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论罗熳的文章] 从平凡向富有跨越(卢永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21 2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罗熳 于 2013-3-21 20:16 编辑



——读罗熳的《富有的人》有感

卢永芳
     昨日,游心华先生见我在仙游论坛闲逛,就给我传来罗熳女士即将出版的书稿——《富有的人》,并介绍说:“她是仙游文坛新秀,海平中学教师,文章清新纯净,旨趣雅澹平和,很有阅读价值。”既然游兄(网上亲昵称呼)都这么赞赏有加,那她的作品应有其卓异之处,否则游兄断不会如此热心推荐。有鉴于此,我就迅速地下载了《富有的人》,从而认真地品读了每篇文章,生怕稍有疏漏,就错过了其中精彩的细节。当我用心品读了《富有的人》的各篇文章,很快突破了有些读者的初始困惑——文章寡淡质朴,逐渐体会出游兄所言不虚,慢慢欣赏起罗熳女士那清新简洁的文风和高尚朴实的情怀,深切感受到本书是集新颖性、哲思性和优雅性为一体,需要读者认真品读才能发现。
新颖性是《富有的人》的显著特征。本书总共四辑,分别为介绍此书、教育小记、生活小调和育儿小辑。事实上,其主要内容就是后面三辑,而有关介绍此书部分,貌似可有可无,但作者特别安排了这部分内容,她的用意大概是希望读者不要浅尝辄止,而是试着读完,或许会有惊人的发现。因为本书是在《平常的人》的基础上,增添了一百多篇新文章,随后更名再版,这势必蒙上《平常的人》的影子。然而,《平常的人》的市场反响就是乍读之下,“读不下去,读完了却还想读”。所以罗熳女士会用心良苦地安排“介绍此书”这部分内容。只要读者阅读这本书,就会不可避免地预先了解作者的文风,继而气定神闲地追随作者的视角,一起感受教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共同参悟为人处世,教书育子的方方面面。其中,许怀中教授和网友的赠序并列一处,再加上学生读者的感言,恰到好处地筑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昭示着书中内容尽能雅俗共赏,不容错过,这难道不很特别吗?其后篇章又附有学生习作和网友妙文,提携珍爱之情,不言而喻,殊为难得。这些或许并未开风气之先,但与介绍此书交相辉映,堪称新颖。
哲思性是《富有的人》的潜在内涵。通过阅读《富有的人》的全部篇章,我发现本书主要以叙事散文的形式,对具体的人或事物进行朴实的描述。因为作者用语朴实,描述洗练,使人乍读之下,或会觉得平凡琐碎,但细思之时,多会晓悟——“哦,原来如此!”鲁迅曾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罗熳女士是名中学教师,她的职业决定了她的见闻会相对纯净,故而她的文章题材也相对狭窄。不信请看她笔下的人物,诸如儿子、侄子、父母、同事、网友等,以这些人为对象,是很难写出波澜壮阔的内容,但毫不影响她以小见大,凸呈人性的光辉。在育儿小辑中,作者为了培养孩子独立健全的人格,将协商和启发的姿势贯彻始终,罕用命令或强制的口吻,这值得为人父母者认真学习的。我见过太多“能生不能养,能养不能教,能教又教不好”的例子,究其原因,无非是父母矮不下身来与子女协商罢了。我想作者提供了那么多鲜明而生动的事例,定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为人父母者的省思。至于教育、网络和生活等篇章,也同样能使读者叹为观止。可见,单看书中任何一篇文章,其学习意义或许微弱,但整体阅读某个大类或小节,其叠加的震撼力是强大的。如果读者诸君都能着眼于此,则本书实不可轻易翻翻,随便放下。
优雅性是《富有的人》的成熟标志。很遗憾,我没有翻阅过《平常的人》,就不清楚本书有多少篇章属于《平常的人》。但据本书的文风和关注对象来判断,这两本书的关注对象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换句话说,对于同一个群体,先视为平常的人,后改为富有的人,这是为什么呢?有关此问题,作者在《富有的人命名一说》中给予了解释。其中,“朋友们,谁不希望富足、安康呢?那我们如何行动才能得到富足和安康呢?”应是本书将要做出具体解答的主要设问。事实上,从作者对书名的优雅的转换,便能窥探出作者的心态在发生变化。虽然承认自己平凡,并非消极,但认定自己富有,则需要乐观放达的情怀才行。像“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种情况富有吗?孔圣人都给出答案——“人不堪其忧”,但是也有例外的——“回也不改其乐”。由此可见,富有并不一定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我想作者正是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其父生意失败,其姑姑房产被法院误拍等),日渐懂得富有的深切含义,于是,她将自己生活中的所作所为,所见所感付诸文字,连缀为篇,结集成书,希望和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她的心得体会,也希望能给幸运的读者“带去一个做富足安康的人的一份本色的资本”。因此,我希望大家在阅读《富有的人》时,都能收到作者的这份成熟,与作者一样成为富有的人。     以上三点感受是我阅读《富有的人》最直接最强烈的感受,虽然不敢妄称真实体会到罗熳女士的写作初衷及其对读者的寄望,但如谭献在《谭评词辨》中所说的:“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这或许仍然有些轻狂,可我确实被罗熳女士的文章感染了,正喜滋滋地迈入富有的人的行列中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29 00:0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