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8|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网络散文诗赛第17期获奖作品及鉴赏(从《诗评》栏移来,有删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6-12-7 0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采凤 于 2016-12-7 06:26 编辑

附一:中国网络散文诗赛第17期获奖作品

冠军作品:《南方以南,我的故乡正嗷嗷待哺》 (19分)

作者:风雨断肠人

-1-

打谷场的草垛,一丝不挂。
月光下,饥饿的精液,将辽远的过往
悄然
灼伤。
一条深不见底的河。夕阳许下的地老天荒。田埂上远去的伊。抑或
摆脱地心引力的枯骨。
一条鱼
上半生的梦,和社会主义
无关。
下半生的疼,和共产主义
无关。
当黎明到来的时候
请太阳宣判:一双沧桑大手,无耻的犯罪
最好,处以极刑。
终止其,继续蹂躏一个女人干瘪乳房的权利。
平凡,不止一生的苟且。
漂泊,不畏一生的伤害。
南方以南,我的故乡正嗷嗷待哺。
即使她越来越年轻,像一件俗气的衣裳。
即使有越来越多践踏她的车辆。
但,故乡终将是我此生不弃的地方。

-2-

十月,故乡风平浪静的脉管里,却含有
一服剧毒。
其实,一粒尘埃,晶莹剔透。老鹰衔来的光明,却似乎早已刺穿
大山深处,潮湿的
过往、卑微的
战斗。然而,这个秋天,故乡的思念没有月亮。游子反反复复说着:
没有异乡,何来故乡?
阴影,比一只蟋蟀嘴里的黑夜,还要黑,还要重。这些黑,整齐,隆重,
一束束,一层层,一垛垛,挣扎到极致。
许多年以前,祖辈留下的种子,已被饥饿的老鹰,偷走,
果脯。许多年后,青春不羁的雷霆,也已归还给明亮的夜空。幸亏
老牛沧桑的肋骨还足够撑起一方小天地的温暖,我们的悲伤,才没有
那么多。

采凤来析(着重于第一节):什么叫诗意的栖息,如果连家乡的概念都越来越模糊,如果连传统的风俗统统抛弃掉,平凡将失去他伟大的意义,漂泊注定成为无法靠岸的伤痛;风雨断肠人,是呀,南方以南多么诗意的呈现,可是在现实中我们看见的和书本上写的相差很远,该怎么弥补这些游子心中的硬伤,让诗意更加真实,作者为社会治理提供了绝佳的思路,重视人文关照,重视留住心灵的根,逐渐抛弃伪善和浮华,多做些贴近老百姓现实的事业,再铸民族的魂魄,即乡魂,乡思,乡音。

全文以“打谷场”开场,以“故乡终将是我此生不弃的地方”结局,时间的铺展、空间的位移均做到首尾呼应,“终将”二字,该篇升华所在,彰显诗作者所保持的民族性、坚定性,着实替“哪有好处往哪跑”的部分看客羞惭一回。

该篇以行文纵横肆意、语言纯净流畅、思想勃发深邃胜出。

间歇押韵有助于诗歌朗诵效果,读起来一气呵成,增强该作品艺术性,确实难得上品。

若说要挑瑕疵,全文感情线条单一,以“脆”、“硬”为主,缺少些温柔的调和,可能和创作者的经历有关:

“请太阳宣判:一双沧桑大手,无耻的犯罪
最好,处以极刑。”

此句缺乏对““犯罪”必有其犯罪的根源和氛围”的深思和突破。

爱和包容才是走出对立的唯一出路。

诗歌干预生活、换新立场、回归淳朴!诗歌,社会伤疤的理疗器、安慰剂!诗歌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远比无休止的控诉效果强!



亚军作品:<落叶的温度>  (16分)
作者:奎奎

秋风,带走了落叶,注定还要带走一些死亡的事物——
比如挂在树枝上,摇摇欲坠的感情;比如撒落在尘埃中,渐渐隐没的记忆;
比如在一场盛宴过后,那孤独的身影;还比如把一个人仅有的一丝念想,斩断。
都是为了轻松路上,亦或是重生,开始……

枯叶,在做完最后一次祈祷后,默默飘落。
仿佛我的羽毛也一片片遗落。
看着大自然的脸色,我的身躯蜷缩,再蜷缩……
     
这不是落叶最终的归宿。
绿洲的核桃园、防护林带,农人扫拾落叶,就像收获粮食般虔诚。
同在一片天空下,他们,血脉相连。
我看见落叶被牛羊咀嚼着,一丝丝热气升腾;灶膛里,落叶热情地燃烧,孩童的脸映得通红。
   
落叶,我记忆中的一枚印痕。
当年,母亲带着我在国道两旁的林带扫拾落叶,一背篓一背篓运回家,烧火做饭,煨炕取暖。
落叶,在我心中可是火红色的啊!
   
昆仑山下,万千农户扫拾落叶,像是捡拾遗落在田间的那份牵挂。
我仿佛看到了母亲也在其中,弯着腰……

采凤来析:这一枚落叶显然来自祖国,来自山下,来自母亲的劳作,还有来自......很长时间没有欣赏奎奎的作品了,自打奎奎离开《中国诗歌网》编辑,深入到一线、边陲,他选择了一片落叶,离开书本和诗歌的枝头,他获取的养分是在课堂学不到的;情感奔放错落精致,诗语言选择看似那么的漫不经心,但是诗里诗外所裹挟的那份真,那份虔诚,生怕弄疼了怀里的叶子;故乡音、家国爱、亲人恋漫漫从奎奎的大提琴乐章款款步出,整个诗行让人爱不释手。赞美你,了不起葵花宝典,阳光,积极,想象,奔放......


《浮桥弄》 (12票) 
 作者:浮山雨

  古镇之古是浮桥。浮桥不在,已被西边水泥桥替代。
  但浮桥弄依旧。
  弄路是一首平仄的七绝么?檐瓦上的一只雨燕,正仰头问候一朵白云。
  那绵柔呢喃,像沉香炉飘出的蓝烟,轻散轻远。
  
  立在斑驳门前,看麻石青砖青苔,仿佛都在呼出车前草的青味。
  蓦然,耳畔车水马龙声起,那半掩的朱漆大门也艳起来,一领红顶轿子与一领绿顶轿子匆匆错过……
  我跨过高高门槛,但见东座院里住着三两户人家,西座院里却是豆腐作坊。
  依稀耳闻“吱呀呀”旧门开启,就见一块黑红漆片飘落……
  
  桥旧址,蓬蓬野草一片,那带着滴滴昨夜的雨露,湿了巷口的夕阳斜照。
  不见杨家豪门灯笼,不见刘府旺族匾额,只有萧索瓦楞草,惆怅马头墙,空寂眼目。
  古柳被夕色映出一纸剪影,矗立天空,摇曳旧梦,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变迁。
  河东。河西。辉煌。曾经。谁能料?
  
  最是横贯东西的双溪河,不停地吐出品评的水舌头,发布时光的见闻和舵翁的传说。
  尽管这不是乌衣巷,没有朱雀桥,没有野草花,也没有秦淮水,
  但我还是学着白居易的样儿,苦吟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风吹落日弄路;身影留长旧墙。

采凤来析:以古衬今,借旧弥新,是这类时间穿越类题材最难写的,简称“画诗”,就看作者平时取景、造境、聚焦、散发的功夫了,此篇若水袖,舞在浮桥,舞在空间的挪移,舞在带领观众不断切入蒙太奇场景,适合拍一出情景剧;不足处内容欠缺些现代元素的融入,节拍过缓,部分辞章选材没有进入化境,所谓“诗经注我,我注诗经”,例如:“尽管这不是乌衣巷,没有朱雀桥,没有野草花,也没有秦淮水”,若换成“这里不是乌衣巷,朱雀桥也不曾走过,没碰上野草花,情怀水倒想邂逅”,效果怎样,文字也要随同音挪位的,才能一箭双雕,出奇制胜,一点浅见。


季军作品:《留守》(三章) (11分)
作者:王全安
强强的暑假

麦收后,爸爸返回廊坊的建筑队,妈妈和姐姐返回威海服装厂,家中只剩下年逾八十的老奶奶照顾强强。
强强都十一岁了,个头还不足一米一,瘦小得像蚂蚁。
曾经活泼的气象被忧郁锁进心灵深处。
整日呆在屋里:写作业,看电视,与猫静卧。
我看见强强时,他正在对着一只蝉蜕出神。他看看我,并没有理我。
我感到巨大的隐痛汹涌而来。

采凤来析:留给大家来细评吧,我只提供思路。
这一篇以真取胜,以情感人,紧贴当下留守儿童关照,读后心痛......



留守的女人
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洗衣。做饭。喂猪。喂狗。喂鸡。下地。赶集。
她习惯了忙碌,习惯了疲惫,习惯了沉默。
可是,她无法遗忘。男人三年没回来了,她越想越焦虑,才三十岁,似乎已经更年期。
她最怕黑夜。她常常感到:全世界的黑都在村里,全村里的黑都在她屋里,全屋子的黑都压着她。
她抱着枕头,呜呜哭。哭泣声迅速被黑夜吞噬。

采凤来析:观点同上,为此类作品闯出,感到欣慰,引发大量关注,甚至回馈,期待中。


老人的叹息
八月,一直下着雨。灰濛濛的日子,看不到亮色。
潮湿的院子,凝滞的空气;青苔爬上青瓦,几棵香椿树肃静;丝瓜吊悬着,异常膨大反而彰显其空虚。
偶尔一声猫叫,打破寂静,随即又恢复如初。
中秋节了,没有敲门声,也没有电话声。
夜幕垂下,老人的叹息被淹没在喧嚣的虫鸣中,始终翻不过老院的矮墙。

采凤来析:


《外省》 (8分)
作者:谢新政
    我到过天涯海角。在三亚湾,呛了一口苦涩的海水,一阵浪头打来,把我掀翻在大海里。
    在杜甫草堂,我是一首没落的唐诗,被秋风潦草地写在一张发黄的纸上。
    在克拉玛依,我是一只戈壁滩上的蜥蜴,没来得及写完一封情书,差点被西北利亚的风沙掩埋。
    我像一粒尘,一块没有棱角的石头,在47度的沙漠上烤过。像一棵枯萎的木樨草,在牛羊的蹄子下,幸运地躲过了一劫。
    鹰在蓝天上飞,霹雷闪电,像无数根鞭子,抽打着草原。
    穿过唐古拉山的无人区,死神掐过我的咽喉,而天上的白云,给了我飞翔的翅膀。
    纳木错湖是神的眼睛,清澈明亮。在神的护佑下,我看见我的前世是一匹苦难的战马,驮着落日和万顷雷霆,酥油灯照亮我的黑暗。
    在大昭寺,我像转着经筒的喇嘛,为磕长头的少女,点洒神水。布达拉宫的金顶,容忍了我的一滴眼泪。
    从雪山归来,我的心里始终有一片残雪,像一面经幡,拍打着神灵。

采凤来析:恕不远送,开心,致琪~~~


《秋思》 (8分)
作者:小月兰心

小桥
推倒墓碑。横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山村便有了桥。
简易,方便,普通,难忘。
两端,阡陌相通。像一束集成电路,那么多小路被墓碑束缚,或衔接。

碑文,点化了一块石头。愚顽开窍,生了敬仰,生了文化,生了历史。
却,毕竟,只是石头。一块再平整不过的桥板。
记忆。牧童,牵着牛,从桥上走过,走向黄昏,走向遥远。

采凤来析:名为《秋思》,却在文中看不到半点秋的影子,但是呢读过,心底却涌起秋的思绪,秋的惆怅,甚至哀怨大过描述;小月兰心蜻蜓点水惜墨如金,却又能将一个或者多个主题糅合、掺杂、提纯,直到走进读者内心,像小桥一样,能走多远就走多远,一点也不勉强,不过分,不宣泄,实在佩服这种冷静的叙述,看似无关痛痒,实际上一切都有了;不得不佩服中国泼墨式文字和诗写居然如此穿透,一流,就是牛,呵呵,趁机表扬下。


流水
活水,从泉头涌来。山涧处,蛇形。

谁纤纤玉指时刻拂在琴弦?谁横笛竖箫不离殷殷红唇?谁谱的曲?谁和的声?
龙吟?凤鸣?莺歌?燕语?抑或什么都是,或都不是。天籁之音,真的无法比拟。独,天可奏。

泉水叮咚,是山的初心一点点泄露。清泉在石上,肆意地表白。
几条鱼,几尾虾,几只蟹,趁机在童年里吐着泡泡。

掂拎着鞋,蹑手蹑脚从青春走过。

采凤来析:此番写景写意功夫,极凝练,记得阿鹏也有很多此类漂亮手法的;“谁纤纤玉指时刻拂在琴弦?谁横笛竖箫不离殷殷红唇?”传承中有创新,有个性思考,简直帅呆;紧接“天籁之音,真的无法比拟。独,天可奏。”引发“得天独厚”之类无尽的想象。诗文后三行读后令人不忍把目光移走,生怕错过,重新走一回童真。唯独文意方面欠些深厚,虽做到引发式思维,但偏向于表面;梳理功夫一般,提炼有待加强。


人家
一片白云,纠缠着远山。
野径曲斜,白草牵畔。樵夫负柴,摇晃一身的余晖,影子就一步步拉长。
旧时茅店,仍在林边。淮草顶,土坯墙。
晚霭四合,炊烟初起。鸡归笼,羊归圈。偶有寂寞之音,冲出篱笆,刺疼了漂泊的耳鼓。
人家,只几户,便是点缀。水墨画顿时有了灵气。
可是,我不是画家,举起的笔只能留下几句孤独。
晚风里,我愿意在你的画轴里,认领一份温馨。

采凤来析:暂略,精力有限请求作者宽恕,日后必补缺。。握手中。。


《古寺,借你的名字写一场雪》 (8分)
作者:星空下的蟾

1
一声钟鸣,瘦梅花开了。
漫山遍野,陷入静默的白。
2
开门的吱呀声——
惊动了深山,千年古刹。
3
扫雪的僧人,追赶着红日。
一扫把,一扫把,尘世有了净土。
4
几只鸟蹲在高高翘起的檐角,冷眼看着远方。
远方,多年前的梵唱正在赶来.......

采凤来析:暂略,精力有限请求作者宽恕,日后必补缺。。握手中。。


附二:由《散文诗》杂志社和中国诗歌流派网共同主办的中国网络散文诗赛第17期于12月5日终评揭晓。经过张智、康京凌、高月明、陈志泽、蔡旭、夏寒、潘志远、乐冰、宫白云、方文竹、张无为、韩庆成等12位终审评委按冠亚季军分级投票,风雨断肠人的《南方以南,我的故乡正嗷嗷待哺》以19分获得冠军,奎奎的《落叶的温度》、浮山雨的《浮桥弄》获得亚军,王全安的《留守》(三章)、谢新政的《外省》、小月兰心的《秋思》和星空下的蟾的《古寺,借你的名字写一场雪》(并列)获得季军。获奖作品将推荐在《散文诗》杂志和《诗歌周刊》发表。


附三:终审评委会:

主任委员:

冯明德 《散文诗》杂志总编辑
方文竹 中国诗歌流派网学术委员

委员(按投票先后排序):

张  智    《世界诗人》主编
康京凌   中国诗歌流派网散文诗界栏目主持
高月明  中国诗歌流派网评审委员
陈志泽 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
蔡 旭 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海南省散文诗学会会长、高级编辑
夏 寒 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执行主席、《中国散文诗》主编
潘志远  “中国好散文诗”主持人
乐冰    中国诗歌流派网评审委员
宫白云  中国诗歌流派网评审委员
张无为 赤峰学院文学院教授高月明  中国诗歌流派网评审委员
韩庆成 《诗歌周刊》主编、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副主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9:41 | 只看该作者
星空下的蟾 发表于 2016-12-9 08:47
学习精彩点评,问好老师,顺祝您周末快乐!

刚刚从合肥学习归来
回复迟了
抱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9:36 | 只看该作者
王全安 发表于 2016-12-9 13:26
谢谢彩凤老师精彩雅评鼓励!祝您健康快乐!

全安兄弟客气
文本好
给了俺显示机会
谢谢大家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6-12-9 13:2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彩凤老师精彩雅评鼓励!祝您健康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6-12-9 08:4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精彩点评,问好老师,顺祝您周末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01:53 | 只看该作者
尘星童云 发表于 2016-12-8 21:46
祝福采凤,一路顺风

已经到了合肥。
哥哥泰安,安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6:38 | 只看该作者

手机回复,见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6-12-8 11:1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01:36 | 只看该作者
尘星童云 发表于 2016-12-7 21:09
嗯,生命不息 风斗不止

谢谢您那么关心俺们家远航姑娘
这几天俺要出差了
可能耽搁几日
回复迟了
抱歉
有机会吧,会有机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01:34 | 只看该作者

带头向洪老师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6-12-7 21: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4 10:5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