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3|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极地之光” ——读《杨林爱情诗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0 1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极地之光”
  ——读《杨林爱情诗选》
    ◆ 宫白云

  朋友向我推荐了杨林的诗,让我重点读一下他的“爱情诗选”。我在读杨林的诗歌之前,对他所知甚少,我花了几天的时间读了他许多的诗歌,可以说是较为深切地走进了杨林的诗歌之中。我在用“深切”这个词的时候,颇有些迟疑。因为是否深切,可能还要看对诗歌的理解程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每个阅读者都有别人无法替代的感受,而我的感受就是我会时不时的为杨林诗中那些散落的情感滋味所触动,就像他的那首《味道》:“咽下嘴角的阳光,一滴慌乱的绿/蔓延,从舌头往每一处毛孔/金黄。”我不能说这种“味道”最好,但它的确打动了我。特别“金黄”这个词读出来令我温暖,它包含了诗人对生命与爱细致而深刻的体验。

  1

  通过阅读,我知道了杨林是位侗族诗人,是湖南新乡土诗派的典型代表,写出了洋洋洒洒蔚为大观的中国首部围绕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展开独特构思与抒情的96首、近1000行接龙长诗《春夏秋冬》,很多著名的评论家与诗人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然而就我的阅读视角,我更喜欢他的这些爱情诗篇。“我的饥饿是对你的思念/我的思念是自己的坟墓”(《我用一个下午,端详自己》),这样的诗句,如此简单又如此复杂,其中激荡着的难以言表的细密情感,带来的是连绵不绝的余味。我边读边捡出他的这些诗句:

  “一次,就是一生的毒/足够我献出爱”(《浮萍,是念想溢出的毒》);“你的名字,从零点起飞/黯然入睡/是我嘴里甜甜的人间”(《邂逅》;“把自己交给谁,就是幸福/就是一场甘心情愿”(《雪花》);“手指连着心跳,连着空旷的/眼眸/水声在彼此交汇的时候/就注定了波澜”(《初始》);“心跳,是你起伏的节奏/因你而清晰,因你而模糊/整个宇宙在一次聆听中萌芽/生命,被命运重生”(《相恋》);“影子,不是自己/是与你重叠的时光”(《等待》);“我们约定的月色,不是透过窗棂/进来,也不是回忆/而是灵魂可以住进身体/一起看流星滑落”(《向往》)。我想,或许这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杨林,无畏地伫立在自己的情感面前,把内心递交出来,那些深爱,那些激情,无需任何修饰,即能让灵魂与肉体同在,体会幸福时刻。

  也许是基于自己对云的偏爱,当我看到他的一首《一个思念,就是一片云》,立刻毫不犹豫把它拎出来,细读起来。

  这首诗开篇即让人震动,并为诗人自己的生命意义定音:“每一秒,可以回忆一天/这是我细数夏日的方式/也是我存在的意义”;而“选择空旷,可以让心/飞得更远,无限接近你的距离/直到我成为一片云/体内都是云”;云的意象,隐含很多,而诗人想要成为的“一片云”,即“体内”的“云”,显然带有不同寻常的意味;诗人说:“想你,我无路可走/沿着有你的方向,延展/万物沉降/唯独我仍在飞翔”;这种“万物沉降/唯独我仍在飞翔”的画面,带来的是别样的大气势审美效果,其中空旷的安宁与美让人久久沉浸。而“云”必然是与“雨”自然相联的,所以诗人说“我把所有的时日,在胸肺聚集/万里飘荡,就有万吨向往/直到与你相遇/我会化成绵绵细雨”。这样的“聚集”埋藏着惊人的力量,一句“直到与你相遇”有多少执着与坚定包含其中。那些内心的狂澜只有“绵绵细雨”才可以化去。思念永不停歇,一片云就在体内永不退却。诗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折射出人的本性。


  2

  杨林的爱情诗主要气质是以爱定音,以情拨长,内敛而柔软,甚至隐含着刹那而永恒的味道,弥漫式的柔缓的情调,让人有一种不知不觉的沉湎感。如他的《一秒种的爱》:“满腔的爱,一意走出太阳下的黑/撕开自己的心壁,在眼睛里鲜艳/无论你进来,或者离开,决绝地盛开”。这首诗我最喜欢这一段的色彩:太阳是金色的,象征爱情,而“太阳下的黑”自然就是爱的阴影部分,“心”当然是鲜红的,在这样的色彩映照之下,撕开的“鲜艳”,会是什么样“盛开”的“决绝”?诗人说:“清脆的声音,有一万吨的力量/只要凝视,哪怕回眸的一瞬,永远/爱你这一秒钟,这足够一生的回味”。如此合成的颜色丰富、震撼,呈现出生命的底色。

  同样品质的诗还有他的《此生至爱》:“我可以以一种姿态/忘记悔恨,忘记煎熬/只要是真心,哪怕无奈/我都会一直沿着胸腔里的水声/走下去,至死不渝”。这一段最奇妙的是“胸腔里的水声”这个喻指,显示了诗人精彩的智慧,这样的“水声”是血与肉的融合,是心灵的指引,为结尾的“至死不渝”获得了语境的强劲支撑。

  从中还可以看出杨林是一个对爱特别执着与敏感之人,他对爱的理解,比一般人的感受要敏感深入得多。他“把爱情当作一种生命观、人生观,当作一种无私奉献的襟怀,当作一次生命的旅行。”(杨林语),我们在他任何一首爱情诗中都可以找到这样的主旨。它们因灌注着诗人深厚、充沛的内在情感和独具匠心的构建而动人心目。如他的一首《雪里的空》:

  雪里很空,空的只有我说话的声音
  我和雪说话,心还在天空飘着

  我已经厌倦了那句重复的话
  厌倦春天的花,夏天的热和秋天的风

  你来的细节,是我端坐的夜天亮的过程
  这个过程很短,却留在我一生的每个夜晚

  从梦想回到现实的距离,其实也很短
  其实就是,从椅子上起身,推开那张门
  ——《雪里的空》

  全诗空灵如雪,弥漫着舒缓忧郁的气氛,在这感伤的情调中似乎一伸手就可触摸到诗人那颗厌倦尘世之心。唯有雪的夜晚可以让他静静的怀想,爱人,在追忆的安详和柔情中悄然来临,多么的美好。整首诗,并没有复杂的意象,也很好理解,可是却显得那么的诚实和发自肺腑。

  把复杂的情感写得简单这的确需要一种功夫。那不可思议的力量就在最细微处展现:“你来的细节,是我端坐的夜天亮的过程”,只这一句不知包含了多少爱的苦辣酸甜,它甚至是诗人整整“一生的每个夜晚”。在诗的结尾其实诗人自己已破解了“从梦想回到现实”的密码,那就是“从椅子上起身,推开那张门”。如此的简单,却给人艰难的感觉,我想这正是这首诗的精妙所在吧。


  3

  杨林在他的《爱,在生命的昼夜飞翔》中说:“我是个在理性和感性两个极端游走的人,在白昼我是理性的,在黑夜我是感性的。白昼,是我生命的依附。黑夜,是我灵魂的游离。”可见诗人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感悟。正如诗人在他的诗《极地之光》所写:“世界的底色/黑与白/同时拥有烟云/和随口而出的歌声”。在诗人的黑白世界里面回荡的是他“理性和感性”的声音,那些“随口而出的歌声”毫不费力地就离开了昼夜的时间,变成了现在时的诗意存在。这个情感饱满充沛的诗者面对奔涌而至的情感瞬间,选择的是歌唱。他深入情感的丛林,通过词语的组合,去构建与发现真实的内心,让爱焕发出光亮。而这些爱情诗篇的出现,其实就是他多彩的生命体现。从时间和生命本身角度来讲,人生尽在“黑白”二字,昼夜交替,不断地循环,“黑白”最能挖掘出生命深刻的主题,这也是我对黑白具有共鸣的原由。而杨林无疑是对“黑白”具有深刻理解力的人。他的这些爱情诗章无论向“黑”或者向“白”,都带有自身的体温和血脉的流淌。那些令人概叹的情感结晶,仿佛阳光下的水滴,滴滴都带有光泽:“我们相距一个眼神,怀抱/天涯海角”;“我试着打开你,一个世界的开口/又深怕泪水淌干,你流失/无影无踪”(《一滴眼泪,一个人》);“你的悲伤,是另外的芬芳/我在其中,又隔岸相望”(《我看不见,你流泪》);“风被身体一丝丝刮碎,秘密/甜得腻心,像猎人守着隐痛发芽/长成隔世桃园”(《破壳》);“依赖你干净的爱,想去/把你未摘下的远方,拆解成你要的形状/守着纸上画出的天堂,飞出白鸽”(《借口》)……

  这些诗行令人沉醉不已,读起来犹如在听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而最令人难忘的不是诗人的诗艺,是诗人诗歌里深情动人的曲调。那些无羁无绊的爱的滋味,舒缓而绵长,热烈而荡漾,并被我们如实地接受。什么是爱?爱就是人性中最具诗意的部分,它最具诗性,正如荷尔德林所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想,诗人杨林应该是深得其中三昧的。他用他的诗歌证明着我们生命中被埋没的诗性,并用诗歌的方式发散出来。应该说杨林的爱情诗章是独属于他自己的心灵归宿与终极式情感。


  4

  这个世界写诗的人很多,也不缺乏好的或有价值的诗歌,但真正能安慰心灵的诗的确不多。能够很好地把握这类诗写,杜绝陈词滥调或情感的泛滥,应该说是很不容易,而杨林似乎早已驾轻就熟。阅读杨林,赞扬和批评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与一颗爱的灵魂相接,达成某种默契的呼应,在瞬间里心领神会。实际上这还是一种阅读的沉浸状态,并为理解世上的那些深厚情感做好准备。“爱,在浓雾散去后/露出简洁的词/在一声轻唤里/回过神来”(《眼神》);“就在我眼前,却抓不住你的视线/无法约定来世,我可以承诺今生/我把整个秋天,储藏的阳光/装进厚实的胸膛,种植过冬的花/我们不能以沉默回答沉默/不能以距离走近距离/或者,我离开身体,进入你/代你揣摩阴暗的原由,并唤醒你”(《沉默的距离》)。杨林诗中的这种爱是属于生命的,诗人若不是整个地把自己交付给所爱,就不可能写出这样生命的诗句。越是在这种短小的诗里,就越是能看出杨林对于爱情的独特理解与把握。这从他的一首《悖论》就不难看出:

  你藏于刀芒的背面
  积聚力量
  以一座峰的气势,劈开历史长河之后
  虚无的唏嘘
  献出舌尖,如蛰伏的真理
  失去山重水复
  陈池之上,楼台高阁
  孤独发声
  亭亭。
  玉立。
  黑暗搂着光明,搂着澄明的火
  融化,焚烧,奉献
  用肉体寄养灵魂
  用一颗心
  无限接近另一颗心
  ——《悖论》

  世上所有的的东西其实都潜藏着悖论,它们是相互矛盾的,这也是事物的本质所在。在拥有灵魂的同时又渴望肉体,在得到肉体的同时又渴望灵魂,而通向爱的唯一可靠的途径就是灵与肉的融合,这也是爱的最高境界。杨林的这首诗很好地运用了“悖论”这一命题,诠释了爱的主题。他利用“刀芒”的力量把语言扔在一个悬置状态,携带思想的山峰在“历史长河”与“楼台高阁”间穿梭,那些虚无、泪水、谎言与真实,“亭亭。/玉立”,什么也不需要证明,语言带来的爱的联想在自身的区域中模模糊糊地呈现。尽头是黑暗,却有着强烈的热度,“黑暗搂着光明,搂着澄明的火”揭示的是生命中本质的存在,它是人性之火,呈现出极大的“悖论”效果,“融化,焚烧,奉献/肉体寄养灵魂/用一颗心/无限接近另一颗心”,这才是诗人真正想要的境界。

  让有限的人生拥有无限的长度。诗人内心的深爱呼唤着诗意,在生命的体验中呈现爱情的面容,那是一团燃烧的火焰,火焰的同时是“极地之光”——诗歌因此而存。

  2012-10-19于辽宁

    杨林:中国少数民族侗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年诗人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沙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签约作家,已出版《花开花落》、《潮起潮落》、《春夏秋冬》、《侗族大歌》等诗歌集。当代诗歌自我接龙第一人。



       杨林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71228609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10-20 11:46 | 只看该作者
杨林吾兄,代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10-20 12:33 | 只看该作者
赏读  收藏   谢谢 问候白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0 14:16 | 只看该作者
高世现 发表于 2012-10-20 11:46
杨林吾兄,代谢。

祝福。。问候周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0 14:16 | 只看该作者
王法 发表于 2012-10-20 12:33
赏读  收藏   谢谢 问候白云

感谢王老师赏读。。周末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10-20 16:22 | 只看该作者
宫白云 发表于 2012-10-20 14:16
感谢王老师赏读。。周末好。。

谢谢 问好 祝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10-20 16:23 | 只看该作者
庐州男人来学习了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10-20 19:35 | 只看该作者
细读之处见情致。问候白云{: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1 12:14 | 只看该作者
庐州男人 发表于 2012-10-20 16:23
庐州男人来学习了哦

多批评。。周末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10-22 08:41 | 只看该作者
新乡土诗的代表,在诗坛上非常活跃,杨林的诗在网络诗刊上读过,还有唐诗也是新乡土诗派代表之一,前些日子有部分圈内诗人批评家对新乡土诗派的提法有异议,关键的是前面的一个新字;新乡土诗派是这样描述的:新乡土诗是与旧乡土诗(或传统乡土诗)相对立的。其真正意义体现在“新”上,表现为:乡土精神的新。旧乡土精神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家族伦理、祖先崇拜、极端自大和道德功利主义为其基本特征的封闭式乡土精神。”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这种旧乡土精神已走向了它的衰弱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传统的乡土文化既相对立又相依存的文化心态:新乡土精神。”新乡土精神,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这是一种既反传统又认同传统,既想寻求超脱又自觉不自觉地在寻根中寻找思想依托的文化心态。如果作为一个诗派,仅仅限于湖南,这样就表现在地域诗的范畴,如安徽、两广、四川、江浙、上海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5 13:2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