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76|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翻译文学的《开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2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翻译文学的《开端》



读了两位网友的相关翻译,感觉不是太满意,便也复制一下标题{好搜}了一下。
进入素面朝天的新浪博客,便被她翻译的《开端》吸引。又查阅对照了其他人的翻译,据此在我还没有见到其他更让人满意的翻译之前,我似乎能够确认她的这个《开端》(或许是对我而言)在目前为止应该是最好的了。

原因在于:
1)其他的翻译或者是因为过于跟从他种语言的词汇,比如直译的准确,给人更多的是语言的僵硬,缺少了一种被素面朝天网友称为“意译”的内涵。这种翻译的结果,正是被人所说的“诗,就是翻译过程中失去的东西”的那种结果。
2)僵硬的语言不会给人带来文学的联想。比如这首《开端》,读其他的翻译我简直进入不了这位詹姆斯·赖特的内心中去,原因呢?那根本就不是他。
3)詹姆斯·赖特是美国深度意象派的代表诗人之一。显然他不是靠搬弄语言,而是在使用语言上获得了殊荣。我说这首诗
素面朝天翻译的好,是因为从她的翻译中我读到了语言的“深度”,读到了表达的深度。
4)直译只是翻译的基础条件与表现,而“意译”是提高;是创作。对此而言,直译是简单、甚至是偷工减料的半成品,而“意译”需要翻译者参与到原作者的内心之中去创作的,这也是翻译能够成为文学的前提条件。

作为一个文学美食者,我从这个角度出发,谈一下我由这个《开端》得到的有关翻译与诗歌的辨认相关的两点认识或者意见,或许此能对于进行文学翻译与创作的朋友有用:
1)诗不是在确定事物,而是在谈论事物。
2)自在的语言是僵硬的,它不是文学,这里只有一种成功的可能就是:只有当翻译者参与到它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去,才能使之成为文学。这是可以联系起原作者艺术创作的仅有的,也是必需的桥梁。


2016.01.15

------------------------------


附原文及翻译:(转自素面朝天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welldone


原文:          Beginning
       by James Wright

The moon drops one or two feathers into the fields.
The dark wheat listens.
Be still.
Now.
There they are, the moon's young, trying
Their wings.
Between trees, a slender woman lifts up the lovely shadow
Of her face, and now she steps into the air, now she is gone
Wholly, into the air.
I stand alone by an elder tree, I do not dare breathe
Or move.
I listen.
The wheat leans back toward its own darkness,
And I lean toward mine.


          开端
    詹姆斯·赖特作    素面朝天译
            
月儿掉落 一两根羽毛   在地里
黑压压的麦子  倾听着
嘘 别做声
现在  他们 月亮的孩子  正展翅欲飞
林间  一个修长的女子 抬起她可爱的 脸庞的影子
现在 她向空中走去
现在 她 已经整个消融  在空气中
我独自 站在一棵古树下
呆呆的  不敢呼吸  不敢走动
我听见
麦子往后靠了过去 朝它自己的影子


      开始
  詹姆斯·赖特/作  马永波/译

月亮把一两根羽毛掉落到田野里。
黑麦在倾听。
别动。
现在。
它们在那里,月亮的孩子,在尝试
它们的翅膀。
在树木之间,一个纤细的女子抬起她可爱的
面庞的影子,现在她步入空中,现在她彻底
消失,在空气中。
我独自站在一棵老树下,我不敢呼吸
不敢移动。
我倾听。
麦子斜靠着它的黑暗,
我斜靠着我自己的。
  (选自网络)


      开始
  詹姆斯·赖特/作 张文武/译

月亮落下一两片羽毛在田野上。
黑黑的麦子聆听着。
安静。
此刻。
那里,月亮的孩子们在试
自己的翅膀。
树梢间,一位苗条的女子抬起脸庞,
可爱的影子。此刻她步入空中,此刻
她完全步入空中。
我独自站在一棵老树旁,不敢呼吸,
也不敢动。
我聆听着。
麦子向后靠着自己的黑暗,
而我靠着我的。④


      开始
  詹姆斯·赖特/作 张子清/译

月儿投到田里一两片羽毛。
黑森森的麦苗凝神谛听。
此时,
万籁无声。
那儿,月儿的幼雏正试
它们的羽翼。
林间,一位苗条的女子抬起她可爱的
面影,轻盈地步入空中,轻盈地升上去了。
我独自站在一株老树旁,不敢呼吸
也不敢动弹。
我屏息倾听。
麦苗向它自己的黑暗倾身。
而我也倾身于我的黑暗之中。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2-8-18 16:42 | 只看该作者
狼夹子 发表于 2022-8-17 19:35
诗歌首先是语言,只有在不同语言无法转换的情形下才会去意译,如果一味意译对原诗是种毁灭,

大家对翻译术语认知不统一,没的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2-8-18 16:35 | 只看该作者
把你转换啦,不就是把你像原诗一样毁灭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2-8-18 16:32 | 只看该作者
好诗好歌 发表于 2022-8-18 16:28
,有些语言语境无法直接转换,(语境是啥意思?语境有法也不能转换吧?大家读的要的就是那个语境吧?)

比如我不认识你,要靠文章文字了解你,天书也不该转换你,大家要的是原装的你(最大化原装的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2-8-18 16:28 | 只看该作者
狼夹子 发表于 2022-8-18 16:17
顾名思义,按原诗的思想大意就其核心内容用汉语组词造句成汉语诗,它会缺乏对应的语言语境转换。由于语言文 ...

,有些语言语境无法直接转换,(语境是啥意思?语境有法也不能转换吧?大家读的要的就是那个语境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2-8-18 16:17 | 只看该作者
顾名思义,按原诗的思想大意就其核心内容用汉语组词造句成汉语诗,它会缺乏对应的语言语境转换。由于语言文化习惯不同,有些语言语境无法直接转换,特别是诗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2-8-18 16:03 | 只看该作者
狼夹子 发表于 2022-8-17 19:35
诗歌首先是语言,只有在不同语言无法转换的情形下才会去意译,如果一味意译对原诗是种毁灭,

意译是啥?什么概念?咋理解?想把意译统一共识后,再去讨论诗歌翻译里的各个问题,不然大家量度标准互不兼容,聊不到一块去(衡器不同,不相为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2-8-17 19:35 | 只看该作者
诗歌首先是语言,只有在不同语言无法转换的情形下才会去意译,如果一味意译对原诗是种毁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2:51 | 只看该作者
李世纯 发表于 2018-12-13 13:02
诗歌翻译需要翻译者具备诗人的素养和精准的文字理解力。

在准备翻译一首诗歌之前,翻译者不能只是“傻 ...

谢谢朋友,周末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8-12-13 13:02 | 只看该作者
李世纯 发表于 2018-12-13 11:19
因为过于跟从他种语言的词汇,比如直译的准确,给人更多的是语言的僵硬,缺少了一种被素面朝天网友称为“意 ...

诗歌翻译需要翻译者具备诗人的素养和精准的文字理解力。

在准备翻译一首诗歌之前,翻译者不能只是“傻木匠”,随便拿过一首诗歌就翻译!一定要先去了解诗人,了解诗人的风格,情感,必要的时候还要去参考诗歌评论者们对该诗人及该作品的评价。


只有把这些预备工作做好了,然后才有可能做到“译诗成诗”绝对不能把诗歌翻译成一堆乱七八糟的散乱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0-4 11:4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