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历史来还原这个时代— 何中俊、洪芜谈诗歌发展百花竞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2: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历史来还原这个时代
何中俊、洪芜谈诗歌发展百花竞放

文/谭桂华

在日复一日的烟火繁杂中,在疲于奔命的枯燥路途中,我们不知不觉渐渐冷落、关闭了那些细微的诗意触角,甚至开始对诗人指手画脚,给他们设定各种各样的异化形象。事实上,是我们忘记了,写诗是一项多么崇高的人生体验,而诗人又是多么至纯至真的可爱之人。
本期特邀的两位诗人何中俊、洪芜,他们没有长发披肩,也看不出愤世嫉俗,更鲜少主流功名与利禄。丢进人堆里,恐怕和任何一个中学教师、网站工程师甚至粥粉面餐馆的小老板,没有二异。然而,他们眼中的世界,却是你我所不曾到达的远方,闪烁着幽静而诱人的光芒。

创造自由是人类最高级的自由
何中俊来自四川阆中,上世纪九十年代来到中山,在电子厂做技术员。那时候,他对文学的迷恋已经如痴如醉。何中俊每天六点起床读写一个小时,晚上坚持看书学习到十二点。据说,有一次在看书的过程中睡着了,身体失去平衡,从床上栽下来磕到小柜的角上,额头鲜血直流,他用一条毛巾按压止血,然后不慌不忙地继续看书。
类似的故事,可能每个“文学迷”都能随口讲出几个。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语系的洪芜,从小喜欢诗歌,大学时开始发表诗作。讲起自己的诗歌往事,亦是绘声绘色,滔滔不绝。
如今,早已转投于文化领域的何中俊,和洪芜一样,都保持着勤奋多读、笔耕不辍的好习惯。看他们的博客,几乎每天都会有新作诞生。这一方面源于对自我的高要求,正所谓“写诗如走路”,长时间不走的话,步子会失去章法;另一方面,则是那些饱满丰盈、不期而至的灵感,下班路上邂逅的一位流浪汉,空中飘然落下的一片叶子……无不触动诗人内心的敏感发条。“这时候,就感觉身体里有一种东西即将喷薄而出,让你不顾一切立刻就要写出来,否则稍纵即逝、追悔莫及。”描述起灵感来临时的那种感觉,洪芜沉浸其中。
创造自由是人类最高级的自由。能够如此紧密地与诗歌交融在一起,如此任性地挥洒自己诗性人生,实属快事一桩。

断行的未必是诗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很多伤害诗歌艺术的事情。例如断行即成诗的“梨花体”,例如各类空洞无物抑或歌功颂德的“宣传品”,它们违背诗歌的艺术规律,无法走进人们的内心。
两位诗人认为,要掌握诗歌的规律,必须要进入到“门”里面,即从语言、结构、内涵、情感等多方面去细细考量,将诗人眼中这个统一的世界、诗人对事物变化的细致体察,以及诗人对各种戏剧矛盾的感知与思考,一一入脑、走心,经过酝酿发酵,最后才付诸于笔端,曲径通幽,不落俗套。
何中俊的诗,干净、洗练、内敛,细细品味,还会从中咂摸出几个荒诞的故事来——有时关于社会矛盾,有时关于人情练达,有时则是纯粹的情感抒写,总之信手拈来,表达成熟。
洪芜的诗,则更加关注民生,不无病呻吟,重想象,有内涵,并主张推陈出新。“9月份写了一首《画母亲》,非常朴素,没有华丽的词语,也没有过多的手法,但是得到了很多人的好评,并获得‘子曰杯’诗文大赛一等奖。”在洪芜看来,这其实也是诗的规律,感情真挚,令人动容。
近日,何中俊的作品《安顿》荣获第80期中国诗选刊金奖。另外,何中俊、洪芜双双登上中国诗歌最高刊物《诗刊》2015年第11期。对日日勤勉于笔尖的诗人们来说,这是对那些美好诗情的褒奖,也是未来继续徜徉于茫茫诗海的动力。

历史会还原这个时代
“什么年代了,谁还写诗啊?”
“诗歌已经没落。”
提起诗歌,如此冷言论断,常常萦绕耳边。对此,何中俊有自己非常冷静的理解:“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看,诗人也是一项分工,诗歌是其诗性生活的主要表达形式,和摄影、画画、骑单车的本质是一样的。”他认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诗歌艺术才得以“再续前缘”,发展至今,其实已经算是繁荣昌盛、百花齐放。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市,甚至县城,诗歌爱好者的数量其实非常庞大,出品质量也不差,“那些认为诗歌没落的人,多半没有真正进入诗歌大门。”
远处不说,以中山为例。在第80期中国诗选刊获奖的诗人中,有3位广东诗人,其中2位来自中山。桂山岐水的生动气韵、海陆文明的碰撞交融,滋养出一方璀璨人文。诗人们以各类诗歌协会、社团为媒,相互交流、学习,共同在这片土地上诗意地栖居。
此外,诗歌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同样不容小觑。多年来,何中俊和洪芜两位诗人分别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的两个诗歌网站——中国诗歌网、中国诗歌流派网任职编辑。据介绍,中国诗歌网有10万名注册会员,经常帖诗的有6万名,作品质量上乘的约占20%,其余80%构成了庞大而稳固的金字塔底。中国诗歌流派网的注册会员则更多,目前约有16万。“这些会员中,有大量80、90后的年轻人,他们的作品想象力丰富、语言直接而到位,如果再加以生活的历练,增加作品的厚度,前途将不可限量。”
正如何中俊所言,当下的情势,当局者未必看得清楚,只有交给历史。历史会如一面镜子,原原本本地还原这个时代,给这些勤勉躬耕的诗人们一个中正的评价。
原载《中山画刊》2015年11月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2: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文原载《中山画刊》2015年11月刊
转发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1-29 17:49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洪老师
期待更多符合时代特色佳作
看好中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1-29 17:5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30 10: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采凤 发表于 2016-1-29 17:49
问好洪老师
期待更多符合时代特色佳作
看好中山

谢谢采凤老朋友,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30 10: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远航小诗 发表于 2016-1-29 17:52
感谢分享

谢谢远航小诗师友,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1-30 13:59 | 只看该作者
洪芜 发表于 2016-1-30 10:05
谢谢远航小诗师友,问候!

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1-31 19:45 | 只看该作者
何中俊、洪芜谈——一时没看出分谈的标志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21: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6-1-31 19:45
何中俊、洪芜谈——一时没看出分谈的标志哦

谢谢张老师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0 11:3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