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夜196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品点评] 【《诗歌培训班》同图010期】作品汇总(请大家跟帖点评)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13:33 | 只看该作者
荒原猛士 发表于 2013-1-7 09:26
" F( j! M2 K. t/ G9 S我这期不能一一点评了,要外出

. m* ?8 a, a5 ~+ a6 [5 b1 z) S" L, {不必介意,工作生活要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3-1-7 13:33 | 只看该作者
水木那首的创作小记我已添加进汇总中,还有江南山民的新稿我也重新汇入了,夜可以不要重复操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13:34 | 只看该作者
丁延清 发表于 2013-1-7 09:57
" C5 ~3 }- p8 C8 t祝贺所有的作者!
8 S8 k- n* M- y# z3 c+ A2 j9 x
谢谢延清到访支持,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3-1-7 13: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陵一片云 于 2013-1-9 16:39 编辑 ( B+ `( L( h) F; d9 F
$ b6 D6 G3 T0 f
008#《茫然》【创作手记】:如果问我“这幅图上最吸引我的是什么?”,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答:“大大的镰刀!”通看整幅图,我就觉得作此画者是想通过描绘一种“付出”与“所得”的不对等性,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一种评价,同时也是一种反抗意识的泄露。持大镰刀的麦客的表情其实看上去是一片茫然的,但如果我是作画者,我一定知道在这茫然的背后还有更多的东西,所以我决定以“茫然”为题,以大镰刀为切入点展开来写。几个“足够”的运用与诗末的“薄凉”、“点点”相互对应,并以问的形式作结,旨为引起读者更深的思考。
$ x' N* W6 B4 u: x* _
& H6 t9 M) e# {0 i/ ~0 h* |- V
【作品点评】(声明:本人新学写诗,其实不会评诗,只能说是一点读后感而已,说错之处敬请大家海涵!)20130109

5 M, U% P* |+ |& p, z& S8 _
001#作品:书剑飘零《农民》:老实说,书剑这首如果撇开图来说,是我个人较喜欢的类型:简单易懂、字里行间如絮絮之语,却又是那么地实实在在。让我自然而然地想到那些留守在乡村的纯朴的农民。/ k7 S3 \: A: J2 v. w

: D6 |: ^1 m6 B
002#作品:丁延清《农业临时工》:排比句式的运用可以为主题起到加强作用,如果是层层递进式的排比,个人以为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可惜的是这首诗通篇读来,如平铺直叙,未能让我读出高潮。而且“农业临时工”这一说法似乎也值得商榷。
2 ?9 h: I0 ^. e9 z5 e" K: Q4 n
003#作品:子青悠然《麦客的忧虑》:诗如名,麦客的忧虑可见一斑。在四节中,个人最喜欢第三节的表达,诗中的语气与农民的语气很是形象!
, f( V7 z% y) n& E7 K) T
004#作品:文颂《丰实的镰刀》(外二首):从创作手记来看,文颂这首诗的切入点应该说是可以的,遗憾的是整体不够简洁,用词措句可以更好些的。另外,“如旧的悲悯”让人不是很好理解哦。我试着将第一节略改一下:果实收割一地/悲悯满地/麦客的手里/一把镰刀怒视着/与火火的金币对峙。
《咬碎的期待》:窃以为,引人的诗名是可以为诗的成功增色的。这首诗的名字有让我眼前一亮的感觉,这就令我有了一种急于看下去的渴望。“撬开日子的壳”,起笔也很不错。“可恨总是闻到/生活咀嚼着人心的味道”可谓不俗了,但为何不在“可恨”后加个标点符号或与后面的字做一个分隔呢,虽然仅是一个标点符号的添加,或仅仅是一个空格键的相隔,读起这一节来,感觉是会有所不同的。
《主人公》:这首同上一首给我的感觉是一样的:首节精彩!

* O0 R0 E" }7 {/ L9 m$ ^, N
005#作品:夜风《麦子熟了》:前两节的表达充满了诗意,可是到了第三节风格却发生了变化了。其实,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用通俗的词语入诗的,因为这样容易被大多数人读懂,可是为何这一首里的末节却让我有一种排斥感呢,或许就是由于前后风格的突变吧。* K/ B( M. Z8 D% f' p9 R
------------------------

+ S, P4 F+ T9 i, I: L6 t/ F% z  V
006#作品:笔墨行者《邂逅》: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向我们描述了一幅夕阳下的农民收工图,末节两句不仅像是在向自己发问,也像是在问读者,以问句作结能让读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这一点来说,这首诗有成功之处。整体说来,个人以为诗名与诗文似乎不是很恰当,对画面的理解不够深入。

! _9 ]2 F% `7 C% G8 R' ?4 X# u) y  x
6 F3 U# S& d4 o: t/ J
007#作品:林浪平《题画诗》:很欣赏这首诗,首节寥寥数笔就把“付出”与“所得”的不对等性很好地表达了出来。但个人不是很习惯第二节前两句的表达,虽然这很可能是作者刻意为之。
1 \2 t+ Q# |% c; f! c) L5 p8 J6 R
: f$ k. V- `# ]1 B
008#作品:金陵一片云《茫然》:【创作手记】:如果问我“这幅图上最吸引我的是什么?”,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答:“大大的镰刀!”通看整幅图,我就觉得作此画者是想通过描绘一种“付出”与“所得”的不对等性,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一种评价,同时也是一种反抗意识的泄露。持大镰刀的麦客的表情其实看上去是一片茫然的,但如果我是作画者,我一定知道在这茫然的背后还有更多的东西,所以我决定以“茫然”为题,以大镰刀为切入点展开来写。几个“足够”的运用与诗末的“薄凉”、“点点”相互对应,并以问的形式作结,旨为引起读者更深的思考。
# k6 H; ]6 I. G5 x) Z2 ]% W  N4 n

+ X9 A: t' i( {! |7 a6 r
009#作品:刘元明《肋骨》:再读,依然想说:“嘶鸣”一词感觉不当,且诗末不是很好。倒不如直接以这几句“当所有的成熟/都扬起浑浊时/神的咒语迟钝了”作结,读来意犹未尽,令人思绪不止。
6 H7 c1 i$ L7 r8 j
010#走:空也静《一把镰刀》:“割倒一茬茬季节”和第二节里所表达出的阳光性是我个人对这首诗比较欣赏的地方。
-------------------------
( U8 j" a2 q5 T  t2 I
011#作品:朱汉明《镰刀的愤怒》,整首诗不仅扣图而写并有所展开,而且读来流畅自如,押韵方面也做得很好,结合作者的创作手记来看,我读出了愤怒,也读出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 j& R+ k: ~+ _6 d# }- ^; R
012#作品:汤斌昌《麦客》:从起始到“命运,尽管舔着锋刃走过”给我的感觉都很不错,之后就不是很理解了。虽然关于“露膏”一词,我也曾在回复中问过,但很遗憾的是,作者的解释不能将我说服。4 j9 X% ?/ z9 \& [
$ g8 R9 {7 x$ q
013#作品:刘加军《麦客》: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这首诗我在回复时说过“第二节有点小卡的感觉”,但我不得不说第三节的表达令我喜欢,提个小小的建议,能否把“好在久违的篝火晚会上鲜艳的登场”去掉吗?直接以“……”作结更好些。, N# w6 A& h) A. r8 c7 ^
: j0 L* O9 q5 J# g% j: m$ [
014#作品:望月《这丰硕的季节》:望月这首显然把握住了画面所表达出的对比性,可以说是此首诗成功了一部分。三四两节的表达不仅充满了诗意,而且对创作思图表达到位,只是觉得前两节欠缺些。
: j5 S7 s' O5 X( P- e4 w

0 i8 r! P' z; ~& ~, o
015#作品:荒原猛士《收割季节》:作者将“好不容易”、“又到了”、“正等着”、“只有”进行了巧妙地联接,向读者表述出收割季节的“不丰”。
------------------
' w3 R5 ^# x3 X, y$ u
016#作品:那年那月《石的见证》:这首名字是比较吸引我的,因为它的切入点新颖,更有一种深入读下去的意识。虽说没有华美的词藻,但通篇流畅自如,对照其创作思路来看,表达到位。尤其喜欢“今天又将是悲叹了/我听到钱币当啷一响 如旧/却看到镰刀明光一闪 愤怒”,转接自然到位,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 l  F6 k& P& c: c" _7 y/ g
017#作品:云一凡《过客》:再读,依然对这几句很是欣赏-----“田野摆满了餐桌/喂不饱镰刀的饥饿/汗水浇不熄/麦芒里的火”!前两句和“割下落日”不是很好理解。
5 }- X' I+ m3 W9 t$ e7 N1 Q
018#作品:半纳《麦客》:佳句连连,如:“穗芒锥心”、“谁说麦客不幸福”、“幸福一片片放倒又一车车驮走……”、“口袋与肚皮延续周期之吻”、“割伤的阳光”,可谓精彩不断。只是觉得诗句中有些地方如果能用标点,或者用空格隔开会更好。

/ H  }5 o) Y# h1 W* o
019#作品:浮光《收获季节》:整首诗中,偏喜前三行和末三行,尤其是末三行将作者善良的愿望寄予诗行,欣赏!
! Q" Z4 H8 v9 f
020#作品:北岸《麦客》,修改稿比起原稿更好了。虽说这首诗名字并不独特,但我却要说,这首不仅写出了新意,而且整首诗中意象的运用比较娴熟,欣赏!
-------------------
; W: P$ m' l+ m& w
021#作品:浪迹天涯《疑似思考》:天涯这首诗的名字首先吸引了我的目光,为什么要以“疑似思考”作为诗的名字呢?认真读下去,起首两句就引起人的思考了,此两句是不是画面主角在思考的问题呢?答案: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成功地与诗名相对应起来。接下去的第二节笔峰一转,以旁观者的口吻进行的诗意描述,又何尝不能理解为“疑似”画面主角的思考呢?再看第三节,效果与第一节相同。我曾说过,读这首诗要用心思考。表面上甚至有些漫不经心地写作,同时却暗含着作者更深的思考。整首诗疑似在思考问题,然而实际上答案却已暗含在诗行。

. ^6 m* G% u1 z0 f1 S" M
022#作品:鸣蝉识谱秋声远《尊严》:偏喜前两节和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暖色调”,但仍然想说,这容易让人觉得作者未能深入理解该图画。

" k3 M- n3 x+ d" d
023#作品:陈秋《出嫁的麦子》:不得不说:作者的思绪拉得很大,给人一种离图远的感觉。与文颂同感,不重复了。9 n0 s  ^; `* [4 |. f
024#作品:夜1969《麦客》:“幸福的日子像根麦芒/扎在目光深处   隐隐作痛/想一想   除了这把镰刀/我还拥有什么?……  ”很喜欢这一节,其表现出来的深刻,不仅告诉了读者:作者已潜到画面深处,同时也极易引起读者进一步的思考。(我甚至觉得只以此节作为一首小诗也不错呢!)个感:前两节的跳跃乍一读,感觉有些突然。虽然可以理解,但如果能避免这一感觉,岂不更好?
" N) l0 C( Z5 X5 Z% j
1 [+ W" }- C. R& ~3 N
025#作品:水木《镰刀与席位》:角度新颖,且简短有力,掷地有声!
----------------------

7 e6 k0 l* Y. C7 q" T
026#作品:挥鞭流浪《纯朴的麦客》即使麦客再多么地纯朴,也不至于撇开生活而生活吧?“所向披靡”用得太火了些。
《高翘的镰刀》:比起上首,偏喜欢这首。“梵高”、“亮剑”、“控诉”这三个词串在诗中让人的目光不得不多作些停留。但遗憾的是:第三、四节的描述似乎与图不符吧?  |" D' p/ S8 l/ G
/ z2 A) N) w* F7 v5 V3 o9 Y
027#作品:顺其自然《麦客》:“耿直的头颅/与镰刀 对语/躺倒了的麦子/想要 揭竿而起”多么引人的开头啊!“给力的斜阳/鼓动 汲乳的幼儿”有哗众取宠之嫌了。
; |! M! B4 \+ g% t
- z) _& @3 q/ w8 F2 V
028#作品:亚拉索《镰刀的锋利割不掉我的忧伤》:充满了诗意的名字!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现在看到的三小节作者都作出了修改,第一节较原作要好,二三两节,个人还是觉得原作稍好些,尤其是第二节。第三节的末尾则是修改后的稍好。  ~0 q; G, C( Q' w( Y7 @
3 u1 ~# O3 o# W& v8 {. r5 o6 L
029#作品:林妹妹《麦客》:“太阳,将刀锋上的叹息炙烤”、“被麦芒洗过的刀峰/试图割下一片金色的阳光”、“用锐利的长镰,割尽阴霾”是让我眼前一亮的句子。记得原作是以“战士”作为诗名的,我曾建议以“麦田斗士”为名,没想到改成了“麦客”。另外,个人以为全诗以4344的格式,不如直接以4444的格式,那样显得结构更整齐些。
6 m% }* Z$ U7 ~7 S# q. \6 _2 P
030#作品:幽幽马《麦熟》:前半部分诗意强,且诗文流畅,后半部分欠缺了些。“用孩子喂饱乳房”很别致的表达。  b. U6 A/ t: Z$ T2 O4 R2 v
-------------------------------

9 o# q; f$ p2 u" A
031#作品:江南山民《麦客》:记得在作者初稿发上来时,我曾说过“偏口语化也有其优势的,看上去就显得纯朴自然.这就是亮点吧.”,遗憾的是在修改稿中这一亮点也削弱了。+ L8 X( r2 W& F) t( g

' i8 g& i% s8 a3 t6 G最近事情太多,可能来得时间更少了,请各位见谅!. G+ b. `' ]- i

1 D4 X0 _2 D& M5 f, U: i- l% ?  `" ]  A( a) _

" Z7 A9 n! p! [+ ~2 ]8 [$ v
1 u- f$ @, v* v2 u9 [4 v5 G2 W* J( T* M2 e$ B

( ?" E- w. x0 ?$ G4 A8 B) n& ~% }( y6 C* c5 X9 X* I' B" [
* S4 [4 a  [5 K1 M' [/ {9 M$ Z" G" f

: l. p  F6 Y% T% d' g3 v* ?, S9 L) _  z" D: t' [# x

. B2 y/ l) V  O! c/ 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13:36 | 只看该作者
郁序新 发表于 2013-1-7 10:01
5 z! R9 B- I3 M1 N- }1 M总体感觉都不错!有几首印象特深,等有空再细读评论。谢谢1696 !你幸苦啦!

! }$ W1 C: V4 `8 O欢迎序新到访,有翻译的目标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13:36 | 只看该作者
敖顺康 发表于 2013-1-7 10:26 ; K8 v: I" W/ r1 d5 n+ @+ B0 [1 x
不这些诗友,真不不起,把一幅画写得有声有色!

6 k  K: S5 M$ R( l. B4 I5 Y1 `只要用心,就能做好。欢迎顺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13:38 | 只看该作者
夜风 发表于 2013-1-7 10:50 % K# N# s1 d- i% ?5 p; w, C
及时汇总,很不容易!幸苦了,诗歌培训班的老师、编辑!问好参评的各位诗友!
2 l# B, n  p" E' C3 ]
感谢夜风理解,也希望看到朋友的点评。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13:38 | 只看该作者
水木 发表于 2013-1-7 11:22 & l6 S/ _' f4 K) e5 G+ b. G
【写作手记】镰刀翘立画面中心与年长的麦客相对,这是解读画作者主题思想的切入点和关键点。抛开构图的诸多 ...

2 b! s0 Y) I8 j9 |9 X$ }, w7 x欢迎水木到访,感谢支持,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13:39 | 只看该作者
望月 发表于 2013-1-7 11:51
, B' s5 |7 _' G" D5 y3 g# Z0 d" n啊,这么多作品!望月有得学习啦!问候老师及诗友们!夜辛苦了
% P6 E" @# s3 n) h! o  Z: p
不客气,问好望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13:40 | 只看该作者
半纳 发表于 2013-1-7 13:23
2 u  Q* m4 a& J: Q8 n" A" Z3 @2 O夜弟辛苦了!有不少佳构啊。

% B* M5 l# b! ?8 I/ k- ~9 y感谢半纳兄到访,能抽暇点评下更好啊,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4-14 00:5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