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梁树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韵脚,自由诗的束缚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6 09:59 | 只看该作者
张二棍 发表于 2012-12-16 09:24
现在的诗歌,更多是通过分行断句,词汇之间的协调与抑扬来实现韵律之美,是隐性的……

在文本上,诗的节律是不可荒费的,不然就成了散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2-12-16 10:04 | 只看该作者
有韵无韵、自由诗和格律诗本不应是个话题或值得讨论,不是说不能押韵,就个人而言,我反对过分注重韵脚的自由诗,既损伤诗意又有口号之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2-12-16 10:4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6 10:47 | 只看该作者
唐绪东 发表于 2012-12-16 10:04
有韵无韵、自由诗和格律诗本不应是个话题或值得讨论,不是说不能押韵,就个人而言,我反对过分注重韵脚的自 ...

谢谢来读。我写这个帖子是给新诗用韵的诗友提个醒。不涉及格律诗词。格律诗词是必须用韵的,有专门的韵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6 11:17 | 只看该作者
宋志纲 发表于 2012-12-16 10:4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4d110101314y.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4d1101013 ...

从第一个链接中摘录下一段。徐敬亚老师文《崛起的诗群》:

关于韵律:

    传统的诗的韵律正在被打破。三十年代艾青等人单抢匹马做的事,今天已随处可见。戴望舒说过,的,诗的韵律不在字上,而在情绪和诗情上,今天才有了更广泛的实践。

    总的看,建国以来的多数新涛,包括自由化了的新诗,基本上没有脱离古典诗词和民歌的脚韵规律的支配。即使贺敬之的阶梯式,形式变了,押韵的方式没有变(由两个大节奏,或由四个大节奏组成)。而现代诗的声律特点,在于依从诗行内在的旋律,不借助外在的脚韵的卢音循环美。

    在现代社会,一部分诗已由“听觉艺术”转向“视觉艺术”,促使诗去寻找新的声律手段,尝试新的审美媒介的创造。创作实践证明,我们再不能把“分行”和“押脚韵”作为涛的唯一!特征了。必须重视诗的各种内在美,包括诗行巾的声音美。今天看来,似乎脱离开传统音律的束缚0也完全可以创作出优秀诗篇。否则,为什么江河的《纪念碑》组诗,完全没有一致的韵,完全没有定规的字、行数和循环的声音节奏,而竟那样深沉.凝重?!

    当前,完全打破脚韵的诗很多,除艾青、蔡其矫等老诗人外,一批青年在写着没韵的.或“半韵”(基本没有一致的韵,间或有几个重复共鸣的尾字,如梁小斌的《金苹果》)的诗。

    有一些小型或超小型诗的出现,把传统诗律赖以存在的理由冲淡到近乎消失的程度(比如三行、二行,甚至一个字的诗!)诗正在思索着附加给诗的声音珍珠——也可以说是声音锁链的韵的规律,究竟应该怎样佩带?无韵的美把创作功力从每行的最末一字伸向诗行内部而带来的新成功!由于抛开了尾韵而带来的“视觉艺术”而不是“听觉艺术”的特有魅力——正在从一些中青年诗人笔下向外传播……

从第二个链接中摘录下一段。徐敬亚老师文《崛起的诗群(下)》:

5、诗之路

   任何事物,只有在其自身的基础上发展,才可能是伟大的。一个民族是这样,一种文学样式也是这样。那么,中国新诗最直接的基础是什么呢?不是古典诗词,也不是民歌,而是"五四"以来在外国诗歌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已经现存着的宽厚的肌体,古典诗词和民歌只是在它形成之初早已脱落的胚胎。对我国古典诗词和民歌,新诗是要继承的,但主要应该继承其中的民族气质、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对于现代中国来说,无论是以封建政治道德和小生产经济为基础的古典诗词艺术,还是以封建田园牧歌为特征的民歌艺术(我国以市民生活为基础的民歌较弱),二者都不能成为新诗未来的发展基础。但二者在广大基层人民中又将有着非短时期的深厚影响。从今天到明天,艺术负有衔接起人民鉴赏力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转变阶段的任务——但这似乎并不应该由"诗"全部承担。

   我国有着众多的曲艺形式,完全可以代替这个任务。作为诗的整体,是否可能分化,一部分,或主要一部分去寻找更适合现代生活,更适合于"诗"的本质特征的表现形式,寻找更高的审美样式和途径,适应更高一级的欣赏需要。而另一部分则完全可以在"古典+民歌"的基础上发展,是否可以与曲艺或演唱等形式相溶合,出现一类半诗半歌的形式。这不是诗的堕落,恰恰是适应民歌欣赏需要而出现的品种上的分化,即艺术体裁的丰富性。

   百花齐放,也应该合理的排斥。不应以此妨碍艺术的竞争和淘汰。从艺术本身的发展角度看,百花齐放只能是一种手段。任何社会阶段必然有一种最适合于它的艺术表现形态。

从宋贤弟的博客中把这两段摘录过来,供诗友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2-12-16 11:2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6 11:40 | 只看该作者
宋志纲 发表于 2012-12-16 11:21
握手问好!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2-12-16 11:40 | 只看该作者
宋志纲 发表于 2012-12-16 10:4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4d110101314y.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4d1101013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2-12-16 13:5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就看是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6 15:01 | 只看该作者
锄木 发表于 2012-12-16 13:58
呵呵,就看是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了。

在联欢中,出诗朗颂的节目,所作之诗还是要用韵的,这时候说些假大空的词语是必要的,因为是娱乐,在本单位鼓气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5 14:5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