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南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現代禪詩系列理論隨筆》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10:17 | 只看该作者
《现代禅诗一瞥》


    自公元6世纪禅走出印度,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之后,就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的禅宗。它不承认任何的权威偶像,没有教规,也没有圣典,是一种非宗教的宗教。
    禅与中国诗歌的结合,就形成了诗歌园地中的一个奇异品种──禅诗。禅与诗的结合,有其内在本质上的必然性。二者都面对着一个根本的大问题:生命。二者的发生和圆满也都基于同一种情况:觉悟。禅和诗所要完成的,都是体验和打开,使原本存在于事物中的东西重新凸现出来。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有人呈献了一朵鲜花给他。他便手拈这朵鲜花,看着众人,久久地一语不发。这时众人都面面相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有摩诃迦叶心有所悟,脸上显现出会心的微笑来。于是,佛祖便将这“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道传给了他。禅,就这样在“拈花微笑”中产生了。
    禅是难以言说的,但又不是完全的不能言说。
    表达禅可以言说的语言形式,莫过于诗。因为诗的含蓄,诗的隽永,诗的韵味,诗的非逻辑反理性思维,都使禅的表达成为可能。同样的,诗歌在与禅的接触中,吸收了禅对生命,对自然,对山河大地万事万物那种超然、明净、空灵、穿透的智慧和精神境界。诗人在这种境界中,也就成了“诸法无我,明心见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禅者。
    禅诗自晋代以来,在中国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除了历史上诗僧们的大量作品外,像谢灵运、陶渊明、白居易、王维、孟浩然、苏轼、唐寅等历代诗人,也都留下了不少传世之作。但是,现代禅诗在中国的历史却不长,因为新诗在中国的历史,也还不足百年。现代禅诗是用现代诗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写作的具有禅味禅境界的诗歌。旧体禅诗,很大部分是诗僧所写,而世间诗人们所写禅诗,也大都写僧侣,写寺院或与之相关题材的诗作,其实,这应该说是对禅诗这一概念把握上原则性的误解。因为僧侣和寺院并不能与禅等同,更不是禅本身。禅是一种直接进入事物内部,超越了物我的一种精神,是把握生命和生活真实的一种方式方法,同时又是一种澄明宁静,大彻大悟的心灵境界。它存在,包含在最平常的事物中,犹如大海、土地、空气、草木或春花秋月。
    现代禅诗在题材的选择和表达的手法上,都有着不断的发展和创造。这在禅文化气息很浓的日本尤为显著。如三好达治所著《柔弱的花》一书中的一段诗:

早上开放的牵牛花,中午即谢
中午开放的旅花,晚上即谢
晚上开放的葫芦花,次晨即谢
生命虽很短暂,却都有时间性
快快地回去,却不知该回到哪里   

生活中自然平常的事物,被诗所点化之后,便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意义来。反过来说,许多时候,最复杂的事物,其实最简单;最深奥的道理,也就最平常。
二十世纪初,禅到达大洋彼岸,以其难以言说的魅力,征服了那里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人,使战后“垮掉的一代”如痴如醉。美国著名的垮掉派诗人加里-斯奈德, 在大学期间就翻译中国诗僧寒山子的诗,并在1956年东渡日本,居住十多年,并曾出家三年,专习禅宗,回国后和他的日本妻子一起隐居于加里福尼亚北部山区。他的诗在“返归自然”的主张下,将禅的精神融进诗中,力图将历史与自然景象容纳到内心,从而使诗歌更接近于事物的本色,以对抗其所处时代的失衡,紊乱及愚昧无知,从而以质朴简练的语言和富有智能的洞察力,在美国当代诗坛上独树一帜。如他的《库拉卡克山上的雪》:

唯一可信赖的
是库拉卡克山上的雪
田野和树林
解冻  结冰  解冻
根本不能相信
今天  山上起了风暴
像一团模糊的泡沫
这是真的
但唯一的一点希望
仍是库拉卡克山上的雪

中国的现代禅诗,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它的发生和发展,时间都很短,还处在一种探索、尝试和形成的阶段。并且,所谓“禅诗”,不过是在一首诗中,读者读后在某些方面有所“醒悟”,品味到一种可意会而难言传的韵味和境界而已。其实,禅诗与非禅诗的界限,是很难截然划分的。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如贾岛的“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皆在无意之中透出浓浓的禅意。若诗人具有禅心时,为诗时自然便有禅意;犹如禅者怀有诗情,言语中便俯拾皆有佳句。
在台湾诗人中,周梦蝶是一位写诗的禅者,修禅的诗人。他的身处困厄之中而又超越于困厄之上的人格诗格,形成了他自己独具的魅力。在《摆渡船上》一诗中,他写道:

是水负载着船和我行走?
仰是我行走,负载着船和水?
瞑色撩人
爱因斯坦底笑很玄,很苍凉。

但我认为最能契合现代禅诗理念意趣的诗人,当是洛夫。特别是他到了中年以后,对于西方现代派的东西,横的移植已经完成。而对于东方故有的诗歌和思想自由之精神纵的继承,却就成为了他的一个新开始。对于现代禅诗的探索和实践,就是他在诗歌之路上留下的明晰痕迹。比如他的《金龙禅寺》一诗:

晚钟
是游客下山的小路
羊齿植物
沿着白色的石阶
一路嚼了下去

如果此处降雪
而只见
一只惊起的灰蝉
把山中的灯火
一盏盏地
点燃

洛夫说:经过多年的追索,我的抉择近乎金刚经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的“心”本来就是一个活泼而无所不在的生命,自不能锁于一根柱子的任何一端。一个人如何能找到“真我”?如何求得全然无碍的自由!又如何在还原为灰尘之前顿然醒悟?对于一个诗人而言,他最好的答案是化为一只鸟,一片云,随风翱翔。
洛夫的这一见解,应该是所有诗人都要进行深思并加以实践的问题。
杨平在写作现代禅诗的台湾诗人队伍中,是比较年轻的一位,他在《没有一个生命真正死过》一诗中,有这样一段:

没有一个生命真正死过。
萎谢的花,绝迹的兽
消失在地平在线的光
从蛹到蝶
有形的是躯体,剥落的是往事
轮转的是一首永恒的慈悲之歌!

无论是叩问还是揭示,诗人们在用禅者的胸襟和眼光去面对生命、观照世界的时候,就有了一种真正的醒悟。
在台湾,似乎正在形成一个写作现代禅诗的诗人群,并且有不少这方面的诗集和评论出版。在内地,也许是笔者眼目闭塞的缘故吧,这方面的作品读到的还不多。不过,相信随着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各种思想禁锢的打破,随着诗人们对自我、自性、自然越来越多的关注、省视和超越,被现代西方世界视为东方文化和精神之代表的禅文化,也必将越来越多地被重视和吸纳。已经有一些现代诗人,开始运用禅的智慧来把握世界,把握生命和生活。
可以企望,和中国源远流长的古老民族文化一脉相承的现代禅诗,将成为流经这个浮躁世界的一泓清溪,成为献给人类和平与幸福的一只东方智慧花篮!(1997,郑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10:22 | 只看该作者
答问录(一)

问:Qixaojiea
答:南北
时间:2006-12-29
地点:皖南太平湖

关键词:现代禅诗,注定了是少数人的写作

&
问:在一份民间刊物上看到你关于现代禅诗的理论随笔和诗歌作品,后来又在网上看了你的博客和《现代禅诗探索》BBS论坛,好像你已经对这个流派的诗歌讨论很久了。能说点你当初是怎么开始的吗?
答:我开始对禅感兴趣,大概是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读了一本别人到我家喝酒时遗忘在沙发上的禅语公案后。此后,就有意识的将自己理解的禅的意趣,注入到所写的现代诗歌中。而提出“现代禅诗”这个概念,大概是1995年了。那时我在少林寺僧人办的一个基金会里做些文字方面的工作,也参与了其创办的佛禅季刊《禅露》的编撰。在创刊号上,发表了尝试写作的禅意现代诗和散文。但那时大家还将现代禅意诗歌叫“新禅诗”。后来,我逐渐读了些台湾、日本、美国以及欧洲、亚洲其它国家当代诗人写作的这类诗歌,又了解了诗人的一些写作、生活的情况,知道他们也都受到中国禅学的影响,并表现在诗歌作品里面。我就意识到,“新禅诗”这个概念只能说明中国这一块地方禅诗的演变,却无力概括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像美国和欧洲这样的国家。他们没有旧体的禅诗,又哪里来的新禅诗啊。于是,我提出“现代禅诗”的概念。认为这个概念能将地球上有这一倾向的诗歌全部囊括其中。我给它的具体定义是:用现代西方诗歌写作的形式和理念技巧,来传达一种来自东方的对于生命和万物的禅意感知和省悟。
&
问:也就是说,你对于“现代禅诗”的写作和探讨,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就我所知,这似乎没有太多的引起外界,也就是写诗的人常说的诗坛的注意。对此,你是否有过很孤独的感觉或者试图选择退缩以及放弃的打算?
答:我写的第一批有意识的现代禅诗,时间大概是1991年吧,如《风起时》、《风过后》和《在水一方》等,都是那时候写的,都有了比较浓的禅的意趣。其实,如果一个人对于中国的古典诗词很喜爱,很熟知的话,是很容易进入这样的境界的。可能自己并没有明确的意识,但因为唐宋时代的诗人,多是禅者,他们的诗词,也就大都禅味很浓。并且,后来,禅意的境界甚至成了品评一首作品或一个诗人好坏优劣的一项潜在标准。
我有意识的写作现代禅诗,应该是从1995年之后。这主要是我早就不满足于自己诗歌写作上的无方向性。主要是找不到方向,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处于写作的苦闷中。当我遇到了禅,遇到了禅诗后,一下子天空就晴朗了起来,就明确了自己要的这个方向了。那时候,大陆这一块还少有人清醒的来具体认识,谈论这个事情。我就觉得我在这个方向上,是有希望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来的。
至于说孤独,那是肯定的了。我在开始的时候,基本没有这方面可以交流谈论的人。周围写诗的朋友,也都对此不了解也不甚有兴趣。
关于外界或诗坛的关注,这个我考虑的不是太多。因为我基本没有投过这方面的稿子给国内刊物。我就是为了解决自己在诗歌写作上的一个出路,我找到了,自己在写作探讨中得到了满足和乐趣,这个是最重要的。所以,基本没有过退缩或者放弃的念头。何况,我一直对这个流派的写作是很有信心的。我觉得它一定会成为中国甚至世界诗歌方面的一个流派。当然,这是以后的事情。但从国内国外的情况来看,我的说法也并非无稽之谈。台湾的洛夫,美国的加里•斯耐得等,都是在这方面已经很有影响的诗人。洛夫在近年的一些访谈中,就也说自己晚年的诗歌基本是在追求实践一种现代禅诗的路子。这个在台湾不但洛夫一人,而是很有点像我们唐宋时期的样子,是一大群,或者说写诗的人基本都有着这方面的倾向,很多人的作品都有禅意。大陆这方面差些,我想,这个与社会的思想文化形态,或者说社会制度都有关系。因为在大陆,包括诗歌宗教等诸多方面在内,都有太多的禁忌。这肯定限制了人们的探索和创新思维。因为严肃的,有思想意味的创新和探索就意味着一种冒险,远没有搞些低级的玩乐写作或走走老路子保险,容易被容忍和认可。
&
问:从你的博客和论坛上看到,你倡导的现代禅诗,近年来特别是2006年以来,似乎情况要好多了,有民间的或先锋的媒体开始关注并推动。你以为这是否一种繁荣的开始?或者说,会追随的人越来越多?
答:呵呵,没错。其实从前年,也就是04年,我就有几首这样的诗被星星诗刊刊发。其它的一些杂志、报纸副刊,也零星发过一些。当然他们出于我不明白的原因,不愿意打上现代禅诗这几个标识性的字。不过,我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大概有他们内部的一些考虑吧。而在佛教刊物上是个例外,他们都用现代禅诗多少首,现代禅诗理论随笔这样我自己定的标题,很少有改变的。大概,这就是公开出版的官刊和非正式出版的官刊之间的区别吧。我是说,其实佛刊基本也是经官方批准的刊物,只是不准公开在社会上发行,而只允许做内部交流。
我是从2005年后才有意识来推广我的现代禅诗理念的。我2005年3月在乐趣园注册了个论坛,开始叫“现代禅诗论坛”,后来改成“现代禅诗探索”至今。现在已经小有影响。你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上填上这几个字,大概都能搜出一些相关的信息了(笑)。
今年,应该说是有了点初见成效的感觉吧。大概在几个月前,一位四川大学叫何兮的朋友,在我的博客里面留言,说看到了我的诗歌,并给了一个网络地址。我打开一看,是一家禅宗网站,贴有我几十首这样的现代禅诗。这些诗都是我05年时发在天涯诗会上的,连许多网友的跟帖和争论,也都没有删除。是原样端去的。网站注明这是他们转自《今日先锋》第七期的。我之前没有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个刊物。好在现在要找一个什么,不用找人打听,用搜索引擎搜一下就行了。我一搜,原来这是家在国内颇有影响的大型文化丛刊。是天津社科院搞的。但我至今没有见到过这个刊物。按理,他们若真发表我的作品,首先应该取得我的授权同意,然后发表了也应该给样刊稿费。但我什么都不知道,也没有见到样刊,更不要说稿费了。甚至,是否真有这件事情,我也不能肯定。但我在搜索中,看到也是《今日先锋》第七期,还发有诺奖得主高行健的现代禅剧的评论。我就想,也许是真的吧,他们这期是在做一个关于禅与文化或文学方面的专题。这是多数刊物的编辑常例。
民间方面,是06年10月出版的《独立》,发了我一个这方面的专辑,有我的现代禅诗作品选,有理论随笔。算是第一次比较完整的对我在这方面的理念做了一个宣扬。在此,我要感谢发星兄弟。他是个坚守在中国西南大山里面很有雄性气魄的诗人。
关于是否会从此繁荣起来,是否会有很多人来追随,我没有太多考虑过。我想大概不会吧。这个,我想有赖于大的环境的改善。在一个浮躁喧嚣的环境下,能真正静下心来写作和思考的人毕竟是少的,所以不能对此报有太多幻想。
&
问:我读了你的《现代禅诗理论系列随笔》。有些地方不是太懂,可能要慢慢的来嚼嚼(笑)。你写这些是为了解释你的作品吗?
答:这个我觉得不是很容易简单回答。应该说是,但又不完全是。我的那篇《现代禅诗一瞥》,原来的标题是《东方智慧的花篮》,最初发在国内的一家佛教刊物上。后来05年出集子时,改成了现在的标题,是想在意思上更明白些。写作时间大概是在2000年之前。其它的随笔,都是06年在成都时陆续写的。目的当然是想给自己的作品来定一下位,帮助别人来认识和理解。但更是因为,我意识到这个方面是一个空白,还没有哪个人专门来比较全面的论述现代禅诗的发生和可能的发展。还没有人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义。也有这种可能,是早就有人在做了写了,但我不知道,没有看到。不过我想,即便是已经有人在进行这个拓荒的事情,我的努力也还是会有一点价值的吧。百家共鸣啊。起码,我说的是我个人的认识和感受吧。就像大家都吃过苹果,但肯定每个人说出的吃苹果的感受,是不会完全一样的。
我没有过专门的文学理论方面的训练,也不喜欢那种学究式的写作和表述,我就用随笔的方式,来说一点自己“吃苹果”的感觉感想,表明一点粗浅见解,全当是抛砖引玉了吧(笑)。
&
问:我看了你主持的论坛,你的改版理由我理解。但这样一来,是否真的就会“门前冷落车马稀”了呢?这是你希望看到的景象么?你的纸刊好像也在编辑了,你期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答:其实,门前冷落也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情,门庭若市也不见得就好。特别对于一个有自我追求的诗人来说,更是这样。诗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少数人的事情,或者如人所说,是边缘的。现代禅诗就更应该是少数的少数,边缘的边缘。这是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的。
要想进入现代禅诗这块神秘美丽的园地,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一是要熟知、参究和欣赏中国古典诗词,这是个很重要的基础,特别是旧体的禅诗部分。
二是要熟知并掌握现代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技巧,了解西方现代哲学思潮和文学艺术各流派的同异之处。这个也是个基础性的训练,不可或缺。
三是要解悟中国的禅学思想,了解台湾、日本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禅的思潮、发展和现状,并了解佛教思想的来龙去脉,不这样,你也无法真正的把握现代禅诗的内在依据所在。
四是要有较多的生活经历和积累,有自己独到的对于生命生活的思考和体悟。
最后一条,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现代禅诗的写作者,应该是一个能积极看破红尘的大无畏的勇士。你必须勇于质疑,勇于叛逆,勇于蔑视一切世俗的成规和定规,敢于挑战一切的偶像、神圣和权威,以此达成身心的圆满、自由和自在。一个甘于平庸的人,是不能也不配写作现代禅诗的,因为他先天就不足。奴性十足的人,更是连看和谈论现代禅诗都不能,因为他的眼中除了主子,再没有了别的东西,也不敢有别的东西。一个连自己都不属于自己的人,你还能要求他什么,还怎么当人来看他,更何况诗人这样的称号?
这几个条件,对于一个想在现代禅诗上有所建树的探索者来说,几乎是缺一而不能的。所以,这些苛刻的条件,就决定了现代禅诗不是随便哪个人脑子一热就可以写作的,不可能像“梨花体”或者“下半身”或者“垃圾派”那样,会在计算机上敲击键盘打出汉字,会用回车键分行就OK了。现代禅诗应该说,是一项对于一个诗歌写作者智能和知识能力的全面检验。比之当年的“朦胧诗”,在写作上的难度还要大得多。它只适合那些矢志不渝,将诗歌当作终生追求的诗人,只适合将学习和写作当作每日清修功课的苦行者。也就是说,没有三五年的苦学苦练,想入其门径是不可能的。而入得其门,要想在其中觅到真正的趣味和境界,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夫,也是没有可能的。
当然,这个过程可以很漫长,也可以不那么漫长,这要看个人的天赋和所处的具体环境了。但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坚持。谁能坚持住,能受得了寂寞,谁最后就有可能进入到这片真境界中来。
所以,这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热闹的地方,而只能是个清净的地方。这个有点禅家苦修的况味,你见有在闹事中坐禅修炼的吗?若有,那也不过是故意为了说明点什么在作秀表演罢了,不会是真实的情况。
我将现代禅诗的写作说得很难,似乎是在打击朋友们的热情和兴趣。但我说的是真心话,也是不得不说的。我的意思是让每一个对现代禅诗感兴趣的人,事先有个思想上的准备,以免进入其间,不知路径,迷了方向不说,可能还会信心大失,从此望诗兴叹。
我想,我的那个《现代禅诗探索》论坛,即便有天就剩了我一个人在那里,也是正常的事情,我也不会惊讶。就如诗友九华山人说的,最终能有三五人坚持并修成了正果,也是莫大功德了呢,呵呵。
关于纸刊,也就是《现代禅诗》丛刊,我是06年3月就开始筹办了的。但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出来。现在,我准备在新的一年里来完成这件事情。要达到什么目标呢?我想,就是给有相同追求趣味的朋友,一个聚合的场合吧。但也和论坛一样,我不会去为了追求人气乱拉人来凑热闹。我在选稿时,会尽量精一些。至于外界的反应和评价,这个还不是我现在要考虑的。我只把该我办的事情办了,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先不去想。
“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呵呵,我就想做个心头尽量少挂闲事的人。
&
问:呵呵,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禅诗是属于“东方神秘主义”的,现代禅诗当然也不会例外。但通过您的讲说,就觉得虽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现代禅诗的写作者,但也不是完全的高不可攀。只要坚持和努力,就有可能进入其中并得到乐趣。现在,夜已经很深了,请允许我再提最后一个问题:您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一下现代禅诗的基本特征好吗?
答:谢谢您的提问。其实回答您的提问,也让我有机会对于现代禅诗写作中的一些问题,做一个系统的思考和梳理。
对于现代禅诗最简单的概括,我想可以用四个字:古今中外。
也许要说明这四个字,又要用很多的文字语言来表述,但我在这里就不说了,留一些空白给有心的人去自己品味寻找,也许更有乐趣和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10:23 | 只看该作者
答问录(二)


访问者:星儿叶子
被访者:南北
访谈方式:电子邮件
访谈时间:2012年3月

南北老师好,现代禅诗研究会自2007年5月由您发起以来,至今已快5个年头了,5年来,现代禅诗作为中国现代新诗的一个流派,在您的倡导下,在现代禅诗研究会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无论作品创作还是理论探索、抑或刊物编辑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果。作为现代禅诗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您能概括总结一下现代禅诗5年来取得的创作和研究成果吗?我的具体问题如下:

星儿叶子:现代禅诗发展至今,在实践诗写“禅的理念”方面,哪些方面取得了基本成功和突出成绩?哪些方面还需进一步拓展?
南北:我觉得,现代禅诗探索的道路,还很长很远。只能说,我们在这条路上走着,不断前行着。当然收获还是有的。这又有点像是农民种地,只要有土壤,有种子,又有了适当的水份和温度,你又不吝劳力的去耕耘播种,就不可能什么回报都没有。
如果说收获,我们至少有了一个现代禅诗研究会的基本形式存在着了,又有了一个大家都在遵循的《简约》。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了一批信念坚韧的研究会同人,这是我们的根本。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固的现代禅诗探索、研究的群体。再就是,我们在创办网络论坛和编选每月一期的《现代禅诗探索》选刊(网刊)的基础上,又创办了纸质的《现代禅诗探索》丛刊,至今已经出版了三期。这都是我们重要的园地。我们通过自己的论坛和刊物,在同人之间相互交流,与其他流派的诗人进行互动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传播了现代禅诗的基本主张和理念,使得更多的人了解我们,靠近我们。
再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在建设一个“沙溪现代禅诗院”,碧青也联系了河北的一处景区,来进行现代禅诗院的合作事宜。我们将“现代禅诗院”来作为我们同人相聚的地方,也作为我们现实中的一块领地和对外的窗口。虽然由于经验、资金等种种因素的限制,我们开始做得可能不会很理想,会出现种种纰漏,但我们必须开始做。只有开始做,才有可能逐渐做好。这又有点像走路。只有在路上了,才有可能接近并抵达目标。

星儿叶子:现代禅诗写作题材和内容方面,有哪些领域已经比较成熟?有哪些领域还不够成熟或者还未涉及?
南北:据我的观察,我们的写作,大概在自然、山水、寺院禅林和僧人等题材方面,涉及的比较多,也比较成功。但在涉及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方面,甚至在个人情感方面,用禅的观照去表达的,就相对较少。因为这些方面一是可以借鉴的古今作品都不多。二是这些方面也确实不容易表达得准确到位,体现出佛禅的境界立场。所以,我们的探索道路还很远,需要努力的方面,还很多。

星儿叶子:现代禅诗探索实践至今,人们已经基本认同的现代禅诗的审美取向和艺术特色都有哪些,您概括总结一下给大家一个指引好吗?
南北:在审美趋向和艺术特点上,我在《现代禅诗系列理论随笔》里面,有过一些涉及,比如《禅,禅入,禅意》、《写诗三境界》、《思想的高度就是诗歌的高度》、《空灵之境》、《一首“现代禅诗”所能达到的阅读效果》、《简单点,再简单点》等随笔中,对这个问题都有过讨论。
碧青曾有一篇达五万多字的论文《中国现代禅诗的重大美学贡献》,更是对现代禅诗的审美问题做了详细、全面的论述。张黎、樵野、星儿叶子和大畜等人,也在他们各自的文章中,对于现代禅诗的审美趋向,做了各自的表述。另外,国内、外一些大学或学术机构的研究人员,也有对于现代禅诗审美问题进行论述的,虽然有些论文不是以我们现代禅诗研究会成员的作品为对象,但也还是值得借鉴。
如果非要我用简单的语言来总结一下,我觉得可以用“简单、细节、朴素、空灵”这八个字来概括。

星儿叶子:除了以上这些特色还能否有进一步拓展?
南北:我在上面的提问中已经说过,我们是走在探索路上的人,是行者。我们前面未知的事物还很多。我们身后和眼前的景象,是看到的或看到过的。但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新景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所以,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机缘和能力有多大的问题。

星儿叶子:现代禅诗写作实践中,对中国古代禅诗的继承和超越方面有哪些得与失?对现代诗歌写作技巧的融合运用方面有哪些成果和不足?
南北:打个比方吧,比如写字。古人都是用毛笔写字的。而在发明毛笔写字以前呢,大概就是用石块或树枝之类,在墙壁或地面上刻画的吧。而现在我们呢,书写的工具已经从铅笔、钢笔、圆珠笔等,发展到了在电脑键盘上敲打,手写或语音录入等更现代直接的方式,这是个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时间段里,人们只能达到和呈现那样的水平。现代禅诗也是这样。古人写那样的诗,用五言或七言,押韵或不押韵,那是他们所处时代所要求的,他们不可能有完全的超越。而我们现在呢,要想再回到古代,自然也不可能。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是一个互联网联结的“地球村”时代了。对于古代的禅意诗或偈语,我们继承和借鉴的,只能是其中对于禅意的传达方法和技巧,而非别的东西。我们必须用现代的语言和方式,来传达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对于我们自身的认识。当然,我们的观照立场,是禅的立场。

星儿叶子:黄春祥第一本中国现代禅诗集《月下指月》为现代禅诗写作提供了哪些新鲜参照?
南北:黄春祥这本诗集,对于我们现代禅诗同人和诗歌界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他开了一个头。是第一本现代禅诗的个人作品集。我们曾经一直想要编辑一套“现代禅诗探索”丛书,但由于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又一直议而未决。现在黄春祥以个人的名义出了诗集,也牛也正在联系出版,我已经将序给他写了。这就给我们大家一个信息,你只要有作品,只要能负担一笔出版费用,就可以出个人的现代禅诗作品集,而不必去等待其他的方式。

星儿叶子:现代禅诗作为中国新诗的一个诗歌流派,与其他类型中国新诗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如何处理其间关系?
南北:首先,我们都是用汉语写作的现代诗歌。与其他流派,是一种共存的关系。可以交流,可以学习,但也仅此而已。毕竟各自的主张不同,作品甚至为人处世的原则都不一样。我们说禅体现了一种中国的古老民主思想。而所谓的民主,就是你不一定赞成其他人或群体的主张,但却要尊重人家的选择,这是每个人的自由。只要他不侵犯、伤害别人,你就没有理由不让人家进行自己的探索和表达。

星儿叶子:最后,请您对现代禅诗今后的发展做一个展望好吗?
南北:如果让我一下说到底的话,现代禅诗最后的结局,肯定是败灭,是消失。还不但现代禅诗,纵是我们的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甚至这个地球,以及我们正在讨论的禅和佛法,最后的结局,都一样:败灭,消失。
这是基于佛陀的空观理论,无常思想来论定的。甚至,在世界唯物论那里,也承认这样的一个观点。
但是,这个走向最后终点的路途到底还有多远,时间还有多久,就很难一言论定了。
如果从过程来讲,我们现代禅诗才刚刚开始,还在婴幼儿时期。所以,我们还会经历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然后才可能走向死亡。
那么,这个现代禅诗的生命过程,会不会在中间的某个阶段,被人为或其他的因素骤然截断呢?不能说没有这样的一个可能,但那一定是意外中的意外,才可能发生。按照一般的规律,只要诗歌的艺术形式还存在,只要禅的思想人们还需要,她就不会消失,甚至在某个阶段,还会灿烂如花,芳香四溢。
如果将现代禅诗比喻为一种产品,那就要看她有没有市场需求。只要有人需要,她又没有陷入自身不可救拔的泥潭中,她就会存在,就会有生命力。
说实话,我认为现代禅诗,其实就是专为那些在诗歌道路上四处碰壁,苦苦挣扎,但却辗转不能解脱的诗人开辟的一条幽僻小路。在这条小路上,你终于看清了你想要的是什么,那些名和利,权和斗,只能是让你苦痛丛生的泥沼。在这条现代禅诗的小路上,你却看到的是生命真相,是获得生命自在和愉悦的简单朴素方式。
所以,在此意义上,现代禅诗又可比喻为一味治疗贪嗔痴的中药,只要有病人,她就有作用,也就会存在和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7-10 16:0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慢慢消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7:51 | 只看该作者
闲云野鹤 发表于 2012-7-10 16:05
欣赏!慢慢消化。

让我们多点交流,多点互相学习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11-1 11:2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并已经下载作为永久学习资料!感谢南北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8-19 15:38 | 只看该作者
春来草自青

语言不过是借用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7-7-3 21:26 | 只看该作者
另人 发表于 2013-8-19 15:38
春来草自青

语言不过是借用一下

嗯,说得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1:0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现代禅诗的几个问题
——现代禅诗答问录之五

南北|林荣
 
林荣:禅诗,古来有之。很多脍炙人口、意味悠长的禅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禅诗,可以让人静心,融入到自然,融入到本我、自性中去。我个人近年来也尤喜读禅诗,平日里读到了各位很多禅意浓浓的诗作。随着对现代禅诗阅读的深入,我个人觉得现代禅诗尤其具有包容性,如同汩汩清流般滋润、涵养着每一个有缘的读者。
 
1
林荣:首先请说说您是如何与禅诗结缘的?
南北:感谢《六十七度》诗刊,感谢你的提问。这给了我向大家“言说现代禅诗”的一个机缘。
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初,很多诗人都陷入了茫然和苦闷中。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割裂和转向。作为一个在七十年代末就开始发表诗歌作品的写作者,我也陷入到了一片沼泽中,徒劳的挣扎,看不到出路和希望。我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大量阅读过西方文论中的各种欧美世界的流派学说,尤其是存在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对我影响极大。西方的存在主义所呈现的观点,有点类似佛教的苦谛观。他人即是地狱。但却没有佛教那样的给出脱离地狱的方向和通道。越是认清了现实的苦和荒诞,就越是感到了绝望。但命运还是给了我一个转身的机会。一次家中朋友聚会,散场后在我的沙发上发现了一本不知谁遗落的小册子《禅语公案100篇》,花城出版社出的。定价2.63元,印刷得很粗糙。但这本小册子却成了我此后写作和人生道路改变的一个契机。我反复的读这本小册子。里面讲述的,除了中国和日本古代的禅宗人物和故事,还有大量日本宗教、政商、文学等方面著名人物对于禅的看法和运用。这对我是一个巨大的启发,让我看到了此后自己写作上可能的路径和希望。于是,我的写作开始了新的尝试。譬如《风过后》,就是那时的一首尝试之作。
 
风过后(南北)
 
风过后
是又一个清晨
竹林中一片宁静
露珠又明又亮
在竹叶上闪闪烁烁
 
太阳出来了
太阳出来
含在每颗露珠里
 
风过后
风没有留下什么
风的声音消失
风起时在我们心中
引起的震颤
此时已经过去很远
 
(1991年,开封)
 
这里面就有从禅宗公案里面化出的关于风与竹林作为比喻的禅意境界。
不过,我有意识的现代禅诗写作,要到几年之后的1996年。经一位诗友推荐,我去位于郑州的一家“少林慈善福利基金会”文化打工,为这家私人基金会的老板也就是会长整理一本有关佛教游记的书稿。这位老板就是后来名闻国内外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我被要求根据他的一位随行者的日记,来为他整理出一本书稿来。这本书稿最初的名字叫做《印度之行》,后来出版时又用了其他的书名。整理这样的书稿,必须对于佛教的起源,尤其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事迹有所了解。而这些正是当时的我所欠缺的。于是我在半年时间里不分昼夜的读了《大藏经》里面的相关经论,以及玄奘游历古印度的名作《大唐西域记》等历代僧人前往天竺取经的典籍,当然还有《五灯会元》等禅宗典籍以及《现代世界佛教史》之类的书籍。并且,假此缘由,也让我了解到禅宗经由日本传播到欧美国家,特别是在美国文学艺术,特别是诗歌方面的成就和发展情况。于是,我最初的一批“现代禅诗”就此诞生,并发表在基金会创办的《禅露》杂志和当地的刊物《东京文学》上。我的禅意散文,也是在那时开始写作的。不想,禅意散文竟成了我此后写作生涯中版税收入的主要来源。
1997年,我写了一篇关于现代禅诗的文章《东方智慧的花篮》,发表在《佛教文化》等刊物上。这篇文章此后经过修改,在收入我的文集《了就是好》时,更名为《现代禅诗一瞥》。
由此可知,我与现代禅诗的缘分,看似一种偶然,却又是一种必然。
2
林荣:作为一个名词性概念(也许我的说法并不妥帖),您对于禅诗有着怎样的理解和认识?或者换言之,禅诗写作给您带来了怎样的触动?
南北:作为概念的“禅诗”,肯定需要满足两个基本要素:禅和诗。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古代禅诗与现代禅诗。古代禅诗,我们可以唐、宋为代表,那两个朝代出现了许多成就卓著的禅意诗人,如诗佛王维,如东坡居士等等。这两个朝代延续了好几个世纪,所以成就很大。但现代禅诗的出现,却只有很短的时间,至少对于使用汉字写作的诗人来说,时间很短。有据可证的作品大概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所以,我认为,现代禅诗还在探索的路上,还远远没有达到真正的成熟收获期。我们偶然的写出了几首具有禅意的作品,是努力探索的结果,但很多概念还很模糊,还没有一个大家都能接受认同的标准。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探索才更加的显出价值和意义。
3
林荣:作为一种精神性的东西,禅诗写作是否对您的现实生活(比如为人处世、看人待物)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定影响?
南北:人与其他动物的最根本区别,就是人会思想。人类的思想,又指导着行为和存在方式。譬如现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实行,就造成了不同国家中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不同,而且还不断的因为这不同甚至难以调和,而发生战争或暴力事件。
禅是佛家思想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本身就是一部分佛徒依据自己对佛陀思想的理解而选择的一种修行方式,当然也是一种存在方式。我进行现代禅诗的写作,当然就会自然而然的将佛禅的基本思想,如对“无常”的理解,对“生死”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对“人生”的理解,对“金钱”的理解等等,有了自己的看法,这就决定了我与周围的大多数人有了不同。人们普遍认为很重要的东西,在我这里却不那么重要。十多年的各地旅居生活,就是受到国外或民国时期那些自由职业的作家、诗人们写作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而对待世界和人生的态度,则是禅门大德们的言行在影响着我的最终选择。
4
林荣:在您目前的诗写中,您是随心而写并不介意自己的诗歌作品是否富有禅意,还是有意识地偏向禅诗写作?请列出一两首您目前较为满意的自己的禅诗作品。能否说说这首禅诗诞生的背景,说说关于它的写作动因。
南北:我的现代禅诗写作,其最初发生的缘由,在前面我已经说了。一件事情的发生,往往就决定了它的方向和目标。由此可见,我的写作既不是有意的要写什么,更不是有意的不写什么,而是写成什么就是什么。譬如一首诗写出来了,有的人看了说有禅意,但也有人觉得没有。这很正常啊。因为每个人都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和认同标准去评价的。“学诗浑似学参禅,竹榻蒲团不计年。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便超然。”如果我每天都依照一个禅者的标准,或者更进一步如星云禅师所要求自己的那样心中默念“我是佛啊”,此时如果写诗,肯定不会写出主张暴力凶杀的内容的。
中国古人不是也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名言吗?其实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雪像雪一样白,夜像夜一样黑。
至于我自己的作品,说实话,能够让我满意的不是没有,但是不多。若非要挑选举例,就说一下《隔溪花》吧。
 
隔溪花(南北)
 
在溪的这边
我看到溪的那边
那边的花儿开了
 
在溪的这边
我看到溪的那边
那边的花儿落了
 
这首诗在不同的读者或评论者那里,有着不同的看法。我自己的看法是觉得,这基本代表了我的一种现代禅诗写作的主张,就是意象的简单化,语言的平白化,但同时也要达到思想的融入化。这首诗其实就是表现了一个事物的“无常性”。你可以更多的去联想去展开,但也可以就依现有的文字表述而终止,不做其他的任何发挥。
而且,这首诗的写作,也没有什么神秘之处。这是十年前我旅居皖南太平湖畔时,一天到山中漫游,走到一条溪水边,看到对面的岩壁上开着一丛丛的野花,煞是好看。但转瞬这喜悦就消失了。有什么可喜的呢,这只是自然的一种呈现。花开了,马上就会凋谢。然后又开,再落。生命就是在这样的轮回中完成和延续的啊。
5
林荣:作为一名禅诗写作者,您觉得现代禅诗在当下诗歌现场中有着怎样的评介?
南北:对于现代禅诗研究会,对于作为流派的现代禅诗团体,以及对于我个人,断断续续的都有过一些评论。但,我一开始就认为,现代禅诗只能是少数中的少数,边缘中的边缘。原因也很简单。现代禅诗生逢其时,现代禅诗又生不逢时。这看似矛盾,其实是一种现实的两个方面。生逢其时,是因为我们是对这个追求外在物质而淡漠内在精神的时代独立思考后进行拨正,是背道而驰。生不逢时,是因为我们的独立思考和背道而施,决定了不可能被大多数人,尤其是所谓的主流人群所接受并信受。更何况,现代禅诗写作要求诗人进行“诗禅双修”,这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单单做一个合格的“禅者”或“诗人”,就已经很难了,要兼而有之,都达到合格甚至优秀,真是难上加难。
但,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我的写作是“为自己写,给别人看”的。我虽然很愿意实践“菩萨行”那样普度众生的宏愿,但我首先的还是要先完成“度自己”的艰巨任务。如果我连自己都不能度,连个“自了汉”都做不了,又有什么资格和能力去妄谈度别人呢。
所以,现代禅诗就是,也只能是荒漠或污染土地上的一泓清溪,随时面临被干枯的危机,但隐于地下或深山中的那些源泉,不会让这个担忧成为长久的事实。
只是,现代禅诗不会对所有人都发生影响。它只能湿润到极少数的有缘人。
6
林荣:关于宣传、推广现代禅诗,请谈谈您的建议和想法。
南北:作为现代禅诗研究会的发起人,作为现代禅诗写作和“诗禅双修”主张的提出者,我当然会不止一次的考虑到这个问题。但在这个“妄念”生起的时候,我就会理智的终止它。现代禅诗其实不需要刻意的去宣传去推广。犹如草木的种子,如果自身的生命力足够强大,就自然而然的会“随风潜入夜,当春乃发生”。当然,我们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做一些能够且喜欢的事情,譬如办刊物,开辟论坛,出版诗集诗选,这也都是愿心与机缘具备后发生的事情。
“积极的看破红尘”是我一篇文章的标题。我们现在都还身在红尘中,所做所想的,也基本都是红尘中事。但,如果想要写现代禅诗,要写出好点的现代禅诗,就又必须“看破”这“红尘”。
 
2017-6-27,石家庄且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1:10 | 只看该作者
我与诗歌民刊
——现代禅诗答问录之六

南北|林荣


问:之前,我读过诗人张枣一篇题名为《自己的官方》的文章,文章谈了对于自办刊物认识和体会。其中的观点和看法在我看来很是击中了“要害”。他文章的开篇就写到:“中国百年文学的成绩,恐怕跟作家们自己动手办杂志有关。细细想来,许多文学风波,新人的高调登场,流派的异军突起,都离不开这块自己的园地。的确,周作人是有洞见的,‘自己的园地’首先是强调的个体的独立,发声的自由。” 这段话,无疑道出了作家们自办刊物的社会意义乃至历史意义,也道出了一本负责任的刊物所恪守的初衷。一本自办刊物对于个人的无形影响和作用,张枣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写到:“好的写者当然会面对生存,去索讨一个完整的自己,或许还有一本完整的自己的杂志。”这些话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我的了解中,目前,诗歌界的民刊依然生机勃勃。南北(《现代禅诗探索》丛刊)、东篱(《凤凰》)、汪抒(《抵达》)、冷眉语(《左诗》)、离开(《客家诗人》)、老彦娟(《简》)等,几位诗人都是各自刊物的创办人和主编者,一路走下来,各位创办和主编的刊物均得到了诸多诗友的认可、支持和赞誉。您们为刊物的创办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甚至资金上的奉献,这也是很多有心人有目共睹的。请您们谈谈各自刊物的创办缘起和办刊情况。一本刊物的诞生想必都是艰难的,就像人的孕育,都要经历一个十月怀胎的痛苦过程。可想而知的是,一本民间刊物的生存和发展更是不容易的,请您们回忆下办刊中最难忘的经历,谈谈办刊的切身体会,以及今后的打算。

——林荣(《67度》诗刊执行主编 )


答:首先,谢谢林荣和《六十七度》诗刊的提问,让我能够假此机缘,坐下来认真回顾一下创办诗歌民刊这件事的诸多经历,以及其本身和之外的延伸价值与意义。
《现代禅诗探索》丛刊作为现代禅诗研究会的会刊,创刊号的编选,是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的,本来计划年底出刊,但由于种种原因吧,到2010年元月才出来,所以只能算是2010年创刊的了。其实,这份刊物的准备工作,是从2007年现代禅诗研究会成立之初,就开始了。如果再往前推一下,则在2005年设立“现代禅诗探索”BBS论坛的时候,就已经在考虑这件事了。
如果对中国的近、现代文学史做一点哪怕粗浅的回顾,就会发现,所有的文学风波、潮流的兴起,以及流派的创立和流行,作家、诗人自办刊物或同人作品的结集出版,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因为任何思想理念、文学主张,都是需要有一个展示和传播平台的。别人主办的报刊,你虽然也可以在上面借以发声,但那毕竟是别人的报刊,不可能完全的为你的主张服务,甚至在某种情况下,还会遭到拒绝或封杀。所以,有一方自己发声的平台,就显得非常重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你有没有一个能够自己发出声音的平台,可能就决定了你的主张和理念能否立足和为人所知。这也不单是文学,其他的社会或政治团体也一样。

《现代禅诗探索》丛刊,截止目前,已经出版了七期,第八期正在编选中。
创办民刊,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得到了许多朋友和同人的无私支持和帮助。是的,纯粹是无私的,不求任何回报的。记得《现代禅诗探索》丛刊创刊号出来后,与几位当时在大理的河南老乡聚会,我带去了两本。一位已经移居北京又经常旅居在大理的朋友陆勇,看到刊物后,二话不说,伸手从衣袋中掏出一千元钱,说:“我要支持一下,虽然我不写诗,也不太懂诗。但我知道这是一种了不起的事。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干的,更不是有钱或有权的人能干的。”他的一千元捐助我感动,他的话我更感动。因为,他理解这份刊物和办刊的人。后来的几年中,还得到过更多人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的支持,大多数直到现在,也都还是只知其名而未见其人。当然,对于这份丛刊支持最多持续最久的,是石上硫。他最先与何兮认识,后来又与我相识,然后成为了现代禅诗研究会的一名成员和坚定的支持者。我粗略算了一下,几年下来,石上硫对于现代禅诗丛刊,丛书,以及现代禅诗院建设的捐助,总计有好几万元。他是一位高级工程师,虽然相比一般工薪族收入可能会好一点,但也很有限,很辛苦。很多次,我都不得不反复提醒他,一定要先顾及家庭和生活,然后才是其他。还有现代禅诗研究会的诸位同人和成都的几位善心居士,都让我很感动。这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支持,更主要是精神上的鼓舞。甚至,有几次我想停下来,但想到他们慷慨无私的支持,我就觉得如果我停下来,将会愧对他们。
说实话,对于这份诗歌民刊,我唯一遗憾的,是感觉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办刊效果。这可能与整个的社会气氛有关系,譬如互联网时代传播和阅读平台和方式的变异,使得纸媒特别是民刊这种方式,也受到了致命的影响。人们的阅读和接受方式,自主选择的可能性更加多样。现在的民刊,在我看来,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是一种对于理想和信仰的古老坚持,也像是一通石碑。它立在那里,有缘的人看到了,停下脚步,读一下,站一会,然后继续走路。有心的人,知道了,或专门的寻找了来,拍照或者抄录,回去参究评论一番。但更多的是路人,他们不会停下脚步,也不明白那石碑上刻写的是什么,只是把它当做一道路边的风景而已。

至于这份《现代禅诗探索》丛刊的未来,我既无乐观也无悲观。套用一下鲁迅小说中一位老实人对一个小孩子说的那句老实话:这孩子将来会死的。这份刊物,也没法逃脱这样的一个结局:将来也会死掉的。天下没有不死的人,当然也没有不停刊的刊物。我给自己题写的人生格言中,有这样两三句:路,能走多远走多远。事,能做多少做多少。尽心,尽力。如此而已。
最后,我想说几句与民刊即有无关又有关的话。只要是懂得一点生物学或生命力学的人都知道,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的生命,生命力都是既脆弱又坚韧的。譬如那些小草或树苗,在很严酷的环境下,在巨大石块的重压下,都是能够冲破阻碍长出地面而开花结果的。我现在编辑的这份诗歌民刊,是我一生中或参与发起或参与主编的第四份诗歌民刊(其他分别是《无名》,1980年;《新纪元》,1986年;《发现》,1995年),也是坚持时间最长出刊期数最多的。我主编的第一份诗歌民刊,是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不但我们文学社的成员都遭到了种种不堪的遭遇甚至囚禁审查,而且还造成了一位年轻社长的卧轨自杀。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开放,相对环境好了些,但民刊也还是在“地下生存”,是“非法”的,被人暗中调查关注着。直到进入二一世纪后,才真正感到办诗歌民刊不再是一件随时都可能被请去喝茶或蹲班房的事情。这个,与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变,都有关系。民刊,特别是诗歌民刊,对于社会所能造成的影响,也正在减弱甚至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诗歌民刊的创办者,不再需要冒巨大的风险了。那块巨大的石头好像是搬掉了,不存在了。虽然民刊的身份,依然是“非法”的。
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火炬在暗夜是明亮的,是人们所热烈期盼和欢呼的,但在阳光之下呢?答案是明摆着的。但,没有人会拒绝阳光而希望重返黑暗。
我相信,诗歌民刊,不管是以纸质还是其他诸如电子数码的方式,都依然会在很长的时间内存在。但是,我真心希望“民刊”能够真正的消失掉,而且越快越彻底越好,就像这个地球上的大多数国家那样。到那时,肯定没有了“民刊”或“官刊”的分别。只要是在《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利之内,公民就可以依法注册创办自己的报刊,就像开设一间蔬果店或酒吧一样简便。成功与否,只看有没有人来读你的刊物,而不再需要经过法律之外的种种审查和批准。

——南北(《现代禅诗探索》丛刊主编,2017-10-22于石家庄且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8 18:3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