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 谈 “ 善 待 诗 歌 ”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0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也 谈 “ 善 待 诗 歌 ”


重阳JM

近读《清泉文学报》2006年7月1日总第十一期上叶延滨“善待诗歌”一文。文中首先说:“我听见一个青年诗人说:‘要善待诗歌,诗歌目前的状况,不少困境是诗人们自己造成的。’我听了很感动。”的确,这位青年诗人说了一句真话,怎能不让人感动呢!可是诗歌“目前的状况”和“困境”是什么?又怎么是诗人们自己造成的呢?文中说:“多年来,诗人们为了让诗歌从政治仆从地位回归艺术家的身分,作了不懈努力……,只是这种努力并没有结束,诗歌在今天仍没有达到应有的艺术高度和传播广度。而诗歌、诗刊与诗坛却不止一次地陷入诗人们并不诗意的争吵中;……”看起来,诗歌“目前的状况”和“困境”似乎是“还没有从政治仆从地位回归艺术家的身分”“仍没有达到应有的艺术高度和传播广度”,“不止一次地陷入诗人们并不诗意的争吵中”。那么,什么是“艺术家的身分”?是指完全脱离“政治”的“纯艺术”吗?可是这一条古今中外的人类历史上就没有过,现代中国就会有吗?而“达到应有的艺术高度和传播广度”的“诗歌”又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诗刊》上发表的那些无节奏无韵律的分行堆砌的读不懂的文字;那些“白”而不“白”甚至连“话”都不是的所谓“白话诗”,不但没有什么艺术高度,简直就是对艺术的糟蹋!那些“窝里烂”的垃圾诗连诗圈子里的人都不愿读还会有什么“传播广度”!
文中说:“我从来不去评论这些争论……,我觉得诗歌还是承担得太多了,再加给诗歌一些重负,无论什么目的,都无益于诗歌的发展。”既然诗歌在向“纯艺术”努力,不带一点儿“政治”色彩,它还承担什么?况且还“承担得太多了”?而对其“争论”则又是“给诗歌负重”。那么“从来不去评论这些争论”就有益于“诗歌的发展”吗?至此,我倒是想弄明白叶先生口口声声说的“诗歌”是什么?是那些用中国字写的“外国诗”吗?是那些无节奏无韵律的分行堆砌的读不懂的文字吗?当今那些“白”而不“白”甚至连“话”都不是的所谓“白话诗”,充斥着所有的诗文化市场,被称为中国诗歌的主流。国内外报刊杂志,甚至大中小学教材都充塞着那种“诗歌”,它将中华民族诗文化传统丢弃得一干二净。它不但困惑着当代人,而且极深极广地困惑着子孙后代,这不正是它的“传播广度”吗?它的确是“承担得太多了”!它弃韵忘祖,流毒深远。然而却不要“评论”它,任其疯狂发展,泛滥成灾,其居心何也?那“并不诗意的争吵”,那“不益于诗歌的发展”,那“从来不去评论”的“善待诗歌”的本意岂不表露无遗矣!
2006.07.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5-24 14:54 | 只看该作者
也 谈 “ 善 待 诗 歌 ”

重阳JM

近读《清泉文学报》2006年7月1日总第十一期上叶延滨“善待诗歌”一文。文中首先说:“我听见一个青年诗人说:‘要善待诗歌,诗歌目前的状况,不少困境是诗人们自己造成的。’我听了很感动。”的确,这位青年诗人说了一句真话,怎能不让人感动呢!可是诗歌“目前的状况”和“困境”是什么?又怎么是诗人们自己造成的呢?文中说:“多年来,诗人们为了让诗歌从政治仆从地位回归艺术家的身分,作了不懈努力……,只是这种努力并没有结束,诗歌在今天仍没有达到应有的艺术高度和传播广度。而诗歌、诗刊与诗坛却不止一次地陷入诗人们并不诗意的争吵中;……”看起来,诗歌“目前的状况”和“困境”似乎是“还没有从政治仆从地位回归艺术家的身分”“仍没有达到应有的艺术高度和传播广度”,“不止一次地陷入诗人们并不诗意的争吵中”。那么,什么是“艺术家的身分”?是指完全脱离“政治”的“纯艺术”吗?可是这一条古今中外的人类历史上就没有过,现代中国就会有吗?而“达到应有的艺术高度和传播广度”的“诗歌”又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诗刊》上发表的那些无节奏无韵律的分行堆砌的读不懂的文字;那些“白”而不“白”甚至连“话”都不是的所谓“白话诗”,不但没有什么艺术高度,简直就是对艺术的糟蹋!那些“窝里烂”的垃圾诗连诗圈子里的人都不愿读还会有什么“传播广度”!
文中说:“我从来不去评论这些争论……,我觉得诗歌还是承担得太多了,再加给诗歌一些重负,无论什么目的,都无益于诗歌的发展。”既然诗歌在向“纯艺术”努力,不带一点儿“政治”色彩,它还承担什么?况且还“承担得太多了”?而对其“争论”则又是“给诗歌负重”。那么“从来不去评论这些争论”就有益于“诗歌的发展”吗?至此,我倒是想弄明白叶先生口口声声说的“诗歌”是什么?是那些用中国字写的“外国诗”吗?是那些无节奏无韵律的分行堆砌的读不懂的文字吗?当今那些“白”而不“白”甚至连“话”都不是的所谓“白话诗”,充斥着所有的诗文化市场,被称为中国诗歌的主流。国内外报刊杂志,甚至大中小学教材都充塞着那种“诗歌”,它将中华民族诗文化传统丢弃得一干二净。它不但困惑着当代人,而且极深极广地困惑着子孙后代,这不正是它的“传播广度”吗?它的确是“承担得太多了”!它弃韵忘祖,流毒深远。然而却不要“评论”它,任其疯狂发展,泛滥成灾,其居心何也?那“并不诗意的争吵”,那“不益于诗歌的发展”,那“从来不去评论”的“善待诗歌”的本意岂不表露无遗矣! 2006.07.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4 08:0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