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896|回复: 9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读经典》第41期:徐乡愁《菜园小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12 10:4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品
《菜园小记》

作者
徐乡愁

创作时间
  2002年5月28日

推介词
他是垃圾诗派领军人之一和集大成者。在公刊和民刊上发表过大量作品;
镜哥哥:徐的作品是对汉语言诗歌写作的颠覆,开创了新诗歌的新的纪元。
老象:对于诗歌的独特悟性,使徐乡愁常常以一种反向思维的诗写给诗坛带来惊异,显出其穿透表皮生活的深刻洞视!……《菜园小记》《我的垃圾人生》等诗堪称垃圾派经典。
蔡俊:就成熟的诗人徐乡愁来说这是他更有真挚的浪漫精神的表现,我们阅读的时候,并不是去时刻寻找形而上的直接承载的,因为那是早就在我们的伟大的本性里的东西,只是每人蒙蔽的程度不同。
老九:徐乡愁的好多诗歌,虽然有大量的“屎”、“尿”等引起人们反感的字眼,但写垃圾仅仅是种手段,其内核是对媚俗与虚伪的反讽,并表达一种不妥协的立场,其向下的理念,也更关注了下层的民生,仅从这一点上看,我觉得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重读
1、委鬼走召:《菜园小记》 的“微叙事”解读
2、看山忘水:谈徐乡愁诗《菜园小记》
3、何均:一首没有“垃圾”的垃圾派诗
4、墨微(马杰):以“无意义”姿态存在对奴隶式写作的反抗
5、小月亮:关于皮旦和徐乡愁兼谈《菜园小记》
6、吴谨:《菜园小记》像一条小狗


推介时间
2014年11月8日



  菜园小记


               徐乡愁

春天来了
萝卜也成熟了
菜农们便把它收起来
拿到市上去出售
只留下
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坑
被萝卜插入过


1、《菜园小记》 的“微叙事”解读

                                  委鬼走召

                              
“微叙事”是笔者在《“微叙事诗学”概论》一文中提出的诗学范畴(《诗歌周刊》113期)。其初始目的,是为微小说诗提供本体层面与技法层面的理论支持。不过,实际上,“微叙事”理论当然可以不限于微小说诗这一诗体。以其相关范畴为理论工具对非微小说诗进行分析,对帮助我们赏读相关诗作还是非常有效和便利的。譬如,对徐乡愁先生的这首《菜园小记》 。下面,谨以相关理论对其予以 “微叙事”解析。

    一、语言的境界化——“语言叙事”
  
    所谓“语言叙事”,即“以语言本身为目的”或“首先以语言为目的”的“微叙事”理论范畴。就是说,诗作的语言,不但是起点,甚至——也可以是终点。从这点讲,“语言叙事”,与“诗到语言为止”的“废话诗”是相通的。而废话诗的本质,正如笔者在《诗到叙述为止》(《诗日历》344期和《诗歌周刊》127期)中讲到的,是诗人“生命境界与语言境界所生发的语言运动”。所谓“生命境界”,是指诗人对宇宙人生一种“去蔽”的澄明状态。表现为诗写,就是不耽溺于空泛的抒发或宣泄,对事物保持着睿智的观照与呈现——甚至是悟道之后的“无话可说”。所谓“语言境界”,则是一种“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的语言技艺,即,对诸多花哨技巧“去蔽”后的“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而这种生命境界与语言境界所生发的语言运动,往往会生成一个和谐、自然、舒适的“气场”。就《菜园小记》而言,作者不露声色,对事物的观照客观细腻,生命状态表现为超脱淡然;语言,则化繁为简,朴实练达;二者结合,显然,生成了冲淡高妙的“气场”或“道场”。

    二、表述的极简化——“极简叙事”
     
    7行44字,比起七律的8句56字还要简约。仅从篇幅来讲,《菜园小记》的“极简叙事”是很好理解的。当然,笔者认为,“极简叙事”,作为“微叙事”的直观特征,并非仅仅从篇幅上讲。因为,它既是篇幅,也是风格,更包含了一定的诗学技艺——如,省略、跳跃、勾勒、点染、留白。《菜园小记》就可说分别用到了这些技巧:
    省略:“菜园”里只有“萝卜”么?“萝卜”只有“它”么?显然,这是以点代面的借代式省略。如果写“菜园”,还要写其它蔬菜;写“萝卜”,不仅要写“这一个”,还要写“那一个”——显然,这是散文和小说——而非诗的长处。而《菜园小记》,作者实际上作了很大的“减法”,省略了大量相关的人、物、事,直接抵达诗所要叙述和呈现的“事象”。
    跳跃:前四句,叙述了萝卜的收获与出售,随后直接从“市上”跳了到“菜园”。
    勾勒:“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坑”。
    点染:即由最后两句构成的“特写镜头”——“被萝卜插入过”的“坑”。
    留白:主要为前四句的线性叙述与后三句的勾勒点染形成非“结局”叙事的“事象”张力与空间。  

    三、文本的立体化——“复调叙事”

    复调叙述,本为巴赫金提出的叙事理论,指在同一叙事中并行着两个甚至更多的声音。这里,笔者以之借指诗文本叙事表层之内蕴含的多重语义指向。 也即笔者在《“微叙事诗学”概论》中提出的“文本潜空间”。如果说,语感之美和叙事技艺为微叙事诗的“形式”,那么,文本并未明确点出,但可以根据语境进行充分解读的“意味”,则是形式表层之下可以深挖的“潜空间”。就《菜园小记》,文本直接表意的叙事一是“萝卜成熟”,二是“卖萝卜”,然后蒙太奇式地跳跃呈现了曾经被萝卜所填满的“坑”。这一层直观表意,从前文的分析,我们甚至可以看作为“语言叙事”的“无意义”。但是,通过这种对客观事物的高妙呈现,读者可以通过充分的推理或联想,发挥出多层的“主题”或其他意义。例如, 有人认为该诗“敞亮了世界上一切因奉献而遭践、因献祭反受凌辱的现象” (张嘉谚);有人认为“ 拨和插入之间剖开了时间的在场和不在场”(红尘子);有人认为”它除了日常生活表述的一层含义,还有与性有关的另一层含义” (西北龙)……等等。这是否是作者的本意?难以确定,也无需确定。因为,好诗,往往正是这种复调发声和多义指向的诗,可以为读者提供探讨不尽的盘桓咀味空间。

    要之,通过以上解析,笔者认为,《菜园小记》,虽然未尝不可归入垃圾派的“低叙事” 范畴(相关概念见笔者的《论皮旦的“低叙事诗学”》,《诗歌周刊》127期),但主要为呈现事物的“日常之低”,并非刻意对事物的“高大上”予以“垃圾还原”;与通常人们印象中的“垃圾诗”有一定出入。不过,从小诗的角度看,它气充韵足,内涵丰富,是新汉诗新世纪前后口语转向和叙事转向的时代美学成果。和管党生先生的《旷野》等“微叙事”经典诗作一样,它是新汉诗继徐志摩的《渺小》,卞之琳的《断章》,顾城的《一代人》等意象化小诗转向叙述化小诗的优异代表之一。加以诗人的综合诗学成就和影响,笔者认为,它也是有望代表新汉诗一个时期和一类诗体流传后世的作品之一。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4-9-27 08:32)


  
2、谈徐乡愁诗《菜园小记》

                                           看山忘水


徐乡愁的作品中,这首《菜园小记》应该算最短的。诗虽说短,作为诗来说却非常完整,同他的许多诗一样也很特别。徐乡愁写的诗大多算咏物诗,可是他观物和说物的方式与众不同,很独特,大概正应了“诗需别才”那句老话。“别才”就是诗才。
说徐乡愁有诗才,我们也可以从这首短诗中看出。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反思文学几乎成为主流。人们对以往的文学乃至社会观念都提出了质疑,在诗中也有所反映。《菜园小记》这个标题,会让很多读者想起吴伯萧那篇著名散文,革命乐观情绪的浪漫文字,如菜园的赞美诗。交代这样个背景对读诗来说是必要的,否则就难以解释和剖析短短几句诗给我们带来的复杂性的惊诧感受。互文地看,徐乡愁这篇同题诗和吴伯萧那篇著名散文反差极大,既有审美上的落差感,又体现了时代观念变化。在文学大系中,有些作品是互文对照中生发意义的,具体文本在一个大语境中发声,共鸣或者冲撞。也许有人会不满意这个背景说,特别是把本诗同吴伯萧那篇散文联系的看法,可是,文学作品对有阅读经验的人产生影响的情况原本就非常复杂、微妙。即便我们不说这篇同题散文,这首小诗也会同描写菜园和农田的所有题材作品发生了这种关系。当你读其他作家诗人的这类题材作品,几乎在读一种思想感情,只是措辞稍有区别,读徐乡愁这首诗却会感到全新。感到新,是与因为同题材作品阅读体验的差异。
一件有创新性的优秀文学作品,对读者如同一个事件。这首小诗把我们在以往文学阅读中积攒、固化的菜园思绪打破了。这不是一个事件么?!文学的创新和对读者的价值还在别处么。
有人很反感这种诗,认为其不美。可是,我们很难理解他眼中的美是种什么抽象物,是女性化的那种漂亮丝带还是其它软绵绵的东西。当他们谈到美的概念时,他们并不一定真正理解什么是美。
为什么徐乡愁要写这样一首诗,而且把它拿出来呢?——我们可以认为诗人写了很多诗,拿出来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满意的。我想,诗人肯定意识到了这首小诗的特别之处。这种强烈、敏锐的直感,对诗人写作和对写作进行判断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他就无从把握具体创作中诗思的走向,也无从在创作后期进行修改和赛选。诗人可以不像评论者那样条分缕析弄个清楚,但他有另一种性质的直感认知力。
《菜园小记》有个很突出的特点是收放上的掌控,该该蓄力时候蓄力,该发力时发力。总共七句的小诗,前六句平淡得要命,毫无诗性,或者说关子卖到了极点,将读者的阅读期待直接落到最后一句上,造成一阵眩晕。用玄幻文学中的说法,观众此刻表情很精彩。
最后一句产生的诗性力道性质为何?来由怎样?是反传统田园语言和感受产生的,还是政治话语统摄社会造成的语境效果,或者加入了流行于街头的性文化热点元素,这些我们且不去细论。这是语义部分,难于圈定。
本人非常感兴趣本诗中萝卜和土地的关系。萝卜不是土地长出来的,而是插进土地的,这种独特大胆的直感印象,不但违背常理地荒诞,而且非常暧昧,从生产者(菜园)和产出者(萝卜)关系上看,如同对应了那个俄狄浦斯杀父娶母悲剧原型。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坑,也因故作平淡的处理而暧昧到了份儿!深浅不一,或多或少,概莫能外,无人幸免,这个环境下的处境就是这样,新颖精辟的比喻。当然,这句的威力在其扩散性,比方从男性和女性(菜园萝卜暗示的生殖内容)关系上去读的话。

                                          2014-10-13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4-10-13 10:53)

      
3、一首没有“垃圾”的垃圾派诗
                                 ——读徐乡愁的《菜园小记》

                                                          何均


我怎样来读徐乡愁和徐乡愁的诗呢?
一看简介。简介能帮助读者更多地了解诗人,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其诗歌。也即“知人论诗”吧。
“徐乡愁,男,生于六十年代,四川人,现为教师。”惊人的相似!窃以为这几句换成我的名字就是我的简介了。老乡,同行,一下就拉近了我与诗人的心理距离。这倒是颇有套近乎之嫌疑。说老实话,我并不认识徐乡愁,也无任何交往,更不知他是四川何许人也,只是看了简介,才知他是四川人。以前,我只是读过他的一些诗而已。在此,我只想道出一个读者的某种心理状态——是如何接受一位诗人的。如是而已,别无他意。徐乡愁“亦是垃圾诗派领军人之一和集大成者”,又一位垃圾派重量级诗人(不久前,接触到垃圾派创始人皮旦的诗《大树》)——徐乡愁不仅写诗,而且还有理论建树,如主要诗论文章有《垃圾派宣言》、《只有体制诗人才给诗歌订公约》、《地震诗潮使中国新诗遭受重创》等。另外,还主编诗歌民刊《垃圾派》。真实干家也!
二看诗观。诗观是诗人的诗歌理念,但理念并不等于创作。我将诗人徐乡愁诗观六段标上序号,并非说诗人有六个独立的诗观,只是为后文便于论诗引用和表述罢了。
诗观(1):世界原本就是一座巨大的垃圾场,人就是一个个精密的造粪机。(笔者按:这是垃圾派宣言的基石。人并没有自诩的那么高贵——万物之灵,不过是“造粪机”而已。当然,这不是人人能赞同的。)
诗观(2):如果说“朦胧诗”开了一代诗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么“垃圾派”却将向下之路走到了最底线,所以垃圾派比其他流派和写法也就更加彻底,更加义无返顾。(笔者按:这是给自己流派的定位和努力的方向。至于说是不是达到两个“更加”,则更加需要文本的检验。)
诗观(3):腐朽的传统必须摈弃,优秀的传统也不一定非要去继承。(笔者按:前句正确,后句偏激以示其彻底。可以说,没有哪个写作者能脱离“传统”的河流而畅游。)
诗观(4):所谓“后现代主义”就是最大限度地追求自由,我们……宁愿跟大众文化流俗在一起,以彻底向下的精神拒绝高雅,并把“后现代”推向一种极致。(笔者按:崇低性是垃圾派耀眼的特征,也是垃圾派的美学追求之一。至于“后现代主义”,其实,我们都处于“后现代主义”时代,就看各自何为了。)
诗观(5):“垃圾派”宁愿被封杀,也不愿改变自己的初衷去加入什么大合唱,更不要说跟体制诗人同流合污。(笔者按:坚定的民间立场!决绝,视死如归!)所谓解构,“解”,就是破坏,“构”就是建设。(笔者按:破坏与建设并举。我们破坏容易,建设就困难,需要智慧和毅力,最终需要实绩来证明。现实的诗歌,“解”得多,“构”得少;口号喊得多,实绩做得少。)
诗观(6):垃圾诗的语言是口语的,粗砺的,自由的,陌生化的,垃圾诗不但拒绝象征和隐喻,也拒绝一切诗歌技巧,必要时,诗人在写诗歌的时候可以现发明,并一次性把它消费完。(笔者按:这是垃圾派的诗歌语言观和技巧论。无技巧就是最高的技巧。)
三看诗作。诗作才是诗人的根本。没有相匹配的诗作支撑的诗歌理论家,只能算是空头的诗歌理论家;没有上乘诗作支撑的诗人,只能算是平庸的诗人。当今诗坛,平庸诗人比比皆是,几乎会单行排列的都成了诗人,或自诩为诗人,真可谓泥沙俱下真假难分。在此,还是进入徐乡愁的诗歌文本吧。
初看标题《菜园小记》,有一种亲切感。亲切感不是来自诗本身,因诗还未读,而是来自我曾读过吴伯萧的同题散文。吴伯萧的《菜园小记》,是写他在延安蓝家坪种菜的经历,质朴,本色,平易,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尤其引用的俗语如“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只要动动手,肥源到处有”等。这里,千万不要以为我在暗示什么——垃圾派诗人写的一定都是垃圾或跟垃圾有关。中国人向来喜欢对号入座。与其瞎猜,不如读诗作。
再看诗的内容,很短小,“春天来了/ 萝卜也成熟了/ 菜农们便把它收起来 / 拿到市上去出售 / 只留下 / 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坑 / 被萝卜插入过”,仅仅七句。如果按诗观(6)来考察,我以为,这首诗的语言主要还是口语的和自由的,但“便”和“出售”该算书面语吧,或者说,口语得还不彻底,可换成“就”和“卖”。(或许,我有画蛇添足之嫌。)语言一点也不“粗砺”和“陌生”,反倒是很干净,很家常,呈现出菜农们一种本真的生活状态。按诗观(1)来考察菜农们,他们不完全是“精密的造粪机”,还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或许是诗观(3)的“传统”在诗人潜意识里作祟,要摆脱“传统”不容易,更何况是“优秀的传统”呢?
至于“象征”“隐喻”等“诗歌技巧”是否都拒绝了呢?还真不好说。这首诗虽说“小记”菜园里发生的一件极普通极平常的事——菜农们收萝卜去卖,菜园留下“被萝卜插入过”“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坑”(这是客观事实,也是日常生活的画面,亲切,朴实,可感),但是,在诗人呈现之后,难道什么都没有给读者“留下”吗?若“留下”了,那么“象征”“隐喻”不就有了答案。若没“留下”,那么“象征”“隐喻”不就真的“拒绝”了。
四得结论。
结论一,这首《菜园小记》与诗观不完全吻合,说明诗的写作有其自身规律。诗人创作时绝不可能受理论的制约,必然按诗情的发展而发展。
结论二,这首《菜园小记》真切,自然,干净,是一首没有“垃圾”的垃圾派诗,地道的诗,真诗!

2014年9月27日初稿,28日修订于普明村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4-9-28 21:06)


4、以“无意义”姿态存在对奴隶式写作的反抗

                                    ——评徐乡愁《菜园小记》

                                           墨微(马杰)


一件毫无意义的事一个人一直坚持在做,这件事就有意义了。同样一件毫无意义的事很多人都坚持在做,这件事就更有意义了。有压迫就有反抗,有反抗就有杀戮;有杀戮就有对立,有对立就有自由。有自由才有进步,有进步才能变革;有变革才有突破,有突破才能创新;有创新才有新道路,有道路才能达到新领域。走在前面的人路走通了,后面自然会有一群人。不通,自有后来人再去找别的出路。路是走出来的,往高处走叫路?往低处走就不是路?山顶的泉眼是水,挖井带泥沙的就不是水?

很少写评。尤其在风起云涌的时候。愿明天一切安好,诗歌安好。愿我还能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写下去。读《菜园小记》,说是垃圾派的经典。我持肯定态度。因为此诗崇低,向下到与生活平行的高度,合乎自然常理,合乎人类活动规律,合乎思想逻辑。平实、质朴、自然。这种下降,与法国文学理论家后结构主义领袖人物罗兰巴特1953年提出的“零度写作”理念有很多相同之处。“零度写作”是一种以“零度”的感情投入到写作行为当中状态。其理念不是缺乏感情;更不是不需要感情。相反,是将澎湃饱满的感情降至冰点,让理性之花升华。从而《菜园小记》得以在作者笔下客观、冷静、从容地抒写。不同之处在于《菜园小记》只是大幅度降温,尚未达到“零度”的冰点;其作品的语言构建还是掺杂了些许作者本人的主观思想。例:“只留下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坑,被萝卜插入过。”这是小我个体主观视角的思考。谁敢拍着胸口说菜地里没有虫子了?坑里没有掉落的菜叶子?
提及“小我个体主观视角的思考”,又不得不谈谈“无意义”写作的概念。“无意义”写作是由青年诗人马杰2014年9月16日夜23时左右与“”脑瘫诗人”尹海涛提出的生活式精神写作运动。“无意义”写作本身自古以来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如传世之作.《静夜思》就是最好的例证。全诗以作者小我个体直观的抒写,达到个人小场景,个人小抒情的小我现场存在的真实性、主观性达到与大众视角、思想、感情的共识同步的客观性。而不是站在宏观、大主义、大精神、大场面、大抒发、大美、大道理的“很有意义”的存在姿态,崇高到脱离小我个体生活本质表现的假、空、大的反真实生活现状的“伪意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很欣慰,在当下有幸见到了很多回归个体本身的写作者。徐乡愁算一个。当然,作者的一些诗我还是觉得不堪入目的。说到这里,我趁年少轻狂还是要批批这个我眼中的前辈,“垃圾派”的大佬之一。
崇低,我支持。但我认为崇低也该有方向。所谓“崇低”不应该是诗歌文本自身传承下来审美观念的向下。“真善美”是华夏几千年,乃至整个世界的价值观。诗中的真,我看见了。但没通过“真实”的个体主观表达以求善致美,这是病。中国当下很严重的病。
我所倡导的崇低,向下,是文学核心价值向写作阴暗地带对半绝缘写作群体的渗透、向下。向下到与生活平行,从而达到写作精神的向上,写作运动的复兴。
说到底,我还是很高兴,很乐见这首“无意义”的《菜园小记》。所谓“无意义”,并非是我命名,是那些所谓的“名家”“大师”对这些没有高度,厚度作品的“标榜”。只是由我提出罢了。那什么“诗歌高于生活”,算了!算了!一提到这句我头发都又白了好几根,人都要短命许多。有高度就有距离,距离产生差异。差异大了就脱轨。有人曾指责口语诗的回归,与生活的平行造成国学审美角度上的致盲。还满口唾沫星子的说什么“距离产生美。”试问,倘若美到千家万户都触之不及,还要那美干嘛?拿个丑点的总比没有好。讨个丑老婆总比没老婆要强。又有人跳出来说什么“宁缺毋烂”。我再问问,我们缺到了什么程度?已经缺到了诗人的诗只能拿给诗人看,名家的作品蒙灰在架上卖不动。曾经文艺青年宁可花个几百块钱去打牌输个痛快,也不愿意再花上十几块钱买本书回来看看了。还要继续“缺”下去吗?
首先,生活的意义不在诗。诗应该作为一种写作文本达到对生活意义表达的诉求。各色各样的社会群体,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生者如诗,逝者如歌。若把诗高高举起,农民的锄头该放哪?工人的扳手该放哪?我们的亲人、朋友该何去何从?回归,回归到个体生活式的写作表达诉求上来。让更多的人爱写作,爱自己,爱家人,爱生活。而不是摆着官腔乱安个“莫须有”的“无意义”罪名。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既然是“无意义”,不管怎样得认这么个理“因为一件无意义的事一个人一直坚持在做,这件事就赋有了意义。一件毫无意义的事很多都在做,那么这件事就变得更有意义了。”写诗亦是如此。
现在,其以“无意义”姿态存在的作品,如上《菜园小记》,就是对高高在上“伪意义”写作的假、空、大,为作品迎合的奴隶式写作最有力的反抗。
徐乡愁,男。老百姓,爱写诗。明知自己的诗作“毫无意义”,从他认识诗歌起就一直坚持在写。而且写出来了经常为人所唾弃。可他还在写,一直写,坚持写,写了几十年了。写诗年数比我年龄都大了,到底大多少我不知道。但我觉得,他就是一个赴死的勇士。我敬佩。这就是“无意义”写作的意义所在。
千家诗,千家论。他作为中国诗坛先锋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敢为马前卒踩雷精神,以及对中国口语诗发展积极的推动作用不容否认。至少,现在还没到“成败论英雄”的时候。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4-9-20 00:08)


5、关于皮旦和徐乡愁兼谈《菜园小记》
                                    ——回墨微

                               小月亮

  
    墨微是不懂垃圾派的,因此你也不要那样说。垃圾派当初是皮旦写了垃圾派理论,是皮旦成立的,根据地在北京评论。垃圾派同下半身的斗争,也是由皮旦发起,当时,参与那场斗争的主要垃圾派人有小月亮、管党生,余毒、徐乡愁。我原本是在诗江湖写诗,因为喜欢上了皮旦的垃圾派理论,才选择加入垃圾派的。应该说徐乡愁对垃圾派的贡献,如同我们每一个人对垃圾派的贡献一样:既然加入了垃圾派,就应该尽心尽力做事,这是作为垃圾派人的本分。事实不象你们这里人强调的,徐乡愁是唯一为垃圾派和下半身斗争做出贡献的人。可是现在,在网上搜索垃圾派,人人会感到吃惊,垃圾派已经不是皮旦的垃圾派了,垃圾派教主是徐乡愁。垃圾派成了徐乡愁的垃圾派了,还有那么多人,给徐乡愁当鼓吹手,这让人更加想不明白。关于徐乡愁的诗歌,我想吹捧徐乡愁的人,是没有几个人真正了解他,大师们在徐乡愁诗歌上,几乎也看走眼了。徐乡愁在诗歌写作上,是一种虚高姿态的写作,他会把一时的灵感看成深思熟虑的经典;把幼稚的戏说看成独一无二的创造;把三番五次拼凑起来的诗句,看成荡气回肠的大气之作。他的新诗歌作品很少,尽管他在一些论坛上很活跃,可他贴出来的作品,除过老掉牙还是老掉牙,水平也看不出有什么长进,可见他的写作是怎样地艰难。如果我们都是细心人,一定能够发现:徐乡愁的诗歌,大多数形式和感情上是复制的,没有丝毫的新意,没有创造性。这对一个自称垃圾派教主的人来说,应该是致命的弱点。但是,徐乡愁对他人的诗歌不认识,对自己的诗歌也毫无认识。当一些人赞美他的时候,他竟然不假思索地接受了,甚至有些飘飘然,洋洋自得了。他甚至感觉自己的诗歌已经无人可比了,当垃圾派教主也问心无愧了。徐乡愁才疏学浅,行为那样轻薄张狂,人格魅力哪里能同皮旦相比呢?徐乡愁占据垃圾派教主位置,我当然感觉很反常,我站出来替皮旦说话,那其实也是为自己说话,因为在我眼里,垃圾派从来不是“脏乱差”的,皮旦不只是垃圾派诗歌理论写得好,他本人诗歌写得好,人品也高贵。垃圾派只有在落入徐乡愁手里后,才成为论坛上的“脏乱差”了,我们这些垃圾派人跟着徐乡愁蒙羞,我们怎么能够答应?怎么能够容忍呢?
    关于徐乡愁的《菜园小记》,总共七句四四个字的诗,却得到赵思运、路野、张嘉彦、红尘子、李霞几位诗歌大家的关注和赞赏,这在论坛上非常少见,而且诗歌大家们对徐乡愁的《菜园小记》的高度评价,让我也不敢再发表什么不同意见了,我认为,我应该尊重那些大师们的意见,我和徐乡愁也没有什么冤仇,没有必要让他为难。可是今天,徐乡愁的《菜园小记》,又出现在中国诗歌流派网的置顶帖子内,作为经典诗歌推荐,我觉得自己应该说点什么,好象不说出来我的真实感受和看法,就对不起我爱诗的那个心。实话说,《菜园小记》是一首伪诗歌,它的语言缺少节奏,缺少韵味。在陈明远的《现代诗基本功》文里,讲到诗歌的音步,包括二音步,三音步,四音步则很少见,因为写出的诗句,有了音步,诗句才真正有了韵味,才可称为诗。试读徐乡愁的《菜园小记》:

     春天来了
  萝卜也成熟了
  菜农们便把它收起来
  拿到市上去出售
  只留下
  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坑
  被萝卜插入过

第一句只有降调,第二句和第一句完全相同,第三句也是相同的节奏,第四句也相同。整首诗中,只有第五句和第六句之间有了起伏,所有这些,给读者的感觉是:这是一首并非实质意义上的诗,只是用了散文化的语言,说出了一种存在现象。
    再了解这首诗的意义。诗歌存在的最主要的理由是:通过现象反映本质。徐乡愁的《菜园小记》,具体现象是:春天来了,菜农们将萝卜收获,并拿到集市上卖。这一现象反映出来的本质应该是:收获的喜悦或收获的烦恼,如果徐乡愁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挖掘,他的诗就有可能反映劳动人民的辛苦,或者喜悦。但是,徐乡愁在后来的诗句里,却完全偏离了前边诗句要表达的意思,彻底否定了前边诗句的铺堑作用,弄成了,前段诗句和后一段诗句在诗意上的完全分离。诗意上的分离,让后来的诗句上的表达也显得多余。
    徐乡愁《菜园小记》诗,许多人都看好最后一句,“被萝卜插入过”,这句诗让我想起了下半身尹丽川的诗《为什么不再舒服一些》,它不是靠精神和哲理吸引人,而是靠幻想和暗示吸引人,这样就让诗句流于下流,如同一个女人,不是靠品德和庄重吸引人,而是靠卖弄色相吸引人一样。这种写作现象,大多出现在一些初学者和诗歌写作功夫不深人的身上,因为他们还没有领会诗歌真正的意义所在,才玩弄出那样的把戏。
    一首经典诗歌,原则上应该是经过精雕细刻了的,是不能修改的,可是《菜园小记》,几乎漏洞百出,没有严密的词语组合,没有绝对的内部逻辑,每处都可以修改,以下是修改后的《菜园小记》

    在春天
    地里的萝卜熟了
    菜农们拔出,装车
    拉到集市卖
    车轮碾过厚厚尘埃
    汗珠在额头打滚,
    心中却想着
    今年萝卜价钱如何

我认为,一个成熟的诗歌写作者,在诗歌语言的掌握上,应该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在诗歌思想上,应该人诗合一,每一首诗都是有感而发,都应该在语言上是严谨的,在说理上是真诚的,这样的诗才算得上经典。徐乡愁的《菜园小记》,语言流于形式,如蜻蜓点水,没有真正深入现实生活内部,没有写出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最后的那几句,被评论家普遍看好的句子,其实在整首诗中,只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
    事实上,徐乡愁的《菜园小记》是一首很不成诗的诗,他只是玩弄了一个小技巧而已,结果却迷惑了大多数诗人,让人人齐声称赞,它就是经典诗歌。如今,徐乡愁的《菜园小记》登上了中国诗歌流派网的经典诗歌榜,要和皮旦的《大树》诗平分秋色了,这才让我感觉问题已非常地严重,我确实没有看出来,徐乡愁的《菜园小记》经典在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品味的在什么地方?这是我真实的想法。

                                                                                       2014年9月24日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4--9-22 01:28)


6、《菜园小记》像一条小狗

                     吴谨


徐乡愁的《菜园小记》像一条乡间的小狗,单纯,自然,可爱。
全诗共7行,22字。语言质朴、口语化。表面意思很清楚,自然真实如泥土。谁要往偏处想也可以,但会失去诗歌本来的自然质朴之美。
这首小诗打动我的地方,不是前面的5行,前面的5行小学生可以写出来,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叙述。后2行也很简单,不少人仍可以写出来。但把二者连起来,就有不同的叙述效果。前5行顺序,从头写到身子,分路,沿其中一条写到腿;后2行,回头,从身子接起,写到尾巴,再一卷,小狗一样,可爱。这是叙述方式上的可爱,是大家平常用着,却熟视无睹的叙述,徐乡愁在诗中一用,大家都觉得有趣:就这样啊,我怎么没想到!
朦胧诗以意遣象,造成了诗歌语言词语之间的支离破碎,影响了思维水平低的人对诗歌的欣赏,造成了初学诗歌的诗爱者的胡乱模仿,导致了汉语诗歌语言的断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歌的普及。而口语话的诗歌,词语与词语有直接关联的直白的诗意的可读性,让它们的眉清目楚受众面更广(例子从古到今,太多,不再枚举)。
至于诗歌深层方面,后2句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原本苍凉的不公的感叹,这种感叹,生成此诗含而不漏的乡愁的原因。大地辛辛苦苦,一个春天的艰难孕育,却被菜农无情掠去,居为它们理所当然赚钱的商品,而大地只剩下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坑,何其失落与怅惘,读之让人心灵震颤。然而自然造化,生物流转,都是低级的为高级的提供转化的条件,伟大的底层的付出,同时成就了上一级生存的可能。大地之于萝卜,萝卜之于菜农,草食者之与肉食者,从下而上一级一级的苍凉与伟大奉献,从上而下一级一级的理所当然的索取与占有,既是宿命,又是规律。人之为人的体谅与不忍,形成一种不安与良知,人之为人的残忍与无情,导致一种压榨与暴掠。予夺之际,藏有互相制约的玄机,而与此诗,说得已经远了。
这首诗让我相信:好诗应当也是,看上去形象逼真,但思考时,那逼真的形象里,藏着一个或多个妥帖的内部意蕴。比如,可爱的小狗,其生动可爱的形象里藏着勇敢、忠诚和尾巴的亲昵等内部意义。
我说《菜园小记》像一条小狗,是因为它诚实,可爱、亲切,特别是那条毛茸茸的卷尾巴多出豹尾的力量。好。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 2014-9-13 16:02)


附:徐乡愁《菜园小记》征集评论

  徐乡愁,男,生于六十年代,四川人,现为教师,亦是垃圾诗派领军人之一和集大成者。在《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诗选刊》等公刊和《天地人》、《诗参考》、《新大陆》、《现代诗报》、《伯乐》等民刊上发表过大量作品;有诗集《每况愈下》(2007年,中国文联出版社);主要诗论文章有《垃圾派宣言》、《只有体制诗人才给诗歌订公约》、《地震诗潮使中国新诗遭受重创》等;主编诗歌民刊《垃圾派》。
      诗观:
      世界原本就是一座巨大的垃圾场,人就是一个个精密的造粪机。
      如果说“朦胧诗”开了一代诗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么“垃圾派”却将向下之路走到了最底线,所以垃圾派比其他流派和写法也就更加彻底,更加义无返顾。
      腐朽的传统必须摈弃,优秀的传统也不一定非要去继承。
      所谓“后现代主义”就是最大限度地追求自由,我们……宁愿跟大众文化流俗在一起,以彻底向下的精神拒绝高雅,并把“后现代”推向一种极致。
      “垃圾派”宁愿被封杀,也不愿改变自己的初衷去加入什么大合唱,更不要说跟体制诗人同流合污。所谓解构,“解”,就是破坏,“构”就是建设。
      垃圾诗的语言是口语的,粗砺的,自由的,陌生化的,垃圾诗不但拒绝象征和隐喻,也拒绝一切诗歌技巧,必要时,诗人在写诗歌的时候可以现发明,并一次性把它消费完。
      评价:
      镜哥哥:徐的作品是对汉语言诗歌写作的颠覆,开创了新诗歌的新的纪元。
      空谷瘸驹:“垃圾派”主要写垃圾写屎,企图以自我亵渎的极端方式来反讽这个世界的伟大和崇高,徐乡愁便是其中最“恶心”的诗人。
      老象:对于诗歌的独特悟性,使徐乡愁常常以一种反向思维的诗写给诗坛带来惊异,显出其穿透表皮生活的深刻洞视!徐乡愁最为发力的诗写,是以一种非暴力不合作理念贯透其中的“屎系列”和“人渣系列”,这也可以说是垃圾派的高峰写作,其中《你们把我干掉算了》《菜园小记》《我的垃圾人生》等诗堪称垃圾派经典。
      蔡俊:就成熟的诗人徐乡愁来说这是他更有真挚的浪漫精神的表现,我们阅读的时候,并不是去时刻寻找形而上的直接承载的,因为那是早就在我们的伟大的本性里的东西,只是每人蒙蔽的程度不同。
      老九:徐乡愁的好多诗歌,虽然有大量的“屎”、“尿”等引起人们反感的字眼,但我认为当我们在读这些诗歌的时候不要总盯着那些“垃圾”不放,写垃圾仅仅是种手段,其内核是对媚俗与虚伪的反讽,并表达一种不妥协的立场,其向下的理念,也更关注了下层的民生,仅从这一点上看,我觉得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欢迎各位“重读”,应征文章请发至“诗歌评论”栏目,勿在此跟帖。截稿日期:2014年9月30日。

本诗网址:
http://www.zgsglp.com/thread-300556-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9-12 11:35 | 只看该作者
春天来了
萝卜也成熟了
菜农们便把它收起来
拿到市上去出售
只留下
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坑
被萝卜插入过

张老师的眼光呀,真了不得。好诗,没有多的枝蔓,就是清新,就是一个刚刚出土的萝卜,让人想咬一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9-12 11:36 | 只看该作者
我过细读过老师的诗后,再谈谈读后感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9-12 17:51 | 只看该作者
萝卜和人一样,走后都是一个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9-12 20:16 | 只看该作者
春天会有萝卜成熟?难道说这诗是在温室里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9-12 21: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柳鹤鸣 发表于 2014-9-12 20:16
春天会有萝卜成熟?难道说这诗是在温室里写的?

江南很多地方萝卜菜在冬天。春天收萝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9-12 21: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柳鹤鸣 发表于 2014-9-12 20:16
春天会有萝卜成熟?难道说这诗是在温室里写的?

而且,胡萝卜冬春两季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9-12 21: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诗漂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9-12 21: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下里巴人 于 2014-9-12 21:36 编辑
柳鹤鸣 发表于 2014-9-12 20:16
春天会有萝卜成熟?难道说这诗是在温室里写的?


别的地方不懂,但在广西南宁,每年我都在正月里将近二月的的时候从我岳母家菜地里拔走萝卜。萝卜种得迟的可在春天收获。这种生活经验很常见,可能写出诗来的不多,乡愁兄的菜园小记更是难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9-12 21: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26 06:2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