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严歌苓:一个女性美的歌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5 1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严歌苓:一个女性美的歌者
文/杜仲华



    近日荧屏上最“热”的电视剧莫过于《娘要嫁人》了。蓦然回首,却发现很多描绘女性命运的作品都出自她的手笔——
严歌苓:一个女性美的歌者

    近日荧屏上最“热”的电视剧莫过于《娘要嫁人》了。蓦然回首,却发现很多描绘女性命运的作品都出自她的手笔——《一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铁梨花》、《金陵十三钗》、《幸福来敲门》、《娘要嫁人》等,其中很多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张艺谋、陈凯歌等大导演都与她有过合作。
    她就是享誉世界文坛、以中英双语创作小说,对东西方文化有着自己独特阐释和对社会底层人物充满人文关怀的女作家严歌苓。
    一般说来,作家和编剧是喜欢躲在作品之外、银屏背后,用他们笔下的故事和人物与受众交流的,只有当风头出得太大时,才会身不由已地被推到台前。严歌苓就是这样:14日,她刚刚做客央视的《首席夜话》,与主持人乐嘉聊完天,16日便在杨澜的《天下女人》中露面,大谈相关的女人话题; 16日当天,她还与主演蒋雯丽一起出席《娘要嫁人》研讨会,聆听各位专家学者对她作品的评论。
    由此,我们得以感受这位女作家美丽、聪慧、率真、优雅,又有几分纯真的独特气质和风韵,并从她和她笔下人物的有趣故事中领悟她成功的必然性,即一个作家不仅要有写作天赋和尽可能丰厚的生活积累,更要有对时代和社会生活的独到观察、思考和表现。
                    从写情书中发现文学潜能
                                                她是一个极有故事的女人。——杨澜



    严歌苓的身世很有传奇色彩。她爷爷是作家,父亲也是作家,自幼在一个书香门第里饱受熏陶。“爸爸是我一生中最好的同事、朋友和玩伴,”严歌苓在《天下女人》中说。爸爸教她音乐、绘画和写作,成为作家后,爸爸又是她小说的第一个读者:“老秘书来了,给你挑错字来了!”其实岂止是挑错字,他会告诉女儿,哪儿写得好,哪儿是败笔;在她的创作陷入误区时,还为她指点迷津。三年前热播的由陈数主演的电视剧《铁梨花》,就是严歌苓与父亲肖马合作的结晶。
    严歌苓的人生充满坎坷:十岁时家道中落,十二岁便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的藏区当文艺兵。十五岁的花季,她爱上一个军官,没有接触的机会,便通过各种暗号和接头地点传递情书,像做地下工作似的,结果得到一个意外收获:“从写情书中发现了自己的文学潜能”。但那个年代早恋是不可饶恕的大错,当他们的恋情被发现时,对方却退缩和背叛了她。一次次当众检查,一次次冷遇羞辱,使她的心灵受到重创,一度产生自杀的念头。二十岁,她弃舞从文,主动请缨赴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当战地记者,二十九岁进入鲁迅文学院作家班,与莫言、余华、刘震云等一起,登上文学的殿堂……
  在经历了又一次情变后,严歌苓远赴美利坚留学,在这里遇到了她的“真命天子”——美国外交官劳伦斯。
  有一天,她忽然接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约谈电话,三番五次询问她与劳伦斯是何关系,何时何地认识的,还动用了测谎仪。这下激怒了劳伦斯:这还了得,既然这么不信任我,老子还不伺候了!宁可辞职断送了前程,也不能失去自己的爱人——美国也有纯爷们啊!
  谈到年轻时情感的挫折,严歌苓说她不恨背叛她的男人,而是痛恨人性中存在的那种“迫害欲”。人应当有基本的道德判断标准和对生命的尊重,她不忍心看到任何人,包括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受到伤害,这成了她后来写作的一大主题。
                                  成功靠拼,对自己“狠”一点
      她的天才在于,把几个字放在一起就可看见一个景,闻到一股味,感受到一个鲜活的灵魂。                                                                              ——陈冲


    在与乐嘉聊天时,严歌苓毫不掩饰她幼时的梦想:“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所以从我小就渴望做个名人,而任何事情只要你想做,就没有做不成的。前题是你不能娇惯自己,而要对自己狠一点……”
    严歌苓开始文学创作时,有过最长三四天没睡觉的纪录,后来又长期失眠,使她精神错乱,痛苦异常。刚到美国时,她每天到餐馆打工,然后饿着肚子满头大汗赶到学校上课。当时的状态是非常紧张无暇自怜但很充实,因为她有奋斗的方向。有一次她把汤烧在火上,就出门去听演讲了,听完演讲回家,发现房子差点被火烧掉,消防队的救火车都来了。
刚出国时,严歌苓的英语是从ABC学起的,现在可以用中英两种文字写作,这在华人作家中是并不多见的。问她有何诀窍,她摇头道,没有,只能下苦功夫。她的方法是背字典。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父亲差她去市场买鱼,她一路背着字典,买了鱼,回来却把鱼丢在车上。老爹只见字典不见鱼,能不火冒三丈?
  在严歌苓看来,作家的创作环境有两种,一种是“不动”的,如莫言,一辈子待在家乡,热衷于家乡风土人情的描述;另一种是“动”的,如她自己,处在一个边界地带,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观察生活,对身边的事物一直充满好奇,一直保持强烈的创作欲望。而在美国这段一切从零开始的经历,使她更加坚信女性应当具有独立生存的勇气和能力。因此她笔下的诸多女性角色,外形温柔,内心却很倔强。例如《第九个寡妇》中的王葡萄,便集温柔和野性于一体,是个像野豹般生猛的女人,十分生动而鲜活。
                                                   角色身上,有作家的影子
          就像画家画画一样,角色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作家的影子。齐之芳的性格其实就很“严歌苓”。                                                              ——蒋雯丽


    严歌苓笔下的女性形象,多被放置于一个动乱或艰险的外部环境中,身世卑微、命运多舛;然而她们却外柔内刚,勇于抗争,在黑暗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铁梨花》中的铁梨花如此,《金陵十三钗》中的玉墨如此,《娘要嫁人》中的齐之芳也是如此。
    为什么在作品中偏爱女性形象的塑造?
    “因为我也是女人,”严歌苓说,“很多女友把自己的经历告诉我,自然就成了我小说的素材和细节。”
    例如《娘要嫁人》中的刘之芳。几年前,严歌苓与蒋雯丽闲聊时,便有了创作《娘要嫁人》的构想。这是一个史诗般凄美的悲剧,齐之芳带着三个孩子,含辛茹苦一路走来,不但为生存拼争,还执着地坚守着自己的真爱。“我们民族的女性有个传统美德,即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工作,也包括爱情。但很多孩子却认为母亲就是母亲,很少能理解她们内心的隐秘,尤其当她们为情所困时,便武断地认为她们已经没有资格谈情说爱了,好象爱情只是年轻人的专利。我就是想借《娘要嫁人》,挑战年轻人的这种观念。”
  在严歌苓看来,快乐是女人的天性,齐之芳在困境中从未消沉,而是活得有滋有味,每每出门都要化化妆,而站在舞台上歌唱,则是她最快乐的时候。这一点颇似她自己。正如蒋雯丽所说,严歌苓笔下的女性,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爱美。因为她自己爱美,她的人物也爱美,而且都很倔强和坚持,为了爱情可以奋不顾身。
对此,严歌苓表示赞同:“其实要了解我,多看看我的作品,就能读出我的影子。”
                                              作家也要适应新媒体时代
          我希望每部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借助影视活下去;但当今世界新媒体发展势不可挡,我也希望影视成为推广纯文学的一条途径。
                                                                                                             ——严歌苓

    从《梅兰芳》到《铁梨花》,从《金陵十三钗》到《娘要嫁人》,这些年许多牵动着观众眼球和心灵的影视作品中,都可看到她的名字——严歌苓。而无论是根据她的小说改编,还是由她亲自操刀编剧的影视作品,在思想性和文学性上都比一般作品高出一筹。可以说,张艺谋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文学的力量——从改编莫言的小说《红高梁》,到邀请严歌苓担纲编写《金陵十三钗》。
  今天我们看到的《娘要嫁人》也是这样。它在一个跨度长达三十年的时空里,徐徐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画卷,人物的思想、情感、观念、生活方式包括穿着打扮,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悄然发生着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外在形态便是戴世亮的“丽君服饰店”,以及不时飘到街上的邓丽君那柔情似水的歌曲《小城故事》。当然也有不变的东西,例如齐之芳一家窘迫的住房和肖虎那身从未脱过的绿军装,还有他们对爱情的忠贞和坚守。当肖虎与戴世亮为争一块地皮撕破脸时,肖虎一句“也许是你的时代到了”表现出两种观念和体制的对立,既无奈又有几分深刻。还有当王方独自一人坐在海边,一边流泪一边将下乡时的日记撕碎投进水中,与不幸的婚姻告别时,不禁使人想起《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
为何《娘要嫁人》这么“热”?就是因为它通过一群人们似曾相识的人物和故事,唤起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和情感上的共鸣。正如仲呈祥在《娘要嫁人》研讨会上所说,该剧“通过主人公的精神历程,折射出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华民族走过的一段波澜壮阔而又铭记于心的历史,可以说既惨痛又很值得纪念的。”
  令人困惑的是,这样一部深刻表现中国社会变革中小人物命运和精神历程的作品,却是出自常年生活在美国的海外作家严歌苓之手。当然,她也是从这片土地走出的,是这个时代的亲历者,有丰厚的生活积累;但如果没有表现这类题材的激情和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怀,没有对时代和社会生活的独到观察和思考,也是无法做到的。
  为何频繁涉足影视?严歌苓说因为中国人太讲情面,朋友之邀难以拒绝,所以多是身不由已的。但她也看到,在当今这个高科技飞跃发展的时代,各种新媒体,包括微电影、网络和手机小说势不可挡,作家也必须改变观念,与时俱进。坦率地说,真正读过她小说的人可能不多,但通过影视认识和了解她的人却很多。她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丰富了银幕和荧屏,反过来,又在影视观众中推广和普及了纯文学。这难道不是一种文学与影视的双赢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4-25 23:56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了,问好
{: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4-28 17:11 | 只看该作者
能为我们搜集这么多好文,丹青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5 15:2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