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登录
中国诗歌流派网 返回首页

胡镭的个人空间 http://sglpw.cn/?24233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杂文)观《穹顶之下》后

已有 212 次阅读2018-12-30 22:35 |个人分类:杂文


(杂文)观《穹顶之下》后

央视前媒体人柴静以社会关注度极高的雾霾话题,制作的《穹顶之下》的纪录片,一经推出,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这部长达103分钟的记录片,是迄今为止我国有关雾霾这个话题较为全面的视频。片中介绍了雾霾是什么,他的产生及危害,造成我国如此严重的雾霾污染症结所在。涉及到科学、社会各方面,爆料了体制上的缺陷,管理中的无奈,执法中的困境。观看后令人印象深刻,引发思考,在社会公众中产生了很大共鸣。

柴静以演讲的形式,以影像资料,专业数据,新闻采访向公众叙述着雾霾的前世今生,看《穹顶之下》更像听一堂讲座。在雾霾是如何形成,它来源何物,纪录片以翔实的数据,直指症结所在。雾霾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既我国的空气污染60%以上来源于煤和油的燃烧,近几年暴增的汽车尾气排放。而雾霾对于人体的伤害以一副动画表达的触目惊心。但是,柴静毕竟不是学者,她是记者,她虽然是以讲座的方式向公众揭开雾霾的真相,她更关注的是社会问题,是在社会管理层面对于大气环境的管理,对雾霾的治理。

作为业内从业者的我,看见纪录片中的许多资讯并不陌生,只是深受雾霾之害的公众却对它的真相并不是真正知情。柴静以记者的敏锐感,深入调查,将涉及雾霾的方方面面系统地挖掘出来,制作的《穹顶之下》将真相直观地呈现给公众。而对于雾霾这专业性强的命题纪录片,一个非专业人员能够制作的如此宽度,对于时弊的披露也很到位,付出应该是十分的,其必然有深层次的社会背景。刚刚到任的国家环保部长看了纪录片后,给于了肯定,甚至将它与上世纪60年代美国女作家著的,全球第一部有关环境保护书籍《寂静的春天》相比较,虽然显得突兀,说明这部纪录片触动了这位学者新官。

有人将这部纪录片定位为科普片,其实不然,柴静在片中主调是批评、揭露,从这个意义看,它应该是一部新闻舆论监督片。而且片中直白地对政府的产业发展,能源政策,企业污染,管理部门的推诿,法律执行的不力进行了批露。并将发达国家有关管理方法进行了表述,可谓是用心良苦。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体,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强调经济与环境要协调发展,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高速的GDP显然是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上。能源大量消耗,产能严重过剩,污染物排放大大超过有限环境容量,产生雾霾天气也就成为必然的自然生态。

如何消除雾霾?当然要从产生雾霾的根源着手。去年的“APEC”会议期间,大面积工厂停产,学校、机关放假、市民减少出行,终于制造了昙花一现的“APEC”蓝。这是雾霾的产生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最好例证,大家都是雾霾的受害者,同时又在不经意中成为雾霾的制造者。但是,组织治理,消除雾霾污染的责任应该在政府。

近几年,国家针对雾霾治理也做了许多事,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将消除PM2.5作为未来5年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采取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加强社会管理,力争用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消除重污染天气,使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我相信,只要政府正视雾霾污染,下决心进行治理,我们具有强大执行力的政府,一定能够在不远的时期解决雾霾问题。

我还想说的是,我虽然赞同《穹顶之下》的观点,披露的大部分内容应该是当前存在的事实,基本靠谱。但是,纪录片中罗列了大量的数据和政府部门的管理弊端,这些断离的数据和管理人员的只言片语值得审视,柴静在环境保护这专业性强的门类里,对于数据的运用和现象的分析还是有许多需要推敲的地方。还有,在开篇和结尾都将她女儿的病生硬硬地列出,太煽情了,为的是博得公众的眼球。

环境问题涉及生态系统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大气方面,在我国,水体,土壤的污染也是十分严重的,只是雾霾污染对公众的感觉太直观。由此,柴静的《穹顶之下》一出炉就产生一呼百应的社会效果。不知柴女士的下一部作品是不是涉及水体或土壤的污染?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4 05:0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