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叶歌 于 2013-3-6 10:13 编辑
从容淡定,意味绵绵
——读飞鱼的《枫叶红了》
文/落幕
“山的高度总有限制,唯天空藏有无限的足够惊心动魄的美学秘密。”记不得是谁关于诗歌说过这么一句话了。我能理解他要说的,但是,我并不喜欢用“惊心动魄”来形容诗歌的美学,我更喜欢的是从容淡定,意味绵绵。而飞鱼兄的诗歌就具有这样的特点。而且随着他勤勉刻苦的诗歌探索,必将自己诗歌的这种魅力发挥得更淋漓尽致。
作为诗友,飞鱼兄的诗歌我基本都读过。那么这首《枫叶红了》无疑让我再一次感受了他诗歌的魅力。当然,我还是习惯于一段一段来和大家分享。
这是你熟悉的高原 群山
安详 端坐在无尽的蓝
秋风无言 掠过你渐渐发白的手指
一棵棵树被渲染成火红的辽阔
我曾经说过,一首好的诗歌起势不能是唐突和贸然的。它得让我们读到第一句的时候就觉得“嗯,诗歌开始了”。显然,飞鱼很谙此道。一句“这是你熟悉的高原 群山/安详 端坐在无尽的蓝”,画面自然柔和地打开,而拟人的应用不仅让画面生动起来,其实也很好的赋予了画面情感。我似乎看见了自己坐在这无尽的蓝中,心思悠远。这就是诗歌的牵引力。现代诗歌走到如今,已然抛弃了声嘶力竭的抒情,更多的诗人和读者纠正了陈旧的审美意识。他们愿意将情感悄悄蕴于动词,名词,形容词,甚至定语、状语中。这里说到了定语,状语,形容词,它们都属于修饰性的词语,对于诗歌而言,一个成熟的诗者往往是比较忌讳应用大量这样的修饰性词语的,但同时他们又是懂得如何应用的。因为这种懂得不仅不会缩窄阅读的空间,而会让诗歌的指向性更明确,更有共鸣感。在这一段里,飞鱼就很好的应用了“发白的”“火红的”来修饰“手指”和“辽阔”。于是我们看见的不只是景物,情感在这里渐渐显露。当然在这一段里,关于用词的细节我有两个小想法:1,“端坐在无尽的蓝”,“在”如果换成“于”或许更贴切。2,“一棵棵树被渲染成火红的辽阔”,既然题目是枫叶红了,为什么不写成“一棵棵枫树被渲染成火红的辽阔”呢?
时光的流水已没过腰间
你明白 盛开与凋零是自然的法则
许多事物正离你越来越远
向晚的笛声 把谁的渡口驱赶进暮色
“时光的流水已没过腰间”,从第一段到第二段过渡得相当自然。在我们很多初习诗歌的朋友中,他们往往把握不好诗歌的跳跃,要么是没有跳跃,要么就是断裂。其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优秀的诗者必备的缜密。这种缜密需要的是诗思的连贯而不是拼盘。很多失败的诗歌都是被“为诗而诗”杀死的。我们再接着读下面几行,显然飞鱼通过第一句的转折要告诉我们些什么。这里诗歌的形象出现了,就是诗歌中的“你”,也是飞鱼通过第二人称所表述的自己。人到中年,成熟、睿智,也是人的一生最辉煌的时段,就如这火红的枫叶。我们会明白“盛开与凋零是自然的法则”,我们无法抗拒时间的老去,我们终究会走入自己人生的暮色中。即将“老去”其实是个悲伤的命题,而智者会思索它,会淡然的面对。那么他会想到什么呢?等一会我们再读第三段,会发现他所想的。现在我得说说这个过渡段我的一点意见。那就是此段的最后一句“向晚的笛声 把谁的渡口驱赶进暮色”走得有点快,稍显匆忙。如果能再崁入一些实质性的内容会让情感更饱满,更有共鸣感。
你要守住心底的那一抹蓝 擦亮
骨子里的红。不必遥想天边的那片海
沉下来 一滴水也能在胸腔
为你 翻开浪花朵朵
在我讲第二段的时候,我就说到了飞鱼诗思的缜密。再读这第三段,你会发现这种诗思是流畅的。这就是诗歌写作结构的清晰。我一向主张诗歌的天马行空,信马由缰,但绝对不可以是东拉西扯。它必须有根缰绳牵引着,这就是作者所要表述的思想在一首诗里的唯一性(对于作者自己而言)。在这一段里,我们看见了飞鱼的思想,即使是时间老去,他要守住的是“心底的那一抹蓝”。我反复阅读这一段,不禁为飞鱼喝彩,他所表述的思想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这几行“不必遥想天边的那片海/沉下来 一滴水也能在胸腔/为你 翻开浪花朵朵”,太精彩了!这是很哲理的句子。其实我很少被诗歌里哲理性的句子打动,原因很简单,它们大多呆板、说教,欠缺诗意。而飞鱼的这一句让我的心中已然“浪花朵朵”。这里其实我要说的是,诗歌的句子必须新颖,独特,那么读来就意味绵绵。
暗淡了,曾经的鹅黄浅绿 曾经的风雪旅程
不说霜降 不提来生。握紧两片枫叶的暖吧
一片熨平你眉宇间的皱纹
另一片裹紧 这映入眼底的秋色
当我读到这最后一段的时候,在“暗淡了,曾经的鹅黄浅绿 曾经的风雪旅程”这一行里反复犹豫。犹豫的原因是我试图让我心中的“浪花朵朵”更明亮些。于是我想去掉“暗淡了”,让诗歌的节奏更畅通,让诗歌内容的递进更水到渠成。当然,去掉了“暗淡了”,那么必然要在“曾经的鹅黄浅绿 曾经的风雪旅程”后加点什么。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显然对于这一行在与上一段的衔接上我是有疑问的,但是飞鱼很快巧妙的应用两片枫叶将诗歌的主题升华了,“握紧两片枫叶的暖吧/一片熨平你眉宇间的皱纹/另一片裹紧 这映入眼底的秋色”,这样的结尾又一次让我想到了“意味绵绵”四个字,其实我更想说“余音绕梁”。人到中年,只有诗人永远怀有最初的纯真,他会把红了的枫叶当做书签,当做自己。
欣赏完飞鱼的这首诗歌,我不由得想起了韩东说的“诗到语言为止”。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理解的。我的理解是充分发挥语言自身的价值,让情感隐藏在语言内部。这就是诗歌语言的张力,从而让我们的思想和心跳在一起。在此我祝福飞鱼兄在新的一年里,一如既往的坚持自己的风格,创作愈丰,佳作连连。
附原作:
枫叶红了
文/飞鱼
这是你熟悉的高原 群山
安详 端坐在无尽的蓝
秋风无言 掠过你渐渐发白的手指
一棵棵树被渲染成火红的辽阔
时光的流水已没过腰间
你明白 盛开与凋零是自然的法则
许多事物正离你越来越远
向晚的笛声 把谁的渡口驱赶进暮色
你要守住心底的那一抹蓝 擦亮
骨子里的红。不必遥想天边的那片海
沉下来 一滴水也能在胸腔
为你 翻开浪花朵朵
暗淡了,曾经的鹅黄浅绿 曾经的风雪旅程
不说霜降 不提来生。握紧两片枫叶的暖吧
一片熨平你眉宇间的皱纹
另一片裹紧 这映入眼底的秋色
【群讨论记录】
江苏◇大漠孤烟:
见大漠的赏析帖。
云南◇山茶:
见山茶的欣赏帖。
宁夏◇安静石头:
这首诗意象和语言张力都很好,反正我是喜欢得很!
根据个人写作习惯,觉得有一句多余了——
你明白 盛开与凋零是自然的法则
(时光的流水已没过腰间
许多事物正离你越来越远
向晚的笛声 把谁的渡口驱赶进暮色)
江苏◇大漠孤烟:
我认为这句可以有。
湖南◇叶韵:
我同意石头老师的意见。这样一改,更有想象的空间了。
云南◇山茶:
只是表达的方式各有不同。石头老师这样一改,诗意贯通了。但是忽略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主观感受。
宁夏◇安静石头:
这句话和这一段里的句子意思重复,有解释之嫌,反而不好。
江苏◇大漠孤烟:
加上“ 盛开与凋零是自然的法则”更能表现出诗人面对自然无能为力的那种无奈。就像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山西◇依然g:
盛开与凋零同样的重要 这是我的看法。
宁夏◇安静石头:
向晚的笛声 把谁的渡口驱赶进暮色——这句话已经足以表达了。
江苏◇大漠孤烟:
既然,“你明白”,也许不该说出,但忍不住仍要说出,这就是诗歌造意的故意。更像一个垂暮之人面对时光匆匆的喃喃。要了这句,人物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云南◇山茶:
严重支持江波大哥意见。
江苏◇大漠孤烟:
有时候看似无用的话,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推波助澜。
湖南◇落幕:
反复读了多遍,去掉也可以。有时候重复是为了节奏语感,有时候是为了情感的渲染或者说具象化。这要看作者怎么取舍。
云南◇飞鱼:
诗歌之难,在于取舍之间。有时候确实很难把握平衡。
宁夏◇安静石头:
重复有时间是必要的,我同意的。
云南◇山茶:
喃喃自语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江苏◇大漠孤烟:
意重境不重也可以的。这一句首先在境上是不重复的。
山西◇依然g:
这是你熟悉的高原 群山
安详 端坐在无尽的蓝
秋风无语 掠过你渐渐发白的手指
一棵棵树被渲染成火红的辽阔(超赞:火红的辽阔)
时光的流水已没过腰际
你明白 盛开与凋零是自然的法则(同样的重要)
许多事物正离你越来越远
向晚的笛声 把谁的渡口驱赶进暮色(把无助的渡口驱赶进暮色)
你要守住心底的那一抹蓝 檫亮
骨子里的红。 不必遥想天边的那片海
沉下来 一滴水也能在胸腔 (沉下来,在此处感觉太过收敛了张开的情感诗意,放在后边好些吧?)
为你 翻开浪花朵朵
枫叶红了 湖水沉静 (在此处沉下来,再稍微添加些转折是不是更好些?)
曾经的鹅黄浅绿 曾经的风雪旅程都远去了
枫叶红了,是一份秋天的成熟,也是人生的成熟,也是一种可喜的积累与收获,其中蕴含了不言而喻的成长的艰辛与疼痛,而那一份经历又是让每个人,在回头的时候既感遗憾,又有欣慰的,这首诗歌很明显的让我们感到了这样的情感纠缠和艺术张力,并且在这样不断地情感起伏中递进越来越明朗的思绪、心情色彩,融入到令人激情澎湃的眼前的美景美色之中。
江苏◇大漠孤烟:
依然的看法很独到。
广西◇绿豆:
枫叶红了,理应紧紧围绕的是一个红字,可作者却两处说到蓝,第一处是安详 端坐在无尽的蓝,第二处是你要守住心底的那一抹蓝,这显然是作者有意安排的颜色对比,这样的安排收到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无论时光怎样磨打成霜,诗人固的地是自己心底的那片圣洁。。。
内蒙◇以琳:
1。(这一幕的意象首先将读者嘈杂的心安静了下来,展示的意象将读者带进了一种美妙温馨的境地。用一种样式来形容的话,就好比一朵花正在慢慢张开的过程。意境非常柔美,也非常生动地将枫叶的内涵表达了出来。)
.2。(没过腰间,运用的生动鲜活。整个这一小节让人真正感受到了秋天的临近,在季节当中的感悟和人类与植物生存的自然法则都在这一小节中表达的非常到位,并且内在富含了哲理和启迪,深思。)
3。(枫叶的心思也被娓娓道来,活灵活现的场景足够让读者回味无穷。寓意感极强,心思也极其细腻深沉)
4。(透过枫叶红了,到秋天的联想——感悟出了人生的千姿百态,我们的一生何尝不是这样。经历了春的稚嫩,夏的火热,秋天是应该沉淀的季节,更是我们生命应该沉淀的时刻,不再热火朝天,不再血气方刚,应该沉稳和凡事酌量。)
其实我最终想表达的意思是,怎么样让你的诗歌从(外转入内),深入读者心灵最深处。诗人的责任是通过文字深挖读者骨髓的。今晚我觉得大家的赏析都非常有特色。
江苏◇大漠孤烟:
飞鱼说说自己的创作感悟吧。
主析◇落幕:
这提议好。
云南◇飞鱼:
这首诗还得感谢香芋!有一天她在群里发了张九寨沟的照片。是枫叶之类的照片,很好看的,香芋说,来写这张图片吧。
后来,我去百度九寨沟的资料,发现一张图片,吸引了我,以它为素材写的。
内蒙◇以琳:
这叫拓展思维
江苏◇大漠孤烟:
如此绚烂的图片,却写出别一番风味,难得!
云南◇飞鱼:
最初的想法,怎么把这个画面表达出来?
第一个考虑,用什么人称写?
山西◇依然g:
其实人生就是一幅无比绚丽的美景嘛。
苏◇大漠孤烟:
最好是虚拟一个“你”。
内蒙◇以琳:
其实这张照片说实话,太静了,没有波澜,不是我喜欢的特色。但你的诗歌写出来还是很澎湃的,符合我的胃口。
云南◇飞鱼:
以前看过落幕兄,用第二人称写诗,感觉挺不错。小刚说,用第二人称写,别有一番风味。我就记下了,但一直没合适的题材。这首总算试了一把,感觉不错。是用“你”来写自己。这首诗里面的你,是有双重些和模糊性。通过眼前的美景,来抒发自己的感想。就这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