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于六十年代——两岸诗选》在台湾出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4: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于六十年代——两岸诗选》在台湾出版

       作为《生于六十年代——中国当代诗人诗选》的衍生书目,《生于六十年代——两岸诗选》已在台湾由文讯出版社出版。
  该诗选共选入生于六十年代的24位台湾诗人和60位大陆诗人的诗作,大陆入选的60位诗人为:1960年:吕德安、黑大春、萧开愚、莫非;1961:李笠、骆一禾、韩东、吉狄马加、周亚平、孟浪、陈东东;1962:海男、丁当、王寅、杨黎、马铃薯兄弟、唐亚平、林雪、庞培、张枣、陆忆敏、1963:陈陟云、李亚伟、西川、车前子、何小竹、梁晓明、黄梵、杨小滨•法镭、李元胜、黄灿然、胡冬、潘洗尘;1964:海子、赵野、臧棣、潘维、默默、娜夜;1965:树才、小海、龚学敏、张执浩、沈苇;1966:伊沙、雷平阳、余怒;1967:西渡、徐江、桑克、陈先发、侯马、蓝蓝、杨键;1968:杜涯、周瓒;1969:安琪、寒烟、朱朱、路也。
  《生于六十年代——两岸诗选》采取正反双封面的方式,台湾部分为竖排,大陆部分为横排,版权页位于书的中间——正好像台湾海峡一样将台湾和大陆的诗人诗作分开。


附潘洗尘序文:写在《生于60年代:两岸诗选》付梓之际
  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未八十年代初的剧烈历史嬗变,曾造就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诗歌盛世。当时,诗歌的巨大魅力,吸引着整个年青一代的目光。“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国诗人,正是在这样一个宏大的历史开端上,集体地开始了青春与诗歌的激情碰撞。
  在当时的汉语诗歌内部,反抗意识形态话语,曾是“朦胧诗”一代写作的动力,但其语言方式也不可避免地沾染着另一种的“意识形态”。这对汉语诗歌写作既是一种“愤怒的”打开,又带来某种“潜在的”危机。而一批早慧的“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国诗人,不仅承接了“朦胧诗”一代所开创的道路,又勇敢地把写作的重心拽回到各自的“语言个性”上来。正是他们,把诗的命运托付给了“个体生命”与“母语活力”的奇异相遇,他们用自己更丰富和更多元的写作实践诏示世界:汉语诗歌写作已不再是“意识形态话语”的对抗性表达,而是对“语言潜能”的创造性妙用。毫无疑问,经过了三十年的探索,作为当代中国诗坛最为庞大的一个写作群体,“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国诗人们如今已成为了当代汉语诗歌领域当之无愧的中间力量。甚至可以毫不夸饰地说,“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国诗人们的写作实践,不仅代表着过去三十年汉语诗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他们接下来的努力,也必将影响甚至决定未来二十年汉语诗歌的走势。
  为了客观、集中地展示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国诗人横跨三十年的写作成就,为今后的文学史家研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新世纪十年这段历史时期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诗歌的发展与嬗变提供一份较为翔实的史料。早在2008年初,我就开始着手编选这套原定名为《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国诗人》的丛书,计划中的这套丛书将包括诗歌作品卷、翻译作品卷、理论作品卷、书信随笔卷和影像记录卷等。现在,计划中的诗歌作品卷分《生于60年代:中国当代诗人诗选》(两卷本,由潘洗尘、树才主编)和《生于60年代:两岸诗选》(由潘洗尘、颜艾琳主编)两个部分分别于大陆和台湾的先行出版,标志着这项历经数年筹备的巨大工程,已开始正式启动。
  早在这套丛书筹备编选之初,我就曾透过媒体并直接向国内百余位从事诗歌写作和研究的专家发出了公开征集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国诗人名单和作品的信函。最后,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前提下,综合出了一份400人的初选名单。现在大家看到的由我和树才主编的《生于60年代:中国当代诗人诗选》,正是在那份400人名单的基础上,最后确定的一个由123人的作品组成的一个选本;而由我和颜艾琳主编的这本《生于60年代:两岸诗选》,大陆部分则正是在《生于60年代:中国当代诗人诗选》的基础上,再次遴选出了60人的部分作品,与由艾琳选定的台湾部分合编而成。在此还需告诉读者的是,整个编选过程对于编者来说,既兴奋又遗憾。生于六十年代的这批中国诗人,他们写作实践的丰富性与多元性,以及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巨大阅读享受,透过一首又一首作品扑面而来,始终让编者陶醉其中,而要在一个甚至由远不止400位优秀诗人组成的伟大群体中,因编选规模限制而必须进行再此遴选,最后只能留下这123人甚至60人的作品,作为编者,其内心的遗憾与痛苦更是无以言表。
  《生于60年代:中国当代诗人诗选》和《生于60年代:两岸诗选》所入选的诗人,基本依次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起步,而后三十年里一直保持着旺盛创造力和较高水准的诗坛“老将”;二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步入诗坛,而后二十年里始终能与汉语诗歌的实践同步向前推进的诗人;三是成名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间因各种原因暂离诗坛而强势回归后又能继续奉献出较高水准诗歌文本的诗人;四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盛名于诗坛,后因各种原因终止写作至今的诗人。为了尽可能地全面展示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国诗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和新世纪以来不同时期所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编选时还对每位入选诗人的作品按创作的不同年代进行了一定的配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所提出的“六十年代”的概念,与任何流派学意义上的概念无关,因为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国诗人的最大群体特征,或者说其最大的史学价值,恰恰是在丰富性和多元性上。
  《生于60年代:中国当代诗人诗选》和《生于60年代:两岸诗选》正式出版之时,正值一年一度的“天问中国新诗新年峰会”在台北召开之际。这项传统的诗歌活动能从大陆办到台湾,还要感谢《生于60年代:两岸诗选》的主编之一颜艾琳女士,正是因为有了我们在大理第七届峰会上的相识,有了艾琳孤身一人在台北长达一年的辛苦筹备,才得以使本届也就是第八届峰会能首度在台湾顺利举办。包括这本《生于60年代:两岸诗选》,如果没有艾琳的艰辛努力,在台湾的出版也是不可想象的。
  谢谢艾琳!谢谢在我们这些生于六十年代的中国诗人的肩头,至今仍清晰可见的理想主义的光辉!
  2012年9月2日




作者:文讯出版社  来源:文讯出版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18 15:16 | 只看该作者
祝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5:28 | 只看该作者
麦浪 发表于 2013-1-18 15:16
祝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18 15:29 | 只看该作者
肖振中 发表于 2013-1-18 15: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18 22:44 | 只看该作者
肖振中 发表于 2013-1-18 15: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5 18:2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