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北残 于 2013-5-12 13:48 编辑
在隐喻中反刍,剥蚀诗性
——触摸一首先锋诗的光芒
文\蓝雪儿
写下这个题目,就等于认定我将要触摸的是先锋诗了,身份既其定下,那么我们就要从来中来,到来中去,先找出先锋诗的习性,一一剖析。
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先锋诗是晦暗状态中的存在物,注重个人写作,追求个人化与幻觉化的感知方式和对现实意义的消解和破除,是需要在相当长时间区域中加以辨析并追认的存在物。在诗学规范和诗歌文本上独树起来的,具有某种原创性、开启性、突破性、超前性的前倾写作方式。
在这首诗里,我读到的是首先是隐喻,开篇就好像作者早早预谋好,拿着棒子在河边等待,当你看到一株奇异水草,想一探究竟,他就不给你犹豫的机会,一棒赶你下水中,痛快的辨析,朋友们,我这里所说的是“痛快的”,就是说你已经被深深的吸引,不愿返身。
“让我们设想在每一条河中
在不同的时代跃出水面的鱼
有一个共同的敌人”
“设想”二字,用得多么奇妙多么泛活啊,在现代汉语里,“设想”具有假定,假如的意味,在这里中,作者把这种设想喻示意为真是的存在。我们来找出
关键性的意向,辨明诗歌的形象,“在每一条河中”,“跃出水面的鱼”,“一个共同的敌人”,把这些零碎的连贯起来,就可以破解了,“河”是指人生中的浪潮,“在每一条河中”,就是指人生中的每一次面对或每一次变迁,鱼在河里游,这“鱼”就是指具有一定形体的生命,严格要说,就是指我们自己。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说是“跃出水面的鱼”呢?跃出水面,一种解释是为了撤离,为了挣脱,联系到“鱼”的喻体是“人”,就不难理解,在这里象征了与天地抗争、命运抗争的艰苦努力。最后,我们再把刀子指向“一个共同的敌人”,这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态度,对待生死的态度,对待压力和挫折的态度”。
“而将它在平底锅上烤焦
是多么乏味的事啊。
这光洁的瓷盘中,我们曾烧死过布鲁诺①”
鱼的宿命就是在鲜活之时,清楚看到自己被行刑的途径,却无力挣扎,无力摆脱命运的掌控,这种隐忍的痛苦,相信在心里社会泛起巨大涟漪的,作者却轻描淡写的一句“是多么乏味的事啊”,颇具反讽味。更大的惊讶还在后面一句,“这光洁的瓷盘中,我们曾烧死过布鲁诺①”,从直接意义上来说,是赴死的方式有多种,若向曾经被烈火烧死的布鲁诺一样,死有所值,死得伟大,死得不乏味,当年还沉浸在“鱼说”的悲悯中,作者又不动声色的把你带进生与死的价值探讨中,与前一句遥相呼应,一低一扬,彰显诗歌的力度和语言魅力。
“让我们设想这条鱼游弋在我的每一首诗里。
写独裁者的诗
写寂静的边境修道院的诗
写一个黑人女歌手午夜穿过小巷被扼住喉咙的诗
写我父亲癌症手术后
踉跄着去小便的诗
写雨中的老花园的诗”
既然“你们都知道了,也接受了,就不妨再铺展一点,干脆把心里憋着已久的话,一吐为快”(假定作者语)
这里同样用暗示的手法,写了这条鱼“-我们”,游戈在“河里”(-人生浪潮)中的场景,千万别忽视了诗眼“游”,“游”具备了很强的活性,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进一步即可引申到人类向往的自由,健康、快乐,精神摆渡,。等方面的信息。是一种潜意识的本能的追求,而作者用了一系列更加隐喻的语言,将喻体阴晦、艰涩的排列出来。
“让我们设想这条鱼游弋在我的每一首诗里。——放飞梦想
写独裁者的诗——高端形态
写寂静的边境修道院的诗——养心、皈依
写一个黑人女歌手午夜穿过小巷被扼住喉咙的诗——抗争、自由
写我父亲癌症手术后
踉跄着去小便的诗——疾病
写雨中的老花园的诗”——眷恋
前面隐喻,后面也隐喻,宛若二重奏,一次吧一次清晰。
“我往它切开的腹中撒下盐
和古怪的花椒。
不再是一小把、一小把的泥土和噼噼啪啪的泡沫”
呼应前面的“而将它在平底锅上烤焦”,要把鱼烤焦,知识经验告诉我们,首先必须切开腹部,《捂腹奔赴自我的晚餐》,文题统领三军,“鱼说”,实则是“我说”,我一方面吃鱼,一方面也在吃自己,自我解剖,自省自悟。“……撒下盐,和古怪的花椒”,这又是很好的暗示和象征。盐和花椒对鱼有反向的负面影响,是严重的伤害,鱼需要的是泥土、是泡沫啊,哪怕是那么的稀少。我预定自己的伤害,在伤害(火烤中)与布鲁诺感同身受。
“而将剖开我腹部像扒开河面夺路而去的
又是怎样一个神经质的、
疲倦不堪的孩子?
我说过死神也不能让我丧失语言。
谁能真正猜到一条
鱼在那火中的回忆——
它油腻腻的皮肉是本时代的文学,却不是我的。
我有一份破釜沉舟的晚餐:
正如此刻在沙发下打盹的猫
和任何一片干涸的河床
曾经拒绝的那样”
在这里,作者又一次提到了“鱼”“河”,我们可以做梦,可以深呼吸,可现实是残酷的,充满血腥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万箭齐发,烈火熊熊的现实。心有多深,你的承受力就会有多远,衍射到这篇文章所有表达的主旨和零星出现的碎片,“语言”,“本时代的文学”,一下子你就会开朗,不解的也解开了,原来,作者的终极目的是对当今文化现状的深深忧虑, 是居于一种良心和担当上的警醒 ,像“鱼“那样苦苦挣扎,即使被遭遇出卖,叛逆,杀戮,也要为球真理,不屈不饶,大义凌然,勇无谓的奔赴自己那份 “破釜沉舟的晚餐”,是一种在挣扎之后的呐喊和冲闯。
最后提一点 ,朋友们注意到一个细节了没有,诗文中进行了不规则翻动排列 ,且是无序的,无规则可循,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那就是增强语言的强势效应,有无声胜有声之感。
纵观全诗,有一个最显着的特点,是运用深层的运思,以张力强劲的叙述语调,带出具有震撼力的反讽语句,把以个人的现时与知识文本中记忆片段嫁接,造成一种叙述的奇特效果,虚设隐喻语言的同时将这些变形它逐层解构,最后还原为真实的肌质中来。
所以,最后我还是认定这是一首先锋诗,是以崇尚“人”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文本性写作
附:《捂腹奔赴自我的晚餐》
文\ 陈先发
让我们设想在每一条河中
在不同的时代跃出水面的鱼
有一个共同的敌人
而将它在平底锅上烤焦
是多么乏味的事啊。
这光洁的瓷盘中,我们曾烧死过布鲁诺①
让我们设想这条鱼游弋在我的每一首诗里。
写独裁者的诗
写寂静的边境修道院的诗
写一个黑人女歌手午夜穿过小巷被扼住喉咙的诗
写我父亲癌症手术后
踉跄着去小便的诗
写雨中的老花园的诗
我往它切开的腹中撒下盐
和古怪的花椒。
不再是一小把、一小把的泥土和噼噼啪啪的泡沫
而将剖开我腹部像扒开河面夺路而去的
又是怎样一个神经质的、
疲倦不堪的孩子?
我说过死神也不能让我丧失语言。
谁能真正猜到一条
鱼在那火中的回忆——
它油腻腻的皮肉是本时代的文学,却不是我的。
我有一份破釜沉舟的晚餐:
正如此刻在沙发下打盹的猫
和任何一片干涸的河床
曾经拒绝的那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