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爱到深处方知痛——读坦荡居士《感怀端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2 08: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爱到深处方知痛
——读坦荡居士《感怀端午》


端午节的由来,众说纷纭,但最靠谱,最为广大中国人民所认可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所以,这个节日,是一个爱国者的节日。自古至今,端午诗多矣。但真正以“爱国”为主题的端午诗并不多,尤其是时至今日,一切皆被太平所笼罩,爱国似乎成了一种娇情,好像是一种无病呻吟,所以被我们的诗人们放在了一边。
  端午临近,各网都在发诗,有的还举办了诗会,可谓热闹非凡。但读这样的诗,如同吃香甜的粽子,吃一两个倒还可口,超过七八个就腻味了。我在网上游弋了半夜,在几百首诗中,发现了两首“入题”的诗,一是桑恒昌的《汨罗江》,一是坦荡居士的《感怀端午》。这两位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劈开历史的节疤,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伤痛。《汨罗江》已有人进行了精彩点评,这里不再罗索。这里主要谈谈对《感怀端午》的粗浅认识。
  正如坦荡居士在博客中回复似水若冰的评论时引用托马斯之言:“通过心灵,到达理性这一层,可谓诗歌。”这首诗,正是从心灵到理性的升华。升华的途径是三方面的深入拷问。
  一是对历史的拷问。作为帝王家谱式的中国历史,满纸都是胡言乱语,这里除粉饰太平之外,就是自欺欺人。“那冷蓝色基调的历史,它在阳光下已经破裂。声响缓缓传送了了二千年,已跌落到尊严的底部。”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所以我们便埋下头来,冒着撑破胃的危险,生生将二十五史吞下。明智了吗?反而更糊涂了。这说明方法不对。读史不能顺着史书的一二三四来读,而是要窥着历史的夹缝来读。这是鲁迅的方法。如果我们采用这种方法来读,就会发现,千古诗人,都是一群聪明的傻子,他们都很清楚帝王的勾当,但他们却硬要来表达自己的忠心,其结果都很惨。爱国是一种信仰,国亡,等于信仰破灭。所以,他们只能以死来追信仰而去。国亡心死身投江,曾借天问觅离骚。这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二是对国情的拷问。“今天,在破裂声响伴奏下,我们窃窃低语,/讨论着绿色食物的去向;雾霾气候的形成;/污染、地沟油、医保、校车、教育、以及/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需要处理的节点等等。”一切皆被商品,价值全部变异,这里不再有是非曲直,不再有忠信礼仪,所有的只是一个字“钱”。“跌落到尊严的底部”,且在“破裂”,这不是脱底的征兆?造成这一痼疾的病根其实大家都很清楚,但都不肯放下欲望,在大网中钻进钻出,忙得不亦乐乎。悲夫!
  三是对人性的拷问。“情绪在浮躁、沦丧、膨胀,一种下沉的意识。/总是期待有人向我们挥舞着旗帜,那些从历史飘来的/黄的、绿的、黑的、白日的、红色的等各种旗帜,指引着/我们过着酸甜苦辣的各种日子。”这全是堕落的征候。人性不是向上,也不是向善,总是向下。人们总是背着历史的沉重包袱,想从过去中找到灵丹妙药,其实哪有药,真的历史全是血泪。人类的堕落和下沉,似乎乘着文明的快车在飞奔,其实,飞奔越快,下沉越速。有几个清醒的人看到呢?哦,这不,有诗人的一声长叹,从地底传来。
  爱到深处方知痛。总之,屈原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两千年的痛。桑恒昌这么认为,坦荡居士这么认为,我也这么认为。
  虽然这首诗多处还需要进一步打磨,但有其深刻敏锐思想的支撑,就显得瑕不掩瑜了。
  

附:

    感怀端午
  
  坦荡居士
  
  阴历五月,又一个节日被吃进肚里。
  一团糯米裹着一只枣滑进我的口腔,顿时
  听到食物的哭泣声。
  我一边咀嚼,一边聆听食物发出声响,还没忘仰望一下
  那冷蓝色基调的历史,它在阳光下已经破裂。
  声响缓缓传送了了二千年,已跌落到尊严的底部。
  今天,在破裂声响伴奏下,我们窃窃低语,
  讨论着绿色食物的去向;雾霾气候的形成;
  污染、地沟油、医保、校车、教育、以及
  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需要处理的节点等等。尽管在节日里
  还是感觉很累,情绪在浮躁、沦丧、膨胀,一种下沉的意识。
  总是期待待有人向我们挥舞着旗帜,那些从历史飘来的
  黄的、绿的、黑的、白日的、红色的等各种旗帜,指引着
  我们过着酸甜苦辣的各种日子。
  历史的天空,我们习惯于仰望,习惯于
  把自己的利益和权力寄托出去。
  过完节,估计还是什么也看不清,
  是下沉,是上升,还是漂浮?
  我在静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5 23:5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