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人的“存活率”为何那么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29 1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人的“存活率”为何那么低?
                                           2013年3月29日

    “相比从前,现在青年诗人的存活率很低,十年之后,不知你们之中会有几个人成名,有几个人会继续写诗?”在近日召开的第四届罗江诗歌节上,诗人叶延滨提出了诗人“存活率”的问题。本届诗歌节上,熊焱、李龙炳、马嘶、余幼幼、莫卧儿、王志国、鲁娟、白鹤林、曹东、钟渔十位年轻诗人被评为四川省首届十大青年诗人。对普通读者而言,这是十个陌生的名字。而根据叶延滨回忆,上世纪80年代,《星星》诗刊评选出“十佳青年诗人”,入选的北岛、舒婷、顾城等诗人在中国的诗歌版图上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回顾往昔,再对照今日,青年诗人们能在诗歌之路上坚持已属不易,将来的“存活率”如何,似乎已注定成为一个悲观的问题。

  “诗人的‘存活率’问题很重要,在一个写作难度全面降低、而每一个个体却在开放的媒体空间获得膨胀的自信和幻觉的时候,谈论诗人的存活率多少也是一个必要的话题。”青年评论家霍俊明表示,“但这个多少又具有矛盾性和吊诡性,或者说还可能是一个伪问题。当我们从历史性的时间角度来衡量,以前的诗人存活率是怎样的状况呢?以上世纪80年代《诗刊》社某届青春诗会为例,当时是9个人参加青春诗会,然而今天我们熟悉的诗人却只是那一两个。成活率高吗?”在他看来,谈论诗人的“存活率”似乎是一个伪问题,因为诗人的存活率自古至今都是低的。

  在霍俊明看来,“存活率”并不能代表一切,人们更应该关注“存活率”背后的诗歌本身:“说到诗人的存活率问题,我们不能不比照同一时期诗人写作的数量和整体水平。从上世纪80年代来看,当年数以百计的诗歌流派和海量的诗人在短时间内即告消亡和终结。而新世纪以来随着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催生了大量的青年诗人。但是这些随意和轻而易举地写出分行文字的人配得上诗人这个称号吗?看看新世纪以来各个刊物和媒体评出的十大诗人、十佳青年女诗人等等,我们确实一定程度上熟悉了这些诗人的名字,但是当我们细心来阅读他们的作品,他们是那么值得信赖和可靠吗?”

  而青年诗人提高自身的存活率,除了需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外,还需各方的大力推介,被更多读者阅读,才能被更多读者接受。《星星》主编梁平表示,《星星》将在近期推出十位四川青年诗人的专辑,以助更多的读者了解和阅读十位青年诗人的作品。 




                                                                                                                                               来源:文学报  作者:金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3-30 18:40 | 只看该作者
加入了省作协写诗的人该叫做“诗人”了吧?但是,又有几位诗人能靠作品养活自己?而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他们也要为生活疲劳。社会,国家给过他们优待吗?诗人在企业有容身之地吗?如果他没正规读过大学,老板会因为他能写诗腾间办公室给他吗?当这些问题解决不了,谁坚持写诗就等以慢性自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3-30 19:08 | 只看该作者
木斧 发表于 2013-3-30 18:40
加入了省作协写诗的人该叫做“诗人”了吧?但是,又有几位诗人能靠作品养活自己?而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他 ...

写诗,对很多人来说,也许仅仅是一种业余爱好。不靠它养家糊口,不靠它升官发财,就是有话要说,就当是日记了。问好木斧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3 16:4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