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S( @. Z2 J4 ?
% ? Z) `) |$ d% `. L ?
| , L- |( ^7 x% A, O- z
. ^6 L1 t0 x4 M; m% q
* f" e6 z7 r- c ]《两只大鸟》 作者:王法 ! p9 F! `$ @7 L% C1 k5 Q5 q
两只大鸟 在白雪皑皑的莽原上飞过 他们飞的真像两只大鸟 巨大的翼影下 有轰然的枪声 散发浓烈的酒气 和雾霾 那枪声 轰然得真像 枪声 2013-1-9
' r3 Y! X2 A% q1 B7 u赏析:王法先生的《两只大鸟》真的是“两只大鸟”,“那枪声”真的是枪声。个人认为是现实主义的作品,而排除一些人认为的象征主义。这首诗不存在象征和隐喻,所谓本体和喻体的“同一”,或所指与能指的“同一”,其实关键不在“喻”或“指”,而在“同一”。这种表达是一种思辨哲学的表达方法,其渊源在费希特的《全部知识的基础》中,“自我等于自我”,“自我等于非我”,“自我和非我同一”,是这种表达方式的三层内涵。因此,可以说,它所表现的是对生命自我意识的一种反思,其张力在于辩证地表达出这三层内涵。这首诗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娴熟地运用了这种深刻而新奇的表达方法,更在于将自我意识外化为物,“两只大鸟”真像“两只大鸟”,“那枪声”真像“枪声”,本来属于人的自我意识的异化与同一,现在直接“同胞物与”了,这种境界和远旨从诗歌的现实意义与思想价值来看,是相当之高的!
4 F, ~4 v$ q# @( G3 N+ Y6 n9 D/ U浅谈以上几点,欢迎不同意见! |
5 y7 p7 u# l# c/ A/ [3 E. N0 }7 T% \
" C' ?, K8 R; M2 b7 d
* M, _* ?/ _1 @: J0 c- E7 d4 ]7 A! P: @! z$ A$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