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华诗人要建免费诗歌阅览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2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素有“江南华清池,浙中桃花源”之称的金华武义牛头山迎来了一群远道而来的客人,潘维、蒋兴刚、贺中、陈东东、三色堇5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诗人和金华市诗人齐聚这里,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在金华成立20个诗·悦读阅览室。

  活动发起人吕煊介绍,诗·悦读阅览室是纯公益性的,将在金华选择小学、初中和中学一共20家学校,每所学校办一个免费诗歌阅览室,提供从上世纪40年代到现在500个现当代诗人作品,还要定期举办诗人巡回诗教活动。

  人们对诗歌、诗人有误解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即使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舒婷的《致橡树》等为代表的当代诗歌,不时地出现在百姓的言语中,诗歌还是日趋小众化。人们对诗歌、诗人有误解,觉得写诗是一件疯狂的事,诗人是疯子。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诗人的境遇也越来越不好。”作为诗歌爱好者,这些年吕煊结交了很多诗人朋友。“我一年接待写诗的朋友有好几十个,有的一下火车,就拿出一沓手稿要念给我听,他们的热情让人感动。”他说,写了诗要出版有销量才能养活自己,而这些朋友一心扑在写诗上,也不去工作,甚至到了连吃饭都成问题的地步。他曾经遇到过一个诗人,来金华投奔他,一住就20多天。最后,吕煊有些吃不消了,给他买了车票,送上火车走了。

  诗人朋友对诗歌的热情没能解决现实的生计问题,反而让他们遭受了不少白眼,这让吕煊开始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帮助这些沉迷于诗歌中的诗人。

  “如果小学生从小接触诗歌,就会正视诗人这个群体。我们不要求每个人都是诗人,能成为诗歌鉴赏者就好了,未来诗人被误解的现象就有可能改变。”吕煊想到要去学校筹建“诗·悦读阅览室”,他说,这个阅览室可以为诗人提供一个原生态展示舞台,现在很多诗人的诗集卖不出去,其实他们的作品很美,只是不为人所知,有人去读他们的诗歌,就有机会被认可被发现。“我们可以定期跟孩子们一起分享阅读的感受,为他们讲解诗歌,美好的文字可以感染人。”

  吕煊把这一想法告诉了从事广告工作的王晓云,两个人一拍即合。“我也喜欢诗歌,我来支持这项活动,买书架买诗集需要的经费我来帮忙。”

  吕煊的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全国各地的诗人朋友也都给他寄来了很多诗集。“把全国的诗人引进来,也是想有一个鲇鱼效应,金华的诗歌推广做好了,将来还可做一些全国性的诗歌普及工作。”

  诗歌是有力量的语言

  在一些人的观念里,诗歌离现实的生活太远,为何还要到学校专门开辟一个诗歌阅览室?“诗歌普及在这个时代很重要,其实对母语深刻认识要从诗歌开始,也是文学最核心的部分,只是大家有误解。”来自杭州的著名诗人潘维以自己的经历讲述了诗歌的重要性,他说,年轻的时候读冯雪峰的《孤独》,有一句是“像一座森林,盖着一个独栖的豹”非常有杀伤力,让人读着就能感受到诗歌的力量。

  “当代诗歌100年,对当代诗人培养却有局限。”潘维说,他评了很多年文学之星,没有一次是把奖给诗人的。“其实诗人比一般人更有赤子之心,只有达到纯粹、敏感的心灵,才能与世界相通。诗人都是一些很美好的人,所以推广诗歌也是创造美好的心灵,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一种途径。”

  诗歌在现在这个社会到底还有怎样的作用?潘维说,对个人而言,诗歌是灵魂的依附,有时候能让人有脱胎换骨的感觉。从大的方面讲,诗歌可以用语言创造民族精神,比如李白当年写的“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成了大家对母亲河的共同认知。又比如苏东坡描写西湖的“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这几百年来的改造大抵都离不开此。“诗歌有着巨大的力量,只是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

  潘维说,他很庆幸自己生活在杭州,在西湖边上朗诵诗歌,也没人反感。若是在大街上这样做,必然会投来异样的眼光。“如何让诗歌成为普遍的文化,诗歌的普及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想把诗歌带入校园,深入到老师、学生中去,与他们沟通、交流,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诗歌带来的美好和快乐。”




                                                          作者:邵佩玲 方丽    来源:金华新闻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3 17:2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