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译坛姊妹花与汉诗译集《松花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3 1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译坛姊妹花与汉诗译集《松花笺》

2013-4-23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 吴文安

       汉诗译集《松花笺》是20世纪初期美国汉诗译介潮的成果之一,其译文兼具“忠信”与“创新”的统一,堪称当时诸多汉诗英译的杰出之作。
     《松花笺》收录诗歌140余首,创作年代上达先秦,下至清代。译者不以诗人年代早晚为序,而以诗人诗名盛弱为先后。此外,译者出于对中国书画的热爱,于书中另辟一章《书画》,译介文征明、梁同书等明清名家书法诗词、国画题跋诗文共18则,英汉对照,相映成趣。
      诗集《松花笺》由美国洪顿·米弗林公司于1921年在波士顿和纽约出版,翻译工作由两位女士合作完成:弗罗伦斯·埃斯库先从中文直译为英文,然后由艾米·罗威尔润色。在这本书中,艾米·罗威尔撰写了一篇长达6页的前言,随后是埃斯库一篇长达77页的引言。长度罕见的前言和引言,道出了两位对中国文化十分热爱、女性意识颇强的女译者的经历和感触。
       埃斯库认为,了解背景知识是欣赏中国古诗的第一步。为了让西方读者了解中国,她在引言中用了很大篇幅介绍中国的地理风貌、山川人物、气候物产等,并点明诗人、诗歌与这些环境的互动关系。除此之外,埃斯库提到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并总结出中国诗歌的三大主题:中原,美丽的景物;西域荒原;神圣的“西方天国”。
       埃斯库的引言简直称得上有关中国的百科全书,凡是跟诗歌有点关联、诗歌里常见的事物几乎都描述到了: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国的官阶制度;皇上如何选拔妃嫔,妃嫔如何生活;中国的社会阶层如何,士农工商地位怎样;酒宴的风俗与意义何在,酒如何生产,酒具怎样;家庭当中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一般如何;中国的院落如何布局,花园如何设计;中国的一些文化词语含义是什么,象征着什么;中国的日历怎样,各段时间有什么意义……
       埃斯库还介绍了中国诗歌创作方面的常识,并着重介绍了李白的生平与诗艺,称李白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之一”。李白之后是杜甫,也是长篇的生平和诗艺评论。埃斯库引用了很多中国古代学者对李白、杜甫的评论,说明她的确不仅仅是一个译者,还是一个中国诗歌的研究者。
       通过罗威尔的前言和埃斯库的引言,以及书后详尽的注释,可以看出她们两位为让读者接近原汁原味的中国诗歌、了解中国文化所做出的努力。她们所译诗歌大多理解精确、译文通俗优美,适合现代读者。除了不遗余力的钻研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罗威尔和埃斯库合作翻译的方式也具有创新意义,即便在今天仍然值得学习。
       在前言中,罗威尔提到了两位译者合作的缘由。她认为一个诗人学不好中文,而中文好的人也不一定会写诗,因此,她们俩合作译诗是合理选择。接下来,罗威尔介绍了埃斯库学中文的缘由以及她们合作的缘起。埃斯库的父亲是加拿大人,母亲是美国人。她生于上海,在中国生活到11岁时回美国读书,20多岁时回中国与一位英国人订婚并结婚,随后认真研读中文,并成为皇家亚洲学会中国北方分会的图书管理员。之后,埃斯库到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地做有关中国的演讲。1917年,埃斯库到美国举办中国画展,为一些所谓的“字画”提供译文,并要求罗威尔将这些译文润色为诗,由此展开了两人的合作。她们合作翻译的诗歌本来不打算出版,但有人一直敦促此事。于是4年后,她们的成果面世了。
       翻译每首诗,埃斯库都要先写出每个中文字的读音,然后在旁边注明各种意思,再逐一分析。罗威尔按照原文的诗行进行翻译,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格律;每个字的词典意义;每个字的分析;埃斯库的解释与注释。译完后,罗威尔把译文寄给埃斯库及其中文教师,认真与原文对照,加以点评。有些诗是一次完工,有些则经过多次往返才完成翻译。最后,她们觉得这些译诗已经最大程度上接近原诗了,才决定付梓。在埃斯库看来,很多已有的英文译诗都没有反映原诗的风貌,因此在翻译中她们尽量避免这一点:她提供材料给罗威尔,但尽量不让自己的理解影响罗威尔,就如她提供丝线、银线、金线,而罗威尔拿出来的是织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3 12:3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