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韩庆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现》第15期:红土《狐狸的秋天》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5-3-21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大家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3-22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褒扬版:

  关于季节的话题,关于原生态,关于和自然的对话,《狐狸的秋天》给我们打开想象的闸门;

  狐狸的毛,柔软,抵御寒冬的利器,在秋天披挂整齐,狐狸果实苹果般香甜,成熟,在被秋天的虫子侵犯之前;

  动物的本能告诉他们,和自然节拍保持同步,秋收冬藏,春生夏长;他们眼里的秋天,该来就来,该走就走;

“ 创造”以上和谐图景的人类则不然,他们动用一切艺术手法极力渲染,秋的诱惑,秋的沉静,秋的色彩;以及秋天在动物眼中的景象;

  看似很贴合自然,很符合动物们的小小“心思”,大多数创作者却忘了,掺入人类思维的任何文字,画笔,在自然的眼里,都是败笔;

  兴许此诗作者清楚,犹太人有句格言“人一思考,上帝会发笑”,因此该篇中尽量避免“人”以任何形式渗入,哪怕点滴碎语,也会破坏此刻的宁静;
  
  整诗篇幅过短,或许力避“人”类思维混入其中,此诗伸入动物思维统领、营造“气场”,诙谐不失思考,灵动不失聪明,比较成功;

  作者深知一旦站在人类视角描写季节,叶子是黄的,仓库是满的,等等除去实用就是功利,如此以往天将不会再蓝下去,雾霾照样席卷;

  环保不单单指向物质,诗歌语境的纯洁谁来担负,新的思维观念,和节律同步发展的思路谁来梳理,此诗作者做到了这些,语言和意识干净,动植物眼里的秋天被诗人还原季节的真相;

  批评版:

为艺术而打造语言是对的,但困于艺术的形式来演绎美,有局限; 应避免艺术作为途径,升华的同时所带来的门槛效应;做到站在诗歌形态之外的歌颂,是此诗的突破口和前进方向;诸如尽量口语化,明白化,少设物象和意向之间联想的关隘等,看似脱离了“诗的因素”;诸如以思想性弥补诗歌语句的自身局限,也是一个选择;

  此诗过多倚仗文字技巧,有被艺术形式局限之嫌,有悖于:高超的艺术,越没有贴上”艺术“的痕迹——之精神;此其一;

  此诗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写作内容“人狐之外的秋天”,因为作者选题《狐狸的秋天》,决定了行文的内容必定包含“非”狐狸的秋天,当然“非”秋天等其他季节略数一二,则更饱满;这是事物两面性原则,决定了诗歌是否全面、辩证,是否耐得住时间的辩驳;

  具体途径,可含沙射影,可轻描淡写,可以点带面,不一定面面俱到,但要有这种探索的意识;此诗在哲学思考方面略显单薄,此其二。

  采凤导读:之前两个赏析分别着眼于定语“狐狸”及结构助词“的”,此篇赏析立足原著意图“秋天”,这样此三篇赏析从内容上说比较完满;
  此篇赏析借助散文诗结构,赏析奉大道至简紧紧围绕:当艺术卸下“艺术”的装扮时,也是艺术获得解放之时;阐述目的在于营造“清新”“朴实”“简洁”的诗歌创作氛围,途径多语境、换角度、散思维,从而人性和诗性完美融合,自然和诗歌完备接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3-24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3-25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狐”击起千层浪     /采风
  ——关于“狐狸”的文字版若干解释

  
  一.平仄版
  《忽》
  忽然间的自我,忽然间的发现,在秋天,在不经意要发现什么的时候,一出门就碰到狐狸;
  喜悦来自打破时间的规律,喜悦来自看到另一个开心的自己,和动物建立沟通的惊喜;
  此诗成功解决了时空交错,在不可能的时候看见可能,给读者提供穿越平常的美感,变不凡为平凡。

《湖》
  此诗全篇没有着“湖”字只言片语,但是给读者砸下联想的余波,犹荡漾湖心;
  秋天的美不仅在于动植物获得饱满的收获,“秋狐”音同“秋湖”,很容易形成思维的共振;
  诗歌的外延和想象,一半由读者完成,波及的“场”越大,作品的余味越足,此诗做到了此点。   

  《虎》
  狐狸作为娇小动物的代表,没有百兽之王的雄风,狐狸的媚态以及狡猾的表现,弥补了先天不足;
  此诗以小取胜,以巧补拙,从“爱”的内心(如苹果里的虫子)找到出口,温柔一“笑”,瓦解秋天;
  在人类看来,秋天是博大的,无法征服的,或比喻老虎;但若,内心藏“爱”足以缚住看似强大的外境;
  由此:心灵永远比自然博大,前提是有足够的理由征服自己,安静自己,满足自己;
  此诗通过强大和软弱之间强烈的比对,引发拓展;哲学意味浓厚。

  《互》
  在西方以“型”取胜的很多诗歌看来,诗歌的体积和诗歌的能量大小,成正比例关系;
  譬如《荷马史诗》,不仅长度远胜杜甫《兵车行》,其直观,富有质感的表述,可摸,可触,在思维的表面延伸;
  中国现代诗歌受古代诗歌影响,善于追求型体和能量的反比例关系,型越小承载的力道越大;
  以小博大的极端是晦涩、深奥,不容易在互联网时代传播,虽然追求文字的“核能”效应,思路是正确的,此诗偏于深奥;
  在互通有无,互相借鉴的前提下,既要做到诗歌思想、能量的爆炸效应,又要确保诗歌的传播广泛,必然在“互”上下功夫。


二.字形版
  《狐》
  “狐”字,从字义分析,披着动物外衣的瓜果,动植物同体的一个字,人类同“狐”打交道已久,必须了解他的穿戴(文字外貌);
  由此自得知,动物出场,往往喻示成熟的季节,静态的植物纷纷殿后,任何一个生命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由此引发动植物及环境保护的话题;
  外表的动,不代表心灵的狂野,皮毛下掩饰的往往是一颗和自然节律保持同步的“静”心,植物之心;
  此字构造独特,为人类承续“天人合一”思路,提供字形的物质支持。

  《狸》
  “狸”字,从字形分析,披着动物形态的“里”外观念,一只动物承载人类思维到达不了的地方,确实难为古人,佩服古人;
  受人类先天能力不足限制,山、河、宇、宙造成空间的阻挡,如何借助文字,穿透隔阂,于是万物为“我”所用;
  心灵可以到达想要去的地方,如果心里足够容纳可爱的动植物,如果心里足够想象,让心灵穿越去吧;
  宇宙的隧道,“虫洞”的绳索,今夜正悬挂在思维的沙发,里里外外:万物与我同心,借童心跨越,待重新抒写。

  采风导读:本赏析借助散文诗形式,着眼点放在“狐狸”二字,贴合:“文章题目一般来说最先出现的词条,是先入为主的词条”,之普通读者思路,
  赏析主旨在于延续本人“天人合一”的评诗方法,从文字的字音、字形,字义等构成诗歌的基本要素,找突破口,寻求大众评审的思维来源、历史支持、穿透余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3-25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苦行者 发表于 2015-3-25 14:59
佩服,真能扯,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3-25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易心易意 发表于 2015-3-25 12:02
狡猾的爱情
——胡易读《狐狸的秋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5-3-25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华 发表于 2015-3-25 10:19
诗歌是人类心灵的折射,诗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是放牧心灵的乐土,需要不停地创新、继承和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5-3-25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海滩 发表于 2015-3-25 08:03
浅薄的写了短评,狐狸的秋天,解说众多,写完后也迷惑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12 16:1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