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接下12月评这个活,我其实拿捏不准,原因是我对我的审美有了一定程度的怀疑,诗歌走到今天,也在悄然而必然地发生着变化。尤其是昨晚读北岛先生的“诗人传记”《时间的玫瑰》,我对此感受更为强烈。北岛选择的洛尔迦、曼德尔施塔姆等诗人无疑是伟大的,而从翻译的文本细究,更多带有朦胧诗的元素,象征意味浓厚,而这些诗人更与其生存的时代和环境有着难以尽述的关系,但是诗歌在发展,到今天已不单单是象征能解决诗歌的问题,隐喻、能指、互文杂揉其中,叙事化的植入、变形与解构等,这使我深为困惑,所谓的经典必然依附于它的时代,离开时代背景来理解一个诗人同样困难重重。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我们试图去解析一个诗人的时候,往往选择的作品是有利于自己去解剖的,都不能对一个诗人以整体而细微的把握,而只是说出了“部分真理”,或者连“真知灼见”也谈不上,只是作为别的读者的一种阅读参考。从这点来说,我认为评论是可疑的,读后感相对要亲近一点。因此,我以下选择来试图解析的诗歌也只是出于我的偏爱,或是对某些好诗歌的“刻意躲避”(因为对某些好诗歌,我实在找不到话说),所选的诗歌不一定都是佳作,但在某一点上的确触动了我。我相信每个人读诗的角度都不一样,写下我的感受只是作为一种不同角度的阅读的介入,列位看官尽可一笑。
糖衣空城
●还叫悟空
你送我的枕头里有许多小虫子,它们都长着一张羊脸
我有一头浓密的黑发,那是它们几辈子也吃不完的草
快要睡了,这才想起今天是哪一天
印花枕巾下面,再次响起窸窸簌簌的声音
不用说,又有一批虫子出世了
可是,它们在我起床时,就得死去
喧嚣和欢乐,就在一夕之间
我生有六只耳朵,对这间房子里的悲痛,听得最为真切
包括,仁青卓玛十一点半从湖南打来的电话
她告诉我桔子洲头其实并没有桔子,只有一只白牦牛
感受:悟空的援藏之旅肯定会焕发出创作的春天,关于恰卜恰的这些诗歌我觉得还只是第一冲击波,我们拭目以待,这段经历将不断转化为诗歌的源泉,并经过岁月的淘洗,而越发焕发出光彩,这第一波已经足够我们刮目相看了。糖衣和空城的两极对比,构成了这首诗歌的张力所在,当然诗歌的关键点在于一个叫仁青卓玛的女人,也即是“糖衣”的秘密,或许仁青卓玛只是一片白云,但是我们作为读者,可以保留一丝好奇的乐趣,作者也可保持不解释的乐趣,并对读者的好奇嘿嘿发笑。其次是语言上的拿捏,诗歌写作最终要落实在语言上,这首诗的语言是独特的,以平实为伪装,不时陡峭而险峻。如羊脸、黑发、草。第三是细节上,窸窸簌簌的声音、空房间里的悲痛,凸显出空城之大,孤独旅人之苦,仁青卓玛的电话将一切联系了起来,尽管我觉得“桔子洲头其实并没有桔子”有一丝油滑的气味。
大雪书
●刺一
大雪已近。越来越多
偏离的事物,过于抽象
诸如松树、柏树
青樟树的清香,若有所无
所谓立心,只有一种尺素
在云朵与窗户的接际
高处的空旷,更低于低处
感受:刺一是个造境的高手,能在不动声色中袒露出古人一般的情怀,我想,这是一个现代人在喧嚣的现代生活里,唯一能保持的对于干净理想的秉持和操守,显示出了作为诗人自我修养的倔强,因此是可爱而为读者所期待共鸣的。“大雪”所蕴含的纯洁,与“偏离的事物”有一种互相“提醒”的关系,尽管世界一片纯白,却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立心”亦是古人自我修为的一个显著特征,后一句视觉向下,昭示了一种无能为力的怅然,生活如此,我亦坚持。
生活
●浊之云
我路过
大把大把树叶
落了一地
我一贫如洗,那些枯叶如此匆匆
非得与我相干
它们短暂,枯燥,乏味,纷绕
我大声喊叫也不能阻止
它们随意充斥
我用脚推扫干白的水泥地面
长期以来没有一丝裂缝
因完整而变得
毫无生命意愿。
我咒骂那些大把大把
轻飘飘的东西苟且偷生
没有灵魂,无葬身之地。
我笨拙的身体前后滑动
一个可怜样
摆脱不了
悲观,沮丧的想法
如同眼前光秃秃的树干
秃顶,秃驴,蠢货,傻B
将来又会能怎样
我懊恼不已
一动不动
每每早早醒来
“悲伤不已”
感受:这首诗歌初看很一般,写“生活”残酷的作品太多了,以至于我们出现了审美疲劳,而到后来我选择这首来说说,原因是浊之云所写的“生活”与我的基本一致,也应与多数人一致。此诗由“落叶”而起,“大把大把/轻飘飘的东西苟且偷生/没有灵魂,无葬身之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确能让人疯狂、焦虑、不知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此类感受带有普遍的意义,每每早早醒来/“悲伤不已”,这句有大悲凉,也能让人唏嘘。尽管我对贴身抒情的诗歌较为厌倦,却还是喜欢这一首,只因它忠实于自己,守住了基调。
我不觉得我无聊
●那勺
一个人
走在大街上
被三个小年轻给包抄了
他们掏出纸笔
先生,你幸福吗
我说NO
然后用手一指
一棵树
树下
有两只尾部相连的狗
一灰一黑
灰的大
黑的小
灰的遮住大半个黑的
2012/12/23
感受:我一向喜欢那勺诗歌中机智的部分,也即是智慧的部分,到了今天,在规避传统诗歌泛抒情化的趋势下,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智慧无疑为诗歌增色不少。此诗是对某TV“你幸福吗”的一次黑色幽默的戏仿,却又道出了关于“幸福”之辞的真理——幸福之于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性爱及其衍生的繁衍的本能(自由和责任),这些本质上的幸福,远比那些形而上的“幸福”更具直击人心的力量,因此,“我不觉得我无聊”。
黄金坠
●李敢
从前有大红公鸡在棺盖顶子上,喔喔叫唤
它要死在半夜十二点,然后吃进阴阳先生的肚子
筑墓人,有八条汉子在从前,就叫相帮
在黄昏光着膀子。他们抽叶子烟,墓门口闲摆龙门阵
时令小雪,银杏叶有压在胸腔的呼喊
阳光击打着光秃秃的枝条,黄金生天上,一直在下坠中
天日越来越短,夜黑越来越长。走
我已经站直了——守在院门口,望你黑脸秋风般摸回家
感受:李敢给我的印象是,倾心于乡村生活,难以自拔的苦吟诗人。都说巫长潇湘,李敢的身上却也有巫的气质。这首诗是一幅关于乡村葬礼的风俗画,这对他来说,算是一绝。我一直还记得李敢关于乡村生活的几首诗歌,带着原初生活的生动气息,而内在又有难言的孤苦和苍白,这矛盾真实反映了农村的真实状态。这首同样具有这个气质,而更多了一些挣扎和纠结,即黄金坠和黑色画面的悖论,在此未能统一起来。
我一直想写一首大诗
●江一苇
我一直想写一首大诗
我一直在留心身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发现
小事总小得不值一提
大事总大得人尽皆知
那么,我该写些什么呢?
就写写我同学张狗蛋短暂的一生吧
他七岁有鞋穿,九岁有学上
十一岁交不起学费被迫回家替人放羊
十二岁进城做童工
十八岁挣了些钱翻修了一院土木结构的房子
二十岁经人说媒与邻村的小翠结婚
二十五岁那年冬天,他驾驶着邻居的三轮车进县城粜洋芋
为躲避城管的追查,被一辆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死
留下了一儿一女。在人间
写下了唯一一个他不认识的“好”字
2012-11-12
感受:读完这首诗,不免有一股难言的酸楚涌上心头。这里“大诗”与“小诗”的有意设置,明确了一苇对于高蹈的“大诗歌”的警惕,对于关注具体事物、个人命运的“小诗歌”的肯定。“大诗歌”情结一度束缚了诗歌的发展,陷入虚、假、空的泥沼,张狗蛋同学的经历和遭遇佐证了“小诗歌”的力量。对张狗蛋同学简历般的叙述是极有特点的,套用一个文学批评的词语:零度叙事,用属于张狗蛋的大事件勾勒了他惨淡而悲剧性的一生,一苇在极力压制感情的泛滥。最后一句尤其出彩,一子一女构成的“好”字,饱含了沉痛、悲哀、缅怀、控诉等等诸多难言的感情,余味绵长。
答谢辞
●霜白
让我谢一谢那些爱我的人
和我爱的人
像谢谢包在我根上的泥土
再谢谢恨我的人
在被敲醒的伤口上
凝结着我血液里坚硬的部分
像一次次的水来土掩
从我的脚踝夯实,升高
所有的朋友和敌人,君子和小人
更多不好不坏的人,陌生人
像不同的沙子和石子
时间流下来
我在它们之间灌上血浆和水泥
体内的搅拌机轰鸣着——
谢谢大家,把我牢牢抓在
一个坚固的过去
谢谢
让我对这泥沙俱下的生活深深弯腰
2012-11-18
感受:这首诗歌绕不过去一个关键词,即“感恩”,而此感恩又具有佛家宽宥一切的包容性和万事万物锻打“我”的坚韧性。感谢“爱我”和“恨我”的人,两极殊途同归,皆是“我”得以成长、坚硬必不可少的泥土。“所有的朋友和敌人,君子和小人/更多不好不坏的人,陌生人/像不同的沙子和石子”,到后面,诗人使用了“混凝土搅拌”这一意象,进一步说明了“爱”和“恨”作用于“我”的“坚固的过去”,而生活的重压是有其自然的显现的,“让我对这泥沙俱下的生活深深弯腰”,尽管如此,我还拥有坚硬的脊骨。“爱、恨、根、脚踝、血浆、水泥”等词具有一以贯之的逻辑,使此诗完整而又准确。
像孩子爱他的玩具
●国志峰
姥爷走的仓促
我妈给一对老夫妻跪了十分钟
才把他们的寿材
匀出一副
后来姥姥就幸福多了
她的寿材老早就打完漆好
放在菜园的一角
姥姥没事就打开园门看看
有时正吃着饭想起来
也要去摸两下回来接着吃
2012.12.08
感受:我想,对于死亡我们还尚未有完整的体验,而此诗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透露出了对于死亡的一个另类的态度——老之将死的“喜悦”。这从两个小细节上体现了出来:“姥姥没事就打开园门看看”,“有时正吃着饭想起来/也要去摸两下回来接着吃”。姥姥时日无多,唯有对于“死亡”的期待,占据了她生命中的“主题”,死亡不可避免,而“等待死亡”却超越了一切有意义的事情,成为了生命中“唯一”的意义。从这两个“喜悦”的细节,死亡呈现给我们荒诞而又极富人情味的表情,唯有接受死亡,回避死亡所附加的社会意义,才显得更为真实。“后来姥姥就幸福多了”——这句主观推测似乎没有什么作用,宁可舍去。
以上算是对12月份部分诗歌的胡言乱语,其中肯定丢掉了许多好诗,也丢掉了还可言说的或值得言说的诗歌,有三个原因:一是有些诗歌的确觉得好,但是无处下口;二是每次在寻找诗歌的时候,状态都不一样,无法避免不遗漏;三是我自身的问题,最近感觉不够敏锐,错过了与某些好诗契合的时机。因此对这次诗评我自己都觉得不满意。接写在前面的话:一个人不可避免地置身于一个时代,应该说,对这个时代,我们的触觉还有待于加强,所选的诗作者大都比较熟悉,平时也较为关注,但是我觉得状态都未到达最佳点,相信大家都处于某种较为滞涩的处境,也因此,在写作中痛并快乐着。
以上肯定有所偏差,甚至认识的错误,期待诸君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