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水云生 于 2016-4-10 09:39 编辑 % Y2 Z9 o# s' |, U
. g" {& d; U4 G- q6 `+ ?$ k
编者按:屠夫是大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屠夫一词多带有贬义的形象色彩。东汉末年的张飞出身屠夫,但到最后,张飞被手下割了头颅。何进也出身屠夫,身居大将军,权倾朝野,终命于太监手下。也有人道:没有张屠夫,能吃带毛肉不成。从侧面也道出了人性性恶的普遍性。《屠夫》一诗语言平淡,但对人性的批判精神力透纸背.....$ N1 N% K& o0 h z/ W0 q( q' e2 y
P/ Z- L8 u/ b$ c2 [8 _5 H
" y) t5 p% Q' ~5 ~& ^. i屠夫
. |7 D2 S% K- z/ y' o/ K S! e4 E
文/梁文昆0 Q! K+ \$ q, P$ c: u8 R
" a3 |' U7 b! W/ R% f
# w$ V/ j+ d1 x5 X9 T' L
提刀灌酒,腹部藏毒 早年间,因行走于 街巷,闹市,杀猪贩肉 贩皮,贩血,贩 骨头,而得名 无论寒暑,也不惧鬼魂,他杀动物 杀得 专注。 现在,他终于老了。 这个早年的屠夫 蹲踞在家,孤零零晒着太阳 风湿病上身 一副老骨架,终于显现出 动物的原型……
- J& R5 s- ^1 e7 h
& C4 `( J* Q1 m9 j5 x$ O% ^" o0 M+ c1 G3 l- P% K3 H6 m8 u
赏析 ! j# {+ e; N& V/ G
文/马启代: q8 S" a4 r- d& t- Q- s
' G7 B) q- x0 H
为“屠夫”状形画骨
" Y) _7 S b% A: f5 V 我喜欢文字中渗透血丝的诗句,崇尚写出骨头的作品。《屠夫》作为一首很好懂的短诗,之所以第一次阅读就把我撞痛,盖在于其干净、利落的语句中所包含的思想力。 《屠夫》犹如一把锐利的匕首,直刺暴虐和以杀生为业者的死穴,揭开了一切伪饰,以历时性的、看似不动声色的描述,状形画骨,把“屠夫”的形象烘托出来。它是批判的,但未置一词的评语;它是冷色调的,但寒气蕴含在文字背后;它以对比性的手法,把形态、行为和因果置于时光轮回和命运跌宕之中,堪称一首零度抒情的经典之作。它诗意饱满,穿透力强劲,一针见血,耐得咀嚼。 由此我想到新汉诗语言的问题。无法否认一切诗家语皆来自口语,只是有直接蜕变和间接蜕化之别。语言的书面化和诗意化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我一向认为赋比兴的技艺是汉语诗人的童子功。形容词、动词、名词的“诗化”程度见证着我们对母语的理解和使用水准。《屠夫》一诗除了它强大的精神感染力,它魔幻般汉语词汇使用的深厚功力值得注意,尽管这是一个组合拳。 ; }3 s; q9 d6 B7 w$ s3 ?. S
7 V4 e5 _* A* u+ Z" }7 v( H0 c
% P: i5 p& l: U7 H4 b/ h8 K: ?2 H
1 G9 a. }6 Y6 s9 |*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