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评诗话】读李建民的诗(代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李建民的诗
◎李仪



 李建民的网名叫在路上,这个名字很潇洒,在人生的路上,在诗探索的路上。   
 他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多年,有人说这是诗意人生,其实诗意并不像想象的这么浪漫,且不说为生活打拼,就是对诗的探索,就充满迷茫和彷徨。当然,事物总是这样,只有经历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过程,才能达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于是他呈给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串串葡萄似的晶莹剔透的小诗。
读李建民的诗,总觉得有些“梨花体”的味道,也有人说有汪国真的风格。问他自己的感觉,他说确实喜欢赵丽华的诗,当然上学时也读过汪国真的诗。其实在我看,汪国真的诗局限性比较大,内容比较肤浅,属于快餐类食品,只能作为校园记忆来存在;而赵丽华的诗就不同了,她的诗具有明显的口语化倾向,不矫情、不做作,言简意赅,洒脱随意。细读李建民的诗,也真有点这种风格。
    我觉得,诗好不好,全在个人口味,关键是喜欢不喜欢。李建民的诗没有气壮山河的雄壮,但能让人不知不觉的用心体会到一种感动,这就足矣。
在他的诗歌园地里,我采撷几首,和大家一起欣赏。

邂逅

在此邂逅
是我从未想要的奢侈
我甚至忘记了
这条熟视无睹的街道
孤独遗失的幻想
早已不是唯一的风景
也不必再刻意
翻阅某一段时光
——祝你幸福

这是我看到的他的第一首诗。那时我在一个群里正和熟人说话,就在这时他突然把这首诗贴了上来,我眼前一亮,未及细品就惊呼了一声“好诗”,因为虽是短暂的一瞥,但我觉得心灵有一块柔软的东西被这首诗触动了。是的,世间有多少“邂逅”啊,唯有那感情难以邂逅,可是在这熟悉的空间,诗人虚构了一次两颗心的邂逅......留恋吗?当然留恋,那是难以忘却的记忆,但是理智超越了感情,只能故作大度地说一句:祝你幸福。
   

我的情人

你就在我身边
不,你进入了我的身体
我不是所谓的诗人
我只是为你
写下心里的话语
你让我孤芳自赏
你让我被自己感动
你无欲无求,你无声无息
我认定你才是我的情人
不管你是否给我
吻你的权力


许多人第一眼看到这首诗,首先想到的是一首情诗,这很有意思,这当然不能说错;可是我知道,尽管作者没有自诩为诗人,但是他的“情人”就是诗。这反而成为一种姿态,诗人的姿态。在这首诗中他对诗的感情是浸入到骨子里的。类似的作品还有,比如有一首《草青青》,不像《我的情人》这么直接,他说:“......而我/不过是一缕来自天际的风/不远千里跋涉而来/只为与你临近/而你/在青青的漩涡里/漂浮或隐没”(这里“临近”改为“亲近”比较好),“......不过还好/至少此刻的我/可以置身于你的纯净/不染一尘”。这样写来,似乎更为内敛澄澈。


那时花开


打开月光
远去的季节开始清晰
那时花开,我把最美的一朵
偷偷地藏在心里
之后的雨,时断时续

其实,在梦里
你多次来过,我分明记得
油菜花里的一只蝴蝶
停在你羞涩的枝头
不忍离去

今夜,月光温柔
悄悄地打开
一再想起不能提及的
那个秘密


    其实,这才是一首情诗,只不过属于单相思,我想这种单相思我们每个人都有过,所以这才显得亲近,招人喜欢。这类诗还有,不论角度还是语言,都很新颖,比如《怯问》:“少女闻声彩霞飞/轻拈衣角脸羞垂/怯问君来是何意/为何撷来一支梅?”女孩的羞怯之态如在面前。


一个苹果


夏娃和亚当吃了
有了七情六欲
掉在牛顿头上
有了万有引力
乔布斯咬了一口
有了跨国公司
我吃完了
只觉味道一般


    他的生活类诗歌也有很多,表面看就像他品尝苹果一样,味道一般,但细读就觉得很有哲理的意味。这是其中一首,细细品尝,就会感觉出那种对生活的感慨和无奈的味道。再看一首《无言》:“看着镜子里/日渐生长的几根白发/感叹着岁月无情/沉默的妻静静走来/轻轻地,把它们/藏在了黑发的下面。”不知大家读了咋样,我读了就觉得眼眶子发湿,我为这种细腻的感情感动。
总起来说,李建民不属于技巧型的诗人,他只是用心写出自己的话,所以他的诗明白易读,回味绵长。依我看,他的诗风正在确立,而且在诗艺上还有很大提高的空间,这令我高兴。至于不足,他新认识的知心朋友雨君已经说了不少,我只说一句话,就是题材的开拓,这是重要的,一个诗人的眼界不能太窄。


(编辑:以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5 01:4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