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以琳 于 2013-2-1 17:16 编辑
读落幕《或者说从雪到炊烟》有感
文/飞鱼
或者说从雪到炊烟◎落幕
我开始怀念,指尖上的炊烟
南方的小雪粒子,始终成就不了
一场大雪。你说冷
说雪在童年的小木屋外随着陌生人的脚印
蜿蜒。我真的不是刻意忘记
而它趟过河流,在
河流的照妖镜前,将你还给我
:谁是那妖
在翻越了山的荒凉后
你和我,分分合合。我的瞳里竟然蓄满了那么多
那么多
透明的汁液。“这还不是全部的我”
在我的记忆里,我的名字
刻在一棵年轻的树上
它的老去,悄悄地剥开世界的伪装
难怪我总在某一瞬间,颤栗、幻想。羊群
奔跑着,雪花落在它坚硬的角上,如
炊烟,从村庄的晨曦中缓缓升起
落幕兄的这首诗,语言轻盈、柔和、含蓄;节奏舒缓而不乏起伏;诗歌的画面感强烈,纯净而优美,带着一份淡淡的感伤。给人以美的享受,并能触动内心最柔软的那一块。
起笔部分,诗人以自言自语的形式,娓娓道来:我开始怀念,指尖上的炊烟/南方的小雪粒子,始终成就不了/一场大雪。你说冷…这样的表达,个人认为是非常成功的:朴素、随和、舒缓而有节制。奠定了这首诗歌的基调。同时这样的表达有极强的亲和力,拉进了读者和作者的距离,一下抓住读者的思绪,跟随作者的情感,快速地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记得丑牛老师曾经说过:一首诗,如果开头五六行,还不能让读者进入到诗歌中,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不能让读者大体明白,作者要表达什么?这样的诗歌无疑是失败的。
一位老师也说过,如果投稿的话,通常诗歌的开头两三句,如果不能吸引编辑的注意力,由于投稿量巨大,编辑需要海选,通常情况下,编辑是没用兴趣再认真读下去了。可见一首诗的起笔部分是多么的重要。而我们初学者很容易犯堆砌的毛病,诗歌开头部分往往过多的铺垫和陈述,却与主题无紧密联系。这一点是需要注意和克服的。
初次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说冷,以及后面部分几次提到的“你”。确实让我产生疑问,这个“你”是谁呢?TA和诗人有什么关系和故事?这个疑问困惑着我。也吸引着我,跟随诗人的叙述,继续阅读下去,读完,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明白,这个“你”是指作者自己童年时期的那份纯真和单纯。读懂了这个“你”也就很容易理解作者的写作主旨:通过一系列的意向组合和安排,以暗喻、拟人等的技巧,表达出作者对童年时期的那份纯真和单纯的怀念和向往,对成年以后的复杂和虚伪的唾弃和痛恨。两条主线穿插进行,“我”在明,“你”在暗,一明一暗,相得益彰。不得不佩服诗人的巧妙构思及超强的诗歌言语、技巧驾驭能力!
阅读这首诗,不能不说对诗歌中某些具象或者意象的理解,我自己的理解是这样的:“河流”可以理解为人生或生命的成长过程。“照妖镜”可以简单的理解成为对人生的一种自我反思,“妖”可以理解成内心的魔。也就是诸如:贪欲、阴暗、虚伪等等。羊群奔跑着 “羊群”在人们的印象中通常是温驯的、盲从的。然而诗人巧妙的的展开:雪花落在它坚硬的角上,如/炊烟,从村庄的晨曦中缓缓升起。不动声色地提高和拓展了诗意,让诗歌意境,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里诗人借用“羊群”这个意象,其实是在说,我们温顺、善良,甚至是盲从,但我们也有坚硬的“角”。要坚守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理想。
认识落幕兄快两年了,大体上他的诗歌意象新奇、别致;想象丰富而大胆;情感真挚;饱满;语言流畅、含蓄而优美;尤其是语感和节奏的把握非常出色。近期他的作品风格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吸收和借鉴外国诗歌的表现形式和技法,诗歌更多地体现出思辨性和批判性。同时我想说,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外国诗歌确实有许多长处值得学习和借鉴,比如更加强调人性和主观感情的表达,深厚的哲学和宗教底蕴,出色的语言感觉和无羁的意象运用等等。但过多、过繁杂的意向,也会造成阅读理解的困难。如何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外国诗歌的长处相融合,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努力,需要诗人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积累。期待落幕兄的诗歌在发挥自己的长处的同时,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更广阔的视野和胸怀,同时我也相信他的诗歌会进入更高、更广的境界。
由于个人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不妥之处还望各位老师、文友多批评和指正。
谢谢落幕!谢谢以琳!谢谢大家!预祝大家新春快乐!阖家幸福!在新的一年里,诗歌创作更上一层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