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春天”又来了吗?
2013年3月15日中国民族报电子版
□ 杜浩
近日,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五卷本的《艾略特文集》;湖南文艺出版社的“诗苑译林”丛书20年后再面世;楚尘文化策划推出了“新陆诗丛”12种诗集;长江文艺出版社成立诗歌出版中心,多本诗集上市不久就热销……这些消息充分说明,一年多来,诗歌出版正逐渐走出沉寂,诗集也慢慢地走回大众的视野。在这其中,既有那些经典的诗人作品,也有当下诗人的新作结集。
长期以来,在图书出版市场,我们见到的是那些玄幻穿越文学、养生书、励志书、名人书、理财书等占据畅销排行榜,许多图书热点轮换,浮躁跟风。在这种功利、浮躁、喧嚣的市场环境中,一些诗人的作品被出版,甚至有的诗集出现了热销的情况,这确实是我们阅读生活中应该关注的文化事件。
诗歌常被称为出版业的“票房毒药”,想要出一本畅销诗集,难度非常大。这一方面是因为,诗歌阅读目前仍然局限在诗歌爱好者这个小众之内;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我们的文化环境尚缺乏神圣的、纯粹的、高贵的精神氛围。但是,优秀的诗集还是具有一定市场的。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外名家经典诗歌”丛书,其中有一些诗集可以卖到两三万册,经济效益还是不错的。列在该丛书下的有徐志摩、海子、顾城、汪国真、仓央嘉措、泰戈尔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诗人。
除此之外,诗歌出版还受到外部文化因素的影响。这跟诗歌在当下中国的真实处境完全契合。无论是在媒体报道中,还是在公众议论中,人们更热衷于谈论“诗歌事件”,而不是作品本身。因此,普通读者往往需要“诗歌事件”的引导才会去关注诗作,而敏感的出版人总是能够找到这样的触发点。2011年,诗人特朗斯特罗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人们就重新燃起对这位“诺奖诗人”的关注。特别是2012年2月,波兰诗人辛波斯卡逝世的消息一传出,人们更产生了读她诗集的渴望。国内之前曾出版她的两本诗选《呼唤雪人》和《诗人与世界》,但都已经断货,《万物静默如谜》的出版恰好满足了人们怀念这位诗人的需求。
诗人伊沙编选了《新世纪诗典·第一季》,并在网易主持微博“新世纪诗典”阅读活动,每天推出一首诗加以点评,这个诗选就是该微博自创建到2012年4月一年时间里推荐的300多首优秀汉语诗歌的结集出版。《新世纪诗典·第一季》近期上市已经售出近万册,很多读者认为它呈现了当下诗歌的丰富性。“《新世纪诗典·第一季》中的每一首诗作在微博发表时,都曾得到众多网友的阅读、转载、点评,当它们被印在纸上的时候,依然保持着它们在网络世界中的‘光晕’。”微博传播的及时、广泛,使优秀的诗歌迅速进入了当下这个微博时代。
尽管目前的诗歌阅读仍只在一定的读者范围之内,社会大众的物化、世俗的生活,影响着人们对诗歌的认知和阅读,但诗歌出版回暖,使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的灵魂正在超越物质的欲望而去追求精神生活,去寻找自己的天生诗性,寻找净化心灵的诗歌阅读。
自然,今天的诗歌恐怕已经不再具备瞻视往古、远看未来这样的宏大高远的职责。但是,人类那永恒的本能,那无休无止、不可抗拒的诗的冲动却永远存在,那些把诗歌看作始终是一种热爱、一种享受的人们,心中永远珍藏着诗歌的种子。诗歌的抚慰心灵、安顿灵魂的艺术作用,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