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很多抑郁症诗人都没办法跟海子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1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90%左右的抑郁症都是单相抑郁症。单相抑郁症是指没有任何躁狂发作或者任何躁狂发作病史的抑郁症。临床上绝大多数抑郁症都属于这种类型。而双相障碍一般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而抑郁发作时则出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等症状。据调查,在抑郁症患者中至少有10%为双相障碍的抑郁发作,此时应诊断为双相障碍。“王在写诗”一句中的王,就是海子自己,这说明海子有典型的躁狂特征。自杀、幻觉、与家人关系不好、没有无所不谈的朋友、性格孤僻内向等,表现其抑郁。所以,海子是典型的双相抑郁症。

从临床角度出发(从病因、症状、治疗和预后等各个方面进行区分,以便于临床操作),抑郁症分为)精神病性抑郁和神经症性抑郁两种。精神病性抑郁也称为重度抑郁,主要由内源性因素(如神经递质浓度变化等因素)引起,抑郁症状较重,可伴有幻觉、妄想等症状,社会功能受损较严重,治疗时多建议使用较大剂量的抗抑郁药物,或配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基本无效。其预后不佳,病情改善也不乐观。神经症性抑郁则主要由环境事件等刺激而引发,有发病的人格基础,抑郁症状较轻,很少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社会功能轻度受损,治疗可从小剂量抗抑郁药物开始,心理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良好。

---------从临床角度判断,海子属于精神病性抑郁,他主要是由内源性因素持续作用所致,并且有幻觉、幻听幻视,有被害忘想。属于重度抑郁,这与他最终自杀有必然联系。

在海子吧中,有诗友感谢抑郁,并在得病期间写了不少诗,作品看起来也像海子的风格。但与海子仍有较大差别。其主要原因是疾病的具体分类不同,症状的轻重不同。另外,每个人的文笔、天赋不同,对写作都有一定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9-27 21:28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区分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鉴别诊断、区别要点?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双相障碍 或 双相心境障碍)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是指发病以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轻躁狂发作也需要满足持续4天以上的标准),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注:无论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都要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满足诊断标准条件),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较少见)同时出现。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

       基本鉴别要点:①躁狂发作是在情感高涨基础上出现的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情绪愉快、高涨,有感染力。②精神分裂症病程中可出现抑郁症状,而双相障碍可伴随精神病性症状,应注意鉴别。双相障碍是以情感障碍表现为主导症状并贯穿于整个病程,情感高涨或低落,伴随思维和行为改变,发作间歇期正常。而精神分裂症表现是以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等为主要表现,与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不协调,发作间歇期多残留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③如果在不符合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心境下出现了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等表现(即:出现独立于情感症状之外的精神病性症状情况),一般不单纯考虑双相障碍的诊断,应考虑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临床诊断方向。




双相障碍指发病以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无论处于那种发作,必须分别都符合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其详细标准如下:
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1. 症状标准  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三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四项):  
① 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② 语量增多;  
③ 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  
④ 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⑤ 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  
⑥ 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⑦ 睡眠需要减少;  
⑧ 性欲亢进。  
2. 严重程度标准 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3. 病程标准  ①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持续一周;  ② 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一周。  
4. 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躁狂。
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1. 症状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四项:  
① 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② 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③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④ 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⑤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⑥ 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自伤行为;  
⑦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⑧ 食欲减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⑨ 性欲减退。  
2. 严重度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3. 病程标准  ①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二周;  ② 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二周。  
4.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鉴别诊断要点:



    1.精神分裂症所出现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郁症状并非原发性的症状,而以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为原发症状;心境障碍则以心境高涨或低落为原发症状,精神病性症状仅出现于情感症状之内的严重阶段,多数不出现明显的精神病性的幻觉或妄想症状,即使出现也多是与心境相关或协调的症状。

    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多是不协调的,常表现为言语凌乱、思维散漫(给听者以说话东拉西扯的感觉)、情感不协调,行为怪异。而双相障碍患者的情感反应与外界环境和内心体验是协调的。

    3.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多数为发作进展或持续进展,缓解期常功能水平多不如发病前功能状态;而双相障碍是间歇发作性病程,间歇期基本正常。

    4.病前性格、家族遗传史、预后和药物治疗的反应均有助于鉴别。个别病人可能需要结合既往病史、病程、症状持续的时间及疾病转归等因素做出判断。双相障碍对情感稳定剂疗效反应较好,而精神分裂症仅对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反应好。如果单纯以碳酸锂、丙戊酸或拉莫三嗪这些相对单纯的情感稳定剂能够长期维持治疗者,反过来也更支持双相障碍的临床诊断。

    5. 双相障碍无论是在躁狂状态还是在抑郁状态,都可能伴有精神病性症状,但精神病性症状是在情感高涨或低落的背景下产生的,与患者的心境相协调。如果在不符合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心境下出现了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等表现(即:出现独立于情感症状之外的精神病性症状情况),一般不单纯考虑双相障碍的诊断,应考虑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临床诊断方向。

    6. 双相障碍中,躁狂期病人可出现夸大妄想及幻听,抑郁患者可出现贫穷或自罪妄想及幻听,但内容不像精神分裂症患者那么荒谬,逻辑推理过程基本正常。如出现逻辑推理障碍、原发性妄想、荒谬离奇的被动妄想、追踪性评论性幻听,或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等症状并非出现在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期内应考虑不支持双相障碍的诊断。

    7. 抑郁性木僵与紧张性木僵两者的情感障碍和与环境的接触有本质的不同。抑郁病人的情感是低沉而不是淡漠,耐心的询问可以的到一些应答,病人的表情动作虽然缓慢困难,但流露出忧心忡忡的眼神和欲语而难以表达的表情,说明病人与周围仍有情感上的交流。而紧张性木僵病人则淡漠缺乏情感交流,无论医生多么努力,病人却常常是无动于衷,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8. 急性发作的躁狂病人也会出现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但当行为症状控制之后,病人仍会暴露出高涨的情绪体验或兴趣及意志活动过多等躁狂发作条目表现,而有别于精神分裂症。
     9. 躁狂和抑郁的病人也偶尔会出现一些与当前心境不协调的幻觉和/或妄想症状,但这些症状往往不是疾病的主要临床相,持续的时间一般不长,常缺乏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而且都发生在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期间内,发作间歇期则消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7 21:26 | 只看该作者
月下静走 发表于 2017-9-27 08:16
邓老师你好!就本帖,我还是有些想法
一、“90%左右的抑郁症都是单相抑郁症。”   这句话的数据似乎值得商 ...

首先,精神疾病的鉴定难度较大,一般需要对活人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交流等才能做出初步判断,结合用药效果,可以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其次,早期的精神科医生中很多人把双相抑郁症都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现代精神病医院较二、三十年前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水平更高了,国际上对精神疾病的分类也更细。从现在精神疾病诊断知识来看,海子更符合双相抑郁症的特点,但这在几十年前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是非常可能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9-27 08: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月下静走 于 2017-9-27 08:42 编辑

邓老师你好!就本帖,我还是有些想法
一、“90%左右的抑郁症都是单相抑郁症。”   这句话的数据似乎值得商榷,不知道是不是断章取义的了。
二、本帖中有:
        1、“--------从临床角度判断,海子属于精神病性抑郁,他主要是由内源性因素持续作用所致,并且有幻觉、幻听幻视,有被害忘想。属于重度抑郁,这与他最终自杀有必然联系。”’  
        2、 “写天葬,表明海子已厌倦尘世生活,向往生命的回复与升华。抑郁症患者,到一定程度后往往都会向往死亡,追求解脱。海子似有躁狂抑郁症,下面一句即反应出其躁狂的特征。“秋天深了,王在写诗”,前半句承前,后半句写他自己。”
        3、海子自杀后医生对海子的死亡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4、海子在死前的相当长的时间时里,是有精神分裂倾向的,直至后来发展为精神分裂症。
        5、“我差一点自杀了,……但那是另一个我——另一具尸体……我曾以多种方式结束了他的生命,但我         活了下来……我又生活在圣洁之中”。
----------抑郁症精神病人都是这样,厌恶尘世,力求解脱,不时地产生自杀念头。

        从这些句子里,那到底认为海子是:精神病性抑郁症呢,还是精神分裂症呢,还是躁狂抑郁症?它们的概念是不同的,而且,同一个人同一个时期同出现精神疾病这样的多种诊断,似乎不太好说。我个人觉得,如果从精神病专业的角度,信息还是尽可能可靠为好,避免造成误导;如果从文学评论的角度,精神疾病诊断的细节恐怕就不需要如此苛刻了。
       若有不妥,请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5 20:28 | 只看该作者
今晚,我十分清醒地意识到:是常远和孙舸这两个道教巫徒使我耳朵里充满了幻听,大部分声音都是他俩的声音。他们大概在上个星期4那天就使我突然昏迷,弄开我的心眼,我的所谓"心眼通"和"天耳通"就是他们造成的。还是有关朋友告诉我,我也是这样感到的。

他们想使我精神分裂,或自杀。今天晚上,他们对我幻听的折磨达到顶点。我的任何突然死亡或精神分裂或自杀,都是他们一手造成的。一定要追究这两个人的刑事责任。海子1989.3.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4 21:17 | 只看该作者
海子在死前的相当长的时间时里,是有精神分裂倾向的,直至后来发展为精神分裂症。(这从他死前给家中的遗书中可看出,在遗书中,他说有人要害他,要家人为他报仇。)由此,在他的诗中,分裂的、断开的、破碎的诗歌景象不断涌现。而非常体现这一点并与他的死亡极其相关的就是断裂的身体:“是我重又劈开的身体/流着雨雪,泪水在二月”(《黎明》),“我早就说过,断头流血的是太阳”(《拂晓》),“从笨重天空跌落的/撞在陆地上,撞掉了头撞烂了四肢”(《桃花时节》),“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春天,十个海子》)。我们可以看到,从89年2月22日的《黎明》到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个海子》,在短短的二十多天里,“劈开的肢体”、“断头流血”、“劈开的疼痛”等死亡景象是好此密集在诗人的脑中涌现,并倾泄在诗人的诗歌中,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诗人的断裂的身体的死亡意象和选择铁轨是一脉相承的,而且可以说是为先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7-1-4 18:07 | 只看该作者
海子自杀后医生对海子的死亡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3 08:13 | 只看该作者
要说真正的诗人对这些无法忍受,西川、北岛、赵丽华、车延高、余秀华为什么还活得好好的?他们怎么不去自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1-1 10: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邓文星 于 2017-1-3 08:13 编辑

早在1986年11月18日,海子就在日记中写道:“我差一点自杀了,……但那是另一个我——另一具尸体……我曾以多种方式结束了他的生命,但我活了下来……我又生活在圣洁之中”。
----------抑郁症精神病人都是这样,厌恶尘世,力求解脱,不时地产生自杀念头。身边有家人的,家人对其自杀也往往防不胜防!要说尘世污浊、贪官胜行之类,我们今天的中国远比1986年的中国严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22:23 | 只看该作者
正常人模仿精神病人容易,精神病人模仿正常人难,包括相互模仿对方的作品、语言和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9-28 17:1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