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诗”需要硬功夫
——读管党生《我所认为的贵族》有感
夏箫
这首作于2008年的口语诗,毫无疑问是成功的作品。我们现在“重读经典”,就是最好的证明。
诗贵真,尚意,辞次之。仅有华丽的语言,没有思想的深度是不可能被时间沉淀下来的。
其实口语诗,是很难写的。口语要想不沦为只是分行文字的口水,在不靠辞藻功夫的情况下,让口语立而为诗,凭的就是硬功夫。这种硬功夫也许就是元诗,或者说是诗核。
《我所认为的贵族》这首诗,语言是简单的,但诗中表现的“我所认为的贵族”是深刻的,丰富的。其层次和脉络非常清晰:
1,这种贵族,是精神的贵族。与有钱有势无关。“和是否成功无关/和是否有钱无关”;
2,这种贵族,是潇洒的贵族,是不染风尘的贵族,即便身处乱世即便鏖战沙场。“是刘亚楼每次从战场上回来/都把皮鞋擦的非常亮"
3,这种贵族,是“士可杀不可辱”的贵族。“我不是1号/我是军人杜聿明”;
4,这种贵族,是人格尊严不可侮的贵族。比如“旁边的一个乞丐/以为我是针对他/对我非常响亮的/“呸”了一声”,就很好的表明了:乞丐怎么啦?乞丐也是人,也有尊严!
这种层次感,使整首诗歌有了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特别是关于北京火车站乞丐这一细节的场景刻画,使整首诗显得生动,精彩,传神。
全诗层层递推,颇有波澜壮阔之势,结尾戛然而止,见好就收。干净利落,显得余韵未尽,读来感觉意味深长。这种结尾功夫,很值得学习。
其实道理很简单,这就是给读者留白,力不用满,满则溢。诗歌的韵味,是要让读者品出来而不是自己说出来。也看过很多不错的诗,偏偏结尾功夫不够,非要狗尾续貂而显得画蛇添足,令人扼腕。
由是而观之,好的诗歌必定是好的推手。诗歌之力道把握,全在乎推,只需起于陈仓暗渡,止于推波助澜即可,大可不必媚眼频频,或者摇旗呐喊,大肆喧哗。
重读这首轻辞而重意的成功之作,对于当下大量重辞而轻意的同质化平面化创作,无疑是令人深思,很有借鉴和启示的。我本人也在阅读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