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晓波 于 2013-3-1 23:00 编辑
雄浑与劲健:丘树宏长诗背后的人格魅力和境界
李犁
丘树宏是一个心怀大爱的诗人,是这个时代少有的冷静和自省的诗人。尤其他的宏大题材系列长诗让他的目光越过了个人的浅吟与闲愁,把热忱和热血投向了这个苦难又苍茫的大地。他的诗歌作品十分丰富,且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我这里主要谈他的大题材作品。比如《30年:变革大交响》、《共和国之恋》、《孙中山》、《海上丝路》等,从这些作品中看得出他是一个大视野大胸怀的诗人,也是一个对诗歌痴迷并不断磨砺诗歌之艺的赤子。他让思想耸立,又把语言磨成刃,从而创造出宏大而又陡峭的诗歌意境。在这些温热的文字感召下,我们的精神开始复苏并清醒,我们开始跟随他重温热泪,抚摸良知;开始沐浴诗歌超然的光芒,并把自己的灵魂推向浑厚而劲健的艺术境地。
一个不关心政治的诗人很难成为一个大诗人,而一个始终把目光关注国家和人民的诗人,他的胸襟也被拓宽。反过来也是因为辽阔的胸襟才让他把国家的历史和疆域装进来。读丘树宏的作品,耳畔总有雄壮的马蹄声在回响,从远古到今天,从孙中山到邓小平,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交响,到共和国之恋,到海上丝绸之路,其声音越来越磅礴。还有正气元气在汇聚,鼓胀在胸膛和天地之间,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让冰天雪地的北方冒出热气,并与时代一起蒸腾。
我把这理解成丘树宏宏大题材诗歌的品质和他的人格魅力。
丘树宏的系列宏大题材长诗就是共和国的发展史,也是一个人的心灵史。更多的时候我把这系列长诗看作气势如虹的书法长卷,其激情如大江东去,波澜壮阔。虽然也有沉郁和悲概,但那是思想在沉淀,情感在凝聚。每部长诗都像气象浑厚的草书,透视出个人与国家的理想相通相融的雄浑真气,也折射出作者内心明亮的浩然正气。正是这种内在的品格让这些系列长诗呈现出“鹰击长空,百舸争流”的阳刚之气。这一切都表明着作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
如果用诗品来形容这些长诗,就是:雄浑和劲健,悲概和旷达。前两个是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第一品和第八品。其内涵就是强调强健有力的人格,宏伟雄劲的诗风。这力量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大自然的“荒荒油云,寥寥长风(二十四诗品•<雄浑>)”,二是来源于作者自己内心的强大和自信,就是充沛的真气和正气。具备了自然的雄浑,和内心的劲健,作品就会“行神如空,行气如虹(二十四诗品•<劲健>)”直至进入“具备万物,横绝太空”的境界。这是二十四诗品《雄浑》品格中的一句,是说当诗歌乃至艺术包容万物,笼罩一切时,就犹如大鹏展翅,横贯了整个太空。
悲概和旷达是二十四诗品中两个品格。我用悲概是来形容这些长诗是说它不是一味的歌唱和肤浅的抒情,而更多的是反省和追问,是对信仰的沉思和对灵魂的拷问。比如“国之殇”,通过对共和国一路走来的坎坷与教训,作者的情感和诗歌都呈现了“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的悲壮美及慷慨之响。从而让作者对理想更加坚定,胸怀更加旷达。也让自己的灵魂和人格也如皓月当空,明洁而高尚。
与此同时我们读者也被作者的才情笼罩。那是诗人的灵气和深情,是他亲身的体验和感受。他不拘泥历史的框架,从我出发,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来展示大气磅礴的必然规律。让我们在坚如磐石的理想和又似浮云飘渺的艺术灵动中,感受到艺术的无穷和理想的深邃。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陶醉和净化,也是灵魂深处的升华和感悟:“因为有光!/包罗万象的混混沌沌,因为有光!/面对金融危机的洪水猛兽,/我们从容不迫信心百倍,/我们岿然不动应对有章;/让浩浩荡荡的人类历史,/深切感受到共和国文明的影响;/让风云变幻的世界舞台,/一直有共和国的身影神采飞扬;让地球在一天一天的转动中,/承接到共和国强大的推进力量;/让所支撑宇宙的脚手架里,/矗起神州华夏高大挺拔的脊梁。因为有光! ••••••”
读这样的大诗,最好是念出声来,你会感受到一种交响在拍击着胸膛。这就是理想的光芒,这就是人格的力量,这就是旷达的境界。有关这些长诗的意义和价值一定会有很多人来阐释,本文力求通过长诗的外在美学特质来探究作者内心的精神境界和心灵世界。
诗歌是诗人人格的折射和品格的凸现。自古以来诗人都重视内在的修为,即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提升。古人云:“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诗歌就是“象”,通过这些看得见的“象”,而体察和感悟“象”后面看不见的的意义和精神,从而进入象和意所要达到的境地。因此说象只是外表,意才是内核。我理解成意义和意境。诗歌不仅是高扬的人生大纛,更要有意境的美。就是象里象外欲说又休,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意味。也就是宋代的范温所说的韵味,韵味犹如连绵不绝的美妙的钟声,或通称为音乐之声:“概尝闻之撞钟,大音已去,始音复来,悠扬婉转,声外之音,其是之谓矣。(宋•范温语)”
阅读丘树宏这系列长诗,我就常常陷入这种韵味中。这韵味传达出审美主体的情感世界与精神境界。那么丘树宏的精神境界是什么呢?在他激情如骤雨,沉思似大海的抒情中,他的思想始终保持着沉着和平静。情感很有秩序和层次,思维的不偏不倚,这说明他内心的不慌不忙,思绪的从容不迫,品质的敦厚诚实。他一边追求诗歌形式的空灵,一边又力求思想的沉实。沿用二十四诗品来形容就是飘逸和超诣与沉着和缜密。这是一种反差,也是一种互补,也说明一个人人格的完善和内心的丰富性。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诗人的形质(外形)是飘逸灵动超拔的,而神采(精神)却是坚定从容实实在在的。我们可以把这理解成是丘树宏的艺术与人格的品质。在艺术上丘树宏努力向上飞扬,直到凌云中,进入虚静的境界。而思考上却使劲向下,直到沉到土地的中心,并挤出所有的杂质和虚妄,让思想和自己的人格都纯粹实在得像一块泥土或者种子。
我把这理解成作者的人格气质和精神实质。真诚坚定,沉着从容,不论位居显要(也可能是险要),不论世事多么变幻,他都能在疾风中保持行走的端正,在狂涛巨浪里保持清醒稳健的姿势。这让他超拔于惊涛骇浪之上,成为挺立于时代海面上的旗帜和风景。这是一种境界。诗歌以及所有艺术都企盼和梦想抵达的境地和归宿。
这要感谢诗歌,感谢理想。因为对理想的向往和诗歌的痴迷,作者的内心才保持着一如既往的清醒,才具有了超拔平俗追求精神高蹈的思想和境界。如果用前面的飘逸和超诣与沉着和缜密来形容他的心灵与行为和艺术与思想,那就是生活中他的行为和思想是沉着和缜密的,心灵或者诗歌却是飘逸和超诣的。就像一棵大树,在努力向上提升自己的同时,根须却深深的扎进土地。树枝伸进云端,根却牢牢得抓住大地。这是他艺术与现实,心灵与行为的形象写照:“走出了森林,/我们才知道山外有山;/走出了大洋,/我们才知道海外有海;/走出了苍穹,我们才知道天外有天//山外是蔚蓝,/海外是蔚蓝,/天外是蔚蓝。/蔚蓝是自然的原色,/蔚蓝是人类的家园。//蔚蓝的辽阔走着远大的理想,/蔚蓝的高深托起不老的梦幻;/蔚蓝的风浪响起生命的歌唱,/蔚蓝的阳光铺就永恒的彼岸。”
至此,诗歌已经超越了意识形态本身,超越了历史和现实,进入到一种大美和无限的生命和人类的终极目标之中。这一切表明了丘树宏旷达的艺术观和人生观。旷达是一种辽阔和深远。它需要一个人永远自始至终的热爱和执著。唯有热爱才能点燃激情,激情让你把自己变成一团火,让你不可遏止地为所爱为艺术献身。大到理想和主义,小到人间的一切微不足道的善和美。
这就是执著。当热爱达到执著的时候,人的心境也变得豁达起来。功名利禄,滚滚红尘,凡是与艺术与所爱以及信仰无关的事物都弃之如敝履。同样因为执著,心也变得宽容起来,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物,已经无足轻重,不再计较挑剔,该容就容该放过就放过。因为执著于热爱,人的心胸变得博大,变得柔软,变得淡泊和干净。从而人和艺术都高尚起来,并进入一种旷达的境界。这境界无疑会抬升了自己的艺术水准和人生追求。
我把这看成作者的艺术观和人生价值。而他追求诗歌所带来的人格提升和现实超越,将大于这些长诗的本身。这是看得见的艺术,是社会和现实都需要的美好行为。它能让我们的世界和人生都变得美好,这远比文本的高妙和纸上谈兵更实际更有启示意义。这影响和改变了心灵和现实的启蒙作用,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更是人生的大境界。城如他诗中表露的真诚和美丽,适用于一切的善和美:“为何蓝天白云悠,/那是香纱美如画;/为何大海浪花闹,/那是香纱响沙沙。//为何太阳红彤彤,/那是香纱意气发;/为何月亮精神爽,那是香纱显风华。••••••啊,香纱,香纱,/香纱是五彩的鲜花,人人都爱她。//啊,香纱,香纱,/香纱是美丽的使者,/美名传天下。”
这就是我理解的丘树宏弘大题材长诗背后的人格魅力和丘树宏写作的真谛。他高扬着雄健的人生旗帜,攀援着轻灵的艺术云梯,将他的理想和奋斗、善与美、真诚敦厚又飘逸超拔的人生品格带进诗歌,并举上天空,让更多的目光和灵魂看到并承接它的美和光辉。
2012年12月15日于北京
李犁: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影视部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