美丽的“珍珠”。这也就是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走出去的每一个脚印,珍惜血汗凝结的每一粒成果。
    每一个人,回想起过往的事,心就会怦怦地跳动起来,怀旧是人之常情,而且总想将那些隐隐约约却似彩虹般绚丽的日子挽留住,特别是美好的童年时代。但那是不可能的。“枕着天真烂漫的童心入梦,醒来已是华发银须”。这实为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时得秋霜”。李白诗主要写的因愁而不知白发三千丈。人生短暂如梦,往往也似梦醒“华发银须”,这当然是夸张。
    人从出生到老死,这是规律,任何人也无法抗拒。古代的秦始皇,汉武帝等求方士,炼金丹,谋长生不老,不都成了黄土一堆吗?时光最无情,时光催人老。时光快如飞,就象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这真是“逝者如斯夫!”《孔子•论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就是流去的像这样啊,昼夜不停。
    这是一首人生咏叹诗,写得相当成功。叹时光快如飞,人生易衰老,但一点儿也不悲观、消沉,没有任何失望之感。而且人的一生,应当象毛泽东说的:“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让我们都来珍惜时光,勇往直前,创造美好的未来!

感  怀
坎坷荏苒六十年  历险经艰不寻常
黑浪翻腾四魔聚  乌云一扫紫气扬
门前丽枝喜鹊叫  花映清溪呈吉祥
世态炎凉凭自然  鸿鹄长空任翱翔

   “坎坷荏苒六十年,历险经艰不寻常。”光阴渐渐过去,坎坎坷坷也就六十年了。这六十年的经历,是艰辛的,惊险的,实在不平常。重阳生于1939年,降生人世,正遇日寇入侵,他在《天行健》诗中写道:“扶老携幼潜山林,娘泣婴啼泪沾襟。”上初中走读三年,每天早起晚归,来回行走三个多小时的路程。1961年到北大荒农场做临时工,放牧种田。又去渔场撒网打鱼,三次落水,幸免大难。当代课教师,遇上“文革”那样的年代,竟被“抄家”焚稿。后改行电工,一直到1979年才被转正为正式固定工,结束了长达十八年的长临工身份。
   “黑浪翻腾四魔聚,乌云一扫紫气扬。”“四人邦”就象那恶魔,结党营私猖獗的年代,犹如黑浪翻腾,简直暗无天日,国家遇难,人民遭殃。一举粉碎了“四人邦”,就像扫尽了天空的乌云,光明降临,瑞气挥扬。
   “门前丽枝喜鹊叫,花映清溪呈吉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象春雷一声响,送来了万紫千红的春色。门前碧绿的树枝上,喜鹊唧唧喳喳欢叫报喜。我国传统认为,喜鹊叫就是报喜讯。鲜花盛开,辉映在清沏的溪水里,呈现出一派吉祥如意的升平景象。
   “世态炎凉凭自然,鸿鹄长空任翱翔。”在这趋炎附势的社会里,有钱有势,人就巴结;无钱无势,人就冷淡。对于这些,听凭自然,难以顾及。还是看那雄伟的天鹅,凌空长鸣,展翅飞翔。这是抒发了诗人远大的志向和拼搏的精神。鸿鹄即天鹅,能飞得很高。《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翱翔,鸟在高空回旋飞翔。《淮南子•览冥训》:“翱翔四海之外。”

崛 起
伴着一声凄怆的蝉鸣
身边掠过一片孤寂
脚步踏碎了苦闷的心境
昏涩的眼角已无泪滴
稿纸搁在一边自觉清冷
钢笔须发班白不再吭气
箱子里装满了善感的记忆
额头的波纹只作悲苦的演绎
诚实的信念落满了灰尘
自尊的脊梁背负着秽气
羞惭的月亮掩面而过
星星全都躲进云里
只有雷电忍不住压抑
轰隆一声冲出天际
银河岸边  昂然挺立
一举扬鞭  万马奋蹄

    这是思想性很强,艺术性极高的一首新韵诗。全诗只有十六行,前十二行是写诗人的悲苦,后四行是写诗人的奋起。
    诗人是怎样悲苦的呢?环境的凄怆,处身的孤寂,心性的苦闷,钢笔的清冷,老态的侵击,信念的沉没,自尊的失落……,这些可看出诗人的不幸。然而正如别林斯基说的:“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诗人就是这所大学毕业的优等生,高才生。由于有一颗雄壮的心,任何压抑都可以冲开,就象雷鸣电闪一般,一个高大的形象,“银河岸边,昂然挺立”。进而达到“一举扬鞭,万马奋蹄”。这是时代的崛起,也是人生的崛起,诗人的崛起,诗歌的崛起。这也正如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老天爷也确确实实地重新抖擞起了精神,降下了英武的好人才。
    毕加索有句名言:“艺术诞生于悲苦。”下面就从艺术性作一浅析。
    从遣词选字看,无论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看似信手拈来,实属苦心推敲。“凄怆”修饰“蝉鸣”,有雪上加霜之感。“掠过一片孤寂”,“掠过”很有动感。“心境”本来“苦闷”,却又被“脚步踏碎”,更为严酷。“眼角”感到“昏涩”,竟连“泪滴”也没有了。“稿纸”显得“清冷”,“钢笔”都不“吭气”。那些“善感的记忆”把“箱子”都“装满”了。岁月刻出“额头的波纹”,只能作些“悲苦的演绎”。“诚实的信念”,却“落满了灰尘”。“自尊”本来是人的“脊梁”,然而却“背负着秽气”……。以上这些状况严重到怎样的程度呢?连月亮也不愿看,星星都躲避开。
    从修辞上看,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特别是拟人最为突出。稿纸——自觉清冷;钢笔——须发斑白;箱子——装满记忆;波纹——作悲苦的演绎;信念——落满了灰尘;自尊——背负着秽气;月亮——掩面而过;星星——躲进云里;雷电——忍不住压抑……,可以说基本上事事作比,句句拟人。把诗写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8:48 | 只看该作者
人生诗

    人生,象一部难读的书,有的人越读越厚,有的人却越读越薄。人生,也象一曲难唱的歌,有的人高唱鲍狄埃的《国际歌》,有的人却低吟《红楼梦》的《好了歌》。下面我们就看一些重阳的人生歌。

天行健
塘边拧柳笛  河湾摸鱼虾
上树捉知了  下田逗哈蟆
高粱叶上逮蝈蝈  稻谷穗上捕蚂蚱
孩童不解抗日事  林边草地采黄花

    重阳写过四首《天行健》的诗,这里选读这一首。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全是五字三顿一句,两两相对的对偶句:塘边-—拧—-柳笛,河湾--摸-—鱼虾;上树-—捉-—知了,下田-—逗—-蛤蟆。接下来,又是两句七字的对偶句:高粱叶上-—逮-—蝈蝈,稻谷穗上-—捕-—蚂蚱。最后是:林边草地——采——黄花。这里极其形象生动地把儿童天真活泼,快乐可爱的童雅气活脱脱地全盘托了出来。
    这首诗在动词的选用上相当成功:“拧”、“摸”、“捉”、“逗”、“逮”、“捕”、“采”等。
    由于年龄太小,当然不理解抗日的事,只知道“林边草地采黄花”。稍长大一些,也就懂了,就开始憎恨和反抗日本侵略者了。试抄录另一首《天行健》:

嬉戏一群光腚娃  打谷场上玩泥巴
捅上窟窿作弹头  插个木棍作柄把
手榴弹  溜溜光  打得鬼子无处藏
手榴弹  一脸疤  打得鬼子无处爬

    从这首诗就完全看出,和大人一样,以游戏的方式消灭起了鬼子。可见反侵略,爱祖国。在幼小的心灵里滋长了起来。


爱的船
十六岁那晚  青青小河湾
月圆一轮银盘  放出一只小纸船
纯纯一朵水仙  笑响银铃一串
摇走了那只小船

六十春秋今晚  还是那个河湾
月弯一钩银镰  没了那朵水仙
而今这只小船  泛泛漂流天际
再也不能靠岸

    十六岁,是个最宝贵的花季。在那个静静的夜晚,青青的小河湾,一轮明月,就象银盘,悬挂在碧空,照亮了大地。把一只折叠的小纸船,放在水中,荡荡漾漾,多么好玩!那可爱的姑娘,纯洁得就像一朵水仙,多么的温情,多么的美丽。发出的笑声,多么的甜蜜,多么的悦耳,就象一串动听的银铃。看啊,就是她笑着摇走了那只小船……。
    人生无常,时过境迁。六十个春夏秋冬过去了,也许鬓发花白了吧!而六十岁的晚上,又来到了那个小河湾。回想当年,看看今晚,月儿不是圆得像“一轮银盘”,而是弯得似“一钩银镰”。那朵美丽的水仙也不见了。而今这只小船,泛泛漂流了几十年,在那遥远的天边,再也无人摇它靠岸……。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一去不复返,青春过后难挽回。这首诗,摄取了一种新鲜的意象,巧妙地感叹了人生,赞颂了青春。人的一生,就应当珍惜光阴,热爱生活。
    宋代严羽说过:“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这首诗就写得十分意味深长。

缘是云
漂泊异乡的汉子
独自在诗中流浪
夜晚  攀着月光
踩动水车  数点
万朵桃花飘落水面
想起当年的红蜻蜓
操琴的人  乡谣轻弹
浮动的青春  放飞的小鸟
悄悄划过空阔的心涧
生命的真实是石头
漫步人生  缘是云
唯有爱心  永远不变

    一个人,和云有缘份。与云结缘,必是漂浮的一生。一位大汉子,从老家山东漂泊到异乡大东北。他孤独,却爱诗,在诗中流浪,也是一种安慰。
    这位大汉子,成年累月地辛苦劳作,白天干活,到晚上还得不到休息。手攀着月光,脚踏着水车,眼看着水面,“数点万朵桃花飘落”。花的飘落,就是春的过去。这春的过去,也正如一个人失掉了青春年华一样。这也就必然引起对家乡亲人和当年故乡时的情景的思念。所以眼前出现了“红蜻蜓”,耳边响起了琴音乡谣。而这美好的青春,就象放飞欢鸣的小鸟一样,多么的美好啊!然而这些,也只能“悄悄划过空阔的心涧”了。
    从以上看,这就是这位大汉子的生活和经历,也就是他的人生吧!所以归纳出下面的诗句:“生命的真实是石头,漫步人生,缘是云”。生命真实得就象石头一样的存在,象石头一样的沉重。然而人生,却又是这样的轻浮,轻浮得象云片一样,飘遥,飘遥……。
   “唯有爱心,永远不变”。这是神来之笔,也是全诗的升华句。正如雪莱说的:“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这里就完全看出诗人的一颗永远不变的爱心,这也是崇高的道德品质。
    作者对人的真诚热情是人所共知的,而且与他有过书信往来的人,都有这种深感。
    法国大诗人雨果说过:“仅仅是诗句子,不是诗;诗存在于思想中,思想来自心灵”。这首诗,不正是来自他心灵的歌吗?也正让我们看出了诗人的心灵美。

忆 友
春风海滨戏浪  秋雨隔帘观天
惜别二十六年前  凝眸月儿不圆

蜿蜒河上问古  大桦树下磨砚
回首何必笑当年  搔落白发一片

    这首诗写于1993年,回忆的是二十六年前的一位(或一些)好友,他(她)们是谁,不可知。此诗另名:觅友。有时,诗后附注:二十六年非实指。
    全诗共分两节,每节前两句忆从前,后两句想当前。
    上节回忆起春天和朋友在海边,望着大海,迎着春风,和风浪同戏耍。一个“戏”字,把风浪写活了,也把人的神态写活了。秋天,阴雨连绵。没有好天气,不能出去玩,也就没有好心情,和朋友在屋里焦急地“隔帘观天”。一个“观”字,把人的心情形象的表现了出来。这些已是依依不舍分别二十六年前的事儿了。现在只能集中注意地望着夜空那不圆的月儿了。意味着和朋友不能见面,得不到团聚。
    下节回忆在“蜿蜒河”边的事儿。蜿蜒河,是黑龙江与松花江汇合处的一条小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黑龙江省在这里建设了一个国营水产养殖场。六、七十年代,作者曾在这里牧渔、教学。“问古”,国家考古队在蜿蜒河边发现一座古城遗址(现名古城子)。大桦树,是松花江边的一个小渔村,也是养殖场的一个居民点,由一棵大桦树而得名。作者曾在这里教书。磨砚,即研墨。文化大革命时期,研墨写大字报。
    作者青年时期的大量诗作就产生在这里,也毁灭在这里。作者的那些文朋诗友,各奔东西,现在哪里?……。唉!回过头来看,有什么必要笑那时的那些事呢?现时已是“搔落白发一片”啊!老了,老了啊!
    这首诗写得干净利落,而景真情深意浓,真是如王国维的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友 谊
多情的乡风  阳光普照大地
纤细的春雨  还有七彩的晨曦
架起了彩虹  连结着友谊
在人生的旅途中  爱与真诚交替
为了事业而鼓足勇气
为了成功而相互勉励 黄昏和黎明
两朵花同样美丽  被开垦的田野里
对于蜜蜂  奉献的都是蜜

    重阳善交朋友,特别是老来朋友更多。他对朋友是热心的,真诚的,坦率的,没有丝毫的虚伪和假意。与他交朋友,可以说是一百个放心。在这人情淡薄的时代,实在令人敬仰。这首《友谊》,就是写朋友之间的事,读来让人心旷神怡,感人之深,难以表达。
    乡风多情地吹拂着,阳光也有情地普照着大地。连同细润的春雨,徇丽的七彩晨曦,横空如桥的长虹,都是有情的,都在连接着友谊。多么优美的诗句啊!多么恰切的比拟啊!正是毛泽东说的:“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不能不用的”。
    在人生的旅途中,爱与真情是相互交替的。对人,只有真爱,才能真诚;反过来,只要真诚,就会有爱。朋友之间的友谊,应建立在共同的目标上,这也就是“志同道合”。“为了事业而鼓足勇气,为了成功而相互勉励”。这是最重要的坚实基础,而只有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是真正的友谊。为了共同的事业而相互鼓励,为了朋友的成功而互相庆贺。乐朋友之乐,忧朋友之忧,以心换心,最为崇高。我与重阳从未谋面,而是1997年通过他主编的《艺苑》文学报相知的。从此得到了他的勉励和支持,要不然,对于有关“新韵”的文论恐怕一点也写不出来。他呀,确确实实是我的一位知已,也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大幸事!
    只要是真朋友,无论青年朋友还是老年朋友,都是可爱的。“黄昏和黎明,两朵花同样美丽”,这是特别难得的寓意佳句。原因也很简单,在那鲜花烂漫的田野里,蜜蜂辛勤采来的,都是香甜的蜜,都是为别人做出的伟大贡献。朋友之间,也应当象蜜蜂一样,取得成绩,不能只一味地归于自已,也应多想到朋友。诗最后用蜜蜂采蜜作比,把友谊提到了一个最可贵最高尚的境地。

岁月总是明明白白
诗张开翅膀 飞向南去 又飞回北来
它圆了诗人的梦 也明亮了诗人的胸怀
只要与诗结缘 相识必然自在
生活轮圆了时光 飞旋着 星披月戴
从端午走到重阳  或从五月走到九月
不是谜的谜自解  岁月总是明明白白

    一个人,从小就爱诗,读诗,写诗,一般来说,到老来更加执著。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本身就长着翅膀,天南地北地飞翔。
    想当一名诗人,成为诗人,就“圆了诗人的梦”。“诗言志”,自然也就“明亮了诗人的胸怀”。
    诗歌是优美的,自然的,正如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与诗结缘,与诗相识,也就“必然自在”。
    写诗是一种辛苦的事,来自生活,高于生活。生活不是想当然地美美满满,称心如意,坎坎折折,艰艰难难,在所难免。生活就是拼搏奋斗,披星戴月,从春走到夏,从夏走到秋,从秋走到冬,就是这样,轮圆了时光,也轮圆了每一个日子。
生活,本应该不是谜,但却也象谜。尝过酸甜苦辣,才可自己知道。“岁月总是明明白白”,自己走过的路,自己最清楚。然而事情往往是糊糊涂涂。正如清代郑板桥一生的总结:“难得糊涂”。然而最好还是毛泽东说的:“大事精明些,小事糊涂些”。这,就是岁月!
据悉,重阳与他的同乡诗人刘振刚是在一本诗历中初相识的。诗历是按诗人的生日编制的,刘振刚五月生日被编在五月份,重阳是九月生日被编在九月份。重阳在诗历中发现刘振刚与自己同乡,就主动与他联系。刘在回信中问重阳是怎么了解到他的?重阳就写了这首诗回答他。可谓妙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8:48 | 只看该作者

咏史诗

圆明园
一把火没烧灭民族的尊严
却烧毁了一个朝代的骨头
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血汗
只能在那堆废墟上残留
前辈紧握鲜活的悲愤拼命
今人撕噬陈旧的史书下酒
耻辱的玉柱难兑外币价值
光荣的钱袋鼓胀着男需女求
文者洗刷着久染手指的诗锈
武者为安排明天的日子发愁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部,原为明朝故园,清朝扩建至周围达三十里,拥有众多殿宇亭台,收藏大量历代珍贵文物、图书和金银、珠宝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到此,大肆抢劫,继而纵火焚烧。这一把火,使中华民族的尊严受到极大的损害。然而既没有烧灭,反而烧醒了整个中华民族。这一把火,却把一个朝代的骨头烧毁了,从此再没能站起,最后走向灭亡。反清运动一浪高过一浪,终于在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
    圆明园,是中华民族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我国最宏伟最壮观的园林。但一把火后,园林成了一堆废墟,那智慧和血汗,只不过变成了残留的碎片灰烬,但也留下了列强的残暴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憎恨与反抗。
    圆明园是前辈的创建,看到这残迹,怎能不令人悲愤呢?那拼死拼活与外强的搏斗,推翻了清王朝的黑暗统治,既有失败,也有胜利。这些历史,今人应如何对待呢?撕得一片片吞食下去,美滋滋地当作佳肴美餐去下酒,这能行吗?应该吗?也该觉醒,也该拼搏,也该奋进了。                                                                 
    圆明园那些倒下的残碎的汉白玉柱,能值多少钱?能兑得外国的多少钞票?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还很穷。钱袋是光荣的,但是对中国来说,还是扁的,何时才能鼓起来,达到“男需女求”呢?弄文的,洗刷诗歌的污染;搞武的,为明天的日子发愁。这恐怕不是夸张,而是摆在面前的现实。
    圆明园的遭难,教育了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得吃亏”。现在有些人,不是还不觉悟吗?不思考历史,不奔波将来,庸庸碌碌,昏昏沉沉,这样下去也太危险了!
    海涅说过:“只有伟大的诗人,才能认识他当代的诗意”。这首诗写得十分含蓄,细读才能品出它的深意真义。吸取历史教训,奋起奔向世界先进之林!

长城絮语
万里长城上的青砖
是历史沉淀的眼睛
瞅准了就不会忘记
漠视的便一无所知

万里长城上的墙垛
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牙齿
咬住了巅连青山不放
将古老的文明咀嚼

万里长城上的风火台
是跳动在五线谱上的音符
战争的乐曲是一条长河
时常涨满却酷盼干涸

    我国的万里长城,从河北的山海关起,一直绵延到甘肃的嘉峪关,全长超万里,像一条巨龙,横空出世,凌云腾飞。这是全世界古今最巨大的建筑工程。据说宇航员在宇宙飞船上,唯一能看到地球上的就是我国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上的青砖,是历史沉淀的眼睛”。几千年来,历史上的事物,绝大部分是消失无遗了,而万里长城,一代一代保留至今。那些一块块的青砖,就象沉淀下来的眼睛,阅尽了人间的云起云涌,沧桑巨变。凡是它瞅准的,就一件件地记载了下来,每一块青砖就是一篇记录。它没有看到的,也就无所知晓了。这是写人类的发展史,它本身就是一部不朽的史书。
   “万里长城上的墙垛,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牙齿”。墙垛即城墙的垛口。如到过八达岭的人,都亲眼看到过那些城墙的垛口,切切实实象牙齿一般,比喻得特别形象。而这牙齿是坚固的,也是不屈的,而且牢牢咬住了连绵不断的青山不放,横贯了中华大地的北方。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象征。它在把古老的文明咀嚼,咀嚼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吗?咀嚼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四大发明吗?咀嚼强秦、盛唐、大元吗?这里的动词“咀嚼”特别引人深思。还是不要一味地咀嚼为好,不要吃那些老本了。就是那些创造发明,外国人窃去运用得比中国更得意。那外强的入侵,雅片战争的失败,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攻进北京,上千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后来日本的侵华,现在霸权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制裁,还在让我们吃着苦头。那么,咀嚼那些古老的文明,有什么滋味呢!
    万里长城始建于秦代,当时是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保卫国家的安全。这实际上是一种和平的愿望。万里长城上,有许多风火台,那是当发现敌人袭来,点起大火通报消息用的。这些风火台,也真象“跳动在五线谱上的音符”。它是一种战争的产物,而谱写的这一战争的乐曲,象一条长河,源流不断,何时才能断流呢?中国历代的战争没有停止过,就人类的战争史说,二十世纪就爆发过两次世界大战,后来的海湾战争,北约轰炸南联盟……,那么,后代就能安定了吗?所以说这条河是时常涨满的,有时还洪水猛涨,何时才能干涸呢?战争给人类带来莫大的灾难,何时才能把战争彻底消灭呢?全人类在呼唤和平,和平!和平!
    这首诗共分为三节,每节四行。比喻生动形象,十分贴切。特别是遣词选字,达到了极其精当的程度。可见作者词汇的丰富和创作的功力。
    这首诗写得十分含蕴深邃,从古到今,以古托今。从中国写到全世界,甚至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命运“战争与和平”的大问题,值得人们深省。
    唐代诗人杜牧说过:“苦心为诗,唯求高绝”。这首诗的题目是“长城絮语”,絮语本是唠唠叨叨的话。我们可敬的诗人啊,我们欢迎这样地唠叨!社会需要这样的唠叨!

鸽 子
一只鸽子落在屋脊上
不知首是惊慌还是安祥
(那时侯  我还是吮乳娃娃)
鸽子突然飞去  几声枪响
妈妈捂住我的耳朵
大地在动荡

一群鸽子在空中飞翔
一面红旗在高高飘扬
孩子们拍手歌唱
(我的歌喉又响又亮)
象花朵儿遍地开放

散乱的鸽群  低回盘旋
嘈杂的人群  激情奋昂
站着的一片倒下去
倒着的一片站起来
(我也在其中 戴着红袖章)

满天的鸽子  象一片云
(流向远方 带着我的诗行)
鞭炮齐鸣  彩旗飘扬
改革开放的大鼓  擂响

    这是一首特别的叹史诗,从诗中的内容看,是从抗日战争时代写到改革开放的年代。
    第一节,写的是抗日战争。那时只有“一只鸽子落在屋脊上”。这里的鸽子,应理解为我们常常说的“和平鸽”,象征着和平安定,繁荣昌盛。抗日战争时,只有“一只鸽子”,意味着和平的力量非常微弱。因那是一个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年代,所以那只鸽子“是惊慌”而不是“安祥”。重阳出生于1939年,四十年代初,也正是日寇侵华最猖獗的时期,占领了东三省后,进攻中原,吞并了几乎大半个中国。那时,他也正是几岁的吃奶的娃娃,所以写到几声枪响,“鸽子飞去”。这是日寇在实行残忍的三光政策,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对中国人民肆无忌惮地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炮火连天,震得大地动荡,所以“妈妈捂住我的耳朵”,唯恐惊吓啼哭。直到1944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在投降书上签字,抗日战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第二节,写的是新中国的建立。“一群鸽子在空中飞翔”,而不是“一只鸽子”了,和平的力量是强大的了。我们就象看到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和国家领导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正式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亲手升起了五星红旗,在晶蓝的天空上高高飘扬。我们也像看到了北京的上空成千成万的和平鸽展翅飞翔。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载歌载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孩子们也在拍手歌唱,像祖国的花朵遍地开放。重阳这时也已十岁了,上着小学吧?他的“歌喉又响又亮”,真是中国人民的好后代。
    第三节,写那个特殊的年代,也就是1966年全面开展的文化大革命。“散乱的鸽群,低回盘旋”。我们知首,文化大革命动乱了十年,所以鸽群也是“散乱”的,而且不能凌空高飞,只是“低空回旋”。全国性的混乱,任意地“造反”,打砸抢,到处武斗,农民进城,工厂停产。一大批国家的党政领导被打倒,一大批造反派头目夺权掌政,正是“站着的一片倒下去,倒着的一片站起来”。在当时,“红卫兵”充当了造反急先锋,戴着“红袖章”。重阳那时正是二十多岁的青年小伙子,自然也是一名戴着红袖章的红卫兵。文化大革命,确确实实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场极大的灾难。
    第四节,写改革开放。1976年,一举粉碎了“四人帮”。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这是一次划时代的会议。从此,国家出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所以“满天的鸽子,象一片云”。重阳这时已到四十岁的成年人。也正是写诗成熟的时期,所以那鸽子也“流向远方,带着我的诗行”,“鞭炮齐鸣,彩旗飘扬”。改革开放的大鼓擂响了,震天动地,中国人民走向那繁荣富强的光明大道。
    这首诗,共四节,一节一部不平常的历史,而且全用鸽子来作象征,所以写得有些隐蔽。然而,恩格斯说过:“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另外,每一节诗里都有引号里的话语,这很重要,而且重阳的诗中,这种情况还是很少有的。既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又将自己引入诗中,紧缩了诗句,节省了笔墨,使诗达到凝炼而宽广的境地,值得我们学习。

我  回来了
回首百年风云
屈辱的心何曾潇洒
望乡的双眸  泪水
淹渍着呼娘的嘶哑

五星红旗  招展着万里朝霞
天安门  辉映着紫荆花
香江  欢快的浪花
向大海宣告 我 回来啦

    这是一首庆贺香港回归的诗。
    香港,被称为世界东方的一颗明珠。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就把香港割给了英国。百多年来,在殖民主义铁蹄的蹂躏之下,煎熬着黑暗的苦难的日月。
    上节写香港百年的不幸遭遇。回首那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是动荡不安。香港含着一颗被外强统治欺凌,受着屈辱的心,没有一天高兴过、潇洒过。日日夜夜望着家乡的两眼,泪水汪汪流淌不干。这是悲愁的泪水,淹没了一声声呼喊母亲的声音,甚至呼喊得声音都嘶哑了,还不能得到解救,雪尽奇耻大辱。这是悲痛的泪水,盼望回家的泪水。
    下节写香港回归祖国的情景。1949年,新中国成立,五星红旗升上天空。这面庄严的国旗,迎风招展,辉映出“万里朝霞”。香港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这一日天喜地乐,大庆大贺。代表回归的香港区旗,同时也飘扬在天安门的上空。香港境内的那条清澈的香江,也扬起了欢乐的浪花:“向大海宣告,我,回来啦!”
    香港的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政策的胜利!标志着祖国的强大!标志着中国人民再也不受外国列强的侵略侮辱!
    这首诗,全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祖国是母亲,迎接百年的游子香港回家。香江的浪花也激动万分,向大海宣告回家的喜讯,这就把全诗写活了。
    读这首诗,使人们为祖国的强大而骄傲自豪!罗曼•罗兰说过这样的话:“要散布光明到别人的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重阳的心里确实充满了阳光,所以能把这一灿烂的阳光也散布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灵里。

回归吟
几经沧桑星斗移  潮起潮落悲哭凄
不堪回首岁月远  呼子唤娘声浪激
澳门滩头莲帜扬  妈祖庙前歌嘹亮
礼炮轰鸣焰花美  笑迎世纪新曙光

    这是一首歌颂澳门回归的诗。
   “几经沧桑星斗移,潮起潮落悲哭凄”。我国的宝岛澳门,1553年被葡萄牙殖民主义者窃据占领。以历了四百多年的苦难遭遇,真是“几经沧桑星斗移”。沧桑,即沧海桑田。《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后以比喻世事变迁很大。“星斗移”,即星移斗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一:“抬头观看,星移斗转,正是三更时分”。斗,指北斗星。星斗变换了位置,比喻时间的推移变化。在这几百年中,形势的汹涌起伏,就象“潮起潮落”。澳门总是沉浸在悲凄痛苦之中,难以熬煎。
   “不堪回首岁月远,呼子唤娘声浪激。”澳门这几百年的苦难岁月,也够长远了,真叫人不敢回头看,越想越难过。在这几百年里,真是母亲呼唤儿子快归来,儿子呐喊母亲要回家。这呼唤,这呐喊,可说是一浪高过一浪地激越、紧迫,这是拟人,也是比喻,更是实情。
   “澳门滩头莲帜扬,妈祖庙前歌嘹亮”。1999年12月20日,澳门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澳门的区旗区徽上,印着莲花的图案,这莲花的旗帜,在澳门的滩头迎风飘扬,这是回归的标志。澳门人民,喜出望外,乐其甚乐,所以在最信奉的妈祖庙前,歌声更加嘹亮,香火越发萦绕,这充分表达了澳门人民沉浸在欢乐之中。
   “礼炮轰鸣焰花美,笑迎世纪新曙光”。澳门的回归,是继香港回归后的又一伟大胜利,又一可贺可庆的大喜事。为了庆贺回归,鸣放礼炮,震动大地,燃烧焰花,礼花满空。母亲在笑了,儿子在笑了,在这笑声中,迎接人类进入新世纪的新曙光!
    这首诗的前四句是对澳门苦难历史的回望,写得悲愤沉痛。后四句是热烈地喜迎回归,写得场面热烈,情绪激昂。使全诗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完成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读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8:46 | 只看该作者

你传给他  他传给我
传递中  人变鬼  鬼变佛
辛酸伴嬉笑  眼泪伴欢乐

    古人云:“钱是勾命的鬼”。“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钱这东西,没有不行。“无钱万不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然而钱多了往往又不是好兆头,历来事例多多。
    货币的流通,是人类社会的必需,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钱是在社会上转来转去的,正如诗中写道:“你传给他,他传给我”。但在传递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对待,或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就会传出坏事来,使“人变鬼,鬼变佛”。所以人们有时把钱称为“鬼钱”,这也不无道理。
    我国宋代有一位李氏女,十六岁时作过一首《题破钱》的诗,为世人传颂:“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想得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
    铜钱残损得象一半月牙,在尘土中掩埋了多少年,但还好像能看出“开元字”。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那就是盛唐时的制造物了。接着就想象到,在没有残破时,清光闪烁,不知道买尽了人间多少不平事。这里小作者通过吟咏一枚破损的铜钱,指出金钱是造成旧时代许多不平之事的罪魁祸首。那么在当今商品化的经济时代,钱又是怎样的呢?是否照样在买尽人间的不平事呢?这恐怕是个实实在在的事实,而且在某些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
    诗的最后两句作出了总述,钱可使人“辛酸”,也可使人“欢乐”。当今不是有的人腰缠万贯,花天酒地;而有的人饥不饱食,沿街乞讨吗?当用不正当的手段搞来钱,妻子儿女嘻嘻笑笑,欢欢乐乐;而当犯法蹲牢狱被判刑时,全家不是哭哭啼啼,泪流满面吗?
    钱,这就是钱!

“救死扶伤”叹
    (一伤者被路人送往医院抢救,因无押金而拒医。时久,流血过多而亡。)

救死扶伤医德美  白衣天使未曾愧
一度秋风劲  几番钱闹鬼
伤残病危求急救  无钱莫治唯落泪
哑言坐等死  傻眼犹心灰

    伟大领袖毛泽东曾挥毫大书特书过“救死扶伤”四个闪闪发光的大字。战争年代,打了胜仗,对敌人的伤员也要给以治病。平常的年代,犯有死刑的罪犯,关押在监狱里,有了病也得治病。然而我们的人民,贫穷的人民,有了病,受了害,却无法得到治疗,甚至危及到死亡的关头,送到医院,因没有钱拒之院外,致使死亡,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重阳这首诗写的只是其中的一件并不新鲜的事儿。
   “救死扶伤”,是医道的美德,历来如此。被誉为“白衣天使”,向来是这样的遵德医病,没有作出惭愧的事情,不愧于盛誉。但是,只因“一度秋风劲,几番钱闹鬼”,就变得不是那样了。那严寒残酷的秋风,杀枯了花草,结束着绿的生命。那闹鬼的金钱,将人都变得成鬼了。不管你伤啊,残啊,甚至危及到死亡边缘,没钱也别想得到解救。只有流淌那悲哀痛苦的眼泪去吧!默默地坐在那里等着死神带走吧!傻眼瞅着去死吧!让你心灰意冷,丧失了一线希望,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问题当然是复杂的。要挽救,得用钱,而钱从哪里来呢?病人没有钱,医院又不能白化钱。不抢救,那是一条生命啊,人命关天呀!这可把我们的“白衣天使”难坏了!按理说,还是先抢救,再说钱。抢救第一,钱第二。因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美德(也是社会的美德)。也只有这样,才不枉费那位路人的好心(人民的心愿)。这首诗,直接呼吁社会,再不可出现这样的让人们悲痛失望的事情!这也就是诗人写这首诗的最大愿望!

出场费
歌星毛阿敏  出场费七万元嫌少(注)
人生与金钱  在心灵间失落了坐标。
注:从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中获悉,毛阿敏应邀去福建某地演唱两场(唱四个歌),出场费七万元,临场非再加五千元不可。

    在我国,曾经有一度,歌星走穴成了风潮。后来争争论论,阻而走,走而阻,也就好像习惯成自然了。
    诗中写道歌星毛阿敏的两场出场费高达“七万元嫌少”。这是真实的事,因为来自官方报道,不是小道消息。
    毛阿敏可说是当时最富盛名的最红的歌星。屈指可数占鳌头,数第一,是众多歌迷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传颂不止,飞飞扬扬。所以出场费也高到惊人的地步。
    歌词家绞尽脑汁,写一首歌词;作曲家费尽心血,谱一支曲,稿费只不过十几元,最多也不过几十元。而歌唱家轻轻松松地唱一首歌,竟能得到几千几万元的收入,这样的报酬实在是难以说得清,道得明的。
    毛阿敏的两场出场费“七万元嫌少”,这里有两点:价码太高了;但还不满足。真是有点儿过分了吧!所以诗人得出一个结论:“人生与金钱,在心灵间失落了坐标”。这两句诗,特别值得玩味。人生离不开金钱,金钱关系着人生。然而这二者应有个适度,不可无限量地扩张。本来人生与金钱构成的心灵,应当归结在一定的“座标”上,如果不属于“座标”上的一点,那就脱离了轨迹,属于不正常的现象了。
    诗人在这里并不全责怪毛阿敏,而是通过这个事实,透视出一种社会问题,出现的这种不正常现象,应当予以纠正,不可让它再漫延下去。

文明的感慨
(一)
高级轿车  闯入闹市
摩肩擦背  在人海中委屈
从车窗里扔出一串
高级包装的  污言秽语

    高级轿车,大概是超过了“红旗”牌的那些进口的日本或什么国的名牌吧!各色各样,乘坐的是些什么人呢?当然是掌权者或是有钱人。闯进了繁华热闹的街市,一个“闯”字,显得肆无忌惮。而且是“摩肩擦背”地在人海中横行,一“摩”一“擦”,真够拥挤啊!只能按响喇叭,驱开道路慢悠悠地往前行驶,觉得道路不畅通,但也只好“委屈”了。“委屈”二字也够辣味!于是就“从车窗里扔出一串高级包装的污言秽语”。这里的几个词用得极有分量:“扔”,很富动作感,可看出扔者的狂妄神态。“高级包装”,也就是在广众面前那些“冠冕堂皇”的装模作样。“污言秽语”不就是肮脏的话吗?或许在骂人,或许是别的难听之言。总之是埋怨两条腿走路的行人妨碍了四个轮子的快速前进。
    这是由几句极普通的家常话组成的一首辛辣的讽刺诗。暴露了那些“权者”,“钱者”的假文明行为。还是应当剌痛某些人的心,让他们作一反思吧!

(二)
魔灯辉映  舞厅嘤嘤
暗淡虚幻的双影
跳瘦了月亮  舞散了星星

    霓虹灯,色彩纷呈,飞旋不止,魔术一般地辉映着。舞厅里,步声、歌声、笑声、语声嘤嘤,就象鸟鸣一样。灯光是暗淡的,虚幻的。牵手、互抱的双影也是暗淡的,虚幻的。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就是这样的迷舞着。跳啊,舞啊,不停不息地跳啊,舞啊!跳到了什么时间,舞到了什么程度呢?诗的最后两句,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出来:“跳瘦了月亮,舞散了星星”。这不是天亮了吗?也可能是月亮看得愁瘦了,星星欢得躲散了。这又何必大惊小怪呢?反正现在又不是“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时代啊!这就是舞者们的享受吗?这也算是物质文明而外的精神文明吗?

(三)
酒气冲天 生猛海鲜
陪酒的娇娘妩媚
伴舞的少女妖艳
垃圾  烹调金钱

    这首诗中写的是些彻头彻尾的腐化堕落分子。在花天酒地里,红口白牙,大喝的是高级香醇美酒,大吃的是国家保护的一类珍稀禽兽和新鲜海产。陪酒的是美姿撒娇的姑娘,伴舞的是年轻妖艳的少女。这是些什么家伙?是社会的渣滓!这些行为,这些现象,就象发臭的垃圾,早该彻底清除!然而,正是这些“垃圾”却在烹炒调制着金钱,是挥霍国家的财产,吸吮人民的血汗。这怎能不引起人民的痛恨呢!难道这也算一种文明吗?

(四)
诗人  爬格子的螳螂
拖着沉重的稿囊
终究爬不出 自我演炼的营房

    官人易胖,诗人肯瘦。在这饿死诗人的年代,更是如此。正如李白写给杜甫的诗句:“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诗人瘦,瘦成螳螂的模样,还在不改对诗的执著,苦思冥想地爬格子,弄那些“雕虫小技”,也太痴迷过傻气了吧!螳螂,昆虫,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前腿呈刀状。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有的地方叫刀螂。重阳把诗人比作“螳螂”,既形象又幽默。然而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一切幽默都含有欢笑与愁苦”。
    诗人虽然瘦若螳螂,然而却照样拖着那沉重的稿囊,爬呀爬呀,但终究爬不出自己为自己“演炼”的那个“营房”。这里巧用了“演炼”和“营房”两个特别的词语,给人一种感觉,就是不停的创作,坚守在诗歌的岗位上。
    这里倒想起了唐代别具一帜的李贺来。他穷困潦倒,终身不得志。白天骑着个如狗的小毛驴,穿着似鹑毛的破烂衣衫,背着个旧袋子,出去觅诗。得句就扔进袋子,晚上回来整理加工润色。就是他呀,十七岁白了头,二十七岁丧了生。但他却给后人留下了二百四十二首闪光的诗章,流芳不朽。
    法国大画家米勒说过:“若不是出自内心的作品,则此艺术创作无生命可言”。
    这诗正是出自重阳内心的诗。

(五)
卖冷饮的小女孩  攒着零钱买诗集
诗人  一口气喝了  十瓶汽水

    多可爱的小女孩啊,你为什么不去上学,而在卖冷饮呢?大概是交不起学费吧!
    多可爱的小女孩啊,你卖冷饮攒点零钱,为什么不去买个蝴蝶结扎在头上,那有多好看呀!而你却要买诗集。看来你是崇敬诗人,热爱诗歌的好女孩!祝愿你好好学诗,学写诗,写出好诗,将来成为诗国的一位女诗人!
    我们的诗人啊,你出版诗集,就送给这个可敬可爱的小女孩一本吧!然而诗人也很穷,兜里没有多少钱。而且已经口干舌燥,买不起高级饮料,就只好喝那极普通的汽水了。
    我们的诗人啊,你实在太苦渴了,一口气就“喝了十瓶汽水”,这也好,既解除了诗人的口渴,又可让小女孩实现“攒着零钱买诗集”的美梦。
    这是历史在向诗人和小女孩开着玩笑吗?不是的,绝对不是的!这是事实,也是客观的存在。
    这是一首情真意切的诗,也是一首诙谐幽默的诗。透过诗句,可看出诗人的复杂心理状态。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首诗真能感动人,我是流着泪读这首诗的。
    诗啊,这就是诗!
   《文明的感慨》共五首,属民歌体,短小精悍,语言泼辣。对社会的歪风邪气,不良现象看得准,写得新,挖得深。让人们读得愤恨、痛激,实属针砭时弊的好诗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8:45 | 只看该作者
针砭诗

   “针砭”即针砭时弊。古代有以砭石为针的治病法。后世泛称金针治疗为针砭。祖大衡《西斋话记》:“陇州道士曾若虚者,善医,尤得针砭之妙术。”旧也比喻规戒过头。
范大成《唏真阁留别方道士》诗:“时时若语见针砭,邂逅无涯得三益。”针砭诗也就是讽刺诗。著名讽刺诗人刘征说过:“讽刺诗是一只吉祥鸟。”我们具体来看一看重阳的这只吉祥鸟是怎样飞翔的。

拨 毛
   ( 电视新闻:查出建党以来最大贪污犯陈希同,并开除党籍,绳之以法。)

自古反贪污  贪官何曾除
勿怪活见鬼  屠夫难成佛
反贪大开展  恶患终查出
拔毛非目的  但愿人心足

    原北京市市长陈希同的贪污大案,轰动了全国。重阳这首诗,题目是“拔毛”,很有一种新鲜感。
    自古到今,贪污是国家最不能容忍的,也是人民最憎恨的。而反来反去,贪官污吏什么时侯清除干净了呢?没有过的!正像拔毛一样,拔了又长出来,长出来还得拔,历朝历代,总是如此。
    这也不必奇怪,以为离奇,感到“活见鬼”。有句俗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然而那些屠夫们,向来就不肯放下屠刀的,也不可能成佛的。“狗改不了吃屎”。残害生灵的贪官污吏,只知道贪国家的钱财,吸人民的血汗,本质上坏透了顶,只有把他们挖出来,彻底清除掉。
    我党开展了全国性的反贪运动,这是十分必要的。把陈希同这个“恶患”清查了出来,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除掉这个“毒瘤”,人人称快叫好。
    拔掉恶毛,当然是好的。但也不是根本的目的,最主要的是惩治根本。应当从掌权人的思想深处解决问题,应当从社会的制度、政策、管理、法制上去解决问题。“但愿人心足”,然而有些人的心是黑的,无以满足的。如果不在根本上解决问题,今天出一个陈希同,明天可能会出一个赵希同,后天还可能再出一个王希同。所以只有治本才是根本的目的,才是长远的计策。

子威父权
老子大权在握  儿子威风多多
权变钱  钱保权  钱权总相合
金屋藏娇  几处安乐窝
子威父权  一任鬼推磨

   “朝里有腿好坐官”,旧社会是这样,新社会就两样了吗?在旧社会,有权有势人家的儿子称为“贵公子”,驾上权势,威风凛凛,欺压百姓,抢占民女,无恶不作。新社会,不照样有吗?老子掌握了大权,儿子也就抖起了威风。一人得势,鸡犬升天,这样的现象还少吗?
    在这党风不正,腐败严重的社会,有权可以捞到钱,而且用钱还可以买到权。“权变钱,钱保权,钱权总相合”。这就挖到了腐败的最根本的问题。说实在的,“钱权结合”之日,就是人民遭殃之时。在当前,权钱有时还可以大于法,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就成了一句骗人的空话、假话、鬼话了吗?
    有了权,有了钱,就可以任意地挥霍浪费,吃喝玩乐,住高级宾馆,抱小姐娇娘。“金屋藏娇”不只一处,安乐窝也搞它几个,这样的腐化败落分子还少吗?金屋藏娇,《汉武故事》:“‘胶东王’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人?’胶东王曰:‘欲得妇。’长公主指左右长卿百余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后因以“金屋藏娇”称纳妾。当今虽不容许纳妾,但“明妾”不可,“暗妾”多多。安乐窝,《宋史•邵雍传》:“(雍)各其居曰安乐窝”。辛弃疾《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羡安乐窝泰和汤,更剧饮无过,半醺而已”。后泛指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而有权有钱的,营造安乐窝也不至于一处,是多处。不是有人用国家的钱给自己买了几套高级住房吗?
    老子得势,儿子威风。“有钱能使鬼推磨”,不只让小鬼推,还可使中鬼推大鬼推,推来推去,推得权更大,磨得钱更多。
    这首诗把子威父权,权变钱,钱保权,权钱交易的社会现象,揭露得尽致无余。而且可说把腐败的实质深挖骨髓。形式干利,语言通俗,活用典故,增加深度。鲁迅说过:“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全诗可说是真真实实,一点儿也不虚假。实属一首极好的讽喻诗。

天下太平
——农场见闻

队长腰挎大哥大  几十万元买楼厦
夜赴舞厅伴娇娘  日理麻将烟酒茶

大凡职工倒挂帐  退休工资领不全
遍指牛羊无闲田  失学儿童竟笑颜

改革开放奔小康  穷兮富兮各有辩
天下太平无憾事  不肃贪腐民亦安

    这首诗写了一个农场的队长,他是一个不顾全队职工死活的黑心肠的坏家伙。腰间挎个“大哥大”,耀武扬威,这里和哥们乱侃,那里和女人嬉笑。几十万元买得高楼大厦住进去,装璜时髦,享乐无穷。这样的当权者,怎可瞅一眼住在低矮破旧的平房里的广大贫穷职工呢?夜里逛的是舞厅,霓虹灯旋转得昏头胀脑,更有妖艳的娇娘陪伴。整日离不开的是赌麻将,抽香烟,喝浓茶。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腐败分子,是一个吸血鬼。
    队长整天整夜是那样,而广大职工又是怎样的呢?差不多家家“倒挂帐”,只要求下田种地,却不发给工资,最起码的生活都难以维持。甚至退休职工的工资也领不全。钱哪里去了呢?是不是让这样的败家子挥霍浪费掉了呢?到处放的是牛羊,遍地种的是庄稼,儿童却上不起学,失了学,“竟笑颜”。能笑得出来吗?这是反语,是对队长的有力反击。
    实行改革开放,是为了让人民奔向小康,过上富裕的好日子。但当今的社会,两极分化,穷富差距越来越大,这恐怕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然而穷富“各有辩”,怎样“辩”呢?穷者有穷的说法,富者有富的道理,这实在是难以辩得清的。“别人能富,你为什么不能富呢?”问得多么有理不离奇呀!“天下太平”,没有什么遗憾的事儿,这是真的吗?“不肃贪腐”人民一样的安然快乐,这也是真的吗?这首诗的结尾,又是辛辣的反语,表现了诗人对这些现象的无比愤慨。诗人挥起了长长的响鞭,向着这位队长恨恨地抽了几鞭子,抽得让人解恨过瘾。这也正如普希金说的:“法律之剑达不到的地方,讽刺的鞭子可以达到”。
    这首诗共三节,每节四句,每句七字,形式整饬,双行押韵。语平意深,对社会的不良现象讽刺得入木三分,真可谓暴露阴暗面的勇将和能手。美国物理学家凯勒说过这样的话:“真正的诗人能够把人民的意志和需要表达出来”。重阳的这首诗,切切实实地表达了人民的意志和需要,也可证实他是一位真正的人民诗人。人民爱戴这样的诗人,欢迎这样的诗人!

心 灵
豪华轿车  珠光宝饰
朱唇黛眉  裸露的大腿
驶往神韵迷离的舞厅
又是一个消魂夜
抖落了几多星星

络腮胡须  铁骨铮铮
推着独轮小车  沿街穿行
叫卖鲜牛奶  草与汗的结晶
声如洪钟  震撼心灵

    这首诗的最大特色是全诗分为两节,上下相对,在同一个夜晚,同一个时间里,两种人物,两种生活方式,作以强烈鲜明的对照。启人思考,激人遐想。
    一个是娇艳的女人,乘坐着豪华轿车,珠光宝气,装饰华丽,抹着口红,画着黛眉,显露出大腿,驰进那种“神韵迷离的舞厅”,沉没在舞步里,尽情的享受,彻夜地消魂,抖落了星辰,一直到天亮
    另一个是强壮的男人,满脸胡须,强悍有力,显得“铁骨铮铮”。他在忙什么呢?“推着独轮车,沿街穿行”。他是在“叫卖鲜牛奶,草与汗的结晶”。这是高级营养食品,供有钱人享受。他身体结实,“声如洪钟”,叫喊起来嗡嗡响亮,这样的声音,打破了夜的寂静,也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他多勤劳,他多辛苦,他在为了挣点维持生活的费用,才在这深夜里不休息地去叫卖鲜牛奶。
    这里的两种人,两种命运,两种生活,两种不同的感情,自然也就是两种不同的心灵了。
    这首诗在艺术上,除了强烈鲜明的对比外,还有基本上是用凝炼的含蕴的短语组成,语句干净利落,形象生动,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如:“珠光宝饰”、“朱唇黛眉”、“神韵迷离”、“消魂”、“抖落”、“铁骨铮铮”、“结晶”、“声如洪钟”、“震撼人心”等。这与作者词语的丰富有相当的关系,同时也达到了如普希金说的:“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


抽签  相面  神机妙算
洗耳恭听  信惜旦旦
默默递上几元钱
就此一举  养活了
成千上万的活神仙

    当今的迷信活动,可说达到了猖獗的地步。到处修庙宇,盖祠堂,赶庙会,烧香,叩头求神,抽签卜运。打卦算命,大街小巷,乡镇农村,到处可见。骗人的手腕越来越多样,越高明,简直“神机妙算”,让人感到真的好像有那么一回事儿,不得不叫人洗耳恭听了。神机妙算,形容运用的计谋特别灵验。《后汉书•王涣传》:“又能以谲数发摘奸伏,京师称叹,以为神算”。洗耳恭听,形容恭恭敬敬地听别人谈话。这里指完全相信了那一套鬼把戏。
    上当算命的人,悄悄地送上几元钱,就这样,养活着成千上万的行骗者,而且还称之为“活神仙”。在旧社会,盲人出去算命,是一个求生存的活路。而当今的新社会,不只是盲人了,两眼炯炯的青年人也当起了算命先生,骗取钱财,难道这也是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吗?
    这首诗语言普普通通,事实真真切切,尖刻地揭示了一个社会的落后倒退现象。虽司空见惯,却发人深思,令人惊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8 15:5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