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9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津诗人》2013夏之卷开卷诗人王向峰作品紧急征求诗歌评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天津诗人》2013夏之卷开卷诗人王向峰作品紧急征求诗歌评论
   要求:1500字以内,2013年1月30日交稿。邮箱:luoguangcai@sina.com
请附作者照片、简介、通联。无稿酬、赠样刊。谢谢。
                                                          《天津诗人》诗刊编辑部
                                                               2012年1月28日
雨夜 梦入大泽乡 (外七首)
                      王向峰
夜深时,
巨大的雷雨声,惊我醒来。
天裂了? 恍惚海水倒悬!
窗外的世界隐在迷蒙中 闪烁着
一排橘红的灯光 蜿蜒
像一支雨夜中行进的队伍,
倏然穿越两千年;
仿佛大泽乡那个惊人的夜晚:
“会天大雨 ,失期 ,法当斩!”*
暴动的囚徒,手提刀剑。
火把照映着卑贱者的面孔。
这么大的雨也没能浇灭这团火;
这么崎岖的路也没能拦得住愤怒。
直烧到长安城下,
烧到阿房宫前;
烧得“满城尽带黄金甲”;
烧到水泊梁山,烧到太平天国。
烧到大渡河畔,一路向北,
绕过我窗前。
今夜雷电闪过的一瞬间,
我亲证了草莽英雄的又一出大戏。
亦或是误入了一场预谋?
也许,也许,真的都活在错觉中,
我躺回床上不知是醒是梦。                                                  
                           2012626        
在北京南站乘地铁
这像泰但尼克号的三等舱,
熙攘的男女;
也像传送带上的羊群,
只是头上没有白云。
这像伸往天国的通道
挤满了幸运者
也像被谣言追赶的难民,
只是看不见菩提树
这像一个的混世江湖
有面食烟酒
也有欲望和野心、;
只是没有四季没有庄稼,
更没有你一寸土地。
这像末世的不夜城,
畅销的、时尚的,
只是没有真相和诗歌,
更没有耶稣和佛陀。
这四季安全,
没有风雨雷电
像到了幸福的彼岸,
只是别看错方向,
错把出口当入口
其实只要你上了车,
就不得不听喇叭的话,
不得不交出自己,
听命于铃声,
像一张乘车卡上的数字。
重要的是,
票可是你自己买的,
如果一定要重获自由,
就请见站下车,
回到大地之上,
回到阳光里再说。                                                                                                                  
     
2012、6、20
致美国乡村歌手约翰·丹佛
约翰·丹佛
你的前世一定是鸟
只要空中有翅膀
你的歌就还在飞
在晨光中在晚霞里
你手拨吉它  迎风而立
头发飘扬像一面旗子
在雨后的晴空
在雪后的田野
白马在大地上奔跑  
城市不再喧嚣  
尘世不在滴血
约翰·丹佛
你一定和上天有约定
关于爱的约定
《丹妮之歌》的约定
是神明给与的恩泽
你写下这些词
唱完这些歌就转身回去
弹着吉它梦里回家
从《高高的洛基山》
到《加利福尼亚海岸》
回你的天堂  
象鸟归林中  鱼儿还水
在海天相连处和衣而卧
这是你的宿命吧
在海市蜃楼中归去
只把歌声留在空中
仿佛飘浮着一种嗅觉
我们
在孤寂的山路上听
在飞行的云中听
在一无所有时听
在绝地逢生中听
约翰·丹佛
远行他乡的人 有福了
孤身独坐的人 有福了
身在故乡心灵依然漂泊的人 有福了
心灵依然漂泊的人们
《比蓝色更忧郁的路》
充满诗意的路
《通往同一个世界》的路
让人痴迷的路
为此 他们称你作“桂冠诗人”
而我更想借你那把老吉它  
让我们一起飞
2012,6,12
给诗人深耕
你面貌寻常
又有些佛相
生于市井却移居田园
心里有麦子  诗里有爱
常记得祖母的村庄 儿时的河
廊柱上的辣椒 场上的秸秆
老井 围栏 门前的丫头  岸边的玩伴
其实你骨子里就是棵老玉米
质朴 阳光 须发飘然
如今你依然住在祖居
象花生回到地里
锄头找到了农田
我来看你就多了个理由:
一边扩建的新城
一边是郊外的蓝天
是村庄变为城市之前的样子
我俩在瓜藤下饮茶而坐
聊聊天下闲事  让日子变慢
看落日飞鸿  云卷云翻                                         
2009.7.25
吴先生的最后一天
吴先生是大银行的小职员
像卓别林电影中的凡尔杜先生*
每天数着别人的钱  象数着落叶
在妻子的忌日 他失业了
风刮落的树枝
吴先生独自穿过金融街
拐到林荫道上
好像为了离钱远远的
远离伤心之地
在两排梧桐间 在夕阳中 他
恍惚看见夭折了的儿子
吴先生走进图书馆大厅
存包  借书  读着            
感到四十而惑
像哲学家思考人生似的
日子变的无可无不可
他歪着脑袋看世界  哪都是歪的
圣徒说:
“他,是在被世界抛弃的一霎那被拯救的。”
可他一直纠结
吴先生沿螺旋楼梯一步步向上
像哲学家思考人生似的
他找到了去天堂的近道
一个幽灵在顶层栏杆前俯视下界
有种陌生的感:
看人们很小 太累
蓦然地他翻身而下
像个十米跳台的运动员
英勇无畏
“嘭!”的一声跌在
黑白分明的理石地上
开出一朵大大的红花
那本《圣经》被摔得很远
墙上的伟人像依然庄严
读者们整齐地抬头
警察裹尸  保安擦地
石面无损  光净照人
读者们继续看自己的书
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
与凡尔杜杀人不同
吴先生杀了自己
也杀了这世界
2012.9. 20                                                                                                                                                                                                                                                                                                                                                                                                                                                                                 
搬走山的是一只手
盘旋在雪峰之上的鹰隼
丈量天空并不思想
它飞的很高  
它不用思想
自由地升落
到深渊里探底 叼起骨骸
它生而知之 不用思想
我没有翅膀
却被石头般的思想压着
别人的 古人的 自己的
象磨盘下的谷米
又象被佛祖压在山下的猴子
飞不起来
五百年了
让鹰隼们俯视
搬走山的是一只手或一双翅膀
而不止于思想                                                                                                                 
2012 , 9 , 7
                        
我的风筝
我放飞的风筝
是只硕大的纸蝴蝶
我牵着它 心中的爱
风大时它牵着我
在广场上
它飞得比树高比纪念碑高
像只鸟能摸得着云
我的雄心
更多的时候
它被谦虚卑地叠起放在床下
有时我们是父子 有时是情人
有时是冤家对头
信任 在一根线的两端
只怕与另一支风筝相遇
两只蝴蝶纷飞着
直到线和线缠在一起
剪不断理还乱
一个声音说:算了吧
不放弃它就得放弃你自己
好在天空还在
鸟还在
飞翔还在                           
2012,9,17
我的九张面孔
                     
天下太平  你输我赢  战场在心中 我的九张面孔
晴空朗朗  广厦高楼  建在瓦砾上
这繁华城市呵  日日维新  日日违心
我独自流浪在家乡 独自在街头 在人群中
独自电闪雷鸣  无关他人  一个偏执的的幽灵
身处闹市  看不见的战场
腹中的灾区一片狼藉 一个隐性的震源地
没人看到我的内伤
在五脏 久劳七伤 碳化树立在沙丘上
形神相离的另一种动物  孤立远方
秃鹰飞掠废弃的枯井
象用旧了的电池
只为自我荒凉
警察的头脑  犯人的心
医生的眼睛  患者的身
一手拿矛 一手持盾 与影子决斗
我们成为自己的敌人
+
我是有着九张面孔的同一个人
凝神 劳碌在滚滚红尘
也不免虚假粗野口是心非
我是稻草人 模子里的空心人
是自己的复制品
被冷漠冰冻已久                                                                                                                                                                                                                                                                                                                                                                                                                                                                                                                                                                                            
看上去鲜活 文质彬彬
我和我们  我们的影子
象太阳之于月亮 夜空之于星辰
象河流之于泪水 喜悦之于伤痕
象一个被唤醒的失意者
心  在慢慢解冻  皓歌长空
独自等待  大地回春
  2012.102
ha         
智者的声音     
一个声音在云中说:
只有乌有之乡 才是
唯一值得居住的
我谢谢他:有您这句话
再多的苦
也该担着
世间:
还有多少荒诞 没经过
还有多少爱 终是迷惑
还有多少争斗  算是值得
还有多少泪水  不是白白流过
我也想回他的话:
心乡
才是唯一值得居住的
2012.10.6
  *:《史记~陈涉世家》
  
王向峰, 1957年生于天津。天津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就职:天津图书馆民国文献研究室,从事民国文史研究三十年。
1978年与友人创办开放以来天津第一个同人文学刊物《新觉悟》并发表诗作,同时把《今天》、《星星画会》《四月影会》等民办文艺刊物引进天津学界,影响广泛。由此开始诗歌及艺术创作。80年代起在《诗刊》《天津文学》、《诗选刊》《诗人报》《葵》等刊物上发表诗作。
著有诗集:《死港与天界》;《王向峰诗钞》;《三叶虫》(合集)。
创作编印水墨画集:《旁观》。
创作泥塑:生存者系列。
创作铜雕:都市人系列 。
                  
                                                                                                                              
o123_上网在1111它他在广场上飞E在广

                                                                                                                              
o123_上网在1111它他在广场上飞E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28 13:22 | 只看该作者
有利于互动。好形式!{: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28 14:21 | 只看该作者
——跨度好大,穿越得也深;从陈吴的大泽起事,一片喊杀声惊动天神,“满城尽带黄金甲”,一束束野火烧红了天,直烧到天国,太平乎?烧到金沙铁索,亦真亦幻,到头来原来是一场梦,梦境挺深;还在梦中,从故土,穿越至大洋的西岸,再钻入一颗老玉米里,“看落日飞鸿  云卷云翻”,笑看人间多少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28 15:3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支持{: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28 16:07 | 只看该作者
                   一首诗的集体意识与世界经验
                                             高世现

    王向峰的诗我曾在《新诗经》144期编选过,其时是第一次以城市命名推出“天诗诗歌周”, 当时就对他的《祭曹操》印象深刻。再从《祭曹操》到今天读他的《吴先生的最后一天》,两首诗像“两个我”在隔岸呼叫,穿透两个文本所诞生的精神时空,它们必然在创作意图上互相呼应,照亮了内心的去路,接通一脉相传的罕见的全景式人文景观。这也每一个认真对待诗歌写作的诗人应去努力的。每一首诗都会成为其他作品的镜子,每一首诗都要跟自己的历史对话与历史的自己对照,从《祭曹操》到《吴先生的最后一天》,王向峰给“诗史的荒诞”留下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论题。
    “诗史的荒诞”与 “历史的荒诞”是不尽同的,每一个诗人都会有那些年深日久刻骨铭心的创作心路历程,每一首新作都是对上一次的文字废墟的重建,或对其创作思维旧秩序之拆除和新理念之构建,所引发的思想斗争,使心灵阵地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隆重交响。
     《祭曹操》显然是大口气、大概念,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有着自己的多层“纠正”,用一首诗表达了在缱绻与决绝中转变个人命运的精神史必然。
      而《吴先生的最后一天》,彻底回归了一个小人物的命运,《吴先生的最后一天》一开头,诗人的笔直指吴先生是“大银行的小职员”, 究其吴先生的悲剧命运,“失业和失妻”仅是他的“外伤”,而“每天数着别人的钱”则是他的“内伤”,使之并不悲惨的人生遭遇他却十分悲惨的“为难”了自己。单从客观上讲,生存的基础并未坍塌,丧偶失业的人这世界也太多了简直无法统计,而绝望于执著私己的人生标准的倾覆,则是他留下的醒世教训。诗中两次提及凡尔杜有深意。说到凡尔杜,是美国电影《凡尔杜先生(Monsieur Verdoux)》的主角,这部美国电影又译作杀人的喜剧、杀人狂时代生等,是电影大师查理·卓别林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导演并主演)。其主要剧情为:1930年,世界经济危机前的银行职员亨利·凡尔杜,为了摆脱窘境而用许多假名字和一些有钱的女人结婚,然后把她们一一杀死,十四个女子依次成为他的牺牲品,阴谋败露后,他被逮捕,最终被判死刑。在法庭上,凡尔杜在最后陈述中深刻抨击了资本主义和战争贩子,他说:“杀一个人是凶手,杀几百万却成了英雄。””了解了凡尔杜和吴先生的影谢关系,两人同为“大银行的小职员”,不同的是前者愤世杀人,后者自杀“以为也杀了这世界”。《吴先生的最后一天》的深刻之处还在于揭露了金钱之“魔”对人性的残酷扭曲、压迫,以及一些小人物(这里特借吴先生)对待自己依靠“电影”的人物或“书籍”的“名言”去指引自己,让“他们”来判定自己的“最后一天”的“愚味”的鲜明烙印——像跳楼后留下的一滩血那么么刺目。但又有什么效果呢?“警察裹尸,保安擦地,石面无损”,世界还是那个世界。所以难怪,盛敏先生读这首诗也如此感概:“一个小人物的死亡将不是中心点的聚集,顶多是一个视觉暂时抛锚的地点而已。诗人的权力就是‘捡’出这个场景使它再生,使其显露出它自身附上的人文主义关怀已被损害污染的气息。”显然,吴先生的故事还没完全落幕,更多的李先生张先生赵先生钱先生孙先生又粉墨登场了。而凡尔杜和吴先生的对照是一种有明确前因后果的社会心理与时代压抑感。他们内在的共同宿命是接通凡尔杜和吴先生的纽带,是这两个人物形成潜对话的起点。
    倘若《吴先生的最后一天》这首诗去掉“凡尔杜“首尾的两次出现呢?我不敢想像。
    然而《吴先生的最后一天》正是经由诗人独特的叙述视觉,从个人经验转变成为了时代经验、人类经验,以至世界经验。从这首诗来看,“吴先生”首先是个人经验,而加入“凡尔杜”则来自两个力量,一是世界(这一点应该有着充分的艺术自觉),二是责任。任何一首诗,最重要的不是文字,而是心。

                                                                            2013.01.28匆匆写于佛山
附录:

吴先生的最后一天
吴先生是大银行的小职员
像卓别林电影中的凡尔杜先生*
每天数着别人的钱  象数着落叶
在妻子的忌日 他失业了
风刮落的树枝
吴先生独自穿过金融街
拐到林荫道上
好像为了离钱远远的
远离伤心之地
在两排梧桐间 在夕阳中 他
恍惚看见夭折了的儿子
吴先生走进图书馆大厅
存包  借书  读着            
感到四十而惑
像哲学家思考人生似的
日子变的无可无不可
他歪着脑袋看世界  哪都是歪的
圣徒说:
“他,是在被世界抛弃的一霎那被拯救的。”
可他一直纠结
吴先生沿螺旋楼梯一步步向上
像哲学家思考人生似的
他找到了去天堂的近道
一个幽灵在顶层栏杆前俯视下界
有种陌生的感:
看人们很小 太累
蓦然地他翻身而下
像个十米跳台的运动员
英勇无畏
“嘭!”的一声跌在
黑白分明的理石地上
开出一朵大大的红花
那本《圣经》被摔得很远
墙上的伟人像依然庄严
读者们整齐地抬头
警察裹尸  保安擦地
石面无损  光净照人
读者们继续看自己的书
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
与凡尔杜杀人不同
吴先生杀了自己
也杀了这世界
2012.9. 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28 18:14 | 只看该作者
震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28 20:4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好诗,震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29 12:16 | 只看该作者
好 希望能有收获 {:soso_e142:}{:soso_e1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1-29 13:08 | 只看该作者
高世现 发表于 2013-1-28 16:07

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1-29 17:54 | 只看该作者
坚持40年写诗,可敬!尽力写一篇支持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31 15:4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