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瑾  
 
——读诗人路漫《白夜》感思  
       一直以来,总喜欢从那些长长短短的句子中去寻见共鸣。不是什么文学泰斗,所以从没有念头为谁的诗歌或文字写什么评析;更因为水平有限,只能将笔触停留在自我的小天地里,从而没有过开花吐芳的念头;总想让自己的文字避开锋芒毕露的刺儿,因为没有足够的勇气去追逐带刺的玫瑰。可是,当月亮草把路漫的长诗《白夜》发给我以后,我震撼了,一个晚上守在电脑前,一口气读完了这首饱含作者艰辛的作品。  
之于诗歌,我是个门外汉。但是,我深知诗歌的创作来源基于两个方面:一是诗歌作者本身的素质;二是作者对文学、历史、社会等诸多知识的积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在路漫的诗歌中,盛满了一些血脉相连不可分离的元素,有叹息,有诧异,更多的是忧心、是思考、是力量、是希望……。  
“诗歌应该反常规,以反对派自称  
诗人不需要向史吏看齐,精于粉饰地记录  
因为本真,诗人都是自己的国王  
心脏,熔化铁,熔化愤怒的熔炉  
 
我不知道这首长诗的命运,更不关心  
完成后它就离开我,生和死读者来决定  
别问我赞美什么样的诗,或者持什么观点  
诗人的职责是创造,没有必要发表口号式的演讲”  
                                     ——《白夜》五  
在这个鱼龙混杂的诗歌年代,纵观历史,诗歌繁荣的必然因素第一就是要创新,要感染人,带动人的思想,从而才能称之为好诗歌。然而,诗歌要创新,要感染人,诗人就必须具备观察社会的洞察力。而路漫的诗歌则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诗人从民众中走来,他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记录着一些美丽的、善良的、丑陋的面孔。而这些场景给他留下的是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写下了《白夜》这首长诗。在我看来,这是他用热血、用生命在传诵一种精神;用眼睛、用笔端在记录这个世界!也许,在外人看来,他的诗歌可能根本不屑一顾,可是,当我们走近和了解了这个创作人之后,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和理解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对社会的热爱,对诗歌的热爱,对各种事物恰切的精妙构思。  
“整个春天,遗弃下狂欢和尸体  
品尝水果的嘴唇最后要饮下鸩酒  
这条规定法制委员会也无法解释  
比法律更有效力的往往是民间约俗  
 
人在幻梦中可以失去重量  
变成一只无家可归的孤雁  
思想不需要蹄子和翅膀  
纸上,我听到它们驰骋和飞翔的回音  
 
有人在生病后把心放到纸上  
却活了下来,这是个普遍的奇迹  
一片纸,一片广阔的天空  
我们活得飞扬跋扈,也可以活得很绅士  
                             ——《白夜》七十五  
读到这里,回到题目,我想为路漫的诗歌呐喊。或许会有人会问,何来一说?我可以告诉你,正是因为《白夜》的这种断裂气质,让我对诗歌有了另一种解读。  
我们说,诗歌不是施政的方略,但诗歌必须有自己的灵魂和主张;诗歌不是政治的奴婢,但诗歌远离现实生活,诗歌就是时代的弃儿!诗人的眼光是最敏锐的,而诗人的心理也是最敏感的,他的心灵是婴儿的心灵,不是未受污染的纯洁,而是沧桑归后不失童贞!诗人看到社会的不公会流泪,看到污秽的东西会悲哀和愤怒!  
“整个春天,遗弃下狂欢和尸体  
品尝水果的嘴唇最后要饮下鸩酒”句子的弹跳性很强,句与句之间轻松过度。  
“想象不需要蹄子和翅膀/纸上,我听到它们驰骋和飞翔的回音”在“严冬”的料峭里,诗人似乎闻到了春的气息……。  
“如果你饱满的肉体,仅仅惊起了晚归的鸥鹭  
我的诗歌会遗忘你,遗忘一块过期的情爱蛋糕  
让人揪心千载的,不是一尊黄花盏中病酒  
是策马江岸,让男儿汗颜的不肯过江东的英豪”  
 
“一支北宋遗落的花,在南宋瘦成惊世骇俗  
故国家园渐次清晰,青蒿摇断春风的脊椎  
不忍开门,开门就遇见守护窗外的血秋  
国恨家仇,系在凄凄惨惨戚戚的宋词”  
                            ——《白夜》九十五  
理想的诗歌,当以其独有的情绪,并借助适应于这情绪的形式波动人心;正义的诗歌,当以其生命的独特样态开启关照者思索的门扉,引导每一个渺小的生命走向宽广的精神之域。路漫的诗歌既是如此。诗歌中所触及到的精神,是一种似有还无的慧心和灵魂气魄,仿佛一股烟,没有筋骨和物质实体,但它能够掩埋和*污秽!  
    在现阶段,哪一个能自觉自愿、不图回报、没有目的、不论长短、不问得失,选择一条艰辛且看不到前途的路径呢?而长诗《白夜》的主题则是:为物质苟活、奴颜媚骨、卑躬屈膝,且生不如死;若为精神暂喘、奋斗、挣扎和延挨,与世俗不良习气为敌,哪怕衣不蔽体,食不裹腹!  
自古以来,圣贤皆寂寞的心灵朝圣之旅,也唯实郁闷和难言。诗人既是如此。他们又何乐之有之值呢?!对于一个无法走进诗人内心世界的人来说,这些都无所谓好坏与成败,但是对诗人来说,他愿为精神*,愿为真理而粉身!试想,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灵魂,身体又有何意义?一尊灵魂,虽然有时会寂寞,但他永远不会因此而衰落乃至堕落。因为天生的傲骨,会让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坚韧,享乐于晦朔阴霾之中。  
“缺乏作料的生命,需要有味的故事  
两具殉情的骷髅上飞出两只蝴蝶  
这两只蝴蝶不仅恩爱,而且知书达理  
翅膀赋予了控诉落后社会的重责  
 
蝴蝶天生丽质,换上最性感的服饰,  
往来洗浴中心,红灯区,派对舞厅  
梁山伯一心读书,至今还蒙在鼓里  
偶尔和朋友喝酒,夸耀着妻子的贤淑大方”  
                             ——《白夜》九十九  
谁能抗拒命运?生活的潜规则里繁复着循规蹈矩的更替,阴晴圆缺,生离死别,有些事我们无法完美,有些人我们也无法理解。只有诗人,他忍受着身体病痛的折磨,他用酸痛的手指以钢钩铁爪般坚硬的力度,竭尽全力地向着生活的根部,向那赋予爱恨的泥土深处,深深地插入!他将他的全部,将生命与灵魂,完全交给了寥落的广袤大地,并在风雨中,将头一如既往地挺拔扬起,向着云海高天,把对现实的感思吐哺成泥泞过后所形成的那一堆堆,清晰印着自己生命痕迹的情愫之朵!  
读着这首《白夜》,让我想起了迭更斯在《双城记》里的那句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这是一个最坏的年代;这个年代我们将上天堂,这个年代我们将下地狱;这个年代我们将拥有一切,这个年代我们将一无所有……”。  
这个年代带给人们太多的铜臭侵蚀心灵;这个年代带给人们太多的拜金主义;这个年代有太多的“伟哥”在放纵着人们的邪恶;其实,比这些更为严重的是这个年代精神世界的荒芜。声色犬马的十里洋场,挥金如土的公子哥们,惟有心灵最深处的感动脱离了躯壳。人们变得麻木不仁,变得市侩自私,当杜甫笔下的那些愤世之诗一一再现的时候,有谁?能在铜臭面前倔强地扬起高贵的头颅?我们需要被拯救,我们需要忏悔,我们需要面对人类的罪恶,重新找回我们的精神家园!《白夜》一诗,纤尘不染,真可谓:漫舒一袖断章愁绪,幽幽为国行笔运墨!我希望、我祈祷,诗人的案头,不要只有那悄然折起的一纸心泪……。回到原点,再对轴心。我与月亮草签下约许,试着写下了这些读过《白夜》长诗后的心灵感悟。因为水平有限,不能用有限的文字将这首诗歌全面解读,也请路漫海涵!但是,我们想沿着诗人的一条真理宿命,互携着一种信念一起行进!对于我们来说,只能用诗歌的精髓指导我们的人生之路,用我们的热度,来温暖作者的微凉。而那些丑陋的世情留下的无情的印迹,作为草根的我们是无能为力的。但是,我们会用一颗对生活热爱的赤诚,扶平一个发白的影子,然后透着实质性的牵挂,爱上这首诗歌到不可思议,到符号的抑扬顿挫!  
 
(编辑:以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