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晖晴
从我认识安文海到拜读安文海的诗歌,安文海留给我的影响是,他永远在自己的世界里生活,走不出他的爱人,走不出他的农田,走不出他堆满农产品的小屋。细细品味安文海的诗歌,留给我的影响最深的诗句是《我的河流》中的 “尽管这水有时会变得浑浊,总能自己澄清,二十年的清洗,我已完全适应它的深度”、《土地啊土地》中的“在坷垃里刨了半辈子,才知道,你能留给我的 不只是温饱,还有命,我血液里流淌的不只是血,还有世事和风雨”、《河西的麦子》中的“河西的秋天不再金黄,更多的色彩和梦想,随着漠风蔓延,农人心中的那盏灯,灯芯拨了又拨,越来越粗,亮度忍然照不到前面的路”、《祁连山,一只腾飞的鹰》中的 “用俯冲表达对雪山的敬意,用翱翔展示自己心灵的高远,鹰翅的高度无需表达,只要飞翔,就是一种胜利”。他的诗句中有爱情,有对自己耕耘的土地那种不舍不弃的情怀,也有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但无论如何,他把自己所有的生活经历,都用诗歌表达出来,这就是诗人情怀。诗歌是他的生命,他的希望,正如土地是他的生命,是他的希望一样,他注入的不仅是勤劳的汗水,还有自己的血。多年的诗歌创作,练就了安文海刚强的性格,在失败中不沮丧,在痛苦中不绝望。土地和诗歌是他一切理想的根源,在给予他生活的同时,也给予了他无限的诗歌创作灵感。也正是这种乡村老百姓的生活和苦心经营的土地,成就了安文海,让他成为一个在玉门小有名气的诗人。 仔细阅读安文海的诗歌,通过他的诗歌中,我读懂了他的人生,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在谷底正在苦心修炼、准备翱翔的雄鹰,他正把自己身体的每一根羽毛,梳理成绝伦的诗句。这一刻虽然痛苦,但却充满了幸福,这一刻虽然艰难,但却充满了快乐。 此时此刻,我想起《佛教》关于“佛与处世”中的启迪话语:“胸怀宽大以忘忧,高瞻远瞩以祛怒,意志坚强以祛畏惧,性情欢悦以消忧愁。这样的人真正的生活过,有真正的生命。在人生的航程中,从来不会忽略周围的美景、朝阳和夕阳、月华和星光、广阔的海洋、变幻无穷的海浪,都带给他无穷的乐趣。他们在人生的目标中忘记了自己,因而生活的很丰富明朗。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来自生活的勇气。”由此,我领会到了幸福的内涵:“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现在,只有把一个个现在串成幸福,才有一生一世的幸福。”安文海做到了,他真是这样把一点一滴的生活用诗句串成了幸福,所以他就了有幸福,他就有了对幸福的满足,他就有了对幸福生活的灵感和美妙的诗句。 运用徐志摩先生经典话语:“要从污浊的底里解放圣洁的泉源,要从时代的破烂里规复人生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志愿。成见不是我们的,我们先不问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功利也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计较稻穗的饱满是在哪一天。……生命从它的核心里供给我们信仰,供给我们忍耐与勇敢。为此,我们方能在黑暗中不害怕,在失败中不颓丧,在痛苦中不绝望。生命是一切理想的根源,它那无限而有规律的创造性,给我们在心灵的活动上一个强大的灵感。它不仅暗示我们,逼迫我们,永远望创造的、生命的方向上走,它并且启示我们的想象。……” 那么,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一个单行道,只有前进,不能掉头。文学创作也是一样。安文海在人生这个单行道上,选定了自己的前进的方向,选定了自己追求的幸福目标,执着的,无怨无悔的,勇敢的朝前走着,他身后那些深浅不一的脚印,正按照生命的轨迹,变成一个个方块字,组成了美妙的诗句,在黎明里,在晨风里,在阳光明媚的夏日里,在果实累累的秋季里,独自在那块属于他的田地里,悄然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