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84|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燃烧的中国诗歌版图之九(1988-2006)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9-9 12: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徐敬亚 于 2011-9-9 12:50 编辑

徐敬亚
燃烧的中国诗歌版图
   
25、广东。广州—1988:喝酒不醉的年代
   
      那些年,我只和3个四川诗人喝过酒。
      和杨黎喝酒,记得最清楚。在兵荒马乱般的广州火车站。我俩在一间大排档坐下。杨黎跑到路边小店买了一瓶一斤二两的高梁酒。我俩你一杯我一杯,一会儿就喝光了。他还要再买,我说不行了。我们晃悠悠地向广州站前走。握了一次手,再握一次手,好像握了三次,才算正式把他送走了。
      马松到深圳,正是89年我心脏不舒服的时候。眉清目秀的小马松,像他的诗笑得如一朵小花。他告诉我,从四川来的时候已经咨询过。他问别人徐敬亚喝不喝酒。人家说喝啊。他说那就好办了。他从黄书包里掏出一个白色的大瓷杯。我用最小的三钱杯。更多的时候,是坐在一边看着他笑眯眯喝啊喝。他走了之后,我甚至跟王小妮说了一句:我怎么有一种和儿子喝酒的感觉啊。
      和骆耕野喝酒也是在广州。是沈宏菲请客。那时,骆耕野搞了一个酒广告大赛。我与孟浪来喝酒帮忙。因此,我们带了好多瓶上好的名贵酒。那是一次典型的酒误差,再加上地域误差。请客方与受邀方对本次饮酒的方式与目标太不一致。上海滩与四川盆地太不一致。我们5人落坐后,我记得骆耕野的内弟把几瓶好酒小心地摆在了桌上。看他摆的动作,就知道他对那些瓶里面装着的、未来的兴奋,相当期待。上海诗人沈宏菲笑着,细声细语地说话。一会上来了4道小菜。吃了一会之后,沈宏菲客气地站起来告辞。这意味着这场期待巨大的宴席就此宣告结束。分手前,我们照例把几瓶好酒送给了沈宏菲。但心里都有点不是滋味。在回去的公共汽车上,骆耕野内弟终于憋不住了,大骂起来说,我们不应该送他那么多好酒,这小子,我当时真想揍他!过了好多年之后,人们才知道,沈宏菲不但懂吃,还是个出色的美食家。可惜他碰到的是酒徒。
   
26、云南。昆明—1989:每个人必须买一本
   
      1989年春,两万本红皮书中的300本,从长沙运抵云南昆明。
      红皮书的到来,并没有使云南辽阔山河立刻泛起熠熠红光。怎么把每本红皮书换回5.2元人民币,才是于坚面临最重要的问题。
      2011年7月,坐在我对面的李森笑了。笑得很无奈:“那300本红皮书,都是我一个人卖出去的!”——我正写本文时,李森恰自云南来游长白山。他回忆说,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卖书。推着小板车,在几个校园里转。我自己的诗集都没那样卖过。不卖不行啊,于坚向我发出了命令:每个人必须买一本!告诉他们,连我于坚本人都买了一本啊。
   
27、广东。珠海—1989:喝得珠海天昏地暗
   
      我一生中最美好的饮酒,是在珠海。1989年。季节已忘。三人。我。宋词。我大学同学温玉杰。
      记得最清楚的画面是:三个人坐定后,宋词慢慢掏出两瓶酒。一瓶放在自己眼前。另一瓶当地一声墩在了我俩面前。我心里一阵怯。老温滴酒不沾啊。
      话题从宋词1985年骑单车云游四方说起。说到旅行家余纯顺的死。说到他与余的友谊。说到余来珠海探望他的二人交往。酒意诗意便都涌上来了。客未至,宋词已早做准备,出城10公里相迎。二人携手徒步进城。宋词特地找出当年旅行的行头,一身游僧模样打扮。小住数日后,同样装束,一直送余步行到出城至珠海地界方拱手作别。这时酒已近半。
      人行走在山水之间,久而久之,受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宋词停住,喝了一大口酒:必五内发作,体魄难容……故云游之人皆知,须克已内省,谨记丹田……
      那一日,我们三人便在山水之间云游不已啦。哲学上到了高僧层面,美学上便随口皆诗也。把那半生经历一腔才华,全部喷露出来……从天空到大地从民间到圣贤,古今中外,说了个天昏地暗,喝得是醍醐灌顶。奇怪的是,三人酒意全无,妙语连珠,如神相助。
      三人酒,从中午12点一直饮到深夜12点。我竟把一斤酒痛饮全无。而宋词自己又叫了一瓶。三人酒,酒三瓶。
      最后的高潮,场面感人。不知什么时候,餐厅老板已落坐倾听。还听得如醉如痴。后来也一起喝了起来。中间甚至喊出了,你们全是神人啊这样的句子。于是,整个餐厅的服务员小姐团团围成一圈,站在我们四人周围。每当妙语出笼,全场一片鼓掌声、叫好喝彩声。那酒,一辈子没喝过那样尽兴、高雅、传神……嘴、胃和空气都笑了。
      那天喝出了效果:餐厅老板为我们免了单。
   
28、河北。山海关—1989:一个时代被一分为二
   
      1989年3月26日。一大早,海子穿着一件白衬衣、蓝裤子,肩挎一个军用书包在中国政法大学老校区溜了几圈,乘汽车来到了山海关。
      山,海,关——这是个寓意天、地、人三者结合之地。
      按过去说法是:“他沿着‘天梯’(铁道)向前走。傍晚时分,他在铁轨的一处躺下……一列货车呼啸而来。”……前一天夜里,同事被他的大叫声“我活着没意义了”吵醒。同事以为海子出了什么事,从床上爬起来敲门,问他出了什么事。海子面色苍白地说:“不好意思,惊扰您了,刚才做了一个噩梦。”……海子再也睡不着。他穿好衣裳,接着昨天再次写起了遗书:“爸爸、妈妈、弟弟:如若我精神分裂,或自杀、或突然死亡,一定要找××××××××学院××报仇,但首先必须学好气功。”……“从上个星期四以来,我的所有行为都是因暴徒××残暴地揭开我的心眼或耳神通引起的,然后,他和××又对我进行了一个多星期的听幻觉折磨,直到现在仍然愈演愈烈地进行,他们的预期目的,就是造成我的精神分裂、突然死亡或自杀。”
      根据《一个人的诗歌史》,最新说法是:“很多人都知道海子是卧轨自杀,以为他是先躺下来……事实上,海子选择的是一段火车慢行道,当火车缓慢地驶来,他很从容地让过火车头,然后钻进某节车厢的轮下……”
   不管是车头,还是车身,那列呼啸而来的火车仿佛呼啸而过的一个时代,驶过冰冷铁轨——铁轨上那个燃烧的身体顿时一分为二。
   
29、河南。郑州—2000:一个人的诗歌战争
   
      前些年,我在河南,常和邓万鹏喝酒。当时我非常吃惊的是,八十年代诗歌在一个人记忆中竟有那样深的留痕。时隔30来年,邓万鹏能一首又一首说出我当年在《诗刊》、《人民文学》等杂志上发表诗歌的题目,哪一年哪一期,甚至某页的某一位置。我记不住,但是我能证实。那时他在东北师大,我们并不认识。
      邓万鹏那时还告诉我,他正在执行一个庞大的读诗计划。他要把过去读的诗,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全部从头再读一遍,计划用5年时间。然后再写诗,一定会大大提高。就这样,八十年代已经过去,他却要开始一个人的5年战争。果然,几年后再看他的诗,诗风大变。轻灵、透明,令人刮目相看。看来邓万鹏一个人的诗歌战争,胜了。
      2001年春,我大病一场,几乎安了心脏起博器。住院的时候,忽然接到很多朋友的信。大家纷纷说,《橡皮》上发了我得病的消息。那是四川杨黎、何小竹他们办的诗歌网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诗歌网。当时人们对网络还相当不了解,不知是什么权威部门办的。房产地公司的几个副总到病房来时对我说,徐老师了你不起啊,得了病,网上都发了消息。
   
30、法国。巴黎—2001:八十年代“盛唐”
   
      记住了那家巴黎餐厅的名字,是因为“二岛”。2011年8月,离开巴黎的前两天,孤居异乡的友人胡承伟对我与王小妮说:今晚北岛-在青岛-餐厅请餐。他调皮地在两个岛字上都加了重音和停顿。
      那天我们两家的谈话并无精彩。我方儿子与岛方女儿更加沉闷,在一旁听得似都有些不耐烦。
      精彩出现在众人离席的一刻。一个中国人从厨房里急走出来。貌中老,胖,浓重北京口音。迎面握手后,一连说出王小妮与我的几首诗名。然后对八十年代大加感慨。他最后一句话,一直让我记了这么多年:“全世界都写诗,只有中国人闹得欢。八十年代,那是什么啊,那就是盛唐啊!”
   
31、安徽。黄山—2006:20年后天下英雄会
   
      在中国,20年可能是一个大数。20年一条好汉。一条好汉,就是一代。
      2006年11月在黄山,第三代诗人开了一次20周年纪念会。那是我开过的最好的会议,是诗人们自己给自己开的会议。近50位诗人汇聚周墙的归园,一番畅谈。
      默默与周墙,比筹划自己的生意还上心。从会标设计,到内容安排,都充满第三代诗歌味道。会上,野夫、杨克、远村、陈朝华、丁翔、周墙、潘维、北魏、王琪博、梁健、海波、何拜伦等12位诗人获得了“第三代诗人杰出贡献奖”。而第三代的诗歌弟兄们煞有介事地授给了我一个“终身成就奖”。
      诗人离别黄山之际,默默提议发表一个“归园共识”。并由杨四平起草,每一位参加会议的诗人共同修改,最后由周墙和我定了稿。
      《归园共识》是中国第三代诗人的重要文件。对第三代诗歌的概念、贡献、诗人的立场、诗歌的普世价值等问题,达成一系列共识。默默认为:“第三代诗歌的概念有一个演变过程。最开始是年龄的意义,86’大展后变成一个团伙概念,现在又回归为一个创作概念。”
  回想这一辈子,认识了这么多诗人,英雄好汉,牛鬼蛇神,多好玩儿!
  
  2011-7 深圳-长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9-9 16:0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新时期诗歌的历史画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9-26 22:26 | 只看该作者
“归园共识”五年后,碧山古宅中的一次聚谈,意外催生了中国诗歌流派网,使25年前的流派大展,以一种更具信息意义的方式延续并走向深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10-15 19:09 | 只看该作者

……

本帖最后由 杨立 于 2011-10-15 19:11 编辑

在仔细阅读的过程中,感觉心里冷一阵,热一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0-21 12:54 | 只看该作者
逆流而上读全了九篇。感觉奇特。奇异的光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10-27 18:51 | 只看该作者
一口气读完了九篇,看得热血沸腾,终于明白舒婷说的“在中国写诗为什么就那么难呀”。现在写诗不难了,诗人们应该写出更好的诗来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11-8 15:4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个好东西,翻开了诗歌流派史绚烂的一页。我顶!
庞清明博客:新中庸 新批评[http://blog.sina.com.cn/pangqingm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1-8 19:04 | 只看该作者
几个生活片段穿起了第三代诗兴起之后的执拗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11-8 19: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无为 于 2011-11-8 19:12 编辑

                                                 第三代诗人发表《归园共识》
                                                      2006年12月21日 南方都市报
编者按
      11月,“第三代诗歌20周年纪念会”在黄山归园举行(本报曾做专题报道)。这次事隔20年的聚会,让第三代诗人们意识到,在当下的社会氛围中,诗歌屡被误读,诗人们有必要就第三代诗歌的概念、贡献及诗人的立场、诗歌的普世价值等发出这一代的声音,意在弘扬纯粹的诗歌精神,重新寻找到诗歌荣光。经过集体讨论及多位诗人数易其稿,最终成文《归园共识》。
       2006年11月,“第三代诗歌20周年纪念会”在黄山归园举行。与会诗人针对当下民族诗性缺失及诗歌误读等现象,就第三代诗歌的概念、贡献、诗人的立场、诗歌的普世价值等问题,达成如下共识:
       一、第三代诗歌,系指1980年代初期发轫,经由’86诗歌流派大展推动,从而渐次出现的民间诗歌社团和个人的自由创作。它直接秉承了以《诗经》为源头的中华民间诗歌传统,重现了唐宋之后的诗歌盛事;成为二十世纪初白话诗运动、“文革”末朦胧诗崛起以后,民众自发掀起的第三次新诗运动。历经20年,第三代诗歌已成为一种非年龄概念的、成熟的现代汉诗,它以独立不倚的生命姿态,非功利的生命与语言探索为特征,汇聚了1980年代迄今绝大多数体制外优秀诗人及其作品,成为一个时代终结性的艺术存在。
         二、自“五四”以来,第三代诗歌以最大的深度与宽度决裂于“文以载道”的封建文化传统,以史所未有的开放性、包容性和丰富性的诗意构成,过滤并发展了现代汉语。与此同时,第三代诗歌写作的先锋性质和超前实验,为中华母语的诗性发展拓展了原创的空间。目前,第三代诗歌的成就已可比肩于汉诗历史的若干高峰。其经典作品,将为后世传唱。此外,第三代诗人超越文本的独立自救人格和自由健康心态,为现在和未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诗性生存方式。
        三、诗歌是一个民族精神高度的标尺。诗性的萎缩将导致民族的油滑与平庸。第三代诗歌认同敬重诗歌、诗人自律的原则,不屑于将诗作为生命的无聊游戏与随意自渎;第三代诗歌主张纯净、松弛的诗歌写作姿态,反省并轻视经院式的诗歌创作和批评,呼吁重建中国现代诗的直觉审美批评风气;第三代诗歌推崇诗歌的原创性和个性美,倡导诗人自由、高尚、豁达的人格,主张放弃一切非艺术性的无聊对抗;第三代诗歌呼吁诗歌的正面建设,重塑中华民族的读诗传统,开创中国现代汉诗自由高贵原创的新时代。
         第三代诗人肩负着重建当代诗歌秩序的使命。吁请所有爱诗者,率领自身与民众重新阐释并确认诗歌经典,重新寻找诗与诗人的尊严荣光,为播达大美,陶冶民族性灵而各尽绵薄。
                                              
                                                                                                      中国第三代诗歌20周年纪念会
                                                                                                      2006 年11月20日于黄山•归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11-9 16:2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8 04:3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