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燕山文学群体的创作引起关注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汉魏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历代的文人在燕山地区留下大量诗文,形成绵延至今的文脉。在当代,燕山地区成长起大批诗人作家光耀着燕赵和全国文坛。例如唐山的浩然、管桦、丛维熙、关仁山、旭宇、长正、张学梦、徐国强、袁宁、方明等;秦皇岛的戴砚田、大解、解峻山、阎明国、林闻、张敏利、王海津、肖欣楠等;承德的郭小川、刘章、何理、白德成、杨田林、刘兰松等。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出生在燕山地区的作家诗人,创作了具有里程碑意义上的作品。如关仁山以穿越燕山的滦河和燕山南麓的冀东平原为背景所创作的《麦河》,如大解的长篇诗歌巨著《悲歌》。
所以,在思考燕山文学创作这一问题时,我曾经在当代整个燕山区域内的文学创作和新提出的燕山文学之间徘徊。后来,我发现,是我自己的思考进入了误区,在人为地限定某种范围。燕山文学只是一种文学概念,文学旗帜,燕山文学就是燕山区域性文学。也许提出燕山文学概念并以燕山文学名义出版和发表作品的群体,所推出的作品不能代表燕山区域性文学的最高水平,但他们率先提倡用文学的方式表现“起身乃与万巅齐”的燕山文化,他们的作品,是燕山区域性文学的一部分,和燕山区域性文学本来就是一体的。
由于我对燕山区域内作家的整体创作状况所知甚少,不能站在更高的地方去看这一道完美的文学风景。就我所拜读过的作品而言,也不能透视和把握其创作的艺术特征和精神本质,加之其他的一些原因,所以本文主要关注以燕山文学名义面世的文学作品,也就是《诗画迁安》系列丛书《化境家园》和《燕山》杂志创刊号范围之内的作品。
1、燕山文学群体取得的创作成就
目前,从以燕山文学的名义推出的八卷本《诗画迁安》系列丛书、《化境家园》、《燕山》杂志创刊号来看,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其次是小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描写人情和人性。人情和人性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燕山文学群体亦投入大量笔墨,礼赞亲情、友情和爱情。最有代表性的如杨田林的散文《母亲的季节》。作家用质朴又闪耀生命本质光泽的语言和人之子绵延不尽的真情挚爱,塑造了一位坚强慈爱的《母亲》形象,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生命的升华和感动。碧青的诗集《母亲的诗》,第一次以诗歌的形式描写了一位母亲从孕育孩子,到诞生、哺育、养育的母爱历程。李潇的散文《我的母亲》以情感的力量催落读者的泪水。
描写爱情主题,如任峻山的散文《一曲悼亡词,古今刚柔曲》,赞美苏轼在《江城子》一词里所表现出的大爱柔情,并点出古今相承的脉络。刘新苗的爱情诗《我把世上所有的路走遍》,表达了爱是一生的追求和眷恋:“我把世上所有坎坎坷坷的路走遍/也要找到圣洁的情感/我相信与你明眸相遇的瞬间/定是我终生闪光的眷恋/……我把世上所有平平坦坦的路走遍/也要与你风雨同舟 携手并肩/用真诚除以苦辣 用生命乘以甘甜/共同走向地老天荒的彼岸”。此外,何春刚的爱情诗《短歌行》十九首纯净优美,李国锋的爱情诗深情忧伤,阿紫的爱情诗激情飞扬。
反映友爱主题的诗,当首推霍志国。他创作了大批诗词歌咏友爱。或在推杯换盏中诗性勃发,或在游历的路途中感慨万千,或在幽静的夜晚想起往事,无不闪现友人的身影和音容,多情的诗意充满关爱、思念、理解和赞美。如他的《答诗人强子》里的诗句,令人百感交集并凝神深思:“几曾彩笔崎岖路,终是平生坎坷人。身以浮华经日月,心从襁褓过风尘”。自古诗人多磨难,今世骚客亦艰险。身以浮华经历永恒的日月光华,仍然像襁褓里的那颗无尘的心,却要承受弥漫的风尘。这是对友人的最高赞誉,亦是诗人对生命和尘世透彻的感悟。在《与强子对饮》一诗里,则表达了燕赵男儿豁达和豪放的情怀:“北岭做席天地宽,真人对饮且为欢。从来酒阵英雄少,自古楼台鼓角寒。消遣枯枝挥宝剑,勒将砖马跨征鞍。还期共醉长城上,塞外云霄放眼观。”
二是抒写对自然山川和生命的感悟、对社会与生活的透视和把握,抒发生命情怀。如霍志国的诗集《秋叶鸣蝉》。他的诗词实现了现代汉语和古典诗词格律的有机结合,风格豪放,古朴厚重,又不失清丽婉约的情韵,自成一家。这在当今的古体诗词创作队伍里,是不多见的。他的诗词体现了典型的燕赵风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震撼力和穿透力。例如《长白山吟》“云烟浩渺群峰绕,神秘瑶池岭做堤。人入仙关心远近,水分国界路东西。横空雨瀑千重怒,过雨山花百处啼。侧耳可闻天上语,起身乃与万巅齐。”这首诗雄浑壮丽,表现出壮美的诗意和生命的大气象。“侧耳可闻天上语,起身乃与万巅齐”,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超凡的境界恰恰立足于凡尘。这是一座崛起于大地的高峰,是“起身乃与万巅齐”,所以,创造了当代古体诗词的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境。读者像迎面进入一种群峰浩荡的世界,在欣赏“横空雨瀑千重怒,过雨山花百处啼”的生机无限的美景时,同时被不断吹拂的清风涤荡,那“起身乃与万巅齐”的风采,把我们带入一种生命傲岸挺立的天地。世界汉诗协会会长周拥军曾给予这样的评价:“这首诗,比兴绝妙,大气豪放,放入唐诗中也不见得逊色多少。”具有燕赵慷慨悲歌之风的《苦旅》一诗,则表现了人生的豪迈情怀:“生如叶落华时少,友似星稀聚不多。成败从来千古事,十年一梦付吟哦。”而《红峪山庄答登山人》宛如天地间的一道清流:“我自岭中来,穿行千里雾。若闻泉水鸣,是我来时路。”范立彦的散文《莲语》,这是一篇融入了古今哲思的美文,反映了作者在对莲的接近过程中,融入了对佛学和生命的思考和领悟,寄予和梦想,表达了追求生命高洁的心灵。另外,描写同一主题并抵达一定文学境界的还有李文风、三木、等待黎明和草堂论语等的散文和杨明益、李腾飞、刘友芳、傅和昕等的诗词。
三是歌咏家园的燕山、土地、河流、村庄和城市。王克功的诗词集《故乡放歌》,是诗人几十年创作的结晶,表现了对家乡炽烈的爱,体现了深厚的古典诗词创作功力。几十名作者的散文选集《燕岭寻芳》,是来自燕山和土地的情怀袒露;散文选集《真情不讳》的特色是面对燕山家园的生命体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十几名作者的诗词合集《吟坛撷英》,是古体诗词创作队伍的展现,集合了最精华的作品。新诗集《滦河流韵》,像一条汇入了众多诗意的小溪的河流,在家园土地上奔流。而《化境家园》一书,亦画亦诗,反映了燕山“田园如歌、新城如画、生活如诗”的时代画卷。《燕山》杂志发表了一大批燕山区域内作者的优秀的诗歌和散文,体现了鲜明的燕山文学特色。如一笑的诗《燕山深处》。“燕山深处/我能够看到神祗的光芒/我能够看到/一些柔软的树根/深入石头的内部/紧紧抓住一些朴素的物质/紧紧抓住/先祖钙化的手臂/千仞的石壁上/那是我清晰的影子/我的脚步在燕山之外/我的灵魂在燕山之内/我的尸体/深入燕山八万丈泥土”,燕山的子孙,只有抓住先祖钙化的手臂,深入燕山八万丈的泥土,生命才可以与燕山永远融为一体,才可以与土地合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燕山挚爱的情怀,和性命等同的深度。
诗人高粱找到了他生命里的下洼地。他看到了“一个人一生都没有用上双腿/他向下生长 最后老死在故里”(《平衡》),这是燕山里很多人的命运。但是,他相信“所有地下的事物/最终都会在地上找到出口”(《我听到河流的声音》),在土地上出现和消失的事物,才有轮回生长的能力,才能永生。这也是下洼地的永恒的意义。王树娟找到了家园的滦河。她赞美这条大 河,“你用九十九条手臂/拥抱山川、平原和沟壑/拥抱九千九百九十九个村庄/以及村庄里祖祖辈辈不灭的烟火”,她面对着滦河高歌:“当我老了/你不会老/我生命中的大河 /你奔腾的血脉/早已铸成燕山/永恒的魂魄”。而王建华的诗则表现了经历了生活的沉重和沧桑之后的那种《静静的岁月》:“品读你美丽的诗句/微笑而不语/生命原本有许多颜色/而我只剩下剥损后苍白的茧/缠裹了岁月给予的沉默……放下吧 所谓的悲喜/岁月已为你沉淀了一切/不再回望/甩甩头 背起爱的行囊/星月满天的夜晚/独看生命的弄影”。
在美丽的家园,世世代代的人,面对大地劳动着创造,面对苍天放飞着梦想。家园,是燕山文学群体永恒的创作主题。王连海的散文《三十年河西》,通过自己的经历,反映了家乡农村三十年的巨大变化;李果的散文《黄台月色美》,描写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更美丽的山水风光——黄台湖;张卫华的《淌在画里的河》,用优美的笔调,描写了接近干涸的古老三里河,终于在今天又呈现了独特的风韵,人在画里游,思接古今,实现了人画合一。
李果、七月、宋向阳等作者的小说,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城市和乡村生活,塑造出多种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他们是这个群体小说创作的娇娇者,家园的审视者和讴歌者。
笔者受强烈的情感驱使,将《不再问彼岸在哪里》献给了我们的《化境家园》:“不再问彼岸在哪里//我的家园/远古丰沛的流水/缓慢地冲洗出/第三纪红石岩的丹霞//烽火台坐着的连绵群山/都是时间凝固的潮水//世界沧海桑田的变化/是多么壮丽/自然造化的手掌/抚摸着岁月的大地/古老的大海和河流消失//留给我/每天行走的大地/此岸和彼岸合一”。
四是探访人类历史和文化古迹。如尹玉强的诗《青山关秋梦》。诗人面对燕山古老的青山关,如瀑布般倾诉着满腔壮志情怀。“曾经畅然狂想凭籍风暴的猛烈而振展阳刚的翅膀/
在浸润你沉毅雄健身躯的时刻把你的表情真诚端详/目睹雨的队伍在你的笑谈中纷纷溃败不过是陡然描绘了你非凡的气象/目睹风的旗帜轮番欲取缔你头盔上的璎珞只能使你的白发格外蓬勃了千丈/我的眼光以股份的方式参与雷电的礼仪除了一窥你震撼终生的生动/我被恒久的静默劝退……”这首诗气势磅礴,丰富厚重,又激情飞扬,自由洒脱,有着诗人一直珍爱的自由和高贵的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燕赵风骨。王海津的散文《青花•青砖》,从普通的生活出发,却触摸了乡村的本质和传统文化的底蕴。任峻山的散文《龙山,一座与传奇同在的山峦》,追溯了龙山的历史典故和神奇传说。龙山脚下的滦河岸边有四万多年前人类活动的遗址,龙山的身躯之上亦有几千年前的人类遗迹。作家赞美龙山的性格,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孤竹子民。尹小燕的《迁安考古与文物保护》,则从广阔的背景上梳理了家园大地的文物古迹。
五是对世界深处和生命背景的探索和追问,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索。如常兴忠的《模式》。“我只有一种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力/根本不通过我的思维/却束缚和控制着人的心念和思想/仿佛/世界/在我没有到来之前/就有了这个模式”。于是,诗人追问:“山那边/我们的背景/是什么”。是的,这个世界所呈现出的一切有形的事物,包括人类自身的生命生长和消亡,都不是自身所能控制的,而是有一种无形的模式,在制约着一切有形的事物。在万千有形事物的背后,一定有无形的背景。而这种背景是什么,造物主从来没有明示过,人类自然茫然。诗人看到了“而大海/永远在我们的面前咆哮”,启迪着诗人自己的答案。在《时间》一诗里,诗人面对着时间这匹狂奔的野马,感叹“你踏过我的身体/迅即消失在夜色里/从不留下任何痕迹”。于是,他和时间进行了一次对话:“时间啊/不是我的/甚至都不是你自己的/你只是自然宇宙的专利”。这样的诗句仿佛蕴含着天机。
由以上可以看出,燕山文学群体的创作题材很广泛。我相信,在三五年内,这个群体就会推出更多的作品或专著。
2、燕山文学已经引起关注
燕山文学群体的出现,已经引起了文学界和地方政府的关注。
《诗画迁安》系列丛书出版和《燕山》杂志的筹备,立即引起了唐山市文联、唐山市作家协会领导袁宁、孟宪民和《唐山文学》主编方明的关注。省级刊物《唐山文学》在2011年4月出版的第2期杂志上发表了万言评论文章《正在崛起的燕山文学群体》,对燕山文学给予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承德市作家协会主席杨田林把最新的力作《母亲的季节》交给《燕山》杂志编辑,给予支持和鞭策。秦皇岛市作家协协主席阎明国向这个群体的作者约稿,准备在《海韵》杂志推出,表示对这个群体的支持和帮助。
2011年5月17日,百花文艺出版社和迁安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诗画迁安》系列丛书暨《燕山》杂志首发式。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关仁山、光明出版社原社长、中国诗词协会副主席李树喜、百花出版社社长靳立华、总编办主任韩铁梅、出版科科长马振营、总编办编辑徐丽梅、一编室主任高为,一编室编辑徐福伟、唐山文联党组书记孟宪民、承德市作协主席杨田林、秦皇岛作协主席阎明国、《唐山文学》主编方明、《唐山劳动日报》王一鸣及燕山地区部分县市文联的代表出席了首发式,并给予燕山文学很高的评价。
省作协关仁山主席在发言中说:“燕山,也是我的故乡。燕山,是一座历史名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也是燕赵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燕山人美,物产丰美,有着我们当代作家挖掘不尽、抒写不完的人类文化和生存奋斗的故事”。“就河北的地理而言,燕山区域包括唐山、秦皇岛、承德三市。燕山与太行山是河北的两座重要山脉,太行山文学和燕山文学是河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生活在燕山怀抱的诗人作家,以燕山的名义为自己的文学作品命名,扛起了燕山文学的旗帜,出版了《诗画迁安》系列丛书,创办了《燕山》杂志,就要不愧为燕山这个名字。”他希望,“既然树起了燕山文学的旗帜,就要坚守住这块阵地,建设好这块阵地。一是推出更多的好作品,不断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学活动。以在燕山区域开展采风、走访交流、作品研讨、创作座谈会等形式,凝聚创作群体,更重要的是增强群体的创作信心,迅速提高创作水平,扩大我们燕山的影响力。燕山区域文学创作的发展,必将成为河北文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靳立华社长给予这样的评价:“当今,文化已表现出更加强大的力量。只有既具有文化含量的精品文化,经济和文化才能进入更高的阶段,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诗画迁安》系列丛书洋洋洒洒,一百多万言,有散文,有诗词,有楹联,还有绘画及摄影。这么丰富的题材作品,凝聚着作者们的辛勤汗水,是他们多年创作的积累。有了它们,迁安才能以多姿多彩的形式走出河北,面向全国,让大家看到迁安的丰富的内涵。”
李树喜社长称赞:“燕山文学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燕山。希望《燕山》杂志,显示出燕山丰富的文化,把燕山打出去。”
迁安市委宣传部宋荣兴部长指出:“近年来,迁安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围绕建设文化强市,深入挖掘黄帝故都、燕山文化历史底蕴,着力打造具有迁安特色的文化品牌。《诗画迁安》系列丛书,图文并茂、格调高雅,融知识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树立起完整的、立体的、全新的迁安形象,充分展示了迁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生态环境的良好风貌以及城乡发展的崭新形象。燕山文化不仅是迁安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源头之一,她培育了质朴豪放、坚忍不拔的燕山精神。《燕山》文学期刊,旨在反映燕山区域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弘扬燕山精神、打造燕山文化品牌。今天的首发式必将载入迁安文化发展的史册,成为迁安文化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副市长岳树存评价“《诗画迁安》系列丛书暨《燕山》杂志首发式,既是迁安文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迁安文化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它标志着我市燕山文化的正式创建。”
在燕山文学起步之初,省作协创联部主任刘建东老师就开始关注。他详尽了解了燕山文学的诞生、发展现状,从河北文学整体发展趋势和燕山文学版图的角度,对燕山文学今后的发展走向寄予厚望,进行引导和给予大力支持。我省著名评论家杨立元老师,对燕山文学现象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个群体创作的作品,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平,值得关注,应该进一步去评价。
著名诗人、山东《黄河诗报》主编王竞成对打造燕山文学提出了具体的意见:“燕山是一个很宽阔的地域,燕山文学从古至今有一个很大的宽度,建构燕山文学的概念,首先从理论上建构,从古代燕山文学去寻找理论根基,研究、展示古代燕山文学作品;进一步推动今天的燕山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再有人坐下来专门研究燕山文学,推出一批有分量、高质量的理论文章,推举一批现代燕山文学精品,全方位、多层次挖掘燕山文化的内涵,举办有关燕山文学的研讨,出版专著,就一定能够打造‘燕山文学’这张文化名片。你们地方作协可以通过政府的支持,来推动燕山文学的繁荣!”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