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06|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诗频道5:蓝蝴蝶 男蝴蝶——读沈浩波《蝴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严家威 于 2012-1-25 15:29 编辑

蓝蝴蝶 男蝴蝶

——读沈浩波《蝴蝶》

一只虫
一只丑陋、自卑、营养不良的虫
扭动、扭曲
痛苦地扭动
痛苦地扭曲
“却怎么也爬不出
母亲那条
长长的产道”

斜视先祖、斜视父辈
斜视母辈、斜视同辈
“我是虚伪、紧张、不甘
和简陋、怯懦、绝望
交媾的产物”
“也不应该是
拴成一串的滑稽的蚱蜢”

“与蚯蚓相伴”
在草地、在水沟
在树林中、在垃圾场
“在黑暗中
血水混杂的泥泞里”
蜕变成蝶
蜕变成蝶

这是一只蓝色的蝴蝶
蓝色的翅膀
蓝色的身体
飞向蓝色的天空
飞向蓝色的大海
蓝色的梦
蓝色的忧郁

这是一只男性的蝴蝶
男性的翅膀
男性的身体
飞向男性的山峦
飞向男性的大地
男性的梦
男性的忧郁

“一次次撕去自己
艰难生长出的
斑斓羽翼
露出丑陋的身体”

“像一只瞎眼的蝙蝠”
撞击庄子
撞击李白
撞击杜甫
撞击戈多
撞击金斯堡
撞击枪林
撞击弹雨

“每一条街道的拐角
幻觉的噪音
响彻云霄
仿佛无数个盲眼的贝多芬
在弹奏他的老《命运》”
“那些秘密

那些埋葬在身体里的惊雷
那些命运种植的苦果
那些瞬间
那些明亮的星
那颗树
那门前的三棵
笔直的水杉”

“我太贪婪,我什么都想要”
“挑战的欲望令我情绪高涨”
“我是如此渴望爱和被爱
我是如此吝惜爱和被爱”
“我给予你们渺茫的爱
想要换来
你们身体里的微量砒霜”

“拒绝诉说”
“把自己锁成冰柜”
“我心中有大光明”
我心中有大黑暗

我深藏大爱
我深藏大恶
我饱满的生命
我凌厉的灵魂
我奔涌的血液
化蛹为蝶
化蝶为凤

飞、飞
舞、舞——
舞乱你,舞迷你
舞醒你,舞醉你

“是啊,我有时会想起你们
黑暗中的队列
因为宇宙过于寂静
我的鸣叫没有和应”
“我为何没有溺死在阿姆斯特丹的河流上
永日嗅着郁金香的芬芳?
我为何没有在西藏的山洞不饮不食
寻求已失去的真谛?
我为何没有被克格勃黑洞洞的枪口瞄准?
巴西女人丰腴的腹部
可以装下整个宇宙
我为何不是安眠于其上的黑瘦男子?”

“白云回望合
暮霭入看无”
“当我下降 白云上升
当我下降 蓝天上升
当我下降 大海上升”
“雨水上升 变成白雪
白雪下降 变成冰凌”

“看我在你们的挣扎中挣扎
看皮和肉在蒸腾
剥离
那枣核般的心”
蝶舞、蝶舞
扇动、扇动
有力地扇动
有力地扇动
扇、扇、扇、扇

蝶舞、蝶舞、蝶舞
蝶舞、蝶舞、蝶舞、蝶舞
蝶舞、蝶舞、蝶舞、蝶舞
蝶舞、蝶舞、蝶舞、蝶舞
蝶舞、蝶舞、蝶舞、蝶舞
蝶舞、蝶舞、蝶舞、蝶舞
蝶舞、蝶舞、蝶舞、蝶舞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5:28 | 只看该作者
蝴蝶 (超长诗) 沈浩波[获2010年度御鼎诗歌奖]

第一辑


1

我已习惯
一次次撕去自己
艰难生长出的
斑斓羽翼
露出丑陋的身体
——虫子的本相

2

母亲也曾经
是美丽的
童年时的我
捏着一张二寸的
黑白照片
固执的确信

此后的恨意
是否也来源于
这信念的崩塌

3

近乎偏执的
修改和涂抹
厚厚的漆
仿佛永不脱落

被反复刻画的脸
构成此刻镜中
安静的面容

4

精心打扮的女人
坐在我的对面
露出深深的乳沟

我突然觉得恶心
童年的第一口肥肉
令我呕吐至今

5

三十年了
我一直奋力攀爬
在黑暗中
血水混杂的泥泞里

却怎么也爬不出
母亲那条
长长的产道

6

世界复杂
人心简单
无非是保护自己
和伤害他人

如果你的热情
碰上我的冷漠
仅仅因为
只有在诗中
我才袒露一点内心

7

妻子想再生一个
但我不敢
我怕爱得越多
恨就越少

我深知爱的虚假
和恨的真实

8

那人问道
为何你的诗中
写到母亲
总有一种
残忍的怨?

我却想问母亲
为何在你
做的饭菜中
再也吃不出
当年那种

因爱
带来的香甜

9

当爱消失
当爱消失
当一种爱
彻底消失

更多崭新的爱
和上升的恨
也无法赎回

10

活着是为了
对抗死亡吗?

难怪你
活得那么累

存在是为了
抵制虚无吗?

难怪你
活得那么累

这样想时
觉得自己像

铡刀下的刘胡兰

11

那些年轻人令我羡慕
他们真的可以

迷醉和疯狂
淫贱和颓唐

我没有他们那样
轻盈的小腿和心脏

他们如气球上升
我如卵石下降

并且为自己的下降
找到了神圣的仪式

12

我能数遍
山上的
每一块石头

历历在目
每一块都像
静穆的佛

于是就讨厌
山里的道士
觉得他们
过于轻浮

13

更隐忍
更沉默
用一把刮刀
捅进自己的内心
让那些如气球般
膨胀的部分
干瘪下去

这样就能成为一个
令自己喜欢的男人了吗?

NO
更加讨厌

14

生命中积淀下来的
那些事
没有几件
经得起回味

母亲指着隔壁的门
对我说
不要吃他们家的饭
我们人穷
但不能志短

这是我第一次
为贫穷
感到屈辱
从此
我成了一个穷孩子

15

当她抱着我的儿子
告诉小区里每一个
她认识的人
她的儿子在北京
买了好几套房的时候

那种屈辱感
再次在我身体里上升
用什么才能
堵住她炫耀的嘴?

16

活在记忆中
是沧桑

活在空白处
是青春

我痛恨那衰朽
和无知

迎面却撞上
冰冷的铁墙

堵在我
发狠的内心

17

你有过不少女人
却从未抚摸过
一对令你热爱的乳房

这是你最大的悲哀

也令你猛醒
是否有美丽乳房的女人
都不会爱你

18

唯一有权
鄙夷我的
是我妻子

卖力的扮演
任何角色
能做到最好

包括当一个
柔情蜜意
的好丈夫

因为我
太需要
另外一具

温暖肉体
充当一个
外置的子宫

19

去年错过的
海棠花期
今年又忘了

我已把自己
轻掷给尘埃

20

读《红楼梦》长大的男人
少年时爱恋的女子
一定不会是
丰乳肥臀的类型

等他知道错了
一切已变得太晚

21

死者长眠于黑暗
与蚯蚓相伴
幸存者永失亲人
哭不出声

灭门绝户的浩劫
若是加诸己身
——只轻轻这么一想
已吓得汗毛暴张

我为灾中的人们
写下泣血的诗篇
读得几让自己泪下
我是多么易被感动

可若我事先能知
这些灾难绝对不会
发生在自己身上
还会不会如此动情?

22

你洁白的脖颈上
有浅浅的皱纹
仿佛海浪漫涌上沙滩
留下柔美的曲线

我是一个诗人
可以随时抒情

可是时光飞快的流逝
海浪也会凝结成严冰
终究会变成僵死的蚯蚓
倒毙在冬天的冻土上

23

睡梦中出现的一句诗
醒来后唤起我的记忆
终于想起十六年前
在什么情形下写出
生命中的第一首诗

我记得诗中提到了岛屿
我将它比喻成我的心
其实我并不是很喜欢
那个戴眼镜的女生
却为她写下了
生命中第一首诗

今天在睡梦中
突然出现这样的诗句
“梦孤零零的
海很遥远”
醒来后疯狂翻书
——来自北岛的《和弦》

往事迅速浮现
我本不是文学少年
因为偶然读到此诗
瞬间被它击溃
即使今晨醒来
内心依然松软

24

初恋的小情侣
转回城里上学
直到我读高中
来到她所在的小城
怀着紧张兴奋的心情
等着与她重逢
终于等到她的消息
送信的是她的好友
站在教室门口
等着我出来
城里的女生
扬着漂亮的脖子
白色的裙裾
像童话里的公主
在她面前
我招供似的
嗫嚅着说了几句
转身落荒而逃
来自乡村的学生
衣服太长
裹在比这公主矮半头的
瘦小身躯上
显得那么可笑
回到座位上
脸依然通红
从此再无勇气
去和当年的女生见面
每天晚上恶狠狠的手淫
女主角换成
站在教室门口等我的
明媚得像初春阳光的公主

25

曾经有过最黑暗的时光
没有任何人肯给我一丝光明
当我踉跄着将自个儿拔出
就发誓再也不做一个好孩子

26

总是回忆起
一生中的一顿饭

蹲在椅子上
光着膀子
吃煮得很烂的面条
使劲的喝面汤
一口气吃了三大碗
全身是汗
如被水洗

那叫一个美啊
从此之后
天下再无美食

那面是母亲做的

27

我不爱她吗?
我从来不忍心
让她感到悲伤

更小的时候
每天晚上
需摸着她的耳垂才能入睡

28

瘦了
又瘦了
我好像正
一路瘦下去

再没人说我是个胖子

这情形
令我恐惧
我担心
时间这个糙汉

会一巴掌一巴掌的
把我扇回原形

29

看中国队跟卡塔尔踢球
场面那叫一个悲惨
11个踢球的中国人
11只找死的苍蝇
看球的国人如我
郁闷得无言

转天看欧洲杯
俄罗斯熊
被西班牙人
逗成了熊猫
一顿胖揍

我突然就开怀了
原来伟大的民族
都踢不好足球
比如上面那俩
还有美利坚

这想法一冒
把自个儿弄乐了
想想这么多年来
每遇黑暗
我都是这么
把自己营救出来的

30

不是没有值得悲愤的事
在我生命中
实在太多
但我几乎从不会
为自己的私事而悲愤
伟大吗?
呵呵当然不是
我知道为什么
因为我心中有光明

一个对他人冷漠的人
必然将所有温暖
都加诸己身
所以啊
如同火焰
我心中有大光明

31

倾尽全力的
爱一个人
有多难
我把自己煽乎得
内心悲壮
也依然是
白忙一场

32

像一道刀痕
般清晰的
是几年前
少女的呼救

我一直想甩掉
那呼救的声音

“你太天真了
没有谁能
拯救另一个人”

“救你?
为什么?
拿什么救?”

“不过是青春的呓语
说完自己就会忘的”

“你有你的命运
我有我的
各自挣扎去吧”

但我甩不掉
这肉红色的刀痕

敏感的少女
在诗中写道
“浩波浩波救救我”

她在诗中说我
坐在她对面
有温和的笑容
和冷漠的眼神

33

你相信吗
我曾经在泥泞中被人践踏

你最好别相信
这已不重要

你认识的我
穿着耀眼的干净的白T恤

34

我有办法让自己内心苍茫
就有办法让自己内心不苍茫

闲得无聊时我当然内心苍茫
忙得像狗时我是个年轻战士

35

搞定一个看起来牛逼的家伙太容易了
先是尊重他
处处让他感受到

然后征服他
让他知道你比他牛逼
然后削他

狠狠的削
但打一巴掌一定要
给颗甜枣

这不是我刻意为之
而是事后总结
发现我从来
都是这么干的

那帮傻逼服得
五体投地

有点黑暗是不是
但这一套我从未
用在诗歌上

36

他对我说出隐私
千叮咛万嘱咐
要我守口如瓶
因为他知道
我嘴大

可他不知道的是
我早已变成
一个沉默的男人
多简单啊
因为拒绝诉说
我把自己锁成冰柜

37

星星在天上闪光
死者的眼帘永垂

幸存者在大地上漫游
做一个无家的浪子

永恒的白昼照耀着他
灵魂出窍的身体

终于给渴望腐朽的内心
找到了匹配的生活

母亲带着她的子宫死去
妻子带着她的怀抱死去

哦,你是仅剩的美人
是天地间浮游的宠儿

38

有时会突然想念南方
如同想念戏子的胸膛

有时会想念那些失去的朋友
他们像死者一样长眠

我和死者之间有神秘的联系
每块墓碑都是一道窄门

我的心是一座加高的坟墓
晴朗的日子我开着除草机

把坟上的杂草一点点削平
光洁的心脏晶莹如红玉

有时我会想念南方的雨水
骷髅在雨水冲刷中睁开温暖的眼睛

39

抱起一只母鹅
揍她丰满的臀
让她飞翔
像圣洁的天鹅
令人落泪

再给我
最后一块墓碑
沉重的巨石
压住夏天的绿意
季节就立刻
变成令我迷恋的
秋日

当天鹅在无边的秋日飞翔
我爱的女人
寂寞的躺在中年的床单上

40

在灰色的城市
不再想念白云
只是依然试图
去写明亮的诗

我以为心中装满巨石
它们不过是朵朵白云
随雨气上升
随落日消失

41

如果没有女人
肯抚摸我的身体
我的每一句诗
都会长出疯狗的嘴唇

42

那女人在我背后轻轻说
“我会一辈子做你
最忠诚的读者”
吓得我“傲”一声尖叫
从此一刀两断
至今无有往来

世上最恐怖的事
就是一个女人
不但要你的身
还要你的心
不但要你的心
还想知你的魂

我看到那女人心中
长出了一根小小的阴茎
她想让我
魂儿里那张长胡子的嘴
为她口交

43

我刚一操琴
那傻逼就说
巍巍乎高山
高你妈
老子重弹

我刚一操琴
那傻逼又说
滔滔乎流水
流你妈
老子砸琴
剁手

44

赐我精血的
是父亲

生下我身的
是母亲

温暖我心的
是妻子

埋葬我青春的
是儿子

他还等着将来
再埋我一次

这令我恨得
直咬牙

等着吧
我定会忍到那一天

给你娶个后妈
和你儿子一样大

45

是天空的乳罩
是大地的尸衣

是被做成坎肩前
的那只绵羊

是被A片导演借用前
的护士服

是抽筋时候的大脑
是杭州女人的皮肤

穿白衣骑白马的少年
我最讨厌的生物

时间会将他抹黑、剁碎
拉出去喂狗

46

蝴蝶从蛹中飞出
美丽得无法形容
我从你的子宫爬出
依然是血糊糊的一坨肉虫

47

有一天
当你去世
我当然会如同
天下的孝子
守着你
热腾腾的出炉

我会感到悲伤吗?
我经常这么问自己
我会有多悲伤?
也许不会太悲伤吧
那时的人生
什么样的沧桑
没有历经

今天又念及此
突然恐慌得
抖动如筛糠
我看到永失子宫的人
像一只瞎眼的蝙蝠
挂在无边无际的世上

2008年4—6月



第二辑


1、


我曾经从泥土里
一块一块摸出他的白骨
就像在麻将桌上做的那样
但却不可能,将这副凌乱的
散发着臭泥味道的骨牌
胡成一段完整的人生

将一枚小小的碎骨轻轻掷入陶罐
手法灵巧,推出一张“东风”
他是风中的人
甚至不是记忆中的
他是虚拟的人
在空无一物的历史中存在

我和他之间
站着另一个男人
瘦小、暴躁,如同公鸡般热爱鸣叫
像一条模糊的黑线,活了60多年
我了解这个称做父亲的男人
如同了解一条浅浅的水沟

但我永远不能了解你
即使现在,用掌心噙着你的白骨
试图感受新鲜的血肉覆盖于其上的温度
因为不可知,你成为一片虚无的大海
但父亲依然死死的拴在你的小腿上
如同一根黑线

黑线的另一头死死拴着我
拴着我的灵魂和目光
无知和迷惘
这就是你和我之间关系的全部吗
这就是我所必然经过或者虽然不能经过
但却必然是属于我的历史百科全书吗?

为何书中空无一字?
包括你在内,所有的祖先都不再拥有墓碑
他们的坟墓被历史夷平
你的坟前惟有杂草
我曾经在恶梦中梦见身后墓碑生长
如密密麻麻的手臂,黑色丛林敞开大门呼唤我进入

醒来后大汗淋漓
我没有在任何一块墓碑上刻上我作为子孙者的名字
你、你们在黑暗中的大声嘶叫对我将毫无效果
我不属于你们,我不属于你们黑暗面孔中的一员
我们不是一支试图抵达绝望终点的军队
即使我们同样是被命运围困的猎物

也不应该是拴成一串的滑稽的蚱蜢
我不属于你们,我的容貌与你们豪无关系
它来自一万个乃至一亿个神秘的,彼此无关的,
主动离我而去的家族
它来自风的砍斫,水的洗礼,时光的抽打,
欲望的律令——它来自宇宙的孤独与寂静

是啊,我有时会想起你们,黑暗中的队列
因为宇宙过于寂静
我的鸣叫没有和应
我有时会渴望被拥抱
当我像耐心的伐木工人
砍断了所有伸向我的温暖的臂膀

2、

两个人,走在大堤上,身后黄色的纸钱渐渐
燃烧成灰烬。有一片飞上了暗淡的天幕
眨着冷眼,凝望着一前一后的,两个人
他们渐渐走远,成为两个小黑点,冰冷的空气
将他们区隔成,一米的距离。一米的空缺,
一米的深情,一米的血液被凝固,一米的夜色

我从遥远的时间之外看着他们。他在后面
父亲在前面。他们刚刚将另一个男人的骨头
擦拭干净,封入一个很轻的陶罐,重新埋葬
他们在行走,月光在摇晃,如同时间中的一杯
洗刷记忆的水,试图照亮他在彼时沉默的容颜
试图确证,他是真实的,因此父亲是真实的,因此

那堆白骨是真实的,那堆白骨支撑过的身体曾经
是真实的,那身体历经的岁月,岁月中的枪火
枪火中空洞的眼神是真实的。疯狂和荒谬,饿殍遍野的
平原是真实的,每一次活下来的微笑和最后的
不得不的,死亡是真实的,因此父亲是真实的,
父亲的瘦弱、狂躁和悲哀是真实的——因此我是真实的

我从遥远的时间之外看着跟随在父亲身后的那个他
看着他头颅上扛着的黝黑而沉重的空气
太可笑了,这是谁的恶作剧,将他塑造成这副
心事重重的鬼模样,如同一个滑稽戏演员,踩上了
事先安排好的香蕉皮,一头跌下舞台,他本来是在
虚构的剧情之中,但是疼痛和悲哀,却比真实中的更为强烈

他栽进了那曾经分娩他的时间产道,摸索着
被偶然虚构出来的历史,在硝烟中长出拉杂的胡子
饥饿死死摁住他的身高,革命的热情令他热血沸腾
利令智昏,不断的逃亡与挣扎,起立又坐下,白花花的尸体
堆积在他宽大的额头,形成沟壑与深渊。天空之下
舞台之上,群星闪耀,聚焦在一个小丑含辛茹苦的内心

这一幕喜剧令我哈哈大笑,不忍卒看
而父亲仍然行走在他的前面,在越来越黑的夜色中
步履飘忽,像一个从过去时代飘来的鬼魂
一米的距离,一米的绳索,锁住他的挣扎
他乖乖跟着,带着仇恨,走进父亲的浓黑的心
一块墨迹大小的废墟,被摧毁的青春蜷缩如蚯蚓

看着那两个缓慢的,在苏北平原上挪动的黑点
看着那已死的灵魂和被拘役的灵魂,行走在
满地白骨的巨大囚笼之中,我突然感到紧张和不安
他们向哪里走?要走到何时?
如果他们永远走在这片巨大的漆黑之中,那么我为何在此?
我为何如此宁静的啜饮咖啡,如同一只孤单的蝴蝶

亲吻花蜜。我为何飘荡?
我为何没有溺死在阿姆斯特丹的河流上,永日嗅着郁金香的芬芳?
我为何没有在西藏的山洞不饮不食,寻求已失去的真谛?
我为何没有被克格勃黑洞洞的枪口瞄准?
巴西女人丰腴的腹部,可以装下整个宇宙
我为何不是安眠于其上的黑瘦男子?

我为何仍在飘荡,在音乐悠扬的寂寞咖啡馆
独自发出吃吃的笑声。我敢保证
唱片里的声音属于一个睡过无数糙娘们儿的老黑鬼
连淫荡都那么宽阔;连欢乐都那么深沉。
他们是被小白脸的上帝诅咒过的人种。
他不是我的祖父,血液决定灵魂,我必将与我的祖先毫无区别

3、

祖父,你是战乱和动荡之子
你出生的时候,国破山河在
你成长的时候,白骨露于野
你死亡的时候,人民如刍狗
但是这一切与你有什么关系
生存便是宗教,活完然后死去

祖父,我从未见过你
因此也就没有见过你的时代
读遍了天下的史书
没有一页记载过你是如何活下来的
他们说你有一双簸箕般大手
这令我羞愧自己的双手纤小如女人

祖父,我从未见过你
因此你是臻于完美的农夫
你娶了一个矮小的女人,生下我矮小的父亲
他是暴力和谎言之子
他出生的时候,白骨露于野
他成长的时候,人民如刍狗

他死去的时候,哦,他尚未死去
现在仍然深陷于我家的沙发
目光浑浊,盯着电视屏幕
每天都是如此,我觉得他还能活很久
你能相信吗?他曾经有过信仰
你能相信吗?他当过国家干部

有一天,在我家的饭桌上
他突然高兴的笑出声来
说,“真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我问他什么样的日子
他说——“天天有肉吃”
哦,祖父,你也没曾想到

你的儿子,会过上这样的日子吧
现在,他像一尊佛,在房间里搬动自己的身体
转一圈,回到自己的龛位——沙发
转一圈,回到自己的乐土——床
祖父,请睁开你被泥土覆盖的眼睛
看着你最宠爱的小儿子

你会为他感到高兴吗?
可是为何我如此悲伤?
有人说,如果祖父死得早,会转世为自己的孙子
重新目睹儿子的成长。那么父亲
将是我们共同的儿子。你凝望他的成长
我凝望他的衰老。我们经历着一分为二的疼痛

他曾经像一只狂乱的狗
有人在他的头脑中种植信仰的锌片
命令他吠叫、舞蹈,他曾经无比欢乐
拖着饥饿的身躯。一夜之间,锌片猛然抽离
有人告诉他:你是有罪的!
他开始颤栗,躲藏,夹住自己肮脏的尾巴

只在自己的窝里咆哮。我摩挲着他
被耳光抽得扁平的脸庞,当他开始往南
耳光命令他往北;当他开始遗忘
耳光命令他想起;当他开始怀疑,耳光命令他相信
当他开始相信,一记又一记洪亮的耳光,将他从一只狗
直接抽成一个老人——天天有肉吃的老人

4、

上帝为女人发明了10000种荡妇的姿态
没有一种属于我的母亲
上帝为男人发明了10000种小丑的姿态
每一种都属于我的父亲
我是虚伪、紧张、不甘
和简陋、怯懦、绝望交媾的产物

我曾经以为,我的出生是一种偶然
偶然的月光使我受孕,我依然只是
浮游于天地间的那一粒细胞,最初的
茫然的,静静等待注入生机的一条小命
我出生的那一年,天崩地陷,24万条人命
埋葬于地震的废墟。而我出生,哭泣,并不是

为了他们。一个时代突然结束,另一个时代
刚刚开始,我将在其中学会爬行。但这一切
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只是偶然,降落尘埃
掸了掸灰尘,就站了起来;刚刚站起来
就学会用悲悯的目光,审视那将我抱出子宫的
一男一女。我跟他们有什么关系?我只是

感应到风的声音,水流的呼吸,静静的
等待注入生机的一条小命。我只是一粒
细胞从遥远的前世投掷到今天,我试图寻觅
那一把将我扔出的棒球手,我是他的传承
他的兄弟、他的儿子,我是他对自己的再次确认
直到有一天,我长出满头白发,每一根

的发稍,都散发出谎言的味道。这味道
和父亲头上的,母亲头上的,完全一样
我这才知道,我仍然在他们紧紧拥抱着的怀里
沉浸在他们和我共同的时代。我看见我的头颅
漂浮在水上,我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充满邪恶
父亲的邪恶、母亲的邪恶,我的邪恶

我不可避免的活成今日之我。死亡和罪恶
比以往任何时代更深的覆盖我的嘴唇,直到
从牙齿里长出苔藓,从喉咙里吐出灰烬,从肠胃里
反刍出食人之鱼。我静静的,听着咖啡馆里
隔壁桌上传来的闲谈声音,西装革履的几位
操着冷静而干燥的普通话——如同出自我的口腔

他们聊起宗教和生命。一个说,“死去的其实都是
应该死去的,都是前世的业报,此时一把收走,有的
得到往生,有的降入地狱。”他在讲述,今年发生的
一场大地震,夺走了十万人命。另一个在说,释迦牟尼
早就有过预言,未来佛在中土。他们的声音在漂浮
如同我的头颅在邪恶的深渊中漂浮,连空气中的

每一颗中子都是邪恶的。我非常疲倦,试图睁开眼睛,
但在一片浓黑之中,即使有一颗子弹,击爆我的眼球
也不可能,弹射出碎片似的星光。我本是一只
畸形的怪兽,不幸获得了思想,就像病毒侵入
导致的变异,从此面目模糊。如果时代没有奔跑
我仍然只是我的祖父,活着就是为了死去,倒也干净利落

上帝为女人发明了10000种荡妇的姿态
没有一种属于我的母亲
所以她至今仍在挣扎——通过我
上帝为男人发明了10000种小丑的姿态
每一种都属于我的父亲
但他终于停止了搏斗——望向我

5、

一个女人鼓舞着臀部从我身边走过。
另一个女人裹着冰冷的风衣走入
来到这里,为了脱下风衣的黑,露出身肢柔软的浅黄
她们的共同点在于:都穿着裤子。但她们心里都没穿
求偶的味道比咖啡和茶碱更加强烈。
但与我无关,我像一头餍足的兽,埋着沉重的头

另一个我飞翔而出,迷失在时空交错的网格
独奕的老僧伸出枯黄的手指,试图将我
粘死在他的棋局。我闪身飞出,寻找来时之路
我看到耸立云霄的三棵水杉,少年攀缘而上
我看到怀孕的母狗,拖着肥大的肚子
奔跑着想回到家中,可是木门禁闭,棍棒如

暴政,暴政如雨。它在血泊中,肝脑涂地
一尸多命。木门之内,孩子的泪水滚落
哀嚎渐渐停息。这是他第一次感受暴力
并为自己的怯懦而羞耻。施暴者是同族的长辈
原本都是善良的农夫,他们高亢的激情不可遏制
一只狗发了狂,政府号召——所有的狗都有罪

我看到黑瘦的女人,痛苦的呻吟,张开双腿
从血红的深井中拔出一个黑乎乎的头颅
我看到无数的深井,无数的头颅,一直绵延到
铜镜的最深处,一万次的叠加,形成幽深的隧道
我和我的祖先,同时被繁殖而出,一排湿漉漉的
黑色的鸟,蹲在一根漫长的电线上,静穆无声

我从祖父的病床边缘掠过,致命的疼痛令他的嘶叫
惨烈如夜嚎之枭,一剂杜冷丁就可以让他
活下来,可是没有。我看到父亲仓皇的眼神和发软的
双膝。我无奈的飞离,不忍目睹最后的死亡。我看到
母亲穿着宽大的军服,左手持手电,右手擎步枪,率领
女子民兵潜伏在稻草堆中,突然冲出,黄色的光芒照耀着

两具精光的身体,那女子是地主的女儿,阶级敌人企图
勾引公社的干部,男子啊啊的滚爬,从此他的人生和性器
瘫软如泥。捉奸成功,粉碎阴谋成功,少女时代的母亲,洋溢
着革命浪漫主义的春风;我看到父亲出现在一个巨大容器般的
广场,无数通红的小脸中,父亲的那一张脆弱如树叶,在风中
簌簌颤栗的树叶,所有的叶片向上翻卷,转瞬被灼烧得枯黄

我飞越这些不属于我的岁月,冰冷的空气如同血液
流入我的身体。我从慌乱中返回,在已然错乱的时空中
寻找那些,我爱过的女人。一个女人,敞开胸怀
沐浴于恒河之水,她是我最早厌倦的女人,如今已
皈依宗教,再也不能辨认我的容貌;二个女人,拖着
一儿一女,走在香港的大街,她嫁给了一个富商

三个女人,皱纹已深,在枯寂的房间对着我的照片
发出诅咒的声音;四个女人,丈夫轻抚着她的身体
看到我飞过,她眼中腾起一丝羞涩,随即归于平静
我曾经爱上这些面容冷漠的女人,饥渴难耐的,挖掘她们
身体深处的热情。我想在她们中间寻找一个崭新的母亲
一个、两个、或者无数个母亲,献出我全部的爱和内心的无助

可是我终究一一逃离,可是我终究,被她们一一抛弃
我不停的飞落,然后离开,找不到来的方向,也找不到
去的方向。我看到年轻的父亲剧烈的殴打母亲,我看到
深恨的母亲用讥诮之鞭,抽打衰朽的父亲。我感到恐惧
我继续飞行,我渴望一个伟大的女人,她将帮助我,成为我自己
梦想中的父亲。我不断飞翔,大河仍在奔腾,雪山正在消融

时光错落如刀,人类密密匝匝的降落其间,永不停息
我看到地球彼侧,老黑奴的子孙,举起透明的
巨大如船的鸡尾酒杯发表就职总统的演说
我看到梦想还在延伸,我看到冤死于铁幕大海的漆黑幽灵
我看到骄傲的头角自草丛中上升,岁月之锋不能将其抹平
我看到一只白色的蝴蝶,挥动纤细的双翼,永日飞翔


2008年10月—11月
写于北新桥“等待戈多”咖啡馆



第三辑


1、

白云回望合
暮霭入看无
歌女站在人间的残垣
看着伤心的人
面容残损
如同破碎的水晶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厚厚的灰尘
如同白雪的鬓发
覆盖着世界
上面是天空
下面是人间

需要多么深刻的悲伤
才能克服地心的引力
一只盲目的蝴蝶
闯入白云的世界
白的羽翼
白的惩戒
白茫茫的心

上面是蓝天
下面还是蓝天
羽翼之上
蓝天如孤悬的滴泪
羽翼之下
更深的蓝如同魔镜
映射我苍白的容颜

当我下降 白云上升
当我下降 蓝天上升
当我下降 大海上升
海水向天边流去
我看到有船
轮船在天上行驶
在我的头顶航行

此时大海即蓝天
蓝天即大海
大海与蓝天镶嵌在一起
巨大的蓝宝石融化为一滴泪
凝望着不断下降的我
流淌入我不断下沉的心

大海抖开魔鬼的披风
瞬间覆盖整个天空
这时伟大而空寂的宇宙中
没有飞鸟
白云即飞鸟
漫不经心的飞鸟
我即飞鸟
闯入其中的飞鸟

所有白色的事物
在阳光下呈现透明的光辉
如同寂静的海底
盛开白色的珊瑚
如同宇宙的泪光之坠
白云的荒野
将蓝天一分为二
上面是蓝天
下面还是蓝天

白色在蓝色的虚空中
孤独的闪耀
如同一颗浮游的心
空虚,渺茫,不着边际
想痛哭而无泪
白云如巨塔
高悬于头顶

它将在哪一分钟
变成一柄利剑
粉碎我的心
转瞬,一闪念
说变就变
这太容易被玷污的
洁白与淫荡

暴雨如注
我在飞翔
人间有多少寂寞的声音
我就有多少飞回的勇气
已死者从梦中醒来
洗干净仇恨和鲜血
站立在我的面前
面容清新

有人在问
这个世界会好吗
十年前少女的心
现在长出了獠牙
只有绝望的人
才能获得幸福
坐在轮椅上
接受死亡递来的鲜花

人生漫长
人世艰辛
我仍然希望
付出爱情
如同一片灰烬
停留在你
疲惫的掌心

当你紧握我
我在颤抖
当你离去
我变得冰凉
不要留我一人在这纷忙的世间
我害怕看到那些因无奈和恐慌
而变得冰冷的脸
岁月饮尽了
每个人心中的酒盅

雨水上升 变成白雪
白雪下降 变成冰凌
我仍在此处等着爱你
仿佛还在岁月的初始
那么多的悲伤簇拥着我
我看到一个个酒鬼
心肠脆弱得像泥塑的墓碑

那么多人的悲伤
塑造了我的悲伤
我从未见过一个快乐的成年人
在这个世界上
我的朋友们
纷纷投向上帝和佛祖的怀抱
重新做一个婴儿
哭得理直气壮
嗓音嘹亮

我是如此渴望爱和被爱
我是如此吝惜爱和被爱
只需要一小片肉体
就能让我片刻的温暖
只需要一次爱情
就能让我短暂的停泊
我是如此渴望爱和被爱
我又如此吝惜爱和被爱

如果最后的爱都将不复存在
我的飞翔
它将寻找什么
时光如开足马力的机器尽情碾压草坪
夏日像疯狂的醉汉
我从乌云的天空穿刺而下
仿佛一只受惊的野鸟
发出可怖的唳叫


2、

真理变成坟墓
记忆半截入土
曾经真切的悲伤
如今不过是
坟头摇曳的小花

盛世如美女
肥胖的屁股
如同一只雄壮的铁喇叭
虚构出时代的美丽仪容
吐露它的狂欢和喜悦

造物之神塑造出
我最美丽的洛丽塔
如今
她们在广场上敬献鲜花

每一条街道的拐角
幻觉的噪音
响彻云霄
仿佛无数个盲眼的贝多芬
在弹奏他的老《命运》

只有忧伤出现
世界才会安静
它就像老朋友
带来温暖和无言
它的出场方式
永远都是这样

就像轮椅上的老人
缓缓出现在
时间空白处的草坪
停在那里
向我凝望
令我后悔
令我渴望新的爱
和新的人生

但我深知
我们这个时代
不配拥有伟大的人物
我也不配
拥有伟大的爱情

我饥渴的嘴唇
如同猫头鹰凶残的利爪
趟过荒原
寻找并撕裂
造物留下的每一寸美色
撕开她们水晶的臂膀
温暖的胸膛
饮鸩止渴
寻找她们原罪的琼浆

不要相信我的爱
我从来,永远
都无力去爱
我带来的只是严酷的刑罚
抽打你们洁白的身体
撕扯开我内心里的
每一道细微的裂缝

我渴望并寻求
悲伤如同决堤的黄河
我给予你们渺茫的爱
想要换来
你们身体里的微量砒霜

冷眼旁观
看你们在我的挣扎中挣扎
阵阵惨笑
看我在你们的挣扎中挣扎
看皮和肉在蒸腾
剥离
那枣核般的心

多么希望通体冰冷
可是不幸
我怀抱着烈焰
一个戏子
在铁板上燃烧
起舞

十年前
我假装是一个坏人
你们全都相信。
十年后
我假装成功的宠儿
你们再次相信

在时代的缝隙中
不停的做着鬼脸
永日无休的
飞翔
这他妈的到底是一出喜剧
还是悲剧的命运?

我终究不肯和杜甫交换
贫困潦倒的人生
当然更不肯
交换兰波的漂泊
和三十七岁早逝的命运
把他的天才拿过来
我也不肯换

我越来越感到挣扎的徒劳
和沉溺其中的快感。
我早已不是想象中的我
骨骼在碎裂
声音在沦陷

什么样的女神可以安抚我
我需要她丰饶、野蛮
并且温存
我看到她晃动着乳房大笑
当我沉迷
她揉碎我的心

3、

秋天的犁铧雪亮
更深的心不允许被埋藏
所有的尸体站立
血液重新

在他们身体里流淌
那些干枯、僵死的
被蟋蟀的挽歌
送走的老人

那些我尚未爱过
或者曾经爱过
转瞬即逝的女人
那些仇恨

那些秘密
那些埋葬在身体里的惊雷
那些命运种植的苦果
那些瞬间

那些明亮的星
那颗树
那门前的三棵
笔直的水杉

我已经忘记
它们在什么时候被砍伐
那条笔直的大路
路上的血迹

一辆自行车
被装甲车牢牢的
嵌进沥青的路面
一滩发黑的血

骑自行车的少年
再次在阳光下飞奔
胳膊上挂着的汗珠
转眼蒸发成盐粒

那些被毁弃的面孔
在我的脸上复活
被牺牲的心
在我的胸口跳动

从什么时候开始
到底是哪一天
身边的人形容枯槁
青春是流尽了的血

乌黑的圆石
躺在河床的深处
身体上刻满记忆
又在冲刷中磨灭

那些我所认识的
事物和人
都是命运赏赐
给我的礼物

我还没有来得及
努力去爱
又被命运
恶作剧般收走

从什么时候开始
到底是哪一天
我像一阵风般出生
又如同一只气球般长大

为了不让自己过早爆炸
拼命向身体里填充铅粒
直到硝烟的味道爬上舌苔
我才适应了残忍的生存

每一段精彩的谎言
都在吸引我去冒险
吸引我扣动扳机
对准自己的灵魂

从什么时候开始
到底是哪一天
拾荒者从梦中醒来
泔水桶散发着清晨的恶臭

贫穷的妇人在咒骂自己的女儿
红着眼工作的年轻人
争夺一份薪水像是秃鹰
在争夺腐尸

我越来越从容的面对这一切
把脸刮得干净
收藏起野狼般的表情
四处派送虚假的笑容

就像那些
被称为慈善家的
狗娘养的
派送他们的金币

从什么时候开始
到底是哪一天
我原谅了你们的愚蠢
仿佛我生下来

就是为了原谅你们
我展示自己的宽容
如同乞丐展示伤口
恶霸展示疤痕

如同强权展示泪水
妓女展示爱情
如同一只狗
展示它没完没了的忠诚

从什么时候开始
到底是哪一天
嘴唇因高烧而干渴
颤抖的双手扒开胸中的灰烬

那颗滚圆赤裸的心
是否仍然还在
我捧起它来
轻轻吹拂

是否仍然有一个诗人
躲藏在身体的灰烬中
虽然因疲惫而陈旧
却依然充满勇气

我将在秋天渐深的时候
完成这首诗
落日红得耀眼
那浑圆无缺的孤独

隐没于西山的一瞬
光辉夺目得
仿佛壮怀激烈
像一只黑色的乌鸦

突然腾空而起
惊醒钢铁般的暮色
搅乱了
光明与黑暗的边界

它将飞回
那在高高的树上
胡乱搭建的
冰冷祖国吗?

2009年7月到10月
10月27日完成于等待戈多咖啡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5:34 | 只看该作者
细读《蝴蝶》之细

朱剑

1

在当年下半身的一帮朋友之间,以浩波气势最旺,格局最大,近三年来,浩波写出了一系列的大作,从《西安为证》,到《川北残篇》,再到《蝴蝶》,每一部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想,诗与个人天性实在有着莫大的关系,浩波能写出《蝴蝶》这样的精神史诗,是出自他有激情有责任感有方向感的天性,换句话说,是生命品质决定了一切。

2

《蝴蝶》的视角很特别,没有写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而是一开始,这只蝴蝶就在飞翔,飞向自己的童年、少年、更久远的过去乃至内心,并且“一次次撕去自己/艰难生长出的/斑斓羽翼/露出丑陋的身体/——虫子的本相”,这种审视的角度,让全诗充满了反思和怀疑,因而在汪洋恣肆之中,多了一份冷峻。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开篇,很容易就让人得出这是一首批判之作的结论。诚然,当母亲在小区里向熟人炫耀自己的儿子在北京买了好几套房时,当父亲在饭桌上突然笑出声,感慨自己天天有肉吃,并且在房子里像一尊佛一样搬动自己的身体之时,浩波都冷静的进行了批判。不,不仅仅是批判,这里面还包含了更隐秘微妙,难以启齿的情感:羞愧、愤怒、不安、反抗等等,当然,还有绝望,这是因为,他最终发现自己终究也会和他们一样,不会有什么改变,怎么也爬不出母亲“长长的产道”,即便 “把脸刮得干净”,也总在担心时间那个糙汉,会将自己扇回原型。
更可贵的是,就在这让人窒息的绝望和恐惧之中,浩波写到了爱和内心的柔软,即便是在表达对母亲的恨意之时,他也会想起小时候只有摸着她的耳垂才能入睡,也会怀念她过去做的饭菜的香甜,因而不忍心让她感受悲伤。在第三辑中,更是写出了自己希望爱和被爱,尽管依旧用的是不相信的语气。正是以上种种细腻的心理变化和书写,让全诗在冷调之中有了光辉,也拥有了打动人的力量。
苦难是永恒的,爱也是永恒的。苦难和爱,正是文学亘古不变的主题。
而我能写下上面这些文字,是因为作为同龄人,有着相似的少年生活背景,有着相似的求学奋斗的经历,有着相似的精神决裂,也有着相似的无可奈何,因而便有了相同的真切感受。一首诗,能让读者产生这样的共鸣,个体体验也就上升到了共同经验,也就不再是个人的心灵史了。

3

《蝴蝶》的风格可谓是天马行空,这样一首长诗,没有流于空泛,除了有一个整体思路之外,在我看来,还在于细节的出色。有细腻的心理,也有着众多让人难以忘记的意象。我有一个最朴素的判断诗是好是坏的方法:凡是让我能记住并能随口说出的,便是好诗。在这里,我举《蝴蝶》中的一小节以作说明:

“我曾经从泥土里
一块一块摸出他的白骨
就像在麻将桌上做的那样
但却不可能,将这副凌乱的
散发着臭泥味道的骨牌
胡成一段完整的人生”

此段读完,仿佛指尖也感受到了白骨的寒意。

4

最后要谈谈《蝴蝶》的诗体形式。第一辑和第三辑“偏瘦”,第二辑“偏胖”,我觉得有意思的是:第一辑中出现的形象几乎全是女性,第三辑中出现的多是个体,而第二辑出现的则是男性,更确切的说是父辈。在我的人生经验之中,一个男人与父亲的情感,总是更为微妙复杂,所以必须要用一种更加复杂的形式来表达?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阅读感受,如实写出,读之者可为之一笑。

2009年10月29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5:35 | 只看该作者
沈浩波的“蝴蝶”:结局或开始

金 轲

  沈浩波的长诗《蝴蝶》是一个值得研究且有待于研究的作品。在我看来,这个厚重的作品,对那些止步于生活表象的“伪日常写作”已构成了摧毁性的冒犯,而对于评论家来说,则有必要放下那些陈腐的经验,以崭新的姿态和话语去面对它。
      我已习惯
      一次次撕去自己
      艰难生长出的
      斑斓羽翼
      露出丑陋的身体
      ——虫子的本相
  《蝴蝶》的开篇,即以木刻一般的语言,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蝴蝶》的第一辑,可以看到,这一次,诗人要面对的是他自己,他要挖出深藏在身体和灵魂中另一个秘密的个人。无疑,这需要诚实的勇气,因为这诚实,势必挑战我们习以为常的道德神经,也因这诚实,使我读出了一种刻骨铭心的力量。是的,若不能有效面对自己,又如何去面对世界?事实上,面对自己并不比面对世界更容易,我常常觉得,诚实地面对自己就是面对全部的世界和人类。读着那些短峭如匕首的诗句,我感到,那些身体里的欲望,那些灵魂里的虚无,那些记忆中的自卑,那些时光中的流离,那些心里的屈辱和抗拒,不只是诗人之“我”的,也是“我们”的,沈浩波的诗歌之刃,刺向的是他个人,而每一个读懂了它的人都会流血。
  与《蝴蝶》第一辑的诗人与深处的个人对质不同,在第二辑,诗人转身扎进了他的血脉之河,并溯流而上,奋力游进了历史的黑漆漆的深海之中,开始了沉痛的探询、质问和反思。记得这一辑刚发表的时候,我曾即兴写下这样的感受:“……悲哀,深沉,冲决,飞翔,兼而有之,崇山峻岭和河流合二为一。小与大,个人与背景,想象与现实,诗歌内部的切换有流水和山脉的自然之美。在似乎隐晦之中有非常确切的抵达,它击中了我,或者说它呼应了我内心的一些难以言说的东西,所以不仅仅是震撼,多读几遍之后,我想说,我的眼眶有些潮湿……”。如今,一年时间过去了,再读此辑,感受依然如此强烈。毫无疑问,历史是一头巨兽,太容易使挑衅它的写作因沦为空泛而铩羽而归了,而沈浩波有力抵抗了它的吞噬。我记得,当初这一辑刚发表时,颇有一些习惯了写作小肚鸡肠者攻击它的“大”,殊不知“大”的是诗人的“胸怀”,落足到诗歌上却不乏“小”和“具体”,这才成就了一首大气沉郁之作。诗人扭住家族先辈的命运变迁,在此基础上,适时刺入历史的肌理之中,发出了历史中的个人对民族的历史命运无情地延续的悲怆呼告,他的笔之所及,是历史中那些“连墓碑也没有”的沉默的大多数,我想,只要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感,对我们这个民族的命运有过思索的人,都不会不为这样的诗篇动容。重读这一辑,我想到,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国家,个人命运总是被深深地烙上时代的烙印,个人总是成为时代的人质,总是“人民如刍狗’,总是“生存便是宗教,活完然后死去”,总是要个人毫无尊严地为历史殉葬。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诗人对这种历史命运的反抗,他腾挪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甚至并非偶然地涉足到了“地球的彼侧”,到最后,“一只白色的蝴蝶,挥动纤细的双翼,永日飞翔”,这只“白色的蝴蝶”是梦想?是希望?是摆脱了历史命运绑架的新的“个人”?……
  到《蝴蝶》的第三辑,这只“蝴蝶”越飞越高,扎得越来越深,时空如此阔大,“上面是天空/下面是人间”,而它就翔舞在这阔大时空的中心。此时,诗人完成了对个人、时代、历史等等命题的超越,而直接将笔触深深锲入到人的生命之中,去钻探那内在的真相。这世界会好吗?生命向何处去?他将时间、人世、生存、爱、挣扎、悲伤、沉思、诘问等等全都融为一炉,凝成了这生命之诗,灵魂之诗。这只飞起来的巨大的蝴蝶,在高处展开了对人的生命处境的观照,使“蓝天如孤悬的滴泪”,这是俯瞰人生界的一滴巨大而孤单的泪!诗歌中,既有“那么多人的悲伤/塑造了我的悲伤/我从未见过一个快乐的成年人”这样的生命常态的揭示,也有“我是如此渴望爱和被爱/我是如此吝惜爱和被爱”这样的痛彻心扉的呼唤;当诗人想要“撕开她们水晶的臂膀/温暖的胸膛/饮鸩止渴/寻找她们原罪的琼浆”,甚至“我给予你们渺茫的爱/想要换来/你们身体里的微量砒霜”,这时,诗人对生命的终极之关怀已昭然若揭。奇崛的想像,间或的现实闪回,充盈饱满的情感生生压缩成了盐一般的颗粒,以及箴言似的短句和整饬的诗歌段落,这样的诗歌读来并无空洞之感,让人不得不感叹诗人超强的驾驭能力。诗歌的语言,也从第一辑的简约,第二辑的繁芜,到这里,已然水落石出,境界澄明,呈珠圆玉润的晶体状——这哪是什么“对口语的改造”,这是生命的语言!这是一个令人无言的诗篇,它就像生命本身一样幽微和默然。我想说,它远远超出了我的阅读期待。至此,这只蝴蝶已具有了身体和灵魂,它脱离了作者,成为文学世界的一个实存之物、生命之物。
  《蝴蝶》这个作品出自沈浩波之手,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惊异。这还是宣扬“下半身写作”的沈浩波吗?这还是声称要“先锋到死”的沈浩波吗?是的,是这个沈浩波,又是一个新的沈浩波。我看到许多自诩为先锋、事实上是把先锋作为一枚枯死的标签插在头上的人,这样的人不过是被真正的先锋扔到角落的垃圾而已。先锋是一种不断掘进的精神,是在写作的前进中的自由,而绝不是一种教条,一个囚牢。《蝴蝶》的诞生,正是沈浩波的先锋精神的体现,他在对自己内在核心的始终坚持,和在对过去诗歌的一次又一次的反叛中,获得了开阔的自由,正如茧蛹,不断艰难地蜕掉表皮获得新生,正如蝴蝶,一次次撕掉自己斑斓的羽翼,又重新长出,终至于更高地飞翔!这种精神的坚持,锻造了沈浩波令人吃惊的吞噬和消化能力,过去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先锋诗歌开辟、展拓、累积起来的技艺成果,在《蝴蝶》中都有体现。在和一个诗人私下聊到这一点时,我说没关系,诗人们都应该有一个强大的美学之胃,一个辉煌的诗歌时代正是在诗人们吞噬与反吞噬之中创造出来的!
  我愿意这样描述我的阅读感受:这是一个有生活积淀,有生命热情,有历史担当,有现实关怀,有终极追问,有精神气象的作品。完整地阅读《蝴蝶》,我还发现,它是关于时间和生命的一曲挽歌,它跌宕起伏,绵延迤逦,整个诗篇流淌着沉郁的咏叹的气息。而此时,正是二十一世纪零年代的尾声,读到《蝴蝶》时,我立即感到,中国诗歌的这十年提前结束了,《蝴蝶》这个标志性的作品终结了它;或者说,下一个十年提前开始了,正是《蝴蝶》开启了它。我希望让《蝴蝶》来奠定下一个十年中国诗歌的标高,如此,下一个十年才是真正的风云际会、波澜壮阔,我对这个景象的出现充满信心。

2009-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5:36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沈浩波及其《蝴蝶》,彻查我自己

度风

2009年10月28日,中国最著名的诗歌网站诗江湖上,两个帖子,相映成趣,一前一后,仿佛约好般登场,沈浩波《蝴蝶》大结局以及全版本出来了,伊沙按月贴出的《无题》10月诗作出来了。都是诗上弄正事的人,此着实将中国诗歌向前又推进了一把。
我在暗处看,心情激动,澎湃的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也甚为自省了一把——一是我上不了江湖,走不到江湖上去;二是我之于诗,热爱并写了近20年,一直怎么也写不到满意,想到世上走走却惭于出去。我常想,待我写好了,写到自个满意了,再出山去,到世界上和大家交流,可弄到今天,我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好诗了,出去去哪儿,我的山也不见了。《蝴蝶》又一次激了我,伊沙那我不用言说也言说不了的好一直激着我。他们两个的诗合在一起,在同一个日子,让我在内心再次肯定了什么是好诗,也找到了好诗,大方向呀!要去的地方知道了,山也找着了。
但我在暗处,不在此坛中。这又有什么关系。我常告诫自己,但又常心生怅然——不交流能出新诗狠诗,出好新诗狠诗吗?自个在自个鸡埘般的诗生活中能阔开自己的诗吗?那些走在前面的人呈现给天下的诗的智慧、思想、文本不交流我能吃透其中最尖锐最先进最现代的精神吗?——我什么时候可以抱着自己的诗去和他们见见谈谈,让自己提高一把。我和他们谈什么呢?我疏于读书,从来认为诗与知识无关乃至厌恶知识和知识微子,而我所追赶的诗人皆是饱学之士,只不过天赋压过了知识而成就了诗之高标,这一点,我又不可攀之。他们那一颗胸藏风云的诗心,一身发狠活成诗的行止,世人皆知,我自知我欲做到此多么难啊!
于是这般心境迎来了2009年10月这一天,我以《蝴蝶》引发对自己的彻查,此彻查当是我与伊沙和沈浩波这两位中国目前最好诗人在暗中较劲(是学习)的历程所呈现的,我不必顾及其它且真实呈现如下:
和中国的诗人们一样,我上大学即开始了诗歌启程,着迷并用了全部青春年华,那是在1991年。青春的诗歌什么样子不说大家都知。但我刻意拒绝那个年代的诗歌潮流,成果仅有长诗《弥漫》和众多的小诗,但成作之后发现依然脱不了那个时代诗歌的影响。尽管那时候也不读或者读很少的中国诗歌,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翻译造成的文体、西方词语元素、西式气场等在诗中的进入所造成的非中国诗面貌,让我至1998年间一直心有不甘但无力的沉浸着我称之为“神仙式”的写作——后来也批判了自己的路子,但也有一直背着牛头不认扎——进入新世纪后,则停止了写,一天不诗会神不守舍的日子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享受世俗生活的温暖——一段表象平洒脱但内心逼仄的我的拙夫时期——乃至2008年,重新操笔,即刻又重新翻阅以往读过的西方诗歌,试手之作《黑夜哀歌》出来后发现,简直是一废品,遂当废品搁那儿灰着去了。然后,就使用拒绝了很久的网络,上网,览尽我与诗无关的8年间的中国诗坛——原来8年间中国诗歌出了“下半身”,还有那么多的诗歌争论和斗争,不是一句两句就可以说清楚的推动了中国诗走进了真正的现代,鞭策中国诗狠狠的走向了千里之外,其间涌现出了令我讶异在我来说尚不知道从来不识的牛人沈浩波,与我同城已久的牛的不能再牛的直逼巅峰的伊沙——我于是又回望自己,一颗从未安定的草心又开始露头。我就查沈浩波的作品,伊沙的作品。我看到8年间,他们的作品,伊沙保持了一贯的凌厉和诗所必须的激情,沈浩波从从青春傲气到打破秩序并重建新秩序的的各种先锋探索——而我还在虚空飘着,言之无物,这叫我一下子又把自个打回原来自惭的原形和诗的最底端。我能继续做诗人吗!我仅有诗人情怀有诗人的天赋吗?诗人心灵的斗争应该是这样子吗?看上去以沈浩波和伊沙为拢的众诗朋友在世上吃酒、在人生往来、在诗中长歌短吟相酬迭,诗独步天下,笔锋杀尽中国文庸之气更让我无地——狂读,狂体味,狂感知,狂了解他们诗与生活的关系,诗与评论的关系,诗与人的关系,诗自爱世界的地位和传播——看到了沈浩波青春的诗作,看到了《文楼村纪事》,《西安为证》,《致马雅可夫斯基》,《流水汤汤》等,直至《蝴蝶》,总体阅读和查阅寻找阅读所呈现出的他的反复探索,景致不同,各种变换尝试,到《蝴蝶》的总体集大成,伊沙按月贴出的《无题》——我该把过去统统扔掉,再一次惊呼到:大方向呀!
但我不知,一个写了近20年的人此刻重新开始,是不是丢人;一个写了20年的不名之人此刻因受了鼓舞决心对自己狠,养心待诗不知道会不会有成果;一个抛弃从前,开始读伊沙和沈浩波并以之热爱诗歌的精神为追赶目标学习榜样乃至正在磨合意欲以后直接拉高速的人不知道会不会有结果。天知道也许不知道,但我自己必须知道。不管如何,已开始了,正在写的《长安》已开始啦!伊沙和沈浩波在那儿戳着呢!他们诗路的回还上下与辞章灿烂还在那儿卷着千堆雪,惊涛拍岸呢!这是中国诗的大事儿,是这个国家贡献给人类精神世界的大森林氧吧,是我们这个社会现实枝头上的气候吹出来的独自耀眼的大果实,享用的人就享用吧!不享用的人就滚蛋吧!享用者当真能身体强健,心灵坚厚,拒绝者那就嘴里嘟囔着舌头转着圈儿阴着着脸儿高着眉叽歪着走吧!反正我高兴着,一下子天朗气清,心神广阔了。怎能不高兴呢?我终于拒绝了原来的我。
终于看到了我认为的中国最好的诗,已经成为经和传统的诗。谁说不是呢?谁他妈只允许只有庙堂之上的祭祀之乐,只有州府之流的言语才是正经。谁不允许活着的尚且年轻的人写出的作品成为未来历史和现在就在闪耀着光芒的传统?且,沈伊之诗已从争鸣者的角色试验者的角色上到了潮流的前端,判批和砸垮者众只是陋儒和烂仔们了。因二位的诗让这些人不安和紧张,“就是让他们不安”,多好的诗的论断。
呵呵,光顾着快哉快哉了,忘了自己还在诗的食不果腹,自个儿养活不了自个。这不是自信心的问题,这是对好诗的真心向往,对自己的苛责。如不这样,如何前进,那就继续彻查:
去年上网,方知平时读不到的好诗平时不晓得的好诗全在网上。中国诗的风云际会全在网上。今年记得初读《文楼村纪事》,同时发现《蝴蝶》一、二辑,我就暗恨自己是个长期以来不晓事的傻蛋。呵呵。后来又上诗江湖,原来这儿是中国诗的大战场,总有剑锋出鞘的英雄在此展示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对腐朽没落诗现实的屠戮,还有帮派之闲和小人嫉恨的撒泼行举,这不是在助推好的中国诗前进吗?不得了呀。我是在此读到《蝴蝶》第三辑的,较以往对沈浩波诗的印象和《蝴蝶》一、二辑的观感,觉出第三辑中人的生命品质、对世界的态度、个人气势等成了,开了,升了,完全大了去了。作者似乎在为不破坏某种既定的《蝴蝶》整体构思中,刻意超越一、二辑和自己以前的作品,给自己开个路子去。这于是又验证了一句话,“能力不是问题”。撇开在一辑看到的沈氏特色,二辑惊讶他也可以那么写,三辑我看到的是内容是:中国现实,看到的气场是:中国古典,看到的诗句是:一切皆可入诗的现代。我就这样的感受。至于具体写了什么,那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涌出的无以名状的感受。对照以前的《文楼村纪事》《西安为证》等,我发现《蝴蝶》经由原来那个带恨的残酷的现实主义转变成现在隐晦的从文本上来说更美的现实主义。于是我脑中浮现一个念头:那些以为自己在写现实的人或者在诗中写着现实的人,他们写出的那些不足以杀头的对社会和国家完全喷薄泄愤式或者讥诮到自以为自己担当了道义的作品,要么是写不出来,要么就是个胆小害怕的孬种,要么是虚假的避世者,要么是一厢情愿的隐逸者,要么是假模假样伪道士。我怎会有此想法,我之解释是:在现行背景下,上述人的作品只能算是嚎叫或者浅唱低吟,其以诗的形式呈现是对诗的辱没,写成时评、散文或者小小说哄哄小傻逼还可以。《蝴蝶》则是真正的诗的代表,完全证明了惟有诗才可以才敢承载天地之光明和黑暗。所以我说我快乐,因为我看到了这一点——一个人的快乐和一个诗人的快乐搅和在一起的快乐。这快乐又一次让我彻查我:该怎么走下去——一一部作品让一个人彻查自己怎么在世界生活和劳动是多么厉害的事儿,且我的生活是诗,我的劳动是写诗,能不珍惜吗?能不激动言于笔而推自己朝前走吗?
这样,我又生出了另一感受:觉得自己真的加入了中国诗歌的“先头部队”,不是被征去的,是自愿加入的,不管形式是什么样子,内心是干革命的,那就好好干革命吧!浴血奋战,冀望摘到一个个胜利的果实。
《蝴蝶》,就是中国诗歌胜利的果实。还能说什么。

2009年10月28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5:36 | 只看该作者
神 话

马非


与浩波最近一次见面,也是前年的事了。我们来到南锣鼓巷,吃罢中饭,落座于一个忘了名字的酒吧,开始聊诗。在后来的记忆里,关于诗歌,我俩有两点分歧。其一,他欲用跳跃幅度较大的抒情句式,取代口语诗的细节、镜头感和故事性,而我则坚持这么干,我的理由如是:可以避免为老百姓所唾弃的做作和矫情。这大概是口语诗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其二,也是最令我吃惊的一点——他写作每一组诗都力求和上一组不同,而我认为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一个诗人一生在一两个向度上写好就不错了。
时至今日,我一直坚持自己的认识。
时至今日,我也看到浩波在坚持他的认识。
从他始于2008年4月而完结于2009年10月的长诗《蝴蝶》即可看出他的坚持是多么强硬。
当然作为口语诗人的浩波,在这首长诗里还是无法彻底摒弃口语诗的细节、镜头和故事这些元素,事实上他也不可能做到,除非“知识分子”去。但是其中大量直抒胸臆的抒情句式的使用显而易见,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免产生怀疑,口语诗可以这么干吗?反复考量,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发现这些抒情句式的使用对他这首诗所要达到的效果是有益的,最明显的感觉是,力量感的增强,感染力随之提升。一个更为重要的发现是,在口语叙述中掺杂大量抒情句式,不是哪个口语诗人都能干的,这需要高度的语言协调和平衡能力,是要冒风险的,弄不好,很容易马脚四露,一夜退回幼儿园。
浩波创造了一个口语诗人的神话,因为即便《蝴蝶》就活生生地闪现在我电脑的屏幕上,我依然不能相信它出自口语诗人之手。我只能归结为个体差异——浩波有这个天赋!
即便从作为整体的《蝴蝶》一、二、三辑来看,我们也不难看出,浩波所谓的每组诗与上一组有所改变和不同的表现。第一辑句式短促而意味明朗,第二辑句式悠长而抒情,第三辑又改用短句,但又和第一辑的有力的点射不同,它几乎是使用机关枪扫射,火力相当密集。哪辑效果更好不好判断,也无需判断,只要知道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它们使一首长诗变得相当丰富就可以了。这显然是刻意设计的结果,即便如此,我又要使用“神话”一词了,这么做需要诗人有一个自我控制力超强的内心,所以又要归到上面刚刚说过的意思——浩波有这个天赋!
浩波一直以来气贯长虹的作诗气魄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时常遭受“泥沙俱下”的责难,我不也这么说过吗?他行他素,我依然故我——《蝴蝶》一诗中的某些激奋情绪和“恶毒”话语是我不好理解,也是不愿接受的。存疑。
这两年因为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原因,编辑与会诗人的作品集,得以窥见很多“敌营中著名诗人”的新作,大失所望之余,不免庆幸自己还有“著名”的三五好友,可以作为自己前进的参照和动力,有时还会把他们几个在想象中作为“敌人”,来折磨自己,激励自己。浩波即是其中之一。



答马非:天赋与真理

沈浩波

1、

你所存疑的,甚至是我自己存疑的。当然我不是指你说的“激奋和恶毒”的部分,因为你我性格的巨大差异,你所看到的激愤和恶毒,于我是很平常的。但我能理解你的表述背后的语境,其实还是冷与热、客观与抒情的天平倾斜度的分歧。如果从诗歌发展方向或者说现代性诗歌真理的角度来说,我自己也存疑,我自己的审美更接近你所理解的现代诗,但我自己的写作又一直不满足于完全是这样。在我现在所写作的姿态和方向,我甚至很难找到有谁是这么写,并且写出来的。这常常令我疑惑。也许,伊沙说的,“怎么办呢,你就是这么一人”,和你所说的——“你有这个天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我只好告诉自己——我的写作不是为了验证诗歌的真理。我在为自己的天赋而写作。
而《蝴蝶》的写作,并非为了解决自己的存疑,而是集中过去十年之力的一次自我的展示,一个仪式。我不是一个抒情主义的拥护者,但我确实希望拓展口语的疆域。我坚信口语的力量,但我跟意象和修辞之间有着深刻的情感连接。
我太贪婪,我什么都想要。我擅长的风格,我当然固守;我不擅长的风格,我特别想尝试。挑战的欲望令我情绪高涨。
冷的,更接近现代艺术的力量。
热的,我一直相信我有足够的控制力和平衡力可以驾驭,使其在现代语境中获得更强大的力量。但我同意你的观点,我甚至不赞成其他诗人往这个方向走——因为可能我在这个方面有特别的天赋,其他作者未必有。我深知这需要太大的压得住的内心力量和本质里的“冷”。这需要有大力气。
我其实不愿意相信任何理论的邪,或者说,不信邪是我个性的一部分。我认为,这将扩大汉语现代诗的容量。
《蝴蝶》是这些想法的一个结晶。
《蝴蝶》之后,我会寻求新的挑战。


2、

“他欲用跳跃幅度较大抒情句式,取代口语诗的细节、镜头感和故事性。”

这句话可能是我当时表述的问题,而令你误解了我的意思。口语的细节感和因叙述带来的质感(我不赞成“故事性”)是极其重要的,甚至是命脉。怎么能被取代呢。

我当时的意思应该是在探讨如何增强口语诗的跳跃性。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有必要增强个人情感的比重。这是一个技术性的话题。根本上,我还是认为叙述所呈现的本质更接近艺术的真相——但这不代表我在《蝴蝶》中会被这个认识所桎梏,一旦被桎梏,诗就变成审美和艺术认识的奴隶了。同时,必须看到,其实我在《蝴蝶》中,是格外在意细节和叙述的部分的,否则早就被写空洞了。所以在《蝴蝶》中,整体的气象看似由个人意志和饱满的情感所产生的,但实际上,落实到技术环节,细节和叙述是我抵 制因个人意志而有可能带来空而无力的两大武器,我非常在乎这两大武器,甚至是不断提醒着自己往下写的。之所以你觉得“这是一个口语诗人的神话”,恰恰是因为我最大效能的使用了这两大口语武器。无口语,则无《蝴蝶》。

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一点,是不希望《蝴蝶》给更多口语诗人带来一种个人意志的、抒情的、甚至是意象的幻觉,而忽略了一些根本性的支撑性的常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5:37 | 只看该作者
拒绝凤凰涅槃的强悍生命
——沈浩波《蝴蝶》阅读印象

辛泊平

作为颇受诟病的“下半身”领袖的沈浩波而言,他的作品在某些论者眼中似乎也是一个异数。然而,当我们摘下那种人为的有色眼镜,以公正的态度阅读沈浩波的作品,却往往被他作品中饱满的生命、凌厉的灵魂和奔涌的血液所打动、所感染。毋庸讳言,在网络时代,这是一个诗歌产量过剩的时代,大量的官刊民刊,大量的诗歌论坛,成为著名的、无名的诗人发出声音的舞台。然而,诗歌作为文学中最先锋的种类,从来就有拒绝合唱的骨骼。喧嚣过后,口水被倒进下水道,无聊被扫入垃圾,苍白的小文人情调被扔进旧纸堆,剩下的也许只有那种融入了生命元素的灵魂之作,作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影像,留给后人。在我的阅读视野之内,沈浩波的长诗《蝴蝶》就属于这种的作品。
这是一个人的成长史和灵魂史,简捷却不简单,它以锋利的笔触划开了被美化了的、被夸张了的身体与心灵的生长,裸露出生命本质的丑陋与成长的阵痛。
童年的记忆已经泛黄,但无法从体内彻底清除,它已经成为“厚厚的油漆/仿佛永不脱落”,并以游移的状态继续纵深;而接下来的成长更加艰辛,在黑暗的泥泞中,奋斗不过是虚幻的承诺,是社会化的诱惑,而非个体化的经验。所以,诗人才有那样沉重的呼吸——奋力攀爬“却怎么也爬不出/母亲那条/长长的产道”。诗人不是拒绝成长,而是因为洞悉了世界的法则和生存的秘密:复杂的是物质,简单的是人心,复杂者复杂到你永远不知道世界有多少可能,简单的简单到人心里其实只有伤害和提防。
在这方面,沈浩波是残忍的,他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义无反顾地揭开了我们用血缘、亲情、热爱等美好词汇织成的人际面纱,抵达人类灵魂深处时刻涌动的恶与罪;同时,沈浩波又是悲壮的,他没有因为那种与生俱来的罪恶而回避,而是以血肉之身和粗壮的灵魂扛起了沉重的救赎的十字架。这个十字架上刻着人类的轻浮和无知、母亲的虚荣和炫耀、灵魂深处诸多“人我所加的伤”以及深深的厌恶。
然而,无论是喜欢还是厌倦,时间还得继续,生命还得继续,所以,诗人才会在无聊的足球赛上开怀,才会在算计与被算计的生存场中左右逢源。这不是游戏人生,恰恰相反,这是在真正懂得生命秘密之后的生命智慧,是给速朽的肉体找到的匹配的生活,是后工业时代的和光同尘。但内心的悲凉依旧,在这个缺乏倾听的世界里,诗人只有骄傲地“拒绝诉说”、“把自己锁成冰柜”,而又自信地说出“我心中有大光明”。或许,这就是物化的时代智者的选择,把肉体留在尘世,把灵魂放在天国。在第一辑中,母亲这一形象贯穿始终,因为,生命因她而始,亦会因为她消亡,每一个生命的开始和结束都会有一位母亲在场。从某种意义上说,母亲是时间的另一种方式,如你,如我。
在《蝴蝶》第二辑里,沈浩波的笔触荡得更远,由生命中最准时的死亡开始,目光所到之处,便是一个人的家族史。在这个谱系中,诗人没有简单的罗列并不显赫的祖先,而是把民族史嵌入了家族的记忆。这是一种有难度的写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坠入到那种浅薄的、大而不当的控诉(文革以后最常见的文学形式),或者干脆就是没有历史感的家族繁衍。然而,沈浩波既没有做家族的书记官,更没有做马后炮一样的历史审判者,而是把自己的血肉之躯和灵魂元素完整地交给一个家族短暂的、混合着时代风云的历史。在这段岁月里,所有的记忆几乎都是黑暗的底色,包括青春和奋斗,包括和历史必然站在一起的革命和真理。
读这一辑《蝴蝶》,感受是不舒服的。并非语感和诗意,而是那种弥漫的人性的猥琐与疯狂。无论是曾经是战士的母亲,还是饱受灵肉摧残的父亲,他们身上都缺乏我们曾经真诚赞美的人性之美,更多的是猜忌和倾轧,是卑微与怯懦。在一个扭曲的时代,所有的人都失去了基本的常识和基本的判断,而是任狂热泛滥,在莫须有的真理中挥霍自己的真诚与想像。然而,我们不能就此否定我们的祖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我们不能以今天的伦理去指责过去的存在,尽管它可能反文明、反人类,但在那个年代,他们或许别无选择。依然是沈浩波发现的那个生命的秘密——世界很复杂,人心很简单,简单到只有伤害别人或者保护自己不被伤害。
而且,当我们指责前人的时候,是否也想过一个让人沮丧的事实:“上帝为男人发明了10000种小丑的姿态/每一种都属于我的父亲/我是虚伪、紧张、不甘/和简陋、怯懦、绝望交媾的产物”,而这些肮脏的东西,已经经由父亲的精血传给我。我们并不干净,并不比我们诅咒的年代的人们干净,我们的身上依然流淌着虚伪、紧张、怯懦以及如大海一样深邃的绝望。既然我们灵魂并没有如赤子一样干净,而是在灵魂的皱褶里依然有那么多的蝇营狗苟的、见不得人的小杂碎,我们又有什么权力站在至高无上的审判席上。
沈浩波是反思的,他没有义正词严地展开似乎正确的道德审判,而是谨慎地把记忆拉回到过往的现场。而恰恰是因为这种场景还原,成功地避开了那种俗不可耐的时代控诉,转而进入融入个人经验的历史照片。在这个过程中,已然戴上有色眼镜的情感自觉退后,反思历史、叩问生命的理性走到前台。所以,我们会看到,诗人笔下正常又反常的父亲,诗人内心深处对荒诞家族史的理解与悲悯。因为,我们不可能拒绝时代,不可能拒绝自己的卑微,不可能拒绝自己已经的选择,不可能拒绝曾经的错误与荒诞,你后悔也好,解释也罢,它都不会因之而消失,因为,它已经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从灵魂的炼狱中走出来,诗人并未抵达相像中的天堂,他依然注视着熙熙攘攘的人间。在《蝴蝶》第三辑里,沈浩波没有因为历史的荒诞家族的耻辱而坠入另一种虚无,他依然置身于暧昧的人间烟火,继续警惕地打量经过眼前的是是非非。换句话说,诗人因为洞悉了让人艰于呼吸的事实而隐居,更没有逃离,而是继续展开灵魂的终极追问与价值关怀。
也恰恰因为前两节的炼狱之痛,才有了此处的开阔与深入。可以这样说,在第三辑里,相对于前面的迟疑与粘滞,沈浩波的笔力更见刚健锋利了。虽然没有化蛹成蝶,但思绪却更加自在地翩然翻飞于时代的现场,看似不经意间拎出为我们有意掩藏的肮脏的杂碎,并快意于这种以仇恨方式进行的报复。他洞若观火,他发现了慈善家的虚伪,他发现了亲情的脆弱(贫穷的母亲在骂自己的女儿),他发现了爱情的无聊(爱与被爱都无对象),他发现了竞争背后的无耻(人人如秃鹫),他发现了文明的疯狂(自行车被装甲车碾碎),他发现了我们栖居之地的危险(那些沉静的植物在流血)。而这一切,都是被另一种更加强大的声音淹没了,人们在眩晕中狂欢,在狂欢中忘记了自身的耻辱与无处不在的危险。而诗人,则像迁徙的大雁中的哨雁一样,在黑暗中睁大警惕的眼睛,甘愿做人类灵魂的守夜人。“我仍然希望/付出爱情/如同一片灰烬/停留在你/疲惫的掌心”,因为,诗人心中有大爱,眼底有悲悯。
仿佛人类的宿命一样,沈浩波在诗中并未完成有论者所说的凤凰涅槃,而依然在痛苦与决然地浴火。那种不生不死的凤凰是没有重量的神话,它不在尘世,只在幻想。诗人明白这个把戏,所以,他没有失重地去展开虚拟的翅膀去拥抱并未出现的天国,而是在火中完成灵魂的尘世救赎,不求凌空的高尚,只为此在的灵肉坦荡。这就是《蝴蝶》中的沈浩波,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和凌厉的声音。从语言上看,第一辑的用短句,流畅自然,第二辑用长句,凝重迟缓,第三辑复又回归短句,短促锋利,与各自的内容相得益彰,时而是阅读的快感,时而有灵魂的拷问,浑然一体,意味幽怨。在这个流行快餐文化的时代,长诗的写作似乎显得奢侈,但这种有嶙峋骨头、有喷张血脉、有灵魂疼痛、有生命回眸的大作品理应领受时代的敬意。
09年10月28日20时30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5:38 | 只看该作者
读沈浩波的《蝴蝶》

琳子


首先警告读者,对《蝴蝶》请不必急于做文学史标高之类的定位。目前任何结论性的评价都是草率的,是冲动的,是不负责的,是急于讨好作者的。现在,这首诗只适合阅读,适合机智的、反动的、甚至是麻木的阅读。

读沈浩波的蝴蝶,先是发冷,冷到牙齿、脊椎和骨髓。后是紧张,紧张到对他的每个新出现的句子都充满警惕和觉醒。我认为我不但是觉醒的,还认为我的觉醒需要找到景色各异的参照,而《蝴蝶》里很多背景、场景和情景都值得我站立、测量和发生反叛!我想,读这首诗至少在警惕中获得多次的恐怖最终深感欣慰。是的,我的恐怖在反思之前,我的欣慰是这首诗一直在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量往下展开。

蝴蝶不是飞行事物,是飞行前身,更不是庄子。任何和庄子相近的想象属俗气和浅薄之相。蝴蝶只是临时参照出来的一块斑纹,是起点,是临界状态。蝴蝶躲藏在自己的皮纹里吞食自己的体液,它因为有重量而悬空,它因为有肥美的蛋白而成为一粒种子。所以蝴蝶一开始就不是蝴蝶,而是生命因子,是睡眠在自己巢穴又挖空巢穴的生命因子,是慢慢抬头和慢慢弯曲抱紧自己的生命因子,是跳动、起伏、最终回到自己血液中的生命因子。当一个人的生命路途出现力量巨大的反叛和越位,呈现黑色亢奋,并努力把自己爆破,露出腥臊的、繁杂的、奔涌的出口,蚕茧在这里最终成为一条悬空的皮囊。蝴蝶得以腾空、在天地之大露出银白的鳞片,成为轨迹和慢,是负隅顽抗之后的那种明净和回归。


一、《蝴蝶》对女人的描述虽呈寥星状态,但着笔霸道且充满人生历练,生命原创色彩鲜明。

《蝴蝶》再次触及到对女性的多角度表达。在诗中,我注意到沈浩波在体现这种情感的时候,仍然是一种极端的不信任感。因此,他的表达很不善良,也不友好。从对母体的拒绝、到对女性身体的排斥和厌倦,再到对妻子生出的、很少量的一丁点感恩,直到最后到对自己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定位和规划,都充满了狐疑和猜测。这实在让人尴尬,让母亲尴尬,让女人尴尬,也让这个世界尴尬。
毫无疑问,女人是这个世界上诸多生命中最灵动的一部分,是紧缩之地和宽大之地,是生命之门和跃动之门,因此,也是众生最美好的信赖之物和礼赞之物。但作者却断然拒绝了母体之爱。这很奇特,难怪有人想不通:

为何你的诗中
写到母亲
总有一种
残忍的怨?

是的,为什么作者在写到母亲的时候,总有一种残忍的怨!我想,这是因为,作者当顿悟到被生育是一种任人宰割现象,是一厢情愿的给予,是一种强大的人力聚散,甚至说,是纯物质行为的时候,他就被逼上了人子之路。因此,他只是一个被给予者,是被他人强加给生命的一个载体,是一种承受。作者显然无法摆脱这种给予,所以,他的反叛就体现在对生命起点的不自由和承受状态。
因此,他把生育之疼始终背负在自己的脊背,一种不情愿压迫着他,他只能攀爬,像极了灭顶之灾,生命的奔走已经属于无意识行为,属于本能惯性行为。他的这种痛楚和不情愿应该来自今后生命中对避难、憋闷、黑暗等多状态的恐惧。

我曾经以为,我的出生是一种偶然
偶然的月光使我受孕,我依然只是
浮游于天地间的那一粒细胞,最初的
茫然的,静静等待注入生机的一条小命
我出生的那一年,天崩地陷,24万条人命
埋葬于地震的废墟。而我出生,哭泣,并不是

为了他们。一个时代突然结束,另一个时代
刚刚开始,我将在其中学会爬行。但这一切
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只是偶然,降落尘埃
掸了掸灰尘,就站了起来;刚刚站起来
就学会用悲悯的目光,审视那将我抱出子宫的
一男一女。我跟他们有什么关系?我只是

感应到风的声音,水流的呼吸,静静的
等待注入生机的一条小命。我只是一粒
细胞从遥远的前世投掷到今天,我试图寻觅
那一把将我扔出的棒球手,我是他的传承
他的兄弟、他的儿子,我是他对自己的再次确认
直到有一天,我长出满头白发,每一根

的发稍,都散发出谎言的味道。这味道
和父亲头上的,母亲头上的,完全一样
我这才知道,我仍然在他们紧紧拥抱着的怀里
沉浸在他们和我共同的时代。我看见我的头颅
漂浮在水上,我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充满邪恶
父亲的邪恶、母亲的邪恶,我的邪恶

作者显然始终把母体还原成身外之物。他一出生就只能沿着自己的轨迹攀爬,他是自己的而不再是父母的。他有独立的神经贯通在自己的血脉。他能清醒看到一个母亲身上存在着强烈的群体味道、等待回报并索取回报的人情世故,这是另一种通往人性的渠道。即使是早年励志性的家庭教育,也是充满个人欲望的强权行为。是一种暴力。因此,作者在这个时候产生的屈辱感更加强烈,所以,他放任 “母亲带着她的子宫死去,妻子带着她的怀抱死去”这种结果。
女性首先是生育之本。作为《蝴蝶》的一种物象,女人必定赐予蝴蝶以蚕茧。所以,作者必定要写到母体,继而引发对女性这个群体复杂的观察和排斥。但作者抒情的基调是黑暗、寂静而忧伤的。我注意到这里出现一只母鹅

抱起一只母鹅
揍她丰满的臀
让她飞翔
像圣洁的天鹅
令人落泪

这只圣洁的母鹅可以给人带来很多猜想。作者强有力的外置行为也让人悲痛,似乎那种落在母鹅臀部的揍打是一种神力,是一种混合着诸多情感的神力。母体因为圣洁而吞下暴力,疼痛和蹂躏在具体的部位膨胀。直到

我爱的女人
寂寞的躺在中年的床单上

被爱的女人身份依旧含糊不清,是母亲,也可以是妻子,但无论是谁,都充满被抛弃之象。有人爱的女人也有寂寞的中年床单,她是荒凉和寒冷的。

即使黑暗的女人,作者也是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去体现,就像这样的:

一个女人鼓舞着臀部从我身边走过。
另一个女人裹着冰冷的风衣走入
来到这里,为了脱下风衣的黑,露出身肢柔软的浅黄

而女人在分娩着什么?作者几乎探入她们那黑漆漆的子宫了:

我看到黑瘦的女人,痛苦的呻吟,张开双腿
从血红的深井中拔出一个黑乎乎的头颅
我看到无数的深井,无数的头颅,一直绵延到
铜镜的最深处,一万次的叠加,形成幽深的隧道
我和我的祖先,同时被繁殖而出,一排湿漉漉的
黑色的鸟,蹲在一根漫长的电线上,静穆无声

这是屠宰一样的分娩。她们到底在分娩着什么,那么粗大和强劲,充满交配之力和繁殖之力,魔幻一般。是人吗?是的,但作为《蝴蝶》的第一个篇章,女人无非是一种载体,是一种开始,她们身上掉下一只又一只肿胀的蚕茧。女人,无非是一种开始和给予。所以,作者理想化的女性也是充满生殖欲望和毁灭欲望的:

我需要她丰饶、野蛮
并且温存
我看到她晃动着乳房大笑
当我沉迷
她揉碎我的心


二、诗中的祖父、父亲、我、儿子阳刚充沛,是一种生命势力混合,也是一种生命势力的积极对抗。诗歌中的祖父、父亲和我的传承首先体现在他们是一个简朴的农民家庭,他们可以是历史的任意一个环节,他们接受土地和村庄、河流、焚烧、耕种,接受财富和战乱,接受天灾人祸,接受生老病死。我认为,这种生存最终又是儒教形态下的。
作者首先写到了埋葬。中国农民式的埋葬。作者使用了平静、祥和的语境,把生老病死当成一种简单的储藏和劳作。这种状态无疑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我固执认为,作者实际上很在乎这些浪漫主义片段的穿插,它让这首长诗适当出现了细腻、柔和、湿润的空隙,出现了不可躲藏的自然智慧之光,这是后话。

它们并且像轴卷一样清晰,透彻:

我从遥远的时间之外看着他们。他在后面
父亲在前面。他们刚刚将另一个男人的骨头
擦拭干净,封入一个很轻的陶罐,重新埋葬
他们在行走,月光在摇晃,如同时间中的一杯
洗刷记忆的水,试图照亮他在彼时沉默的容颜
试图确证,他是真实的,因此父亲是真实的

这也是生命的由来和开始。我认为,善于写死亡和埋葬事件的人,恰是生命潜能旺盛的人。在这里,作者写到陶罐,月光,又写到沉默、容颜,一切都那么善良,可亲,为我们勾勒出新的生命已经封存在具体的物象之中,让人开阔,充满遐想。

而具体的祖父和父亲却是这种样子的:

祖父,你是战乱和动荡之子
你出生的时候,国破山河在
你成长的时候,白骨露于野
你死亡的时候,人民如刍狗
但是这一切与你有什么关系
生存便是宗教,活完然后死去

你娶了一个矮小的女人,生下我矮小的父亲
他是暴力和谎言之子
他出生的时候,白骨露于野
他成长的时候,人民如刍狗

他死去的时候,哦,他尚未死去
现在仍然深陷于我家的沙发
目光浑浊,盯着电视屏幕
每天都是如此,我觉得他还能活很久
你能相信吗?他曾经有过信仰
你能相信吗?他当过国家干部

这是一段嵌入式描述。作者无限悲痛从一个农民式家庭,追打出一个真实的父亲,对他的定义是:暴力和谎言之子。作者把父亲的外衣层层剥去,露出他干硬、荒芜、干枯的核心,灾难和幸存在他身上留下劣迹斑块,他的60岁转眼已经是一条黑暗的地平线,作者对父亲做到了不动声色和明察秋毫。
可以说,具体的父亲是小我。小我是生动的,是真实的,是驱赶不掉挥之不去的。但小我的父亲是时代产物。因此,他需要细节,需要品质和意志的体现。一个时代产物必须用时代留给他的记忆存活。因为有这样一个父亲的嵌入和混合,作者再次拔开了悲伤的瓶颈。

有人说,如果祖父死得早,会转世为自己的孙子
重新目睹儿子的成长。那么父亲
将是我们共同的儿子。你凝望他的成长
我凝望他的衰老。我们经历着一分为二的疼痛

在这里,祖父、父亲和儿子浑然一体。他们由生育之身转化为承受之身,由给予之身转化为平等之身。他们看到的必将同时为所有人看到,他们拥有的必将为所有人拥有。这最后的同化时刻都在发生,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生命由此多姿多彩,生命由此环环相扣。在这里,我们把成长和衰老同时抗在肩上,这就是诗的大和开阔,是深刻,是博源。


三、诗中的自我:浪漫和抒情的质地

其实,“心藏大恶”只是一种外观和托词。沈浩波的诗句充满历险,布满豁达历练之美景。蝴蝶作为一首长诗,作者在布局上做到了阡陌纵横,物景上黑白透彻,推进上张弛有度,情态上尖锐多变。读这样一首诗,既能充分享受他思想上紧张、自由、万马奔腾之气象,又能享受他语言上的恣意、斩截、通透慷慨之历练,同时又能享受他颤抖、淡静、超脱的内敛之景深。

看下边的段落,这不是大恶,而是一种历练后的洞察、揭示:

上帝为女人发明了10000种荡妇的姿态
没有一种属于我的母亲
上帝为男人发明了10000种小丑的姿态
每一种都属于我的父亲
我是虚伪、紧张、不甘
和简陋、怯懦、绝望交媾的产物

上帝为女人发明了10000种荡妇的姿态
没有一种属于我的母亲
所以她至今仍在挣扎——通过我
上帝为男人发明了10000种小丑的姿态
每一种都属于我的父亲
但他终于停止了搏斗——望向我

应该说,这是一种奋不顾身的表达。在这里,我们回避的、躲藏的、忌讳的、都得以真切裸露。作者不是指着自己的鼻子说话,是在指着人群说话,指着大众说话,是指着所有的人类说话。人性在这里得到纯净的剥离。一直剥离到脚后跟。我们会感觉我们的很多秘密都被端出,我们父亲、母亲的秘密就这样被供认。我们有了更大羞耻之心。我们每个人的手心里都捏着自己的这份羞耻之心。这是人性中不可回避的凹处,沈浩波语言的力量一下子就冲破了极限。

活着是为了
对抗死亡吗

我能数遍
山上的
每一块石头

历历在目
每一块都像
静穆的佛

于是就讨厌
山里的道士
觉得他们
过于轻浮

诗的纵向打开依然是作者浑然的内心体验。在这里,作者亲近了山上的石头,抛弃了山上的道士。他宁肯亲近石头也不肯走进道士,这是因为石头比道士更充满哲思和理想。所以,沈浩波的内心世界是开阔的,是充满光明的。就像下边的句子:

我知道为什么
因为我心中有光明

一个对他人冷漠的人
必然将所有温暖
都加诸己身
所以啊
如同火焰
我心中有大光明

这里作者毫不掩饰自己的美德:心中有大光明。心中有光明,他更愿意敞开心扉,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把内心的对话,放大对任何人的对话。他因此对自己的认识带有冷静的客观因素,也有鲜明的主观因素:

我有办法让自己内心苍茫
就有办法让自己内心不苍茫

是的,作为一个敢于审美的诗人,沈浩波在残忍的诗行之间,收起他凸起的残忍和决绝,不失时机创造唯美和浪漫的喘息之机,让他的诗歌时时张开细腻湿热小口,吐出幽兰沉静之气,让你紧张局促的承受得以舒缓和松弛,从而获得他留给你的柔静、淡然和从容。

你洁白的脖颈上
有浅浅的皱纹
仿佛海浪漫涌上沙滩
留下柔美的曲线

人生漫长
人世艰辛
我仍然希望
付出爱情
如同一片灰烬
停留在你
疲惫的掌心

雨水上升 变成白雪
白雪下降 变成冰凌
我仍在此处等着爱你

我是如此渴望爱和被爱
我是如此吝惜爱和被爱
只需要一小片肉体
就能让我片刻的温暖
只需要一次爱情
就能让我短暂的停泊
我是如此渴望爱和被爱
我又如此吝惜爱和被爱

那些秘密
那些埋葬在身体里的惊雷
那些命运种植的苦果
那些瞬间

那些明亮的星
那颗树
那门前的三棵
笔直的水杉

读到这些句子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擦一把眼泪,在这首长诗里,做深呼吸。这些小诗句光滑,晶莹、剔透,不带半点尘埃,仿佛从来就没有被写出过。作者显然是有备而来,他深知一首大诗一首长诗的空隙,必定需要另一种光芒来填充,它应该是反质地的,和前边的主旋律发生质变,突出其反向特质,显示其柔软,细腻的气息。这种抒情不但有效而且特有力量。

2009、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5:39 | 只看该作者
众说纷纭谈《蝴蝶》



(《蝴蝶》第一辑)这仿佛不是一首诗人之诗,而是一首生命之诗;自性的“生命”(“蝴蝶”?)发出悲歌,以长歌当哭,向母亲漫长地告别。诗歌开笔于大地震之前,结束于大地震之后,虽然不直接写地震,写作中却必然被它所严重“惊吓”,“突然恐慌得/抖动如筛糠”。这绝不是单纯的恐惧,那是灵魂的抖动;只要是有灵魂的人,读到这些文字,也会莫名地抖动起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丧考妣之惶恐;魂飞魄散、载寒载热、永难超生之焦竭。笔者在“诗江湖”上初读之下,立刻震惊于这一首诗中痛苦、隐秘的蝶变:“一次次撕去自己/艰难生长出的/斑斓羽翼/露出丑陋的身体”。而较之于诗人近期的另一首诗《国有殇,你知否?》中情感上的巨痛和认识上的自省姿态,显然这一首更帖近生命本体上的再次觉醒。虽然这是作者一贯的诗歌抱负,但这一次做得更为彻底。我仿佛看到一个无比强大的灵魂被自己彻底打败(通过无情的自我裸露和自我剥夺)后的沮丧和如初生婴儿般的无辜与无依:“我看到一个永失子宫的人/像一只瞎眼的蝙蝠/挂在无边无际的世上”。 ——向卫国(评论家)


(《蝴蝶》第2辑)史诗,灵魂的史诗,这是我读完之后的第一感觉。
悲哀,深沉,冲决,飞翔,兼而有之,崇山峻岭和河流合二为一。
小与大,个人与背景,想象与现实,诗歌内部的切换有流水和山脉的自然之美。
在“似乎”隐晦之中有非常确切的抵达,我觉得很清晰,当然如果真的直白地说出来,就没意思了。它击中了我,或者说它呼应了我内心的一些难以言说的东西,所以不仅仅是震撼,多读几遍之后,我想说,我的眼眶有些潮湿。
令人语无伦次。
甚至,我觉得,“等待戈多”咖啡馆,也与这首诗构成了天然的隐喻。

——金轲(重庆诗人)


《蝴蝶》第2辑读到,很好,有不少新元素,丰满充沛自不必说,关键是给激情赋予了质感。

——唐欣(北京诗人)


或许是因为年龄段接近的原因,第二辑中很多感同身受的感觉。相对而言,第一辑左冲右突、挥洒自如,第二辑酣畅、集中而凝重,两辑我都喜欢。
来来回回读了个把小时,应了我原来曾说过的一句话“沈浩波是我一直在期待中的意外”。
现在可看到的是蝴蝶的“两片翅膀”(你所说的两种写法),这两片翅膀将要负载你的灵魂,让你独自游戈于苍茫之间,对生命在浩瀚如烟的宇宙中进行个体的体认与穷根探源。语言上、心境上的不断蜕变使本无意义的人生充满变数和神奇,但这些汉字组成的句子并且凌空蹈虚的,而是贴紧大地的、可以让人清晰听到你的脉博和心跳,看见你的血液和爱恨。她本质上应该是成为你新时期的符号的一首大诗,我完全相信你会把她写成二十一世纪一个重磅文本。

——任意好(广东诗人)


沈浩波的诗歌写作贯穿了整个新纪年,改变了新诗写作的走向,可以说,他的作品是用杰作堆积起来的,诗歌写作的力度与气场,是别的诗人难以比拟的。我们可以在他众多的文本中,读到一颗砰砰直跳的心。《蝴蝶》一辑和二辑,用两种不同的语言的形式,构造其的“家族史”,从而完成其的“心灵史”,让我们看到在一个封闭社会环境中,一个心灵是怎样博大而顽强起来。
——老德(南昌诗人)


我认为《蝴蝶》第二辑首先有表面的大东西,这个东西适合外在的阅读,那就是国家的,民族的,时代的,疼痛的,等等很多赞美之词。但更重要的我是看重里边人性化的东西,客观的东西,矛盾的东西,甚至是教化和自然互相转化、互相隐藏,互相揭露的东西。这些东西在语言表面强暴,突露,符合沈浩波的个人特质。所以,这首先是一首很大的诗,它有很多的承载,同时它还有强烈的个人情感,个人现场,典型儿具体,生动而忧郁。所以,这才是好诗,是真诗,是值得反复拜访的诗。
——琳子(河南诗人)



蝴蝶虽然斑斓炫目,其实就是你的父亲\祖父\母亲,就是你的女人,就是祖国和命运,就是叛逆而无奈的沈浩波,就是沈浩波的语言世界。

——艾泥(云南诗人)





个人认为,这前两辑里通过家族和个人的历史,对中国女人的低俗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对中国男人猪狗不如的境况进行了深刻剖析,总的来说对我邦人种之不自由、不高贵、不洒脱的特质来了次大放血,对我邦人种之前程充满了忧虑和憋闷。这其实与你的之前的下半身诗歌(我一直觉得你的下半身只是你的下半身,和别人没什么关系)是一脉相承的(对对中国女人的低俗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对中国男人猪狗不如的境况进行深刻剖析)。这首诗到此已经有了某种宏大的气象,(正如你所说是一首禁得起长时间阅读并且每读会有不同感喟的诗歌),但可能还不够,除非有第三辑......

——纱织(河北诗人)


几天前,读到沈浩波的这首长诗,觉得也很不错!它显然和荒谬、虚无、暴躁的人生和历史有关。它应该是对整个历史和人生的一次思索,我们都在重复着荒谬、虚无、暴躁,不同的只是方式,“我”现在不是荒谬的而在意义上虚无的摸着麻将么?但,“即使我们同样是被命运围困的猎物/也不应该是拴成一串的滑稽的蚱蜢/我不属于你们”——这是“我”在呐喊着反抗着虚无和荒谬的宿命!结果呢?“我必将与我的祖先毫无区别”!——从祖父、到父亲,我终于看到了自己——“如同一根黑线/黑线的另一头死死拴着我”,一条“黑线”死死的贯穿着我们,我们注定都是命运的“滑稽的蚱蜢”!
蝴蝶,“庄周晓梦迷蝴蝶”里“蝴蝶”!人生、历史到头来莫不是一场空么?
真正的文学作品,穿透人心的是思索的力量!力透纸背的力量。
整首诗歌在无论在结构上还是意象上都是宏大的。当然,它所要叙述的也是宏大的人生和历史之主题。
从情感来看,它是悲凉深沉的。隐隐透着悲凉的宿命感。
这首诗歌还有着身为中国人青年的浓烈的时代困惑在里面!
我认为一个会思索的中国人至少会有这样的困惑:活在传统与西方两种文化的夹缝中;活在时间的夹缝中。

——马蚁(摘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5ac4ea0100bjyn.html




“世界复杂/人心简单/无非是保护自己/和伤害他人”(沈浩波?《蝴蝶》)。杰出的沈浩波,我不得不再次赞美他。这个“耐磨型”的诗歌天才总是先人一步地预告着诗歌的方向。从《一把好乳》到《蝴蝶》,从“身体”到“生命”的完美契合,他一直在跟整个时代(自己)作战。
——任意好(广东诗人)


(《蝴蝶》第三辑)有嶙峋的骨头、有喷张的血脉、有灵魂的疼痛、有生命的回眸的大作品!

——辛泊平(河北诗人)



沈浩波和另外一个诗人的诗是我必读的,他的《蝴蝶》三部曲我看的非常认真,可谓:脍炙人口。
《蝴蝶》到底写的是什么?应该是诗人生命的全息投影,心灵的感悟和语言的重新上升。
如果从阅读快感上说,我喜欢1,2。但是,从诗歌文本上说,3是语言和精神图腾的高度结合。
如果说《蝴蝶》是本年度最杰出诗歌文本,应该是中肯评价。

——管党生(安徽诗人)



三辑放在一起读 可以看出作者尝试了各种写作风格。
一二辑是你一惯的痛快外在批判,沿有以往的沈氏特色。
三辑完全是具有中国本色的世界性作品 文本上似乎看出作者做了专门探索 内在上依然是强大的批判和质疑和你的《北京,我的幻影》《秋风颂》一样有所指 只是有了模糊美。
三辑连读 象在翻山 景致不同(文本和内容) 却撼人心魄。
此诗让我看到了诗人发狠——1、努力同文本做斗争并开拓和实验 2、写什么呢?蝴蝶只是代表,其余的都在诗中——世界也就呈现这些内容,看谁说出来的好 3、目标——目标是让诗成诗,目标是反抗和斗争 4、理性和成熟,命运和生命之诗。

——度风(西安诗人)

真气充沛。
如果你用笔来写,我能感觉到你写字的姿势:那种力透纸背,写得很癫狂,甚至手腕冒出汗。
等待戈多咖啡馆甚至会因为你的这首诗,而被后世熟知。呵呵。

——小宽(北京诗人)


亚里士多德说“诗比历史更哲学”。《蝴蝶》是对此最好的阐释。拔剑四顾,通过“蛹” 破茧羽化为蝴蝶的过程。对着这世界,生命,真理的追问——“那些秘密/那些埋葬在身体里的惊雷/那些命运种植的苦果/那些瞬间//那些明亮的星/那颗树”。充斥着人性欲摆脱尘世的逼压和囚禁的梦想。此诗的蝴蝶是我,我也是蝴蝶。蝴蝶被赋予对生命与真理进行追问的象征符号。蝴蝶的阵痛暗合着作者对这世界的思考和不断地认知。《蝴蝶》立意高远。有如庄周晓梦之蝴蝶。庄周梦为蝴蝶,蝴蝶之不幸也;沈浩波诗为蝴蝶,蝴蝶之幸也。《蝴蝶》充满魅力时空穿越美,囊括一部厚重小说的分量。亦或是具有蒙太奇电影中的寓意。艺术的最基本元素归元于诗、音乐、绘画三种,其他的艺术种类都是这基本元素的衍发和派生——比如小说和电影等等。而诗又是这三种基本元素众中之宠。所以艺术女神给予了诗命名为缪斯。
《蝴蝶》飘飘乎于世而独立,逍遥于大地而自由。
在诗越来越边缘化的苍白的2009年《蝴蝶》堪称:诗家之绝唱,歌韵之《离骚》。

——小米拉(山西诗人)


读完《蝴蝶》一至三辑,我想到了一个词:拷问。可以向下如此延伸:拷问灵魂、拷问生活、拷问爱情、拷问时代、拷问良心......继续拷问下去,用你的观察和思考。
这种拷问是贯穿全诗的。他在结尾写:那颗滚圆赤裸的心/是否仍然还在/我捧起它来/轻轻吹拂。这是一种愤懑之中的呐喊,这是只有浩波这样的诗人才有的赤子情怀。
拷问之后,我在想,为什么要以“蝴蝶”命名呢?那就是仓促,蝴蝶来到这个世上是仓促的,人也一样,无可避免。我还没有来得及/努力去爱/又被命运/恶作剧般收走。
人生如此仓促,但却充满了艰辛、谎言、丑恶、无耻,这是为什么?《蝴蝶》没有给出答案,这是不可能有答案的。正因为没有答案,才在这种不断地拷问下,显示出了这首诗的价值所在,力量所在。

——林混(宁夏诗人)


读完蝴蝶第三辑,我的心被揪痛了。像洛尔迦一样流泪。《蝴蝶》三部问世,至少三个月,可以不读别的诗了。整部《蝴蝶》用真实感人且深刻精确的自传体长诗,犀利地书写了近半个世纪中国人民的情感史和生存史。在汉语大历史里,他用全新的语言将汉语抒情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它有理由获得华语界任何严肃的诗歌奖励。

——古河(湖北诗人)





读了沈浩波的蝴蝶一通宵。我应该读懂了。有感

1、偶像令人尊敬,仰慕,喜爱,当然,还引发强烈的嫉妒。当今诗人,唯有浩波能激发上述的一切情戚……
2、金斯堡没有读过浩波,但假如他有可能读到,我们或可以断言他们拥有相近的气质。
3、我觉得可以说出一个真相了,那就是沈浩波诗歌大师以及伟大诗人的称号,一定是评论家和诗人同行给的,而不是读者。
4、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与自我审视的批评角度和论述风格。
5、建议那些没有勇气的读者放弃第三辑的阅读……而我觉得正是第三辑,是这部伟大的诗作的真正的灵魂之所在。不阅读第三辑,就无法形成那让人头晕目眩的立体感和震憾感。
6、浩波是善于利用这一变化——渐进或者突变的以及时间、空间和现实层面的手段的优秀诗人之一,他作品的独特面貌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一手段的使用……它表面上的朴实和口语化实际上掩盖着一个复杂的问题和一种更大的创造勇气。

——张二喜(青年诗人)


浩荡江湖 洪波涌起 蝴蝶翔舞。
或云诗者,命也,言也,思也,读沈浩波之三辑长诗《蝴蝶》,信然。
和庄子梦蝴蝶近,浩波也作逍遥游。经生活的打磨,历灵魂的炼狱,蝴蝶才会飞舞,诗歌才如此生动。
这不再是惯常的小智慧,不再是口语的小机智,不再是江湖的小打闹。自《蝴蝶》,可见作者多年的修养,不再是浅层次的一般意义上的生存之修,也不再是简单哲学的思想之养,而是去“半身”而立全身、摄大景,化大苦痛为大智慧,变先锋和流行为大手笔。三辑《蝴蝶》如蝴蝶的三个乐章,自痛苦而轻灵的诞生,到繁复的挣扎,到凝重的翔舞 。这是“蝴蝶”的命,是生命,更是使命;这是诗歌之言,更是浩波之语,言说内在的生命本质;这是诗人之思,更是精神巅峰的攀越。化蛹为蝶,化蝶为凤,不可不贺。感冒正炽,当为《蝴蝶》愈。言辞未尽,且送一面之缘的浩波。

——吴元成(郑州诗人


如果2008年可称侯马年的话,那么2009年是必可以称为沈浩波年呢?
写诗的人都知道,一首短诗的诞生,可能就是一刹那间的事情,但一首长诗呢,它不仅仅是才华瞬间的闪光,而是一种丰沛功力的体现,按围棋九段刘小光的话来说,力量大的人才敢肉搏扭十字。
沈浩波就是传说中那种力量大的人,他的这组长诗,写了足有一年,在我访谈之初我便阅读了他的蝴蝶1和蝴蝶2,这蝴蝶3似乎让我等待的久了一点,俗话说,好饭不怕晚,这蝴蝶3的出现,令整个诗坛都不免为之一震,有诗友热评:浩波蛹动,蝶舞蝶舞!
纵观整部《蝴蝶》,实际上细读的朋友会看到,这简直就是诗人沈浩波的自传。

“三十年了
我一直奋力攀爬
在黑暗中
血水混杂的泥泞里”

“我已习惯
一次次撕去自己
艰难生长出的
斑斓羽翼
露出丑陋的身体
——虫子的本相”

他敢剖腹自己给大家看,试问在当今诗江湖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如此君子坦荡荡呢?如果有人又来责我吹捧沈浩波,那么我告诉你,我就吹捧了,你能把我怎么地吧,我是不怕邪的!

我十分感动他写到他的母亲这一段时,是这样的写的,我相信他注入了无限的深情,而这种深情可能不是一般人可以体会得到的:

“那人问道
为何你的诗中
写到母亲
总有一种
残忍的怨?

我却想问母亲
为何在你
做的饭菜中
再也吃不出
当年那种

因爱
带来的香甜”

来自于所谓“下半身”诗人沈浩波之手的长诗《蝴蝶》,它的诗学价值,不过刚刚露出冰山一角而已,更多的诗学意义要在各位朋友阅读和体会中产生!

——张后(北京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5:41 | 只看该作者
我在即将完稿的《我眼中的好诗人》中曾这样写道:“沈浩波的才情和气场足以令所有靠颂扬和抵毁养家糊口的评论家们字尽词穷”。《蝴蝶》的问世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
如果隐去名字,细读《蝴蝶》,我想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很难一下子猜到它出自“下半身”代表人物,曾被某些人喻为“坏”的代名词、“坏”的象征的沈浩波之手。我的同感来自于诗中沈浩波角色的突变和表述形式的拓展。虽然《蝴蝶》延续了沈浩波诗歌一向的“坏”,依然用许多狠毒、尖刻的词语来渲染自己的“坏”,正如他诗中所说的“曾经有过最黑暗的时光/没有任何人肯给我一丝光明/当我踉跄着将自个儿拔出/就发誓再也不做一个好孩子”,他“深知爱的虚假/和恨的真实”,他强调关于这个世界太多的肮脏和猥琐,拒绝对这个世界歌功颂德,以期“坏”到彻底,“坏”到绝望。但这种“坏”在我看来只是一个假象,在这种假象背后,他展现的其实是一个真实的沈浩波。他以敏感而坚定的语言掩饰内心的不安和脉动,以冰冷残忍的文字表达抗争和无奈。
出于对诗歌的忠诚和尊重,使他情不自禁将自己完全坦露在《蝴蝶》中,一种浴火重生后的洒脱。无疑,真实的沈浩波是干净,纯粹,柔软,细腻,善良的。
《蝴蝶》以个人家族史为基调,沈浩波将自己置身其中,又毅然抽离,通篇弥漫着忧伤,悲痛,怜悯的情绪,充斥着对社会的批判,对生活的疏离,对传统的叛逆,对人生的反诘,对苦难的坦诚,对人性的鞭策,对生命的拷问,对灵魂的追击,如一剂强心针,注入麻目的躯壳和厚垢的灵魂,让我们这些有着同样经历的同龄人从心灵深处接受一次震荡,这种共同的体验,情感的揉和,思想的共鸣,充分体现了《蝴蝶》的艺术高度和现实价值。

——了乏(山东诗人)


当我读着此诗时,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思想和灵魂与社会中万物搏斗的每一个情景;那场面令人紧张、令人振奋、令人伤感、令人绝望、令人迷茫、令人孤独而不能自拔、令人阵痛而不能言语,不管是对生命的呐喊式的考问还是对与虚伪(假)世俗的丑恶交锋,每一招都闪烁着刀光剑影的快意。 
读毕此诗,仿佛看完一部精彩至极的电影,回味无穷,久久不舍离去。
影片结束,英雄历经千山万水,从探索灵魂和思想的炼狱中走出来,蜕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越过屋顶,向着蓝天飞去——我深信,这不仅仅是诗人与诗歌的一种暗合,更是时代赋予诗人的使命。诗人的信仰最终变成会飞行的天使,让其脱离灵魂在挣扎中的苦痛而获得自由的光芒。
向中国诗人致敬!向伟大的诗篇致敬!
 
——三个A(广西诗人)

细读过两遍,终于一句话说不出来:
第一次时,感觉喜欢前两辑,第一辑是短枪,第二辑是集束炸弹,第三辑不大能够深入进去。直觉里好像彻底超越了海子的那种疯狂、空洞的史诗……
第二次时,再次把它融汇成一个整体,看见蝴蝶的首尾和肚腹,浑然一体的结构、恣意飞翔的诗想,永远贯穿始终的沉郁……
再多的话,终于无法说出,只有不断重温了。

——刀口漫步(山东诗人)


与其说《蝴蝶》是一个诗人的心灵史,倒不如说她是一代人的成长史。她对灵魂的解剖和对人生的拷问,是绝无仅有的。翻遍教科书,我们找不到与之对应的作品。我们只能说,《蝴蝶》是中国人的《神曲》。

——梅花驿(诗人)
哀伤与咏叹,自诤与反诘……
我视《蝴蝶》为一部歌唱的、复杂的、矛盾的、隐忍的雄辩之诗!

——广子(内蒙诗人)

悲悯与时间之痛。历史与人类之伤。蝴蝶与生命之轻。无奈与命运之作。
骨骼碎裂的怀疑论者,也是沦陷的世界里纯粹声音的拯救者,并以蝴蝶的灵魂从时代的灰烬中掏出一颗依旧洁净的白云之心 。

——沈鱼(福建诗人)


今夜把《蝴蝶》打印了,16张纸,并朗诵了一遍,读到其中一段和合租的室友感慨万千:我本不是文学少年/因为偶然读到此诗/瞬间被它击溃/即使今晨醒来/内心依然松软和室友都是中文系毕业,说到如何选择了中文,被它诱惑,直至选择作为自己的专业,那种强烈的热情的生成,都有一个碑界似的激发点,某个打动了自己的文学人物,或者谋个打动了自己的文学篇章。回想起,最让我沉迷过的是小说家马原,读到马原之后,就觉得文学很有趣,那时大概是初三,那之后,就对文学有了一种特别的情感。
而让我对诗歌产生激烈变化,是大学的时候,那时无意来到诗江湖,无意翻开了诗江湖博客里各家的诗集,当时就被击中了,原来诗歌是这样的,和先前读到的,教科书和老师教授的,那么不一样,而且,显然,自己的心里更认同这样的自由、开放、率性,充满体温和真诚的作品,瞬间就觉得先前所接触到,所受到教授的诗歌,是那么的可笑和虚伪。
之后逐渐阅读起诗江湖里的诗歌,喜欢上沈浩波的诗歌,嬉笑怒骂、指点江山、狂狷傲世,狂飙突进、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不惧万夫所指,却是充满着清晰的对残酷人世间种种人情物事的认知和指出,让我敬佩和仰慕,从此,成为了沈浩波的粉丝,一直关注着他的每一个更新。朋友中很多人认为我误入了歧途,因为从此我鄙视了他们的写作,那样的中规中矩,正确中庸,合乎当局,一幅文雅高尚稳妥的安耽模样。那就这样吧,从此我就成为了朋友中的怪诞偏激分子,哈哈。

——枭梧(青年诗人)


在给你的信中,不可能谈及太多的长诗创作的整体问题。
我在谈及以往长诗时使用了“无效”这个词,我当然思考过这个问题,大多属于“不可感”,譬如北岛《白日梦》,开始读我就那么囫囵吞枣地读,其实没读懂,反正是朦胧诗嘛(已经形成这样的心理定势),91年,南嫫领着蔡其骄到我家,老蔡说《白日梦》写的是办《今天》的历程,之后我再读,似乎就读通了——但这不是诗文本提供给我的。《蝴蝶》的好在于它恢复了一些“大”的东西,但它是完全可感的、可触摸的、可亲可近的。
另外一个问题是在看一些他人的评文、评语时的感触,本来想发个帖子,又觉得不要打击了一些人言说的积极性,这是个挺大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中国人一以贯之的“重道而轻器”,一些人老在强调《蝴蝶》的“道”,而无视这个“器”,我很自然地先谈了“器”(顺便说一句,老三代理论家将此说成“写什么”、“怎么写”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小儿科)。
感觉有人盼你做他们的救世主,你的抗拒是对的,诗歌救不了任何人,“王道”可以缓行。

——伊沙(西安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6 06:5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