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93|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阳新韵赏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8: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重阳新韵 于 2017-4-27 13:17 编辑

重 阳 新 韵 赏 析


李万修编注




重阳简介
(加照片)



    姜明,笔名 重阳JM,1939年10月21日(农历9月9日重阳节)生,原籍山东文登。《新韵说》创立人,诗人,新韵理论家。佳木斯市作家协会会员,佳木斯市东风诗歌爱好者协会会长,新韵学会会长,《艺苑》报主编。著有诗集《看明月》《千里共婵娟》《新韵》《新韵说》等。创编了《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谱》(简称新韵谱)。主张旧体诗词要改革,实现“平仄开放,韵律改革,自然巧成,形随意合;现代诗要进行韵律化精简化的两化改造。传统诗词采用普通话韵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新诗体——“新韵诗体”。其论文《新韵兴起是历史的必然》,被收入《世界学术文库》中,并获《世界学术贡献奖》论文金奖。传略及作品被收入数十部典籍中。
通联:15400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长安47信箱•姜明(重阳)
E-mail:ZHXYN999@163.com   QQ 1633951186   电话:13634542647





李万修简介(加相片)

李万修,男,笔名颂扬,1938年5月生,陕西清涧人。中共党员,大专,中教一级教师,从教三十五年。诗人,新韵学会副会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发表诗作文论千余首(篇),多次参赛获奖,并被收编入数十部诗文集中。出版个人诗集《巍巍昆侖》和《献给孩子们的古诗译》等。其业绩被载入百部大型辞书中。
通联:810802•青海民和镁厂退休办   电话:13649725325





目    录

重 阳 新 韵 赏 析        1
重阳《新韵说》原序(一)        2
诗 歌 理 论 的 丰 碑        2
重阳《看明月》原序        4
唯 倚 窗 前 看 明 月        4
重阳新韵赏析        11
新韵理论家重阳        12
重阳少年诗        12
起早上学路吟        12
秋晨上学闻笛        13
忆华兄        13
观  雨        13
夜 赶 车        14
游昆嵛山        14
古 桥        15
走 读        15
自 励        16
重阳青年诗        17
内容范围广  抒怀言壮志        17
心花颂        17
晨 练        17
观 潮        18
问 月        18
忆昔哀哉        19
拥抱大自然        19
春 潮        20
盛 夏        20
秋 晨        21
冬 渔        21
晨        22
夜        22
槐荫情意浓        23
有 情        23
初 恋        23
离 别        23
诗体大扩展        24
七夕雨倾盆        24
书        25
自由诗有发展        25
心 愿        26
民歌体在增加        26
故乡小记        27
秋池        28
重阳成年诗        28
春 光        28
呼 唤        29
春 的 伴 侣        30
栽 树        31
追 求        31
偶 像        33
重阳老年诗        33
望月        34
应和诗        35
六十抒怀        35
自 勉        36
祝贺金书出版        37
试和中山君《绿荫试笔》        38
和常毅坚先生        39
感 怀        39
省 菊        40
龙江春        41
和陈韶华先生        42
和孙文浩韵        43
迎春曲        43
咏鹤        44
韵和林国富《陋室吟》        45
和陈禅心先生        46
和唐一先生        46
和陈远山先生        47
和钟一先生        47
和秦瘦韵•漫溯        48
和向策韵        48
致贺诗        49
致中山先生        49
贺常毅坚诗兄        51
为姚义诗碑而题        51
读《春泉》        52
致王老师        53
谢画家王树和先生        53
东山日•致原草        54
贺顾钦雍《天南地北掠影》出版        55
书赠寒墨友        55
致《芳草》文学社        56
致山谷诗苑        57
小河的诉说        57
醉吟楼森诗        58
读彭学文《凝思集》        58
月光下的紫丁香        59
诗人诗        59
叹顾城        60
诗 缘        60
诗 心        61
诗人的家园        62
灵光  远在前方        63
桃林吟子        64
诗人的脚步        65
缪斯呻吟        66
缪斯变态        67
带着诗美人流浪        68
诗论诗        69
诗 道        70
诗 魂        70
诗 芽        72
依样葫芦叹        73
新 韵        74
新韵劲如弦        75
新韵吟        76
虚拟的情歌        76
赞颂诗        78
周恩来诞辰百年祭        78
东方巨星永不落        79
小平  走好        80
战洪魔        81
爱莲娜        81
晨 曲        82
星 星        83
枯 叶        84
针砭诗        85
拨 毛        85
子威父权        86
天下太平        87
心 灵        88
神        89
钱        89
“救死扶伤”叹        90
出场费        91
文明的感慨        91
咏史诗        94
圆明园        94
长城絮语        95
鸽 子        97
我  回来了        98
回归吟        99
人生诗        100
天行健        100
爱的船        101
缘是云        102
忆 友        103
友 谊        104
岁月总是明明白白        105
盲 杖        105
稻草人        106
似水流年        107
感  怀        108
崛 起        109
产品诗        110
祝贺舜酒香溢四海        110
为苏木河酒题        111
沱牌酒酿湖海江        112
“三株”赞        113
景象诗        113
春        113
秋        114
云        115
风        116
温 泉        116
游览诗        117
结束语        118
重阳:《新韵说》        120
李万修评论选        133
二十世纪中国的两次诗歌大讨论        133
三年回顾•谈新韵        136
洋诗何时了?        138
从艾略特的诗看新韵        139
民歌滋养诗歌创作        141
诗的内容与形式        143
重阳:何谓“诗”        144
李万修:读重阳《何谓诗》        148
重阳:《新韵谱》        151
李万修:还是《新韵谱》好        166
编后语

1寸1.jpg (93.82 KB, 下载次数: 18)

1寸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8:21 | 只看该作者
重阳《新韵说》原序(一)

诗 歌 理 论 的 丰 碑  

O李万修

    重阳论文专著《新韵说》的问世,是诗界大事,具有深远意义,值得庆贺。
    在中国诗歌走入低谷,处于冷落,迷失方向,趋向西化的关键时期,重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原理,结合中国诗歌的实际状况,总结了几十年的创作实践,创立了新韵说。
    1997年11月,重阳发表了《推广使用新声韵》,提到‘新声韵,就是中华诗词的新生儿”,敲响了新韵的晨钟。
    1998年2月,重阳发表了《新韵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第一次提出了“新韵”这个名词,给一种首创的新诗体以巧妙的命名。文中总述:“‘新韵’,就是采用普通话韵母四声韵的传统诗词和民歌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新诗体。”并喊出:“为普及新韵而奋斗!”的响亮口号,吹响了新韵的进军号。这是一篇新韵的纲领,也是新韵的宣言。
    1999年1月,由重阳亲自组建成立了《新韵学会》,并担任会长,领导展开了新韵大研讨,在会刊上发表新韵创作和新韵理论。近十年来,他本人就发表了百多篇有关新韵的论文。重阳的新韵理论,主题鲜明,结构严谨,文笔流畅,内容翔实,说理充分,观点正确,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针对性,可称得上具有高水准的理论创新成果。论述的范围广,角度新,内涵深,站得高,看得远,实为总领的先导。简述有以下一些最基本的内容:
    新韵的根基是民族。必须具有民族性,民族的风格,民族的特色。民族性也就是民族的独特性。只有维持好本民族的独特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新韵的母体是传统。中华传统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国宝,必须继承和发扬。任何发展着的事物,都是以继承为基础的。新韵若不与传统诗词相结合,就永远接不上传统的香火。继承还得发展和创新,新韵是中华诗词的升华。
    节奏和韵律是新韵的生命。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这种文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诗文化发展的结晶。节奏和韵律是中华诗的象征,是诗最本质的特性,是诗最起码的标准,是区分诗与其它文体的标志,是永恒的,不管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中华诗的命脉。韵是新韵的魂。“新韵”既意为诗韵又意为诗体。诗必以韵定是非,无韵不成诗。有了韵,就有了传统,就有了民族。废旧韵,兴新韵,推广使用新韵谱(重阳编著的《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谱》简称新韵谱)。
    改造、规范新诗。规范化,就是大众化,民族化,韵律化,传统化。所谓的无韵自由诗,冒充新诗,必须改造。中国诗严重洋化,无韵诗泛滥成灾。《诗刊》是无韵诗的大本营,《新华字典》为无韵诗提供了错误的诗概念的依据。
    新韵要吸取民歌的丰富营养。中国诗歌是从远古的有韵律的民歌中演化出来的,起源于民歌,并传承于民歌。民歌是新韵的根基之一。
    新韵应借鉴外国诗歌的精华。任何民族和国家文明文化的演变和发展,都不可能全盘的否定或全盘的接纳,这就是要批判的吸收。传统诗词若不与新诗结合,就永远得不到现代化的发展。
    新韵可具体归纳为四种形式:新韵古体诗词,有韵新诗,新韵歌词,准新韵诗。新韵歌词是新韵璀灿的明珠,是新韵创作的现实楷模。随着乐曲唱遍全国,传播世界,形成了新韵歌词的高峰。而准新韵诗是新韵的标准诗,因为最合乎新韵的定义,将来必然会出现准新韵诗的高峰。
    当代中国诗坛形成了以韵为根的三足鼎立局面:旧韵诗,新韵诗,无韵诗三分天下。这三大派系,旧韵诗必须改革创新,无韵诗必然消亡(无韵诗不是诗,本不该在诗之列),新韵诗茁壮成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三大步:诗经(远古时代)——格律(封建时代)——新韵(现代与未来)。每一大步都是前一大步的发展与创新,虽形式不同,却有内在的联系。新韵是中国诗歌的未来,前程光辉灿烂。
    新韵必有斗争,与旧韵斗,与无韵斗。只有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成长,在斗争中存在,在斗争中胜利。新韵必然要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诗歌的主流。
    对于重阳的新韵理论,以上只是一些最简要的择取,只有通览他的每一篇全文,并结合读他的新韵作品,才能得到全面的理解和深刻的领会。
    重阳的新韵理论,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科学性,全面性,完整性,基本上形成了理论体系。象这样多篇幅、高质量的诗歌理论,在整个诗歌理论史上也是罕见的,可说是竖立起一座巍峨的诗歌理论丰碑。
    新韵理论意义重大。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充实理论。在当今的关键时刻,理论的重要性和实践的需求性都显得十分迫切。新韵理论一旦与实践相结合,就会产生无比神奇的效果。
    重阳领导了新韵运动,掀起了一场诗歌革命,创建了一门新学说,创立了一种新诗体,开创了一代新诗风。新韵是个伟大的创举,是自元曲以后出现的新诗体,代表着中国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新世纪的诗歌是属于新韵的,让我们欢呼新韵时代的到来!
                           2006.05.10 于民和书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8:22 | 只看该作者
重阳《看明月》原序

唯 倚 窗 前 看 明 月

(代序)

O贺敬之

案头放着一部由人转来的诗稿,作者姜明(笔名重阳)是位五十多岁的老诗人。因为不熟悉作者本人,也是第一次读他的诗作,而且仅仅是诗集中的一部分,觉得不知从何说起,故而颇为踌躇。看了姜明的创作简历之后,便读出作者许多创作的艰辛来。十几岁开始习作,反反复复,历经坎坷,年过半百而诗心不灭,实在是可贵之处不能不让人欣然提笔。
少小吟诗谁人晓,老大填词未成章。
不愿江边叹夕阳,唯倚窗前看月亮。
         ——《唯倚窗前看明月》
作为诗人,作者没有忘记他的追求,没有忘记他生活的土壤,更没有忘记北大荒那片肥沃的黑土地,那儿有他的诗,有他心中的那个月亮。
正如作者所说:“我的诗是自学自悟的,在旧体与新诗中翻筋斗”。他的诗中含有一种热情、诚挚和诗人的纯真。从诗的形式上来看,作者没有追随当今诗坛上的众多潮流。而是用现代诗的写作手法,与中国几千年诗的抒情传统相结合,把追述融与诗中:
……
我的心立时也张开了翅膀
带着我的新诗一起飞向宇天
群雁渐远消失在天边
我的诗沿长城散落山川
空中激荡着如潮的呼唤
像春雷唤醒了冬眠
——《呼唤》
姜明的诗质朴、自然、流畅,读起来有韵味。他的诗是有感而发,而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空洞的呐喊。他笔下的景是实的,情是真的,如一幅风景画:
抱树苗的姑娘,
踏着松软的新土,
穿行在新林里面。
……
调皮的春风,
偏偏一路跑,一路喊:
前面,前面 ……
越过秃岭,跨过荒滩。
——《追求》
诗,既是诗人激情的燃烧,也是民族精神的颂歌;诗,应该是歌颂友谊、勇敢、坚贞和纯洁,当然还应该去歌颂新的生活、追求。
在情与景的描写中,作者是较为应手的,也是成功的。有他自己独到的表现手法。这与作者一直在“旧体与新诗中翻筋斗”分不开。如作者在《春》一诗中写到:
嫩绿如滴的草叶  幽幽暗香的小花
细软飘飘的柳丝  托起亮丽的彩裙
伴着风儿走来  叮叮咚咚
是小溪  是涌泉
纤柔的小手  梳理着秀发
如烟似云  轻拂娇润的脸蛋儿
刺痒的耳边  唧唧啁啁
是口笛  是鸟鸣
如歌  似潮
写诗是件辛苦的事,尤其坚持几十年更不容易。像姜明这样有恒心的作者确实让人钦佩!在诗里他倾注了心血,也道出了甘苦。
姜明的诗是诗坛上的一朵小花,一朵无名的小花。但也有自己的芳香,有自己的一点亮光:
星星,在广寒的夜空,
只是一个小点点。
它的光,微弱难辩,
但,毕竟是
自己的光。
——《星星》
姜明的诗也还有它的不足之处,缺乏一种大胆的开拓,把自己圈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一直不愿走出“旧体”范围,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相信姜明能走出一条自己的创作路子,写出更好的诗作来。
94.6.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8:23 | 只看该作者
新韵理论家重阳

    重阳,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诗论家。他在四十多年创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韵说》的诗歌理论。所以他既是新韵作品的创作者,又是新韵理论的创立者。
    这里将重阳的诗歌创作分为几个年龄段,结合新韵理论,作些粗略的探讨。
少年诗:20岁前的诗。
青年诗:20岁至35岁的诗。
成年诗:36岁至50岁的诗。
老年诗:50岁后的诗。

重阳少年诗
    重阳小学生的时候就喜欢诗歌并试笔成吟,上中学时就开始诗书画的创作。可说从小就志向远大,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特别是深受江树泉老师“不拘格律,意韵自然”的精心启发与教导,并坚持不懈地思考与实践,为他后来诗风格的形成和新韵思想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读到他的最早的诗是1957年记录的。翻开诗集《看明月》的第一首即是。

起早上学路吟
旷野寂静秋虫鸣  晨风如水沾朱英
夜幕未开月为灯  星兄星妹伴我行
(重阳JM)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式的新韵诗。旷野是寂静的,听见秋虫在鸣叫。越寂静越听得清,愈听得清愈显得寂静。清晨的风就象凉爽的水一样沾湿了红脸蛋儿。夜幕还没有拉开,多亏明月打着灯笼,照亮了道路;并有闪闪眨着眼睛的星星,就象可爱的小兄妹,陪同一起去上学。这首形式整齐的诗,既象一首七言绝句,也似一首民歌。全诗聚集了多种意象,就今天读来,也不愧一首形象化的上乘佳作。但也看出语言的文诌,如把“红脸蛋儿”写成“朱英”。(万修)

秋晨上学闻笛
谁弄芦笛芬芳声  沏入秋风渡清溪
牧公挥鞭舞晨霞  吾背书包至界石
(重阳JM)

    这是1958年写的一首新韵诗,极其形象生动。第一句写出了奇异的新意,芦笛发出芬芳,声音也有了香味。这使人想起唐代想象瑰诡的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的诗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意为李凭弹箜篌的技艺高超,声音就象昆仑山的碧玉碎破,凤凰的婉转鸣啼;又如芙蓉在哭泣,兰花在欢笑。花怎样哭和笑呢?这是奇特的想象。而小重阳竟也闻到了笛音的香味,这和李贺是异曲同工的。这一句中还用了一个“弄”字,同样让人想到宋代张先《天仙子》中的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第二句中写笛音“沏入秋风”,“沏”字用得十分精当,就象茶色茶味溶进水中一般。第三句也极形象,放牛的人扬起长鞭,挥舞着清晨的云霞,同样想象力极其丰富。就在这样的景象中,背着书包到界石上学去(界石:界石中学)。在这首诗中,也用了一些文言,如“公”、“吾”、“至”。
    象这七绝式的诗,还有《月夜游》《二月二熏虫》等,都写得不一般。(万修)

忆华兄
明月到中秋  花落蜂蝶忧
梦游西湖远  亲人在苏州
(重阳JM)

    这是1957年写的一首五绝式的新韵诗,构思新颖奇巧。以中秋明月引出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知道中秋节是个团圆的日子,这一晚秋高气爽,金黄的月儿显得特别圆又格外亮,所以最易想念亲人。诗以秋来鲜花败落,使得惜花的蜜蜂和恋花的蝴蝶发出忧愁,这个“忧”字极为传神。小作者不能见到亲人,好像有些愁意。而更巧妙的是用托梦的方式进一步表达了一种真切的心理活动,梦游到遥远美丽的西湖,超过了亲人居住的苏州,这正衬出了在梦中是完全可以见到亲人的。(万修)

观  雨
春雨细如丝  窗前自有思
吹来雨中风  掀开笔下诗
(重阳JM)

    这首新韵诗也写得很妙,“丝”、“思”谐音,象长长的雨丝一样不断地思什么呢?思的是“诗”,所以雨中的风就掀开了笔下的“诗”,“掀”字推敲得很有力度。(万修)

夜 赶 车
气冷星寒月牙  盏盏马灯晶莹
车夫挥鞭震壁  有货不待天明
(重阳JM)


    这是作者中学生时的一首四句的六言诗习作,可说是五绝式的扩展。六言诗在我国古代也有,但相对比较起来,却显得少多了。此诗写出了车夫辛勤操劳和急切的心情。天气严寒,连星星也感到冷了,更有那瘦小的月牙儿,好像也冻得发抖。就在这寒夜里,只有一盏盏晶莹的马灯照着路。车夫扬起啪啪的响鞭,震得山崖都发出回音。只要有货,就不等到天亮,抢着时间在赶路拉送。全诗的景是实在的,情是真切的。更可贵的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表达了小小年纪的诗人就有一颗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之心。(万修)

游昆嵛山
青山情意浓  相伴尽逍遥
百日坐书屋  今日出笼鸟
花芳春静寺  松掩九龙池
何处莺啼切  吾来添新词
(重阳jm)

    昆嵛山是山东半岛东部的一座山,大概就在重阳老家的不远处吧。1958年他游览了这座山,写下这首五律式的诗。这首诗采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青山含着浓郁的情意,陪伴着这位中学生享尽了逍遥自在。特别是几个月限制在书屋里,今天就象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儿一样被放了出来,尽情地飞啊,欢乐地唱啊,多么地快活啊!紧接着描绘了景致的美丽宜人,寺院寂静,鲜花竞放,松柏遮掩着清澈的池水。更有传来黄莺一声紧一声的鸣叫,这怎能不激发小作者的灵感呢?自然会吟出美妙的诗章来。同时也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限热爱。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颗自由欢快的童心。
    如这样五律式的诗,还有《冒雪路上吟》《雪落满怀》等,都写得很具特色。

古 桥        
日出天宫照古桥  缓步迎风闻柳莺
问莺古桥何时建  几代英雄桥上行
桥边杨柳愁丝长  几多风流叹涕零
潺潺桥下长流水  一声一声细打听
(重阳jm)

    这是1957年写的一首七律式的新韵诗,最大的特点是全诗拟人化。开句不说太阳从东方升起,而是从“天宫”来照耀古桥,想象天上有一座大宫殿,那辉煌的太阳是宫殿里的一盏大明灯,给人特别的新鲜感。小作者慢慢地迎着清风迈步走着,听见绿柳问黄莺的悦耳歌唱,这就浮想联翩了。问黄莺这古桥是何年何月建造的呢?有多少英雄从桥上过来过去的行走呢?这里用了“英雄”,而不是“人们”,含有一种深意。更有桥边长长的柳丝好像在发愁,愁什么呢?愁叹有多少风流人物颠簸艰难路途,涕泪零落,不能如意实现自己的理想吧!而这些事情,也只有桥下潺潺的流水,日日夜夜地一声一声地在细心打听了。一位少年就能把诗写到这等境地,非有一定的艺术功力是不可能的,实在令人敬佩。(李万修)

走 读
睡里挑灯看书   梦回红瓦学堂
十五里路风和雨  独自走读背干粮

仰望长空数飞鸟  低头拣石撇沟塘
三春三秋倜傥路  步步都是好文章
(重阳jm)

    这是一首七律式的变体诗,所谓变体,是指来自七律的形式,但却有了变化。第一是字数上的变化,开头两句就各少了一个字;第二是分成了两节。这种诗体的变化,实属难能可贵。构思既不俗套,意境也很客观。在睡觉里都梦见挑灯看书,回到了学堂。感到上学的辛苦,十五里路风雨无阻,背着干粮走读。第二节更为形象,把一位少年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上学的路上,一会儿抬头仰望天空,数着飞翔的小鸟有多少只;一会儿又拣起小石头,向着沟塘的清水撇去,看能溅起多少微波圆圈来。句中有个字,投、扔、抛、丢、掷都可用,却精选了“撇”,太神了。这也引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我比重阳大一岁,小时候和同学们在上学的路上也常常一起玩比赛,就是拣了小石片,斜着向水面“撇”出去,让石片在水面上一边向前跳动,一边溅出些小圆圈,这叫吃扁食(饺子),溅起的圆圈越多,就是吃的饺子越多,谁吃的饺子多谁就是胜利者。不知小重阳的这句诗的来源和我小时候的那种玩耍一样不一样,因一个在山东,一个在陕北,真会不约而同吗?作者就这样三年不停地潇洒无束地来回在上学的路上,而且步步都在增知识,步步变成“好文章”,写得真够实实在在,活活脱脱。

自 励
喜鹊喳喳屋檐啼  何不随群而至
走读远去界石  何不专心致志
学于文理  乐于管弦
一生之计  在于青春之努力矣
(重阳jm)

    这是1958年写的一首自由体新韵诗,也很有特色。抒发了他的一些思想,要随着集体,专心致志地认真学习,热心文理,喜爱音乐,珍惜青春的宝贵时光。青春往往决定人的一生,正与“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样。认识是明确的,思想是正确的,富于哲理性。这首诗的形式自由,句式多变,这种尝试十分大胆。诗的语言文白相杂,用了不少文言:“何”、“而”、“至”、“于”、“非”、“之”、“矣”等。不知是想用文言试着写自由诗呢?还是语言不够成熟呢?在诗集《看明月》中,共收了少年诗十四首,而长短句的自由诗唯有这一首。
    在我国的古代,最喜明月,写明月最多的一位诗人就是李白。而重阳仅在十四首少年诗中,就有五首写了明月,即是后来的诗,写明月的也不少。这是巧合,还是李白对他的影响呢?
    从重阳的少年诗看,推测他从小就背诵过不少的古诗。再加上具有写诗的才华,所以小小的年纪就能把诗写得这样的精美。他的少年诗多是在上学的路上构思的,来自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十四首中,有六首是写上学的事。抒情达意,情真意浓,韵律和谐,节奏明快,善摄意象,形象生动,构思新巧,想象奇特,并能调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具有古典韵、民歌味,还涉及到自由形。他老来提出的《新韵说》,由古典诗词、民歌、自由诗三者融合产生出一种新诗体。看来这一理论从小就扎下了坚实的根基,并不是偶然的随意的想出来的。
    从重阳的少年诗看,《新韵说》的诞生有其深远的根源,可谓是水到渠成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8: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重阳新韵 于 2015-12-30 09:03 编辑

重阳青年诗

    重阳公开发表的青年时期的诗共有46首,而且都是1960年至1963年四年时间里的诗,也就是21岁至24岁时的诗。

内容范围广  抒怀言壮志
   “诗言志”。重阳的少年诗就涉及到这一内容,青年诗中不仅有增,而且写得博大深蕴。

心花颂
心蕾欲待放  花飘万里香
智慧满胸膛  情谊银河长
灵明旭日光  神志如朝阳
宇宙琴一张  彩虹如弦永弹唱

    这首语句短促,比喻新颖,节奏明快,一气呵成的新韵诗,不仅意境含蕴深遂,而且极具浪漫色彩。表达了作者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心花怒放的豪情壮志。心中的花蕾开放着,并且花香飘荡万里。这花,就是智慧之花;这香,就是智慧之香。智慧这样美,自然满胸膛。那情谊就像银河一样宽广,那灵性就像旭日一样明亮,那神志就像早晨的太阳。结尾想象奇丽,胸怀远大,把整个宇宙看成一张琴,而天空的长虹又如那七色的琴弦,永远弹奏演唱着无尽的奋进之歌。21岁的青年人,竟想得这样奇异美妙!

晨 练
长空赤黄纵抹  山麓白雾横涂
短笛一声幽谷醉  镜里飞出银鱼
扬手舞腾江山  移足碾碎宙宇
风吹日历千千册  回首亦当唏嘘

    这首新韵诗的整个意境,可用两个字概括:“高远”。望天空,红霞像纵向抹出;看山脚,白雾似横着涂上,一“朱”一“白”,色彩对比鲜明,一“抹”一“涂”,动感十分强烈。山谷沉醉在悠扬的笛声里,更有银鱼从明静似镜的水面上飞出来。在这样的清晨美景中锻练身体,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奔骋。挥起手,能使江山腾跃舞动,踏下脚可把宇宙碾碎,“舞”、“碾”极富动感。时代的风吹翻过千万册的日历,真有毛主席《满江红》中的词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之感。这是一首不挂牌、不讲平仄的新韵词。词的上节的景是真实的,下节的情是浓郁的,景情交融,启发人心。这首诗和《心花颂》可称为姊妹篇,也是青年重阳的志向篇。

       观 潮
春霞诱人登上海滨岩崖  茫茫大海在眼前鼓荡
冲天涛澜从心底涌起  扑向喷薄欲出的太阳
近桅刺天信旗高高飘扬  远帆点点携同白鸥飞翔
尽管彩霞似锦五彩斑烂  行云流水皆皆不在想望
凝望旭日涌涛波  如闻喧哗不愿再蹉跎
艳昕暖翠流光竞丽珠  鹏程达日桨击万浪破

    我国古代,写观潮的诗屡见不鲜。毛泽东一九五九年九月也写过一首《观潮》:“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重阳《观潮》这首新韵诗,不仅雄伟壮观,珠玉溢彩,而更大的特色是融进了宏愿豪情,抒发了敢于战斗,不畏风浪,冲向前进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全诗气势磅礴,意象纷呈。五彩的云霞,高巍的岩崖,茫茫的大海,滚滚的浪涛,喷薄欲出的太阳;近处桅杆高高,信旗飘飘,远处白帆点点,鸥鸟飞飞……,然而这些景象全不在作者的意愿。意愿是什么呢?是全心贯注地望着那轮涌向波涛的红日,倾听那雷霆万钧的轰鸣,心潮也澎湃起来,不愿虚度年华,搏击在那千波万浪中,到达那鹏程万里的光辉远方……。

问 月
凤有高梧鹤有松  鸟鸣长空鱼海游
花枝满院蜂蝶舞  树高林密蝉声稠
偶向江边解闲愁  拂云指见月中楼
嫦娥漫舞逗月兔  吴刚可有桂花酒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我们的年轻诗人也是有忧愁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情感。全诗的构思十分新奇,不仅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而且还融进了动人的神话故事。这是一首不标律,不讲平仄的古体新韵诗。
    凤凰落高高的梧桐树,仙鹤栖郁郁葱葱的松柏林;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游;蜂蝶有鲜花陪伴,蝉鸣靠高树扬声。它们都快乐地生活着,而且有依有靠。然而,年轻的诗人心中忧愁,为什么愁?愁什么?不知道?但我想,这是诗人弃学投亲到黑龙江边牧渔时写的一首诗。弃学的心痛,牧渔生活的艰苦,处境的孤寂,对他正值二十几岁的青春期,可谓风华正茂时,或许因前途而迷茫,或因爱情而忧伤……。
    他静坐在江边解愁闷,忽然抬头望见了一轮明月,就想起了那美丽的神话故事:月宫中有琼楼玉宇,当年嫦娥偷吃了西王母给她丈夫后羿的仙药后,抱着玉兔升上了月宫,想象她正高高兴兴地轻歌漫舞,而且还逗着玉兔嬉戏呢。还有天帝罚吴刚在月中砍伐桂树,斧起而愈合,永远也砍不倒。但那芬芳的桂花可酿出馥郁浓香的桂花酒,想痛饮那桂花酒来浇解心中的忧愁。举杯痛饮呀,消除愁闷吧!

忆昔哀哉
忆昔哀哉桃红时  呢喃燕子穿柳丝
心潮澎湃梦难寐  冲破夜寂警钟诗
指问桃花几度红  单知锦菊三番开
既有松竹青其枝  岂无园童除其苔

    我国唐代独树一帜的青年诗人李贺,二十一岁时写过一首咏叹人生的诗《浩歌》,开头四句是: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笑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成几回死。
    重阳二十三岁写的这首人生咏叹诗,当然要比李贺的积极向上多了。那时他已弃学三年了。想起那桃花鲜红,绿柳绵长,燕子穿梭的明媚春光,正是三年前他写“警钟诗”而突遭打击之时节,就心潮汹涌起来,久久不能入睡,便挥毫吟唱起激励自己的诗章来。这时他的心胸宽广,思路深远:他坚信,既然有翠绿的松竹,必然有清扫苔迹的园童。然而,那桃花红艳,金菊灿烂三次了,三年了!重阳深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天长地久,人生短暂,生命宝贵。一定要珍惜这美好的春光,热爱生活,努力奋进,绝不虚度青春年华。这曲人生之歌,唱得多么响亮啊!
    这是一首不标律的古体新韵诗。诗的唐风很浓,就语调、意境、形象、手法而言,确实是唐骨唐韵的展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8:26 | 只看该作者
拥抱大自然

    年轻的重阳,是大自然的情人。热爱大自然,歌颂大自然。在这四十多首诗中,这类诗占了大多半。包容了日月星辰,山川河海,春夏秋冬,晨午晓夜。然而不单纯是歌颂,还处处融进了伟大的劳动和纯真的爱情。

春 潮        
风和日丽近清明  蛛丝飞落挂红腮
黑水春冰将泮时  黄河桃花谅已开
独语江边谓南风  燕剪莺歌几时来
莫嫌柳绿花红晚  一样春衣剪剪裁
(重阳JM)

    这是一幅春回大地图。身在遥远的北大荒,心却回到老家山东。从时令上,春姑娘是从南方逐步向北方走来。祖国的地大物博,正如贺敬之《放声歌唱》中赞颂的那样:“桃花—南方。雪花—北方。”南方花已开,北国雪未消。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就要到清明节了。黑龙江上厚厚的冰雪也消融了,成块成块的漂流着。作者在想,老家山东黄河边的桃花估计已经开放了。自己一个人却坐在黑龙江岸上,自言自语地喃喃念叨着,南方的暖风也必定会吹拂到这大东北来的。含有一种急切的心情。去冬南飞的燕子和黄莺的歌声什么时候才能看见和听到呢?但也不要嫌弃这里柳变绿花开红太晚,到时候春姑娘是会带着紫燕飞回来,像剪刀一样裁出春天的新装给北大荒穿起来的。这里表达了作者既思念山东的家乡,又热爱北大荒第二故乡的情谊。全诗联想得实际、巧妙。情是真的,意是浓的。
    这是一首不标律、不讲平仄的古体新韵诗。诗中有些词语选得极有份量:“近”、“挂”、“将”、“谅”、“谓”等。可看出作者青年时词汇就很丰富。
    颂春的诗还有《春渔》三首,是他渔鱼生活的真实写照,读来也很有滋味。(万修)

盛 夏
呢喃燕子廊檐  吟罢鸣蝉柳纱
林边池水平似镜  跳进一只青蛙

池边芳草兰花  蜻蜓纷舞上下
只见蝴蝶戏芙蓉  匆匆蜜蜂去哪
(重阳JM)

    这是一幅盛夏美景图。从形式上看,象一首词,实为一首不挂牌,不讲平仄的新韵新诗。吱吱啁啁的燕子在屋檐上,孵出了乳燕,忙忙碌碌地在外边寻捉虫子,来来回回地喂着快快长大。还有知了在绿荫荫的柳丝间不断地鸣叫。那林边的池水清澈见底,微波不起,就象平静的明镜,青蛙跳入池中游来游去。池边生长着茂盛的芳草,开放着馨香的兰花。空中还有蜻蜓在飞舞,彩蝶嬉戏在鲜艳的荷花上面,而却少见忙忙碌碌的蜜蜂,到哪里去了呢?诗中意象连翩:飞燕、鸣蝉、柳纱、芳草、碧池、荷花、青蛙、蝴蝶、蜜蜂等,诗还能不具形象吗?这样的诗,谁读了也会感到悦目赏心。(万修)

秋 晨
隐隐群峰如临仙  互应对答不见面
一对黄莺撞柳帘  落了露珠飞了蝉
日出天边湿漉漉  秋田一片沉甸甸
牧笛不解天公意  横向牛背无定弦
(重阳JM)

    这是一幅秋日丰收图。远景:秋雾浓重,隐约出现的模糊的群峰,就象走近了仙人居住的地方,你高声呐喊,可以相互对答,但却不能见面。近景:一对黄莺撞进了绿柳织成的帘子,抖落了露珠,惊飞了知了。远景:天边现出了红日,浓浓的雾气象把红日都浸润得湿漉漉的;那片片农田,长满了沉甸甸的丰收果实。近景:放牛的孩童,不理解这是大自然的造化,骑在牛背上随便地吹奏,为什么不吹一曲赞颂这美丽的秋景和丰满的硕果呢?诗要形象说话,不能概念化,忌讳直白。重阳的青年诗都很形象,这首也同样。“群峰临仙”,山奇;“莺撞柳帘”,景美。一“临”一“撞”,都动作化了。红日“湿漉漉”,水气浓;秋田“沉甸甸”,丰收年。增强了表现力。结尾更出新奇:虽似埋怨牧童不会用笛声来表达这美好的金秋景致,实却反映了丰收农民的喜悦心情。
    这是一首古体新韵诗。如此写秋的诗较多,还有《秋池》四首、《感秋》、《秋夜》、《晚秋》等。这也可能因为金秋是个收获的季节而特发感慨吧!(万修)

冬 渔
天撒银硝,风扬芦花。江河封固,雪掩黄沙。
走钩于持,冰穿于胛。行网趋趋,霜打下巴。
烟绕香飘,煨鱼烤虾。篝火拥襟,何处闻笳。
(重阳JM)

    这是一幅雪天捕鱼图。诗中描写了冬天风雪里,破冰捕鱼的艰辛,大家共享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美味。整个的环境是满天飘散着雪花,形象地用“银屑”作比,寒风吹起芦花和雪花一混飞舞。山河全被冰雪封固起来,落雪复盖了黄沙(河滩),人们拿着捕鱼的工具,急匆匆地破冰运网劳作,并将捕来的鱼虾,用篝火烧烤,香气萦绕,而且还在什么地方传来悠扬的胡笳声。写得多么贴切而又形象生动啊!
    这首古体新韵诗,象一篇小叙事诗。景物、人物、行为、情节、情感都融合在了一起。特别突出的是动词的选用:“撒”、“扬”、“封”、“掩”、“走”、“穿”、“趋”、“打”、“绕”、“飘”、“煨”、“烤”、“拥”、“闻”等,这就够成功的了。
    重阳从小就喜爱诗书画,而在中学时期,就开始创作。从以上的诗中,给人们的感觉实是“诗中有画”。读他的四季诗,就会想到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神情诗》:春水满田泽 /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 /冬岭秀寒松。
    重阳青年时就是一位写景的能手,即便是小诗也同样引人入胜。(万修)


庭前杨柳披绫纱  篱笆挂满牵牛花
几唱雄鸡日方出  揭开雾帷满天霞
(重阳JM)

    庭前的杨柳树,就象披着绸绫丝线,篱笆上挂满了红紫的牵牛花。一个“披”,一个“挂”,多么准确的动词啊!经过雄鸡几次的歌唱,才将那轮红日邀请出来。这时又象揭开了雾的帏帐,铺展起满天的彩霞,多么美的清晨啊!一个“揭”字,再无别的动词可代替了。
    这是一首古体新韵诗。如此写晨的诗还有《海港的早晨》、《晓》。(万修)


问萤何必拎灯信游  请听蟋蟀弹琴鼓瑟
巡天遥遥曾经几重宫阙  银河水深漂起一轮明月
(重阳JM)

    问那萤火虫儿,何必拎着灯笼随便的飞游呢。“拎”字用得好!还是请你听听那蟋蟀悦耳的弹琴鼓瑟吧。这时诗人就展开了美妙的想象:巡视那遥远的天上,有多少重重叠叠的宫殿,更有那深深的天河,银波汹涌,漂浮起一轮光辉的明月。“漂”使月亮有了动感。这样的夜景,怎能不惹人喜爱呢!写夜的另有《夜宿渔窝》。(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8:27 | 只看该作者
槐荫情意浓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重阳青年时的爱情诗,写得含蓄、健康、纯洁,不落俗套,耐人寻味。


有 情        
霞散波逝一江平  柳影云月透江明
花落水面文章布  有韵无声深春情
(重阳JM)

    天边的晚霞消散了,江中的波浪平静了,风吹柳影乱摇摆,月光洒得满江明。这是多么美好的夜景啊!那艳丽的花瓣飘落在水面上,就像情书一样排布起来。却只有心思而无声音,只有默默地想念着。这是惜青春,也是惜爱情,当是情爱的萌动吧!这里最高妙的是情全由景托出,景中饱含了情。(万修)

初 恋
一吹春风逗柳丝  寸草嫩蕾月光滋
悄悄芳舟西园里  馥郁满载恋恋词
(重阳JM)

    这首古体新韵诗,可说与《有情》异曲同工。实为《有情》的续篇,却写得含而不露。
    在一个新春的夜晚,清风吹着柳丝儿摇摆,好象在逗着玩耍。一个“逗”字意境顿生。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夜空,滋润着那鲜嫩的草芽和怒放的花蕾,也悄悄地照耀着西园里的一只小船。“悄悄”二字突出了夜的寂静。小船里坐着一对热恋的情侣,也载着初恋的悄悄话。那些切切私语,和芳草鲜花一样的甜蜜芳香。这才是真正的自由恋爱,真实的幸福生活。诗写得非常形象,十分生动。
    读重阳这两首诗时,使我想到了元代大剧作家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三五明月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万修)

离 别
草嫩绿茸茸  花苞吐郁浓
鸟鸣深林里  蛙声满塘蒲
百花无心看  彩蝶何翩舞
难尽别离语  送君十里途
三送三携手  五回睹彼眸
珠泪挂红腮  滴落别君处
(重阳JM)

    这首古体新韵诗,是一首爱情诗,亦可谓是《初恋》的续篇。
    这首爱情诗真够情真意切了。嫩嫩的绿茸茸的小草蓬勃生长,艳艳的花苞吐出浓郁的芳香。鸟儿在深深的树林里鸣啼,青蛙在清清的水池中歌唱。然而,向着芳艳花草无心观,对着宛啭鸟声无意听,而且还埋怨起双双的彩蝶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飞舞在眼前,更加重了心中的痛苦。这里的美景全起着衬托离愁的作用。那离别的话儿难以表达尽,这恋人上路远行,送了十里不愿分手,又送一程还不想分开,拉着手儿再送一程。多少次地回望恋人的眼睛,泪珠儿挂满了两腮,朴簌簌地洒落在与恋人分手的地方。把一对相爱的恋人别离远行时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这位多情女子的心理状态,更是细腻地描绘了出来。写得有情有景,情景互衬,实属一首成功的新韵爱情诗。(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8:29 | 只看该作者
诗体大扩展

    重阳的青年诗,不仅内容广泛,而且诗体也大大地扩展了。古典式、自由诗、民歌体开始了三分天下,但却不是三足鼎立,而是古典式为主。这时期的诗歌创作,不标律,不挂牌,不讲平仄的新韵特点,有着明显的展现。
古典式占优势。 重阳青年诗多数是古典式的,有五绝式、七绝式、五律式、七律式。而且还有词的形式开始显露。这也是不足为奇,因为五六十年代的高中语文课本里,就选有苏轼的《念奴娇》、柳永的《雨淋铃》以及李清照的《声声慢》等词。前面读过的《晨炼》就象一首词。下面再例举两首。

七夕雨倾盆
牛郎织女鹊桥会  七夕落雨  乃是激情泪
而今大雨倾盆泼  激情当比往年倍

人造卫星进月宫  寂寞嫦娥  被接回人间
牛女思凡情更切  日夜盼宇宙飞船
(重阳JM)

    这是一首赞颂人类科技发展的诗。诗的上节写牛郎织女七月七日夜相会在鹊桥上,怎能不高兴呢!但这一夜却下起了倾盆大雨,而这雨是激情的泪。“激情当比往年倍”,这是为什么呢?诗的下节作了回答:因为太空出现了人造卫星。这首诗写于1960年,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1970年发射的,所以诗中的这颗卫星当指社会主义国家苏联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了。
    下节写的是人造卫星进入了月宫,孤独寂寞的嫦娥也兴奋了起来,因为可以接她回到人间和丈夫后羿团圆了。而牛郎织女也在想人间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情切切地日夜盼望着有一天人们发射的宇宙飞船能接他们也回到人间来。
这首新韵诗想象奇妙,将人类的科学发展和神话故事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也是写诗的一种高超的境界。
(万修)

   书
书  唇焦口渴谁人晓
破万卷  心海起波涛

书  撵旻轰冬迎艳阳
昼望日  晟心夜视罡        
(重阳JM)

    这两首新韵小诗,像两首十六字令。酷爱书藉,读得口干舌燥,读破万卷,又有谁能知道呢?然而只有自知,感到非常欣慰。由于在书海里航行,心潮竟激动得翻起了波涛。读书得到了极大的收获与快乐,能够驱散秋冷冬寒的天气,迎来光明的太阳。白天像望见那一轮红日,夜晚似得到北斗星指引的方向。
    赞扬读书的名言佳句太多了,但以诗把读书提到这样的境地,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赏识。(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8:30 | 只看该作者
自由诗有发展

重阳青年诗中的自由诗,比起少年诗,明显有增,而且大胆地放开了手脚。前面例举的《观潮》就可看出不受行数和字数的限制,而且句子也开始增多,篇幅有所增长。

心 愿
透过窗口远望  风景明丽把我心引诱
山脚下的树林里  鸟声啾啾
小河流过青草地  鱼儿在游
高山切开的那片蓝天上  白云在飘流
前面那个花园口  有枝花儿探出了头
还有几只花蝴蝶  翩舞着不肯飞走        

远处隐约滚雷闪电  近处有美妙的鸟鸣
和风洗净了炊烟缕缕  暖阳下风景幽优
我在屋里早已坐够  想要走出去游游
(重阳JM)

    这首诗是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直抒胸臆。坐在屋里,从窗口望出去,外面是一幅引人入胜的风景画。山脚下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鸟儿在歌唱;一条小河从青草地流过,水中鱼儿在畅游;前面是一座花园,花枝伸出墙外好象探出了头,一个“探”字把花儿活现了,感情化了;并有蝴蝶在翩翩起舞;柔和的风把炊烟吹散好象洗净了一般,阳光温暖的照耀着;高山象把蓝天切开一样,天上还飘着白云。“切”字用得好极了!
    近处风和日丽,鸟语花香,远处却隐约传来轰雷闪电。这优美绚丽的风光,这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无限景观和奥秘,怎不诱人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弄弄清楚,求个舒畅明白呢?
    全诗分为两节,前节12行,后节6行,一韵到底。这也可看出重阳青年有韵自由诗的多样化,亦可从中窥见他倡导“新韵”诗体的萌动。这时期的有韵自由诗,韵脚很自由,隔句韵,连句韵,连两句韵,并且多次换韵。这就大大地冲开了古典形式的束缚。而且也体现了“平仄开放,韵律改革,自然巧成,形随意合”的新韵理念。(万修)

民歌体在增加

    重阳青年诗,民歌体有了增加。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就酷爱民间歌谣,也可看出民歌在哺育着他的新韵诗体和诗歌创作。而且他的这些民歌体新韵诗,都和劳动紧紧地结合了起来。

故乡小记

(一)茶水河
朗朗茶水河  曲曲绕村过
碧波映朝阳  四季伴我歌

    这首民歌体新韵诗,是一幅山村水墨画。那清朗朗的一条茶水河,弯弯曲曲地绕着村庄流过,早晨升起一轮红日,倒映在清清的碧波里面,春夏秋冬都象陪同着作者歌唱着。连用了三个动词“绕”、“映”、“伴”,大大加强了表现力。

(二)登白虎山
登上白虎脊  远望好河山
俯瞰山脚下  大海洪涛蓝

    登上白虎山,就象站在了虎背上。仰望,见到的是壮丽的山河,低头,看到的是大海的波涛。一个“蓝”字,显出大海的深广。同样连用了三个动词“登”、“望”、“瞰”,表现了不同的举动,极其形象。

(三)采  蕨
采蕨瓶山西  十指快如飞
忽闻菜花香  日落提篮归

    这首民歌体新韵诗,是一首欢快的劳动之歌。去到瓶山的西面采摘蕨菜,动作飞快。表现了劳动的欢乐。忽然闻到了菜花的香味,这大概是晚风吹来的吧。这时才发现太阳要落西山了,急忙提着篮子往回走。看来,劳动得多么认真,多么欢快,竟不知时间,忘记了疲倦。诗中同样用了准确的动词“采”、“闻”、“提”、“归”等。

(四)暮   归
群鸠隐芳翠  人来突然飞
腾空千双翅  击搏响如雷

    一群斑鸠悠闲地隐伏在翠绿的草丛中,人们走过去时,不经意中惊动了它们,突然地飞了起来,那振翅腾空的响声,竟如雷霆一般。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动词推敲得十分精当:“隐”、“飞”、“腾”、“击”、“响”等。

秋 池

(一)
鱼戏波  鹤戏荷  瑟瑟  苇作歌

(二)
鱼戏水  风弄波  舟在波头  我在舟头

(三)
蓝天飘云  云飘水底  舟行水里  我在云里

(四)
我采菱角  鱼戏荷花  舟在脚下  我在舟下

    前面的几首,完全是“诗经”味儿,而这几首又成“乐府”味了。这里无须多作解析,只要读一读汉乐府中描写青年男女采莲时的愉快心情的《江南》一歌就行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重阳的青年诗,语言逐渐走向质朴,这是成熟的标志。整个诗的意境大大开阔了。比起少年诗博大得多,宏远得多。内容范围扩展,意境宽泛深幽,既有豪放的一面,也有婉约的一面。诗体形式增加,表现手法多样,“新韵”诗体的风格也渐趋形成。古体、新诗和民歌的综合效应已有了充分的展现。虽只能读到四年中的四十几首诗,也足以让人可喜可贺。(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8:31 | 只看该作者
重阳成年诗

重阳的成年诗,仅仅能读到四十三岁至四十五岁三年中的六首诗。这六首诗,一首是春光的赞歌,一首是新韵新诗的赞歌,三首是爱情的赞歌,一首是偶像的讽喻。

春 光
无数只小手  朝太阳抓挠
像吮乳婴儿的脸  在笑  在笑
那么俊  那么俏
哦  无边的麦田  滚浪的青苗
  
     重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烧毁了几十册诗稿,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曾搁笔十几年。这首诗,是他重操诗笔写的第一首诗。  
     春光是温暖的,春光是具有活力的,春光是朝气蓬勃的,春光是给大地带来生机的。赞颂春光,就是赞颂生命,就是赞颂青春,就是赞颂希望,就是赞颂美好。
    “无数只小手/抓挠太阳”,这是对光明的无限热爱的表现。“抓挠”二字太传神!那动作就像偎在母亲怀里的婴儿,抓挠母亲的乳房一样,这是至爱的真情。
    “吮乳婴儿的脸/在笑  在笑/那么俊  那么俏”。这是在颂扬阳光下的可爱的小生命,活泼地笑,快乐地笑,幸福地笑,笑得多么开怀呀!重叠“笑”,增浓了语气。而且那么“俊”,那么“俏”。“俊”得让人心旷神怡,“俏”得让人心痒心跳!
    “哦/无边的麦田/滚浪的青苗”。放眼那无际的麦田,欣慰那碧绿的青苗,春风吹过来,摇摇摆摆,不正像“无数只小手”在把那阳光抓挠吗?不正是一派生机盎然激人奋发的景象吗?
    春光啊,多么明媚的春光啊!在这神奇的春光里,重阳的诗心又萌动了,激奋的手又抓起了写诗的笔。
    这首小诗,全用拟人,展开想象,语句凝炼,短语重复,一唱三叹,热烈抒怀,是一首很是感人的“新韵”新诗。(万修)

呼 唤        
那是一架巨大的望远镜
在向古老的长城探望
一群大雁飞近眼前
引颈展翅疾风般飞去
我的心立时也张开了翅膀
带着我的新诗一起飞向天宇

群雁渐远消失在天边
我的诗沿长城散落山川
空中激荡着如潮的呼唤
象春雷唤醒了冬眠
(重阳JM)

    象一架巨大的望远镜,探望着古老的长城。长城,是伟大中华民族的象征,探望长城就是探望伟大的华夏文明。这就表达出了诗人满怀的亲情和远大的志向。这就是作者的一颗巨大的诗心。
    看那群大雁,向着眼前飞来,伸长着脖子,展开着翅膀,如疾风一样又向远处飞去。极具形象的生动地刻划出大雁的雄风英姿和高瞻远瞩。这就道出了诗人的想象,使诗人的心也象张开了翅膀翱翔。那一排排的大雁,就似一行行的诗句,那一排排大雁消失在天际,就似一行行诗句飞向了广宇。想象得多么奇特啊!同时进一步再想象,诗心探望着长城,大雁了望着长城,诗也沿着长城散落在山川。这诗,不是一般的诗,这诗在激荡,在发出“如潮的呼唤”,这呼唤,又如春雷一般,唤醒了大地的复苏,唤起了万物的生机,唤出了美好的希望。唤出了新韵的诞生,唤出了新韵时代的到来。诗,本应当就像春雷,惊心,醒世。只有这样的诗,才是真正的诗。把诗写到如此多层次,有厚度,多波折,有韵律的地步。从中可看出重阳诗艺的成熟,亦可看出“新韵”理念的成熟。(万修)

春 的 伴 侣
这是一首温馨的歌  她有个春的伴侣
满天的风筝  如花似絮
他把春的思念  拉得很长很长
看得眼花缭乱  也乱了心绪
小哥哥呀  愣着干啥
快把风筝放出去  莫忘了把春风拽住
(重阳JM)

    伴侣,是美好的,春的伴侣,更是温馨的。姑娘有个称心如意的青春伴侣,小伙子也把青春的思念拉得很长很长。这长长的思念,就像那放出风筝的牵线。风筝满天飘飞,就像开放的花朵,看得眼花缭乱,也乱了多情的思绪。姑娘望着满天的风筝,怎么也寻找不到盼望的心上的“小哥哥”放起来的那一个,所以就焦急地发出了温存的怨气:“愣着干啥/快把风筝放出去”。那姑娘的伶俐、活泼、开朗、多情的性格和小伙子诚实、憨厚的情态合盘托了出来。
    这首诗的构思特新,表达极巧,亦可从中悟到“新韵”新诗的奥妙。试作如下连接:自然的青春——人生的青春;飘飘的风筝-—真真的情爱;纷纷的花絮—-乱乱的心绪;细细的牵线-—长长的思念……。“把春风拽住”,好一个把春风拽住!拽住春风,就是拽住春光,拽住青春,拽住爱情,拽住美好和幸福。一个“拽”字,拽得多么活灵活现啊!(万修)

栽 树        
踏着一路春风 她和他  一块去栽树
挖开纯朴的心田 栽进甜美的心愿
把幸福填满 将希望浇灌 ……
摸着含苞欲萌的枝桠 扶着亭亭玉立的树干
想起槐荫下的神话  羞红了彩霞一片
    (重阳JM)

    一对情人一起去栽树,一路上踏的是暖和的春风,挖开的是纯朴的心田,栽进的是美好的心愿。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一种甜蜜愉悦的气氛。这栽的是什么树呢?不仅是绿化的树,而且是幸福的树。“樱桃好吃树难栽,幸福生活等不来”。难栽也甘愿栽,同心协力栽;幸福等不来,就靠双手去创造。这是写诗,也是赞美爱情,赞美生活,赞美劳动,赞美改造大自然。挖下坑就象挖开心上爱的田园;栽起树,就似栽下幸福的希望,必然会结出甜蜜的果实。正因为这样,才会有下面深情地爱抚那含苞欲萌的枝桠,情意绵绵地扶着那亭亭玉立的树干。更妙的是和神话故事溶汇在了一起,一对情人的初恋,就像那天仙配的一对。似那七仙女和董永在槐荫树下结成良缘的情景。想起那情景就有些含羞,羞红了英俊的脸,就像天边的一片彩霞。诗写得多么奇妙啊!真是一首让人百读不厌的成功的“新韵”新诗。(万修)

追 求
抱树苗的姑娘,
踏着松软的新土,
穿行在新林里面。
春风跟她说着悄悄话儿,
紧紧贴在她的耳边:
“认准呀,姑娘,
那是一株好苗苗,
千万可别看走了眼。“
姑娘羞了,红着脸。
树枝划破了她的衣衫,
她愠恹地把它折弯。
“不能折呀,姑娘,
这枝上萌着他的誓言,
还蕴着他的痴情一片“。
姑娘惬意地一瞥,
辫稍儿抿在唇边。
眸子左顾右盼,
却怎么也看不见。
“他在哪?”
“前面,前面。”
“轻声点儿!别让人家听见。”
调皮的春风偏偏一路跑一路喊:
“前面,前面,前面……”
越过土岭,跨过荒滩。        
(重阳JM)


    美丽俊俏的姑娘抱着树苗,踏着新翻整的土地,穿过新栽植的树林,去栽树。春风贴近她的耳边说起悄悄话来。“贴”字极富情意,“悄悄”很传神,像一个不可声扬的秘密,只能让姑娘知道。说的是什么悄悄话呢?解劝姑娘千万不要看走了眼,认准“那是一株好苗苗”。“苗苗”双关,既指树苗苗,也指对象好小伙。春风这一说,初恋的姑娘就害了羞,红了脸,想躲开这春风。但没料到,小伙子新栽活的树枝好像要把她拽住,所以就划破了她的衣衫。温柔的姑娘有些发火,竟将小树枝折弯。这当儿,春风又开了口搭讪:可不能折呀,这枝上萌着他的誓言,也含着他的一片痴情。这下可说在了姑娘的心坎上,她满意地一瞥,做了个悠然自美的娇态,把长长的辫稍儿抿在嘴角,同时左顾右盼地寻找心上的人儿,但却怎么也见不到。心里想:“他在哪?”春风也知心:“前面,前面。”姑娘害怕别人听见,请求春风轻声点儿。然而,调皮的春风偏偏有意高声喊叫着:“前面,前面,前面……”,向前跑了去。这时姑娘自然心里清楚明白,一定要找到他,一直追他不放。“越过土岭,跨过荒滩。”这结尾两句十分涵蓄,有双层含意的揭示,也就是要让荒滩秃岭全都披上绿装,要让爱情结出果实。
    这首诗写得十分洒脱,一波三折,形象动人,一韵到底,韵律清新。是一首别出心栽的小叙事诗;是一首十分新颖的非常成功的“新韵”体新诗。春风、姑娘、小伙子,还有小伙子栽活的树和姑娘抱着的小树苗,一系列活的物象,全新奇地拟人化,鲜亮地突出了心理活动。并以对话的方式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题目“追求”含有双层意思:绿化山河的追求;爱情的追求。并将两个追求巧妙地融为一体,这就更加别开生面了。(万修)

偶 像
藏在心灵深处的瓷坛,纵然那么清晰而平淡。
虽然它很脆弱,可从未有人打破。
(重阳JM)

    什么是偶像呢?偶像就是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人敬奉的人像。
    唐朝有位皇帝李隆基曾写过一首《咏木老人》的诗: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重阳的这首诗与唐明皇的诗的意境全然不同,而且以偶像作引伸意:盲目崇拜。这首诗虽小,主题却很大。正如藏克家说的:“形象大于思想”。
    对某个人的崇拜是可以的,也是正常的。但盲目崇拜,当成“偶像”,那就不正常了,也是不应该的。
    诗中写道,偶像是藏在心灵深处的,不是肤浅的、表面的。因为肤浅的、表面的不可能成为偶像。偶像本来并不坚固,仅仅象个“瓷坛”,即使清晰平淡,也改变不了它的脆弱。然而再脆弱,也不容易打破。所以一成偶像,便“从未有人打破”。这首诗给人们提出了警戒,心中不应存在什么“偶像”,不论对任何人,千万不可盲目崇拜,应当分辨是与非,正确与错误,真理与谬论。绝不可盲目相信,盲目听从,盲目拥戴。从这一点来看,这既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哲理诗。
    重阳成年诗的诗气大大地提高了。比起青年诗来,看似平淡,却富涵蕴,深入浅出就是一种登高。更加形象化,进一步走向了“艺术思维”的天地。语言也步入了朴素的诗化境界。具有多层次,增加了诗的厚度。所以读他的成年诗,就象“嚼橄榄”,越嚼才越觉滋味。可惜数量太少太少了,而愈少愈珍贵了。
    重阳成年诗虽然数量很少,但却全面地体现了“新韵”理论的基础:传统诗、自由诗和民歌的结合。重阳是那么说的,也是那么做的,而且是成功的!
贺敬之在重阳《看明月》序中说:重阳的诗是在古体与新诗中翻筋斗。事实也证明了这一条真理: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都是要经过无数反复地斗争而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新韵的产生亦必定如此。重阳新韵理论的产生,也是经过几十年的反复思考与实践而得来的。其中包涵了多少“翻筋斗”的磨难与艰辛!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4 01:1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